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 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李振兴;杨翔宇;周宾宾;苏婷;

    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SCI)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不完全SCI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盆底肌训练组(30例,脱落1例)和联合组(30例,脱落1例)。3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措施。电针组予电针治疗,穴取中极、关元、命门、腰阳关及双侧肾俞、次髎、膀胱俞,选择连续波,频率100 Hz,留针3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6周;盆底肌训练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每天2次,共治疗6周;联合组予电针、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尿动力学指标(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及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减少(P<0.05),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及GQOLI-74评分升高(P<0.05)。联合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率及GQOLI-74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电针组和盆底肌训练组(P<0.05);电针组与盆底肌训练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不完全SCI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排尿情况,改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4年09期 v.44;No.432 983-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试验

    张扬;任峥瑜;刘迪;邵智愚;郭金依;刘润峰;刘晓峰;苏秀贞;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98例常年性肺虚感寒型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9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双侧肺俞、膏肓、足三里及身柱穴采用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身柱隔天灸1次,每次灸3壮,施灸约1周后形成灸疮,此后每隔2d灸治1次;肺俞、膏肓、足三里左右侧分开施灸,先连续灸一侧穴位,隔天灸1次,每穴灸3壮,直至灸疮形成,再灸对侧穴位,如此两侧交替施灸。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4、12周随访时鼻部症状评分(TNSS)、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 E以及IL-10含量,并观察两组疗效及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TNSS、VAS、RQL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以上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除对照组随访时各时点及观察组随访4周TNSS评分外,两组患者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 E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IL-10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g E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44/47),高于对照组的74.5%(35/47,P<0.05);观察组随访4、12周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4.5%(2/44)vs 22.9%(8/35),9.1%(4/44)vs 40.0%(14/35),P<0.05)]。结论: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基础上加用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可以明显改善肺虚感寒型AR患者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更巩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g E、IL-10水平有关。

    2024年09期 v.44;No.432 989-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足三里刺脉术治疗Wagner 0级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黄宗跃;李英;姜岳波;阎亦舒;龚元戎;张玉;关玲;

    目的:观察足三里刺脉术治疗Wagner 0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双侧足三里穴,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避开足三里穴区下血管,进针约10 mm,留针5 min,不行针;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区下胫前动脉分支处,进针约25 mm,行上下提插手法5min后出针。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患者内踝、外踝、足底的脚掌内上方和脚掌外下方4个区域左右温度差值,采用超声多普勒测量右侧足三里穴下胫前动脉血流峰值指数对数(lnPS)、最大速度均值对数(ln TAMAX),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仪和血压计测量踝肱指数(ABI),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脚掌内上方、脚掌外下方、内踝和外踝4个区域左右温度最大值差值、最小值差值及平均值差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观察组首次治疗后,脚掌内上方、内踝左右温度最大值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除内踝左右温度平均值差值外,脚掌内上方、脚掌外下方、外踝和内踝4个区域左右温度最大值差值、最小值差值、平均值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首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右侧足三里穴下胫前动脉ln PS、ln TAMAX及AB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3.3%(1/30,P<0.05)。结论:足三里刺脉术能够有效改善Wagner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下肢血管血流速度,减小左右下肢温差。

    2024年09期 v.44;No.432 995-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灸治疗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量效关系研究及对疲劳状态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

    赵鸿芳;赵会;王淼;朱艳;

    目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不同频次艾灸对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度及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35例肝肾亏虚型RA患者随机分为高频艾灸组(45例,脱落3例)、低频艾灸组(45例,脱落2例)和西药组(45例,脱落2例,中止1例)。西药组予来氟米特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20 mg。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高频艾灸组和低频艾灸组均予艾灸阿是穴和双侧肾俞、三阴交,每次15 min。高频艾灸组每日艾灸1次,每周5次;低频艾灸组隔日艾灸1次,每周3次。3组均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3组患者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中医证候积分、双手平均握力(GS)、30 s坐立起身测试(STS)、起立-行走时间测试(TUG)、20 m步行测试(20MWT)、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3个月随访观察3组患者疲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Bristol类风湿关节炎疲劳数值评定量表(BRAF-NRS)评分、Bristol类风湿关节炎疲劳多维度问卷(BRAF-MDQ)评分,于治疗后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50/70标准评定病情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DAS28评分、ESR、CRP、RF、中医证候积分、TUG、20MWT、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双手平均GS、STS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治疗后,高频艾灸组患者DAS28评分、ESR、CRP、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及低频艾灸组(P<0.01,P<0.05),双手平均GS、STS高于西药组及低频艾灸组(P<0.01,P<0.05),TUG、20MWT低于西药组(P<0.01,P<0.05);低频艾灸组DAS28评分、ESR、CRP、中医证候积分、TUG、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P<0.01),双手平均GS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各时点,3组患者疲劳VAS、BRAF-N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频艾灸组和低频艾灸组患者BRAF-MD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西药组患者BRAF-MD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频艾灸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疲劳VAS、BRAF-NRS及BRAF-MDQ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疲劳VAS、BRAF-NRS评分及治疗后BRAF-MDQ评分低于低频艾灸组(P<0.01,P<0.05);低频艾灸组治疗后各时点疲劳VAS、BRAF-NRS及BRAF-MDQ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P<0.05)。治疗后,高频艾灸组及低频艾灸组患者ACR20、ACR50比例均高于西药组(P<0.01);高频艾灸组患者ACR70比例高于低频艾灸组及西药组(P<0.05,P<0.01);低频艾灸组ACR70比例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艾灸可有效降低肝肾亏虚型RA患者疾病活动度,改善疲劳状态,其疗效与灸频呈正相关。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01-1008+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凉泻针法辅助治疗活动期湿热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随机对照试验

