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足三里对抗化疗呕吐反应临床研究

    沈国伟,肖扬,高雍康

    目的 :比较不同针灸方法对抗化疗呕吐的作用特点 ,为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针灸疗法 ,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选取足三里穴 ,分别使用温针灸、针刺和艾灸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呕吐症状的积分为主要临床观察指标 ,以观察针灸足三里穴对抗化疗呕吐反应的临床疗效。结果 :不同的针灸方法 ,其即时止呕效应和持续止呕效应不尽相同 ,针刺的即时止呕效应优于温针灸和艾灸 ,而温针灸的持续止呕效应优于针刺和艾灸。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391 ]
  • 论经穴能量系统的本质及刺激传导机理

    高震

    多年来 ,从细胞分子学的角度研究发现 :经穴能量系统是含线粒体腺三磷较多细胞组成的线路 ;腧穴是线粒体腺三磷较多细胞组成的点 ,建立了经穴能量系统的线粒体腺三磷学说。人体能量 (气 )主要由线粒体产生 ,它含大量ATP复合酶 ,催化产生大量能量 ,顺细胞间隙传导 ,产生连锁反应。针刺等刺激是激活ATP复合酶 ,产生ATP能量 ,供应人体需要的各种物质 ,引起细胞的除极复极 ,发生刺激的显性和隐性传感 ,产生强身及防治疾病等作用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300 ]
  • 挑刺治疗湿疹8例

    孔繁荣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12 ]
  • “心包经”质疑

    张建斌,王玲玲

    “心包经”是目前对手厥阴经的通常提法 ,但是 ,在《灵枢·经脉》中却称为“心包络之脉” ,两者之间的差异是较大的。通过对有关文献记载的对比分析 ,我们认为 :“心包络”与“心包”是绝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从解剖实际来看 ,“心包络”可能是心脏表面的血管 ,而“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 ;从病理的角度来看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的最主要病变 ,而心包发生病变就相对少得多。因此 ,手厥阴经在体内联系的是“心包络”而不是“心包”。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19 ]
  • 邱茂良教授古说匡正

    陈德成,吴中朝,邱茂良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64 ]
  • 腧穴主治的演变

    黄龙祥

    传世的主流腧穴文献是以汉代《黄帝明堂经》为源头演变而来。粗略地说 ,从汉代一直到清代 ,腧穴主治的演变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 :宋代以前 ,虽然各种腧穴专书不断出现 ,但很少对《黄帝明堂经》的腧穴主治产生影响 ,因此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黄帝明堂”腧穴主治的演变主要表现在形式上 ,内容上的变化很小 ;至宋代 ,除了继承“黄帝明堂”腧穴主治的基本内容外 ,也从当时流传的其他腧穴书中增补一部分主治内容 ,同时还直接从当时医家的临床经验中总结新的腧穴主治 ;明代则更广泛地从方书、针灸歌赋等文献中补辑腧穴主治。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历史时期 ,特别是宋以后 ,多种环节上的人为失误 ,也是腧穴主治发生变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65 ]
  •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孙华

    针灸能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祛风除湿 ,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通过上述机制 ,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面显示了一定的疗效 ,其方法包括有针刺、温针、刺血、灸法、穴位注射及综合疗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抑制自由基 ,本文对上述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提出了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要点 ,并且对该领域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0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278 ]
  • 辨位取穴治疗头痛

    李晓勇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8 ]
  • 液门穴治疗头痛

    潘国强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22 ]
  • 拇指点穴治疗偏头痛

    高峰,张月成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5 ]
  • 皮肤针叩刺治疗偏头痛

    关健美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65 ]
  • 针刺麻醉行鼻息肉摘除术临床观察

    孙鎏熙,王兰仙,杨明早

    目的 :采用针刺麻醉完成鼻息肉摘除与局麻鼻息肉摘除进行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针麻组(A组 )用上海产G 6 80 5针麻仪行针刺麻醉 ,局麻组 (B组 )用 1%利多卡因 10ml行局部麻醉鼻息肉摘除。结果 :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优于局麻。结论 :针刺麻醉鼻息肉摘除具有方法简便、易学、经济、安全、麻醉镇痛良好的特点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65 ]
  • 针刺调补冲任法对女性内分泌轴功能的影响——附25例临床分析

