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癌膏穴位贴敷对Lewis肺癌模型小鼠癌细胞周期移行的影响

    孙六合,杨庆有

    目的:探索抗癌膏穴位贴敷治疗癌症的作用机制。方法:用C57BL/6近交系小鼠,瘤细胞悬液皮下接种法造模,造模5日后用抗癌膏贴敷接种部位及“肺俞”穴,隔日治疗1次,治疗7次后,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抗癌膏使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下降(P<0.05),癌细胞周期移行在G1期到S期之间发生阻滞。结论:抗癌膏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起到抗癌作用。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64 ]
  • 论针刺补泻的相对特异性

    高希言

    为了探讨针刺补泻手法对人体的作用,通过古代文献记载,以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为依据,结合在针灸教学、临床上的体会,对针刺补泻的作用进行探讨,认为补泻作用产生的关键不是针刺补泻手法的本身,而是患者在针刺时机体的机能状况。补泻手法作用于人体,通过调气表现出补泻的效应,说明补泻效果的产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有补泻效果,即对虚证病人可以产生补的作用,对实证病人可以产生泻的作用,补法和泻法对虚实病证均有治疗作用,但对虚证要首用补法,对实证要首选泻法。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315 ]
  • 中药隔姜灸治疗急性腰痛65例

    万森知

    <正>急性腰痛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很多。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药隔姜灸治疗急性腰痛6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均系门诊病人,均有明显腰扭伤史。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病程在3天以内45例,4~6天15例,7~15天5例(病程较长者为经其他疗法治疗无效而来此求治者)。病变在单侧60例,双侧5例;伴有下肢不适6例。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70 ]
  • 针刺对脑—心卒中患者血中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影响的动态观察

    傅立新,赵建国,赵红,高淑红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的机制,观察不同腧穴组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现察组50例,针刺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2周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针刺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血浆ET、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可良性调整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血中ET、NO水平,维持神经内分泌体液平衡,保护受损心肌,并且不同的选穴组方,其疗效有显著的差异。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307 ]
  • 针刺翳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60例

    蒋向东

    <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其中男17例,女43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 取穴: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用1.5寸毫针直刺翳风穴,进针后以提插手法为主,平补平泻,行针3分钟,起针时可强刺激,不留针。 疗效标准:有效为针刺1分钟左右,患者喘平,呼吸平稳不感困难;口唇紫绀缓解转红润,听诊哮鸣音减少。无效为针刺后3分钟,诸症未见明显改善。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240 ]
  • 内关治疗心悸50例

    叶丽芬

    <正>笔者自1996年以来,对住院病人心悸采用针刺内关穴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50例患者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71岁。其中有冠心病史29例,肺心病史9例,风心病史4例。心电图检查心率在 90~100次/分之间 37例,心率在100次/分以上13例,其中2例为心房纤颤(1例为阵发性房颤)。 取穴:内关(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方法:治疗前心脏听诊并数记心率值,同时做心电图检查。嘱患者平卧,全身放松,选准内关穴,常规消毒后选用30号1.5~2.5寸毫针,直刺单侧或双侧内关穴,行捻转补法,留针5~10分钟;如自觉症状未见明显缓解,留针期间行针1~2次即可。待症状缓解后数记心率值,并做心电图。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35 ]
  • 独针太溪止鼻出血35例

    蔡晓刚

    <正>35例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50岁;时间最短10分钟,最长150分钟。单侧33例,双侧2例;无任何明显诱因10例,与妇女月经有关呈周期性鼻出血2例。中医辨证:肺经热盛型8例,胃火炽盛型10例,肝火上炎型9例,阴虚火旺型7例,脾不统血型1例。 取穴:太溪。 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医者用押手拇指力量适中均匀地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按压,寻找患者感觉酸、痛、胀感最明显,且凹陷处即为太溪穴。常规消毒后医者刺手持1.5寸毫针垂直刺入,施拇指向前、食指向后的捻转补法约1分钟。待鼻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后,再留针20~30分钟即可起针。留针期间每5~10分钟捻转1次。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3 ]
  • 外劳宫治疗落枕96例

