- 谢雯婷;祁万梅;陈玉竹;严兴科;
目的:观察合募配穴法埋线治疗肠道实热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肠道实热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40例,脱落2例)和中成药组(40例,脱落1例)。埋线组基于合募配穴治腑病理论选取中脘、关元及双侧足三里、上巨虚、天枢、下巨虚进行埋线,每周1次。中成药组采用口服麻仁润肠丸治疗,每次6~12 g,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评估量表(CAS)、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BSFS)、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问卷量表(PAC-QOL)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BSF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PAC-QOL总分及躯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埋线组患者担心和焦虑、满意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埋线组患者CAS评分、PAC-QOL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中成药组(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为78.9%(30/38),高于中成药组的56.4%(22/39,P<0.05)。结论:合募配穴法埋线可有效治疗肠道实热型功能性便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03期 v.45;No.438 295-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景梦娇;张园园;沈圆娟;彭拥军;王和生;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行根治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中止3例)和对照组(40例,中止3例)。两组均实施胃癌患者加速康复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耳穴揿针治疗,穴取单侧胃、脾、大肠、小肠、缘中、耳中、三焦、角窝中,留针72h。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5天血清胃泌素含量;采用三代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组成及相对丰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72 h时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血清胃泌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_J指数和Pd_faith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粪便样本在各分类学水平上的群落结构大致相似,各物种间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之间共有55个物种存在差异,观察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的物种有17个,对照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的物种有38个;属水平上,观察组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升高(P<0.05),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降低(P<0.05)。观察组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主要有粪杆菌科(Coprobacillaceae)、萨特氏菌科(Sutterellaceae)和耶尔森氏菌科(Yersiniaceae);KEGG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的功能主要与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过程相关。结论:耳穴揿针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相对丰度,影响能量代谢过程,从而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
2025年03期 v.45;No.438 300-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1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涛;蒋石琳;张玉甲;张天生;高珍;苗晋玲;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寒湿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寒湿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剔除1例)和对照组(36例,脱落1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穴取脊中、腰阳关、阿是穴及双侧肾俞、大肠俞、委中,每次30 min,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雷火灸治疗,取穴同对照组,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当前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血清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P物质(SP)含量,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PPI评分及血清5-HT、S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1),JOA评分、血清β-EP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VAS、ODI、PPI评分及血清5-HT、S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血清β-E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的82.9%(29/35,P<0.05)。结论: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可有效改善寒湿型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腰部功能,可能与调控β-EP、5-HT、SP水平有关。
2025年03期 v.45;No.438 31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涛;蒋石琳;张玉甲;张天生;高珍;苗晋玲;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寒湿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寒湿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剔除1例)和对照组(36例,脱落1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穴取脊中、腰阳关、阿是穴及双侧肾俞、大肠俞、委中,每次30 min,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雷火灸治疗,取穴同对照组,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当前疼痛强度(PPI)评分及血清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P物质(SP)含量,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PPI评分及血清5-HT、S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1),JOA评分、血清β-EP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VAS、ODI、PPI评分及血清5-HT、SP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血清β-E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的82.9%(29/35,P<0.05)。结论: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可有效改善寒湿型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腰部功能,可能与调控β-EP、5-HT、SP水平有关。