    张宏涛;张星华;蒋花;任超展;

    目的:比较凉泻针法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活动期湿热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RA)腕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活动期湿热痹阻证RA腕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0例,脱落3例)和西药组(40例,脱落3例)。西药组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每次15 mg,每周1次;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行凉泻针法治疗,穴取双侧合谷、后溪、外关等,每日1次,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腕关节肿胀评分、腕关节晨僵评分、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超声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腕关节疼痛VAS评分、肿胀评分、晨僵评分、滑膜炎灰阶超声(GSUS)分级、滑膜炎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分级及血清CRP含量、ES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药组患者腕关节疼痛VAS评分、肿胀评分、滑膜炎PDUS分级及血清CRP含量、ESR均低于西药组(P<0.05),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凉泻针法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湿热痹阻证RA腕关节病变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活动、降低炎性反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09-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针斜刺阿是穴对女性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李锡;张永旺;高天慈;尹世林;刘路;齐立卿;

    目的:比较长针斜刺阿是穴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对女性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5例女性早中期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脱落6例,中止3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6例,中止2例)。观察组运用长针斜刺阿是穴(股四头肌、腘绳肌、腘肌等硬结处)治疗,间隔3 d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2周。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每次0.2 g,每日1次,共治疗2周。两组均于治疗2周后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后和治疗结束后6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WOMAC)关节功能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随访时生活质量评分简明版(SF-12)评分,评定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WOMAC关节功能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WOMAC关节功能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后降低(P<0.05),SF-12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OMAC关节功能积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P<0.01);随访时,观察组患者SF-12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长针斜刺阿是穴可改善女性早中期KOA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效果更佳。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17-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深度访谈法的乳腺癌幸存者失眠认知及针灸治疗偏好调查研究

    巴东升;郭扬;陈波;翟静波;吕笑颜;王斌;陈翱翔;傅丽媛;陈泽林;郭义;

    目的:基于深度访谈法了解乳腺癌幸存者对失眠的认知和针灸治疗偏好。方法:选取30例有失眠症状的乳腺癌幸存者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包含睡眠期望、失眠的认知(失眠引起的不适、失眠的可能诱发因素)和针灸治疗偏好(曾用过的治疗方法、未选择针灸治疗的原因和针灸治疗的倾向性)3个方面,基于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有失眠症状的乳腺癌幸存者的睡眠期望为能够维持白天的正常功能状态;失眠症状常会导致患者疲劳,诱发失眠的因素主要为内分泌治疗、预期性焦虑和不良睡眠卫生习惯;所有患者均采用过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的应用比例较低,针灸多因“不了解”和“怕痛”而未被选择,对于针灸治疗偏好,患者更倾向于痛感轻微、刺激较弱的针灸疗法,每周2~3次治疗更容易被接受。结论:乳腺癌幸存者对睡眠有期望,睡眠困扰时均采用过药物治疗,部分不愿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多因不知道针灸可以治疗以及惧怕强烈的针感,期望有更舒适化的针灸。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23-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泥丸内八阵穴结合前庭康复治疗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廖逸茹;徐先鹏;夏庭伟;戴晴晴;郭军;赵军;江南;谢慧;