    赵华,曹继强

    <正>笔者自1997~2001年在门诊应用外劳宫治疗落枕9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组96例,男64例,女32例;年龄20~50岁,平均35岁;病程1~10天,平均3天。 取穴:外劳宫(手背第2,3掌指关节后0.5寸)。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2 ]
  • 针刺中冲治疗痛经

    张忆平

    <正>本组共治疗5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1年。 取穴:中冲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方法:穴位常规消毒,用0.5寸毫针,刺入中冲穴0.1寸,行泻法,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3次。每日针刺1次,3次为一疗程。在月经前1~2天或经期疼痛发作时治疗,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202 ]
  • 针刺复溜治疗经行水肿39例

    李晨

    <正>39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8岁,最大4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年。全部经肝肾功能检查排除了营养不良及肝肾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 取穴:复溜(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用30号1.5寸毫针垂直刺入穴位1寸许,得气后,上提至皮下,然后再次插入使针尖指向膝关节方向(即与足少阴肾经循行方向一致)。留针半小时,留针期间,行针2次。全部于月经前8~10天开始治疗,连续针刺5~7次,经行停止治疗,共治疗3个月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5 ]
  • 翳风穴位注射治疗妊娠呕吐36例

    张志贤

    <正>36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37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7个月。第1胎34例,第2胎2例。妊娠小于3个月24例,3~5个月8例,6~7个月4例。 取穴: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取5ml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2ml),常规消毒翳风穴后,将针头刺入一侧穴位0.3~0.5寸,待有明显酸麻胀痛感觉时抽吸无回血,注入1ml药液,出针按压针孔,如前法将所剩1ml药液注入另一侧翳风穴。经1次治疗未愈时,可于3天后如前法再行1次。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4 ]
  • 按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治疗风湿痹证129例

    韩新强,韩艳茹,韩宝茹

    <正>笔者在1998~2000年期间,按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风湿痹证129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9例,其中男97例,女3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5年。均是由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的关节疼痛患者,关节均无变形,活动正常。其中风湿指标异常53例(SR、抗“O”一项或两项异常),风湿指标正常76例。2 治疗方法 按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经取穴。其方法是逢甲、己日,上午7~9点为戊辰时,选取足阳明胃经的伏兔、解溪、足三里;9~11点为己巳时,取足太阴脾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67 ]
  • 点穴加音频电穴位治疗足跟痛38例

    汤秀芳,王雪峰

    <正>近年来,笔者用点穴加音频电物理因子穴位治疗足跟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患者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3岁;病程最短13天,最长1年。2 治疗方法 点穴:嘱患者俯卧位,两腿伸直,足跟向上,取局部阿是穴,术者用右拇指指腹在跟骨周围按压并找出最痛点,然后用拇指做深部按拨5~7遍,至局部产生酸痛感,按拨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音频电”穴位治疗:采用上海产YL-3型音频电疗机,输出频率为2000±100Hz/s,铅板电报5cm×3cm×2,加衬垫对置于太溪、昆仑穴处,输出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阈为限(约50mA)。每日1次,每次25分钟,10次为一疗程。 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7 ]
  • 中医灸疗仪治疗上呼吸道疾病169例

    迟琳静,王媛,曲辉,蔡旭

    <正>上呼吸道疾病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经常复发,易累及多个脏腑器官。笔者自1999年2月~2001年12月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产的BME-508型中医灸疗仪,配合灸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上呼吸道疾病169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临床资料169例均来自龙口矿务局中心医院理疗科门诊,男89例,女80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6年。其中过敏性鼻炎56例,慢性支气管炎59例,支气管哮喘54例。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9 ]
  • 头皮针为主治疗美尼埃病的疗效观察

    高雪平,倪海红

    目的:探讨头皮针治疗美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1995年1月~1999年6月收治的美尼埃病患者132例,随机分组,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配合头皮穴位针灸,穴取双侧足运感区、晕听区、感觉区、平衡区。结果:治疗组眩晕的完全控制率为87.9%,对照组眩晕的完全控制率27.0%,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药配合头皮穴位针灸治疗美尼埃病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75 ]
  • 头皮针配“神根”穴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86例