2025年03期 v.45;No.438 31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茜茜;黄香红;张佳丽;赵忠辉;成建平;
目的:观察针刺“盆底六针”对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Kegel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刺“盆底六针”治疗,穴取双侧中髎、秩边、会阳、水道、大赫及关元,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连续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1 h漏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的尿失禁简易调查问卷(ICI-Q-SF)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1h漏尿量、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I-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P<0.05)。结论:针刺“盆底六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03期 v.45;No.438 317-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炳旭;刘琪珍;汤嘉豪;赵勇;辛晶;周园;蔡海燕;霍湛新;陈晓虹;白艳;
目的:观察岐黄针疗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伴睡眠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SD伴睡眠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结构化教育干预措施,每次60 min,每天1次,每周6d。观察组予岐黄针疗法治疗,于印堂、百会和双侧厥阴俞、心俞行合谷刺,不留针,每周2次,每次治疗时间间隔不少于2 d;对照组予行为干预疗法。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儿睡眠习惯问卷(CSHQ)、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CSHQ、ABC、CARS和CAB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岐黄针疗法可有效治疗ASD伴睡眠障碍,改善患儿ASD核心症状及睡眠质量。
2025年03期 v.45;No.438 3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红红;刘湘;吴贝贝;李彤彤;刘楠;
目的:观察针烙法对虚寒瘀阻型白癜风的影响。方法:将62例虚寒瘀阻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在308 nm准分子光照射联合改良中药热溻法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每日2次;观察组予针烙法治疗,以火针点刺白斑处,每周1次。均治疗10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斑面积、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17]含量,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白斑面积、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IL-6、IL-17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29/31),高于对照组的77.4%(24/31,P<0.05)。结论:针烙法可缩小虚寒瘀阻型白癜风患者白斑面积,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有关。
2025年03期 v.45;No.438 32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天鑫;杨琪琪;李飞;
目的:观察通调法针灸治疗长新冠后嗅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8例长新冠后嗅觉障碍患者,予通调法(通窍、醒脑、调气血)针灸治疗,穴取印堂、百会、风府、气海和双侧迎香、风池、血海、足三里,印堂深刺至鼻骨骨膜,并予温针灸。每次治疗40 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6 d后休息1 d,连续治疗4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T&T嗅觉测试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血清皮质醇含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根据T&T嗅觉测试分级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T&T嗅觉测试评分、各项中医症状评分、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血清皮质醇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总有效率为96.4%(27/28)。结论:通调法针灸可改善长新冠后嗅觉障碍患者的症状,升高血清皮质醇含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2025年03期 v.45;No.438 3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艳琳;吴松;郭倩茹;余云涛;王孙伊;韦禹岐;万小曼;路珍;何晓茹;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分裂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Compound C组和电针预处理+ML385组,各10只。电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Compound C组和电针预处理+ML385组于双侧“内关”“足三里”和“关元”行电针干预20 min,连续波,频率2 Hz,电流1 mA,每日1次,连续7 d。第8天,电针预处理+Compound C组和电针预处理+ML385组于造模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Compound C溶液(0.3 mg/kg)和ML385溶液(30 mg/kg)。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RI大鼠模型,假手术组穿线不结扎。