    余谦,黄泳,张和媛,路绍组,潘美兰,屠国春,刘道国

    目的 :为印证女性生殖生理调控过程中 ,中、西医妇科学两个机能轴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方法 :选择 2 5例妇科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患者 ,以肝俞、肾俞为主进行针刺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激素的改变。结果 :临床症状普遍改善 ,基础体温连续测定 (BBT)双相率提高 (P <0 0 1) ,阴道上皮细胞成熟指数计数 (MI计数 )居中与右移交替出现率增高 (P <0 0 1) ,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 (LH)及雌二醇 (E2 )、孕酮 (P)的值均有改变 (P <0 0 1)。结论 :针刺对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能够产生良好疗效 ,中、西医妇科学两个机能轴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234 ]
  • 竹针点刺足部反射区加按摩治头痛

    何伟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0 ]
  • 率谷透天冲治疗偏头痛

    袁胜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17 ]
  • 针刺治疗行经头痛

    张凤琴,付越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7 ]
  • 锋钩针治疗偏头痛

    高向明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28 ]
  • 泌尿系结石B超定位、定量与电针疗效的相关规律研究

    于澎,张玮琳,赵然,王新华,杨国华,张士任,高利利

    随机将 2 17例泌尿系结石肾绞痛患者分为 2组。电针治疗组 187例和药物对照组(Atropine 1mg肌注 ) 30例。观察结果提示 :①对肾绞痛的缓解作用 ,电针组优于药物对照组 ;②通过B超动态显示结石的定量、定位与电针疗效的相关规律 ,从而选择出电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最佳适应症是中、小结石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06 ]
  • 合谷穴注射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观察

    种翠宁

    目的 :预防第二产程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的产妇产后大出血。方法 :对观察组 30例产妇在胎头着冠后于双侧合谷穴分别注射缩宫素 0 2单位 ,并与对照组 3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 10单位对比。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0 1) ,而且两组在胎儿娩出时间、胎盘剥离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的比较方面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当胎头着冠产妇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时 ,行双侧合谷穴注射缩宫素 ,既有利于加强子宫节律性收缩 ,加速胎儿的娩出 ,从而也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 ,更主要的是可有效的预防产妇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大出血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93 ]
  •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罗道珊,陈丹云

    采用穴位注射疗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31例 ,同时设针刺组 30例 ,中药组 2 8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 :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其他 2组 (P <0 0 5)。认为本法融针、药、灸为一体 ,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304 ]
  •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王舒,王敏,张杰,吴玉兰,武连仲,孙兰荣

    观察“经筋刺法”治疗 5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 ,并与对照组 3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经筋组愈显率为 92 % ,对照组则为 6 0 % ,“经筋刺法”疗效明显 (P <0 0 1) ;两组病程、面神经病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比较提示“经筋刺法”对于病程在 30天以内或轻、中度面神经病损患者 ,愈显率达 95%以上 ,而对照组仅对病程在 15天以内或轻度面神经病损患者疗效显著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3 ] |[阅读次数:350 ]
  • 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任日业,李京乐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90 ]
  • 温针灸“肾俞”穴对老年雌性大鼠性激素的影响

    杨廉,刘媛媛,路暾,陈晓莉,罗荣

    目的 :观察温针灸对老年雌性大鼠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温针灸“肾俞”穴 ,观察其对雌二醇(E2 )、孕酮 (P)、促卵泡生成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激素 (LH)的变化。结果 :温针灸“肾俞”组E2 水平明显升高 ,温针灸“肾俞”与尼尔雌醇组FSH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 ,P显著升高 (P <0 0 5,P<0 0 1)。温针灸“肾俞”对LH水平的变化影响不大 ,而尼尔雌醇组LH水平则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温针灸“肾俞”穴具有明显的调节性激素作用 ,可以使明显低下的雌二醇与孕酮水平升高 ,从而建立起卵巢与垂体之间负反馈关系 ,同时 ,使升高的FSH水平回复正常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6 ] |[阅读次数:359 ]
  •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_2的影响