    张淑君,冯福海

    <正>1 临床资料 86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65例,女21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81岁,平均64岁;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7天。由颅脑CT提示脑梗死,并除外脑出血。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进行诊断。2 治疗方法 常规药物:如去纤酶0.5U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维脑路通0.8g静滴,脑复康8.0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共用10日。 针刺取穴:头皮针取病灶侧的顶颞前斜线,“神根”穴(笔者的经验穴,位于太冲与行间穴之中点)。操作:头皮针,先于前顶、悬厘穴各置1针,然后沿二者连线每隔1寸针刺1针,共计5针。如感觉障碍者配顶颞后斜线,前顶穴针刺时针尖朝后,其余针尖均朝前下方,针身与皮肤成15~30度夹角,深度0.3~0.5寸,针感以局部麻胀感或放射至整个头部为度。以每分钟200转的速度行捻转强刺激,留针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7 ]
  • 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21例

    姜青松,李国臣

    <正>笔者在1998~2001年的临床工作中,以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21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5例,女16例;年龄30~60岁;病程6月~30年。2 治疗方法2.1 小针刀施术 选取治疗点:一般选取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压痛最明显,且按压时向头部放射处(相当于风池穴)进针。 操作:术区预先剃除毛发,常规消毒术区及器具,针刀刀口线平行于肌纤维方向于治疗点进针,针刀突入皮肤后缓慢寻找施术部位,待患者述该部位有较强烈的酸胀感后,术者针下有阻力感,纵行剥离5~6刀,阻力感消除说明松解已完成。如患者述平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2 ]
  • 针刺麻醉在鼻息肉摘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张道武,梁晓菲,吴红新

    目的:探求针刺麻醉在鼻息肉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患者 60例随机分成针刺麻醉组(针麻组)和药物麻醉组(对照组)各3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针麻组的Ⅰ级率为 36.67%,Ⅱ级率63.33%;对照组的Ⅰ级率33.33%,Ⅱ级率66.67%。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麻达到了药麻的临床效果,表明了针麻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及优越性。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62 ]
  • 经络气道的验证研究

    谢浩然

    目的:验证经络气道,阐明经络实质。方法:根据古典经络文献的有关论述,用多种实验研究验证经络气道有什么样的物质结构、功能和特征。结果:经络气道,有多种物质、宏观形态、经络路线、外部框架的间隙结构;有卫气运行、循经感传、血管变化、淋巴免疫的间隙功能;有低阻良导、双向运行、阻滞疏通、气道相通的间隙特征。结论:卫气营血的气血通道是广义经络,循经感传的卫气通道是狭义经络,经络实质是液气运行的间隙通道。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88 ]
  • 体内~(18)F-FDG循经迁移线的三维断层及透视观察

    陈英茂,田嘉禾,何义杰,张锦明,邵明哲,祝总骧,徐瑞民

    目的:实现示踪剂循经迁移线的三维断层及透视观察。方法:志愿者下巨虚穴位点注18F-FDG,PET采集腿部透射及发射图像,对透射及发射图像进行融合并重建融合后的透视图。结果:融合后的三维断层图,实现了循经迁移线的空间定位显示,但无法看到完整的循经迁移线,只是断续线段;重建的透视图实现了从各个方向直现现察完整循经迁移线及其在体内走行位置,并可立体旋转显示。结论:图像融合后的透视图实现了循经迁移线的立体透视显示。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307 ]
  • 针刺治疗外伤性面瘫36例

    祝才银

    <正>外伤性面瘫是以颅脑部外伤后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要表现。本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36例,采用针灸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个月。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其中提示有颅骨或颅底骨折者8例(其中合并颅内出血者2例,合并脑组织挫伤者2例),颅内出血者10例(合并有脑挫伤者1例),硬膜外血肿者7例,单纯脑挫伤者6例,无异常者5例。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8 ]
  • 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甲亢138例疗效观察