    目的:观察针刺泥丸内八阵穴结合前庭康复治疗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2例,脱落1例)。对照组予前庭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泥丸内八阵穴治疗,以百会穴为中心,百会到印堂连线3等分,以内1/3等分点到百会为半径画圆,将圆分为八等份,以百会穴及8个等分点为针刺点,留针30min,隔2日1次,每周2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眩晕障碍量表(D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两组患者平衡功能、眩晕程度、情绪情况和睡眠质量,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DHI、HADS和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试验组HADS、PSQI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8.0%(32/41,P<0.05)。结论:针刺泥丸内八阵穴结合前庭康复可改善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功能和眩晕程度,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29-1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中国针灸》“针灸智慧医疗”专栏征稿通知

    <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新医科”理念的兴起,旨在推动医学从传统的治疗为主向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模式转变。在当下大数据、高科技、精准化的新时代,用智能化技术为针灸赋能,大力推进针灸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不但能有效提升患者医疗体验,还可显著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全球范围内,针灸智能化的研究和应用正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针灸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2024年09期 v.44;No.432 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针灸》“针家精要”“传承与创新”栏目征稿通知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将针灸领域的宝贵临床经验及时、有效地传播出去、符合“传承创新发展”的具体要求。凝练、总结名老中医药专家的针灸学术思想、临床实践心得,对针灸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彰显针灸特色诊疗优势、提高针灸影响力及临床应用疗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基于此,本刊特就“针家精要”“传承与创新”栏目进行征稿,拟综合多种方式(文字、图片、视频等)发表名老中医药专家特色针灸学术思想及诊治经验,进而加强编者与作者、学者的沟通交流,提升期刊凝聚力和学术影响力。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证经验

  • 循筋解结法合谷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38例

    杨松;孟灵;周魁明;蒋学余;严森;

    目的:观察循筋解结法合谷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循筋解结法合谷刺治疗,循膝周足三阴、足三阳经筋触诊寻找筋结病灶点,施合谷刺针法,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4周随访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VAS、WOMAC评分均降低(P<0.05),SF-36评分升高(P<0.05)。38例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35/38)。结论:循筋解结法合谷刺可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14-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阴部神经痛29例

    张艳林;金旭;段杨静;王特;王海军;冀来喜;

    目的:观察“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阴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9例单侧阴部神经痛患者,于患侧行“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连续坐位时长,并于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者VAS、HAMA和HAMD评分降低(P<0.05),连续坐位时长增加(P<0.05),总有效率为82.8%(24/29)。结论:“秩边透水道”针法可有效治疗阴部神经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34-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标本配穴”排针平刺联合揿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32例

    王非;陈松;陈子琴;张艳琳;罗艺璇;何晓茹;顾秀锋;吴松;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排针平刺联合揿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基于“标本配穴”取穴法,运用排针平刺(标穴,面部局部穴位)联合揿针(本穴,双侧足三里、关元)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中医症状、Sunnybrook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各分项评分及总分降低(P<0.05),Sunnybrook、躯体功能(FDIp)及社会功能(FDIs)评分升高(P<0.05),总有效率为87.5%(28/32)。结论:“标本配穴”排针平刺联合揿针可有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减轻患者眼睑闭合不全、鼓腮漏气等临床症状,增强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54-1056+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机制探讨