    王宏才,王昕,田德全,陈丁生,朱丽霞

    目的 :探讨针刺对糖尿病血浆中PGI2 及TXA2 的影响。方法 :用 2 %STZ溶液诱导糖尿病大鼠 ,随机分为 2组 ,即针刺防治组和糖尿病对照组 ,另有 1组做正常对照。结果 :经 2 5个月防治 ,针刺组血浆中PGI2 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 (P <0 0 5) ,与正常组比 ,P >0 0 5,差异无显著意义 ;针刺组血浆中TXA2 明显低于糖尿病对照组 (P <0 0 5) ,与正常组比 ,P >0 0 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针刺可以干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PGI2 的降低及TXA2 的升高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350 ]
  • 浮针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

    夏东斌,黄泳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98 ]
  •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不同季节不同证型的疗效分析

    樊学忠,刘建平

    以腧穴为主 ,探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根据中医传统“冬病夏治”的原理 ,分组观察在不同季节与不同证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在每年夏季三伏期间按时进行穴位敷贴治疗 ,通过 356例临床观察比较各自在近、远期疗效及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的变化 ,并进一步分析了两组穴位贴药在不同季节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结果 :夏季组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冬季组 ,表明在夏季哮喘缓解期进行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为冬季临床奠定了基础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328 ]
  • 糜蛋白酶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精液迟缓液化症疗效观察

    肖远辉

    治疗组 6 6例 ,用糜蛋白酶 4 0 0 0U穴注肾俞、关元俞配合针刺次、会阴等穴 ,隔天治疗 ,5次一个疗程 ;疗程后第 2周及第 6周测得液化时间分别由治疗前的 6 1 6 7± 37 33分钟缩短为2 7 12± 18 2 9和 30 76± 19 95分钟 ;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4 5%和 90 91%。对照组 53例 ,肌注糜蛋白酶 4 0 0 0U ,隔天 1次 ,5次一疗程 ;液化时间分别是 6 4 53± 16 0 0、4 6 2 3± 2 4 2 0和 58 4 9±18 12分钟 ;总有效率分别是 77 36 %和 2 0 75%。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特别是维持疗效时间上有独到之处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49 ]
  • 立体网状针刺法治疗深部脑梗塞

    叶立汉,李万瑶

    目的 :探讨立体网状针刺法对深部脑梗塞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立体网状针刺法治疗 35例与传统体针加头针运动区治疗 35例对照观察 ,检查脑血流图及上田敏十二级肢体功能评定和Barthel指数等。 结果 :两组之间对比 ,各项指数有明显差异。结论 :立体网状针刺法可明显改善脑部缺血缺氧状态 ,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310 ]
  • 针刺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35例

    张友贵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67 ]
  • 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41例疗效观察

    刘广霞

    采用药物穴位敷贴治疗胸痹心痛 4 1例 ,同时与单纯针刺对照组 30例相比较 ,观察 1个月后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7%和 93 3% (P >0 0 5) ,随访 1年复发率分别为 5 3%和 14 3%(P <0 0 5)。结果提示穴敷治疗胸痹心痛与针刺疗效相仿 ,但效果稳定 ,复发率低 ,无毒副作用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52 ]
  • 隔姜灸背俞穴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

    杨冠军,刘燕丽,许卫国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311 ]
  •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胃下垂临床观察

    范桂滨

    42例胃下垂患者 ,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 ,并与对照组 38例 (采用中药治疗 )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 ,治疗组不论在取效时间 ,还是在治愈率方面都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说明采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胃下垂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的优点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76 ]
  • 流星针法刺新奇穴治疗脑血管病举隅

    刘全让,王宗勤,蒲蓉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5 ]
  • 头体针配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15例

    李苹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61 ]
  • 麦粒灸治疗脾虚泄泻证的临床研究

    余华,张安仁,张月娥,王文莉,黄迪君,弋代明

    目的 :观察麦粒灸对脾虚泄泻证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尿D 木糖、血清SIgA的影响。 方法 :将 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6例 )和对照组 (56例 )。治疗组采用麦粒灸患者脾俞、胃俞、足三里穴 ,每穴 3壮 ,隔日 1次 ,连续 30天 ;对照组接受中药治疗。结果 :麦粒灸能显著改善患者脾虚泄泻症状 ,并显著提高唾液淀粉酶活性、尿D 木糖排泄率及降低血清SIgA ,其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 :麦粒灸治疗脾虚泄泻疗效肯定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350 ]
  • 熨敷神阙穴治疗痛经62例

    张崇芬,商桂芬

    2001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