    田元生,曹金梅,杨维乾

    目的:寻找治疗甲亢的最佳方法。方洁:将 1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对照组 46例,治疗组选择双侧心俞、肝俞穴位埋线,并配服中药抑亢胶囊;对照组口服丙硫氧嘧啶为主。两组均治疗12~18个月,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8%,同丙硫氧嘧啶对照组疗效(93.5%)基本一致,但治疗组对某些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无毒副作用。结论:穴位埋线疗法配合口服抑亢胶囊,是一种控制甲亢临床症状预防甲亢复发较理想的方法。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333 ]
  • 孙外主学术思想探析

    周洁

    孙外主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数十年,力主继承祖国医学的经典针法,倡导针灸处方规范化,并探索性地提出了“腧穴疲劳性”这一新观点。本文旨在探析其学术思想及专病专治的临床经验。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2 ]
  • 针灸对荷瘤小鼠瘤细胞和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影响

    王学新,温敬波,叶向荣

    目的:探讨针灸抗肿瘤的机理。方法:针刺、艾灸荷瘤小鼠的“气海”“足三里”穴,检测处理后各组瘤细胞和红细胞膜脂流动性。结果:处理后各治疗组腹水瘤细胞膜脂流动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各治疗组红细胞膜脂流动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使肿瘤细胞生物学活性降低,使机体生物学活性升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针灸抗肿瘤的生物学机制。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82 ]
  • 实现针灸科研思维模式的转变

    范刚启,王茵萍,何崇,王玲玲,吴旭

    对现有针灸科研思维模式(单因素分析法)的局限和弊端进行剖析。在系统科学及系统工程学理论指导下形成新针灸科研思维模式(现代系统模式),内容包括多因素分析法;优选针灸治疗方案;定量研究,倡导正交设计;优选病证,联用他法等。新科研思维模式可以避免现有科研思维模式的不足,较好解决目前针灸临床与科研互相脱节的矛盾,提高针灸科研质量,促使科研成果高质量服务于临床,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为此,应该尽快实现针灸科研思维模式的转变。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315 ]
  • 足厥阴经与消渴

    赵京生,王为群

    纵向考寻有关文献,足厥阴经的病候在早期与消渴病相关,如马王堆医帛书记载的“多溺、嗜饮”“热中”,这种相关性在《内经》中已淡化,而《内经》之后又复显现,《伤寒论》《甲乙经》《千金要方》皆有论治,说明古脉书总结的经脉主病有深厚的临床基础与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5 ]
  • 针刺和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秦福兰,郭学军,贾杰

    目的:在合理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观察不同方法对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以及血脂等项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A)、运动疗法组(B)、针刺结合运动疗法组(C)、和单纯进行合理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照组(D)。历时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B、C3组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而C组又明显低于A、B两组(P<0.05,P<0.01),各组血脂也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结论:针刺加上适当的运动能明显降低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素功能,改善血脂代谢,显示治疗上的协同作用,及单纯药物和饮食疗法的不能替代性。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89 ]
  • 头皮针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洪钰芳

    目的:对比现察头皮针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6例病人随机分成头皮针组35例、药物组31例,头皮针组主穴取额中线、顶中线,再根据不同的症状配穴治疗;药物组口服安宫黄体酮,治疗3月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头皮针组与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255 ]
  • 针刺跷脉为主治疗翼状胬肉

    税开森

    <正>笔者在探讨针刺跷脉治疗高血压病眼球胀痛时,偶然发现患翼状胬肉的患者经针刺治疗后,血压下降,眼球胀痛消失,多年的翼状胬肉(以下称胬肉)也治愈。从2000年1月起至今开始用针刺治疗胬肉,并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治疗胬肉患者21例,41只眼(20例为双眼,1例为单眼)。其中男20例,女1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4岁;病程6月1例,3年8例,5年5例,6年2例,10年5例。均为真性胬肉,活动期39只眼,静止期2只眼。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0 ]
  • 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移植肾早期功能的影响