造模结束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区心肌组织活性氧(ROS)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法观察缺血区心肌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区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组织线粒体分裂因子(MFF)、线粒体裂变1蛋白抗体(Fis1)和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阳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Drp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区心肌组织ROS、MDA含量及MFF、Fis1、Drp1阳性表达均升高(P<0.01),SOD含量及AMPK、Nrf2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Drp1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缺血区心肌组织ROS、MDA含量及MFF、Fis1、Drp1阳性表达均降低(P<0.01),SOD含量及AMPK、Nrf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Drp1蛋白表达降低(P<0.01);电针预处理+Compound C组和电针预处理+ML385组缺血区心肌组织MFF、Fis1、Drp1阳性表达及Drp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电针预处理+Compound C组和电针预处理+ML385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缺血区心肌组织ROS、MDA含量及MFF、Fis1、Drp1阳性表达均降低(P<0.01),SOD含量及AMPK、Nrf2蛋白表达升高(P<0.01, P<0.05),Drp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电针预处理+Compound C组和电针预处理+ML385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心肌纤维断裂程度、细胞肿胀程度、线粒体紊乱破碎程度均明显减轻,模型组、电针预处理+Compound C组和电针预处理+ML385组心肌纤维断裂程度、细胞肿胀程度、线粒体紊乱破碎程度较为接近。结论:“标本配穴”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促进AMPK和Nrf2磷酸化,抑制Drp1诱导的线粒体过度分裂,减轻线粒体碎片化和空泡化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减轻MIRI大鼠心肌损伤。
2025年03期 v.45;No.438 335-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6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海洋;田美慧;佘书仪;刘昱成;孙磊;宋伍;汤勇;
目的:观察电针翼腭区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余组大鼠均经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法建立AR大鼠模型。电针组大鼠予双侧翼腭区电针治疗,选择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0.5~1 mA,每次15 min,隔日1次,共3次;针刺组大鼠仅进行双侧翼腭区针刺,不连接电针。观察各组大鼠的鼻炎症状积分,HE染色观察大鼠鼻黏膜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OVA-s Ig E)、白细胞介素(IL)-4、IL-6和IL-1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鼻黏膜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IL-18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鼻黏膜中NLRP3、ASC、caspase-1、IL-18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鼻炎症状积分升高(P<0.01),血清OVA-sIgE、IL-4、IL-6、IL-1β含量均升高(P<0.05),鼻黏膜呈炎性浸润病理表现,且鼻黏膜组织中的NLRP3、ASC、caspase-1、IL-18的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鼻炎症状积分降低(P<0.01),鼻黏膜病理表现改善,血清OVA-s Ig E、IL-4、IL-6和IL-1β的含量降低(P<0.05),鼻黏膜中的NLRP3、ASC、caspase-1、IL-18m 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翼腭区可通过抑制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和炎性因子失衡来发挥抗炎作用,从而缓解AR大鼠的鼻炎症状。
2025年03期 v.45;No.438 345-350+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7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健亨;常博雅;靳清凯;任佳;王海军;冀来喜;
目的:探讨“秩边透水道”针法调控铁死亡途径改善弱精子症小鼠生殖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Fer-1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小鼠给予环磷酰胺(50 mg·kg-1·d-1)腹腔注射诱导弱精子症模型,连续5 d。针刺组小鼠给予“秩边透水道”针法干预,每次20 min;Fer-1组给予铁死亡抑制剂Fer-1溶液(1 mg/kg)腹腔注射。两组均每日1次,连续干预2周。称量各组小鼠睾丸湿重并计算睾丸系数,采用精子质量检测系统检测小鼠精子质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含量;HE染色法观察小鼠睾丸和附睾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睾丸活性氧(ROS)表达水平;生化法检测小鼠睾丸组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总铁离子(TFe)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线粒体结构;JC-1染色检测小鼠睾丸组织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睾丸组织溶质转运蛋白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重链1(FTH1)、长链脂酰-Co A合成酶4(ACSL4)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睾丸湿重和睾丸系数降低(P<0.01);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降低(P<0.01);血清T、FSH和LH含量降低(P<0.01);睾丸内生精小管结构疏松、管腔变形,精子细胞排列紊乱、精子数量减少;附睾小管管壁变薄,管腔内精子数量较少;睾丸组织ROS表达水平及MDA、TFe含量升高(P<0.01),GSH含量降低(P<0.01);线粒体数量减少,嵴结构严重破坏;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降低(P<0.01);睾丸组织SLC7A11、GPX4、FTH1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ACSL4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Fer-1组小鼠睾丸湿重和睾丸系数升高(P<0.01);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升高(P<0.01);血清T、FSH和LH含量升高(P<0.01);睾丸和附睾组织病理结构改善;睾丸组织ROS表达水平及MDA、TFe含量降低(P<0.01),GSH含量升高(P<0.05);线粒体形态结构和数量改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Fer-1组小鼠睾丸组织SLC7A11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GPX4、FTH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ACSL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Fer-1组小鼠睾丸组织SLC7A1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秩边透水道”针法可能通过减轻铁死亡引发的细胞损伤,改善睾丸功能,从而提升弱精子症小鼠的生殖能力。
2025年03期 v.45;No.438 351-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7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