  • 基于BDNF/TrkB通路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程静;杨一涵;陈进城;饶婷;江一静;杨珊莉;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四神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缺血侧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通路、突触素(SYN)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的影响,探究电针改善CIRI后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每组12只。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大鼠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CIRI模型。电针组予电针“四神聪”“百会”,疏密波,频率2 Hz/10 Hz,电流强度1 mA;非穴组电针双侧肋下非经非穴点,电针参数同电针组。两组干预均每次30 min,每天1次,持续7 d。干预期间,于每日固定时间测量大鼠体质量;于干预第1、3、7天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干预前后采用小动物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大鼠脑梗死体积。干预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SYN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BDNF、TrkB、SYN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IL-1β、IL-18含量。结果:干预第2~7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1)。干预第1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1);干预第3、7天,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1);干预第7天,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低于模型组与非穴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干预前,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大鼠左侧脑室出现明显高信号梗死灶;干预后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占比下降(P<0.01)。模型组与非穴组大鼠神经元细胞排列疏散且紊乱、胞质深染且胞核固缩;电针组大鼠神经元细胞数目、排列情况趋于假手术组,胞质深染及胞核固缩现象较模型组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SYN阳性表达及BDNF、TrkB、SYN蛋白表达减少(P<0.01,P<0.05),IL-1β、IL-18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缺血侧海马SYN阳性表达及BDNF、TrkB、SYN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IL-1β、IL-18含量下降(P<0.01)。结论:电针“百会”“四神聪”可能通过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转导,减轻神经炎性反应,促进突触可塑性恢复来改善CIRI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37-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针“夹脊”穴对软骨终板Modic改变模型兔软骨细胞外基质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汪敏;邹璟;黄国付;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软骨终板Modic改变(MC)模型兔软骨细胞外基质(ECM)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软骨终板M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实验兔基于自身免疫学说采用自体髓核填充法制备MC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实验兔予电针双侧L5、L6“夹脊”穴干预,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强度1 mA,每次20 min,每天1次,连续干预6 d后休息1 d,共干预4周。于造模前后及干预前后观察各组实验兔综合反应评分;于造模后和干预后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观察实验兔椎间盘及软骨终板信号强度;干预后,采用HE染色观察实验兔软骨终板的软骨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兔软骨终板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5(ADAMTS5)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阳性表达,ELISA法检测实验兔软骨终板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实验兔软骨终板ADAMTS5、Aggrecan、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实验兔综合反应评分降低(P<0.01);L5/L6椎间盘及软骨终板下椎体松质骨出现低信号,分界不清;软骨终板的软骨细胞明显增多,细胞肿大而肥厚,细胞核皱缩、坏死,聚集排列;软骨终板ADAMTS5阳性表达及IL-1β、TNF-α含量升高(P<0.01),Aggrecan阳性表达降低(P<0.01);软骨终板ADAMTS5、MMP-13、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升高(P<0.01),Aggrecan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实验兔综合反应评分升高(P<0.01);L5/L6椎间盘及软骨终板下椎体松质骨信号增强;软骨终板的软骨细胞减少,细胞核轻度皱缩,散在分布;软骨终板ADAMTS5阳性表达及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P<0.05,P<0.01),Aggrecan阳性表达升高(P<0.01);软骨终板ADAMTS5、MMP-13、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Aggrecan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能延缓软骨终板MC,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软骨细胞ECM降解和炎性因子分泌、修复变性的软骨终板有关。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46-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全国名中医专栏

  • 陈日新“灸药结合协同增效”学术观点及其在肿瘤康复中的应用

    黄仙保;谢丁一;陈日新;

    陈日新教授在灸疗临床中发现许多阳气不足、寒湿内蕴或阳气不达、气血不畅的病症,仅采用单纯的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通过热敏灸温补阳气与药物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故提出“多一分阳气,便多发挥一份药性”的灸药结合协同增效学术观点。基于此学术观点指导肿瘤康复,临床采用热敏灸联合免疫靶向或化疗等药物治疗,不仅获得明显的抑瘤效应,而且达到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效果。遵循“多一份阳气,便多发挥一份药性”的灸药结合协同增效规律,有望开辟一条灸药结合、提高疗效的临床肿瘤治疗新模式。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57-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冀来喜针灸临证思想探赜

    高珍;曹玉霞;王海军;张艳林;岛志铖;顾倪瑄;石尚恩;蒋子文;上官曜;闫炳北;吴田;冀来喜;

    总结冀来喜教授针灸学术思想。冀来喜教授继承并发扬山西“新九针”理论和技术体系,深化其学术内涵,促进临床推广;提倡中西合参,融合中医针灸学、现代解剖学等多学科,率先提出对肢体经络病“从颈治头、从腹治腰、从腰治膝”的治疗思路;倡导处方规范精简,探索创立腧穴处方体系,确立“胃病方”“肠病方”“降压方”等腧穴处方。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62-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征订·书讯

  • 编辑部在售杂志明细

    <正>编辑部淘宝网店现无法正常使用,购买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先加好友,以便沟通。现将编辑部出售中的杂志品种附录于后,欢迎购买。早年杂志所剩无几,售完为止,先到先得!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针灸》杂志(月刊)、《针刺研究》杂志(月刊)

    <正>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入选2023年度T1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目录。《中国针灸》杂志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全面报道国内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介绍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专家经验、经络腧穴研究与机制探讨等,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学术会议、医疗药品器械信息。《针刺研究》报道以基础研究为主,反映针灸机制探讨最新进展及研究现状。两刊实为针灸科研、临床医务工作者及针灸爱好者订阅之首选。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9-2021年《中国针灸》杂志合订本八折优惠

    <正>为满足合订本收藏读者的需要,我刊现八折推出2019-2021年《中国针灸》合订本,每册320元,包邮!数量有限,订购从速!订购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先加好友,以便沟通。亦可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收款人姓名:中国针灸编辑部,邮编:100700。

    2024年09期 v.44;No.432 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购买2023年《中国针灸》杂志合订本