    汪正平,李士通,庄心良,马皓琳,徐国辉,王珍娣,陈守林,陶爱琴,徐达

    目的:观察针刺对肾移植术中和术后早期泌尿功能的影响。方法:肾移植手术44例,分别接受硬膜外阻滞、小剂量硬膜外阻滞、针刺复合硬膜外阻滞和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阻滞,每组11例。针刺取穴:次(?)、三阴交、太溪、足三里。观察移植肾泌尿开始时间、尿流速度和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术后连续现察4天肾功能指标。结果:针刺能明显减少硬膜外阻滞局麻药的需要量;复合针刺有助于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改善术中和术后早期移植肾的功能;明显提高血浆肾上腺素浓度,而对去甲肾上腺素影响不大。结论:针刺能促进硬膜外麻醉肾移植术后移植肾早期功能恢复。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3 ]
  • 针灸防治肝癌概况

    杨运宽,刁灿阳,胡幼平,金荣疆

    概述近20年来采用针刺、艾灸、穴位注射及穴位敷贴对肝癌、肝癌疼痛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现状,并结合其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作一评述和探讨,旨在为针灸防治肝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11 ]
  • 音乐电疗加头针治疗震颤麻痹30例

    黄玉玲,王启芳

    <正>震颤麻痹症为多发于中年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震颤、肌肉强直和运动障碍为临床特征。其临床发病率虽然不高,但病症顽固,轻则震颤不已,重则瘫痪不起,难以治愈。笔者自1991年以来用音乐电疗加头针治疗此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由病房及门诊介绍经上级医院确诊而来,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20年。均有手指显著震颤,呈所谓“搓丸样”动作,情绪激动常使之加剧;颈肌及躯干肌强直,面部表情减少,运动减少而缓慢,精细动作障碍尤甚,如书写、用筷子夹菜等动作;患者步态特殊,步伐小,缺乏上肢联合运动,迈步之初困难而缓慢,但随即越走越快,至不能及时停住,出现前冲步态;或有多汗和流涎等症状。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71 ]
  • 颐发案

    袁胜

    <正>贾X,男,45岁,1999年9月23日上午初诊。现病史:8天前因复发性口疮久治未愈,复于酒后乘车当风,次晨右腮颊部疼痛肿胀,口中酸咸不适,某院诊为“化脓性腮腺炎”,先后静滴青霉素、甲硝唑、头孢唑林等(剂量不详),数日无缓解。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右侧腮腺导管扩张,可见导管扩张达0.5cm,壁不规则,欠光滑……”求治于我科。查:右腮当颊车穴处明显肿胀约2.2cm×2.0cm大小,压痛,按压患处时口腔内颊粘膜腮腺导管开口处有白色液体溢出,体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舌暗红,苔黄腻,脉沉弦缓。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2×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83%,淋巴细胞17%。诊断:颐发(化脓性腮腺炎)。证属阳明湿热上攻,蕴结于颐。治则:利湿化痰解毒,疏风通络开窍。治法:取足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手少阳经穴,近部与循经远道取穴相结合。正当巳时,先取足三里提插平补平泻,次取颊车、天容、右侧翳风捻转泻法,后取支沟、阴陵泉、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7 ]
  • 磨牙症案

    黄伟,洪代惠

    <正>余XX,男,48岁,工人,2001年11月 22日初诊。主诉:夜磨牙20余年,伴昼磨牙2年余。20多年前原因不明地出现夜晚入睡后磨牙,2年多前开始出现白天清醒状态下也阵发磨牙不能自控,曾经重庆市多家医院治疗2年余未效。近1个多月,白天清醒状态下磨牙发作次数增加,影响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5 ]
  • 双眼畏光羞明案

    马亚琴

    <正>陈XX,男,48岁。初诊日期2001年10月31日。主诉:双眼怕光2年,加重1个月。患者因劳累于2年前出现双眼怕光,头痛,说话、闻声亦觉疲乏、烦躁。近因工作劳累,上症加重,外出需以毛巾裹缠两眼,失眠、心悸。走遍当地医院诊治无效,慕名求治于姜揖君教授。进诊室时毛巾重重紧束双眼及头额,家属搀扶。诊视舌边尖红,苔白,脉沉细。辨证:气血失调、清空失养、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治以平阴阳,调气血,益阴降火。针刺取穴:大椎、关元、风池、心俞、肝俞、肾俞,施提插捻转,心俞用泻法,肝俞、肾俞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针刺风池使针感到达双目,起针后继取列缺、照海、后溪、申脉。两组4穴交叉捻转。针后即能将毛巾解下,双目当即能微睁。次日来诊时,自己走入诊室,诉夜间睡眠约10个小时。治疗3次,病情明显好转。缘家在东北,放心不下,因而嘱其回家休息静养,饮食宜清淡,并予带回益气养血降火中药5剂巩固疗效。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3 ]
  • 针刺按摩治疗散光眼案

    郑长荣,郑娜

    <正>赵XX,女,10岁,小学生。1994年12月9日就诊。主诉:双眼视力差,影响学习,戴镜3年。检查:舌淡苔薄,脉细。体温36.5℃,血压110/76mmHg,双眼底正常,裸眼视力:右0.5,左 0.6;屈光度:右+2.50D,左+2.50D。诊断:双眼屈光不正(散光)。治则:滋肝补肾,健脾养胃,益气补血,醒脑通窍,开光明目。取穴:百会、风池、颈三段(在下颌角至环状软骨之间,胸锁乳突肌内缘,分上、中、下三段,取任何一段均可)、睛明、阳白、四白、太阳、睛中(仅用于点揉治疗)、合谷、光明、肝俞、肾俞、心俞、脾俞。治疗:以上诸穴采用快速针刺平补平泻手法后出针,即施以点、按、揉、捏、拿、摩等6种手法治疗约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经6个疗程治疗后,裸眼视力均恢复到右1.0,左1.0。停止治疗后,坚持做改良眼益视操半年,以巩固疗效,1年后随访视力正常。再次验光,屈光度:右+0.85D,左+0.80D。疗效稳定。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3 ]
  • 药物致震颤案

    王爱平

    <正>吴X,女,33岁,未婚,初诊日期2001年7月20日。现病史:15年前,患者因患精神分裂症,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名不详)。其后病情反复发作,间断服药至今。3个月前,口服抗精神分裂症药五氟利多片后,精神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但于1月前逐渐出现右侧上下肢震颤,下肢尤为明显,不能自主。无论静坐与行走都会发生,行走发作剧烈时必须待震颤停止后才能继续行走。夜间发作次数较少,一般2~3次。每天发作20余次,每次发作时间最短5分钟,最长30分钟。其意识、饮食、大小便均正常,睡眠较差,恶梦纷纭。经头颅CT检查无异常。遂停服五氟利多,连续服安坦1月、中药数剂无效,且有加重之势。患者对此精神紧张,有恐惧感。由其父偕来寻求针灸治疗。查:血压120/75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语言流利,面色红润,舌质红有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1 ]
  • 局部透刺为主治疗中风腕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马广昊,赵吉平

    目的:观察局部透刺与非透刺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风患者在腕踝局部取穴行透刺疗法结合整体辨证取穴,与行非透刺疗法结合整体辨证取穴进行疗效现察。采用《康复医学评价手册》所载测量方法,自拟腕踝关节活动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结果:局部透刺为主的治疗组腕关节背屈、掌屈、挠屈、尺屈,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度的恢复较对照组疗效显著,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均有效,局部透刺治疗为主疗效肯定,优于非透刺疗法。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75 ]
  • 电针治疗失眠症40例

    梁树艺

    <正>失眠症中医称为不寐,临床症状以睡眠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因睡眠不足而影响了学习、工作和情绪。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电针治疗失眠症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40例患者均系我院针灸科门诊病人,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20~70岁,平均42.3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22年,平均5.6年。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的诊断标准。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290 ]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担截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

    曹岱,赵辉,蒋中越,景治涛

    目的: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担截法治疗中风132例,并与传统取穴风池、肩(骨禺)、曲池等44例作对照研究。两组均经20天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脑血流、神经系统体征变化。结果:担截法与传统取穴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担截法与传统取穴治疗中风疗效相同。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13 ]
  • 熏灸神阙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刘存志

    目的:观察熏脐法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成熏灸神阙治疗组35例和男宝对照组 26例,治疗30天。结果:临床疗效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1)。对治疗前后生殖激素测定,治疗组血清FSH显著增高(P<0.05),E2显著下降(P<0.05)。结论:熏脐法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达到治疗目的。

    2002年09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33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