    <正>为满足一直收藏合订本的读者需要,我刊每年制作少量合订本。2023年合订本,每册428元,包邮!购买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先加好友,以便沟通。数量有限,欲购从速!亦可邮局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收款人姓名:中国针灸编辑部,邮编:100700。

    2024年09期 v.44;No.432 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文讲坛

  • 针灸和神经内科的融合与发展——访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

    韩珊;冯智伟;吕桃桃;李红伟;孙申田;秦丽娜;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围绕针灸和神经内科的融合与发展对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进行深度访谈,追溯孙申田教授创立国内首个“针灸神经内科病房”、提出“经颅重复针刺刺激疗法”的渊源,以期促进针灸学的进一步发展。孙申田教授在访谈中指出,组建针灸神经内科病房是基于针灸与神经的关系、神经内科疾病自身的特点以及独特的个人经历和临床体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提出的。同时,为规范头针疗法具体选穴,进一步阐明头针作用机制,他创新性提出“经颅重复针刺刺激疗法”,使头针疗法操作愈精、理论愈明、疗效愈好。最后孙申田教授指出针灸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应该牢牢把握“继承、实践、创新”原则,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探索,推动针灸学创新性发展,迈向新的历史阶段。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67-1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黄帝内经》筋病针灸康复思想体系探索

    张诗敏;李玉清;

    《黄帝内经》经筋学说对于筋病的康复治疗有着深厚的系统理论构建,其在经筋系统基础上,提出了以“痹”为主证、以“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诊断-取穴-治疗”三原则)为基本纲领的筋病针灸康复思想体系。通过对此纲领进行理论解析,指出辨筋适时以调阴阳的基本思想方略。后对《黄帝内经》关于口僻的论述予以解析,阐述此证的主要症状、病因病机、治法成效,是筋病针灸康复思想体系的具体临床表现。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71-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知识元理论的古代针灸医案标引模板构建探析

    王琨翎子;杨峰;刘文文;宋冰心;张煜;刘霞;

    古代针灸医案不仅具有历史文献价值,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提高古代针灸医案的利用率,以指导针灸理论挖掘及临床应用,本研究基于知识元理论,结合针灸古籍细粒度标引需求,构建了“古代针灸医案”标引模板。该模板包含2个层次、7种类别、28个知识元数据、31种语义类型、15种语义关联,这些元数据构建古代针灸医案知识的相互关联,用于对针灸医案类古籍文献的细粒度标引。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77-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探讨

  •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以空为输”的形成机制与临床应用

    王明星;董宝强;林星星;张峰;孙映雪;

    历代医家均重视将“以痛为输”作为治疗取穴的重要参考和原则,而对切循取穴时指下空虚、下陷感的成因及临床应用意义探讨较少。本文将其总结为“以空为输”,并对其含义、形成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将“以空为输”和“以痛为输”“以舒为输”“以结为输”,“结筋病灶点”和“散筋病灶点”,“解结”和“聚结”,患者主观感受和医者触诊感觉相结合,形成系统、全面的经筋诊疗理论体系,从而为临床经筋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86-1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献研究

  • 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结局指标现状分析

    刘艺;肖凌勇;秦元;杨欢;魏响成;赵世情;戴晓矞;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的应用情况及现状,为核心结局指标集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28日收录的针刺治疗PCOS的临床研究,提取、归纳和分析相关结局指标,整理针刺治疗PCOS的指标域。结果:共纳入60篇文献,涉及123个结局指标。结局指标以理化检测(65.79%)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症状/体征(23.37%)、安全性事件(4.02%)、中医病证(3.10%)、生活质量(1.86%)、远期预后(1.86%),所有文献均未纳入经济学评估指标。结局指标现状存在无主次要结局指标之分、种类繁多、疗效评定标准不一、忽视生活质量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等问题。结论:针刺治疗PCOS的RCT结局指标的现状不利于将不同研究数据及结果进行汇总和比较。建议构建符合中医治疗特色的核心指标集,以提高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的规范性和证据质量。

    2024年09期 v.44;No.432 1092-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述评

  •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

    韩名媛;高睿泽;杨成妍;吕晓琳;孙忠人;范颖;王羽心;尹洪娜;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之间借助神经递质、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联结成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多层次、多系统地将效果信息输出到靶器官。针刺效应可通过NEI网络级联放大,引起穴位局部微环境应答以治疗卒中后抑郁(PSD)。本文分别从神经、内分泌、免疫3个方面系统阐释针刺治疗PSD的机制,并结合NEI网络从整体观揭示针刺治疗PSD的潜在机制与生物学途径,以期为针刺治疗PSD的基础研究提供可靠理论。

    2024年09期 v.44;No.432 110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