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繁荣;吴曦;
当前,世界范围内针灸在不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立法与管理的不断加强,教育与培训的逐渐活跃,临床适应症的不断扩大,临床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世界针灸发展的趋势是针灸越来越得到国际主流医学的重视,针灸临床研究的重点仍然是疗效的确定,同时,针灸在治疗疑难病症方面将大有作为。了解和把握针灸医学在国外的发展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对国内针灸的发展以及针灸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02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赵宏;刘志顺;赵婷;赵因;王麟鹏;
目的明确电针治疗前庭中枢性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穴取百会、风府、风池等)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经治疗4周后,分别对Berg平衡量表、人体平衡姿势描记图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65·22%,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疗后Berg量表积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睁眼平衡姿势描记图各项指标均较疗前好转(P<0·01,P<0·05)。结论电针加康复训练是治疗前庭中枢性平衡障碍的有效方法。
2006年02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徐亚莉;金建军;徐登玉;郑昱;
目的观察针刺加密骨丹穴位贴敷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BMD)及疼痛的影响。方法按计算器随机数字发生法,随机分为针刺加密骨丹穴位贴敷组(治疗组)和盖天力组(对照组)各48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及疼痛积分的变化。结果针刺加密骨丹穴位贴敷能有效减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95%CI=4·05~4·31分;针刺加密骨丹穴位贴敷能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BMD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2~L4BMD95%CI=0·029~0·073g/cm2,股骨颈BMD95%CI=0·013~0·047g/cm2。结论针刺加密骨丹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
2006年02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廖辉;李丹萍;陈强;易莉;
目的观察“泻南补北”法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泻南补北”法治疗组(治疗组)59例和服用开搏通加阿司匹林肠溶片组(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症状疗效和降压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2%,对照组为7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泻南补北”针刺法的降血压效果与口服开搏通加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效果相仿,在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006年02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迟俊;2006年02期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侯岩;李莉;杨志勇;
目的寻找治疗慢性肝炎伴脾肿大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离子透入治疗组)292例和对照组(基础保肝治疗组)286例,两组均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和丹参静脉点滴,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离子透入治疗,每日1次,20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脾肿大的治愈率和有效率(66·1%,9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2%,76·2%)。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缩小脾脏以及缓解脾功能亢进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离子透入对慢性肝炎伴脾肿大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2006年02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普庆;蒲尚喜;2006年02期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松梅;李兴国;张立群;徐迎春;李清;
目的观察神阙隔药灸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自身免疫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神阙隔药灸疗法,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和甲硝唑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肠黏膜病变变化和总疗效,观察血清免疫球蛋白、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自然杀伤细胞(NK)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0%、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3·3%、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IgG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IgA、IgM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NK细胞含量均不同程度增高,增高幅度与疗效呈正相关。结论神阙隔药灸疗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满意方法,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疗效。
2006年02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7 ] |[阅读次数:0 ] - 金建军;徐亚莉;郑昱;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凯西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足三里(双侧)注射凯西莱注射液2mL,一周3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凯西莱注射液2支(200mL),每日1次,疗程3个月。观察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症状及TG、TC、MDA、SOD、AST、A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凯西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此法操作方便、经济、无明显的副作用,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方法。
2006年02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陈艳明;王灵枢;崔海;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心脾蕴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常规西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入选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7例,采用针刺疗法,穴取通里、公孙、内庭、合谷等;对照组37例,常规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片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为48·6%,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针刺是治疗心脾蕴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有效方法。
2006年02期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税素华;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每日针刺1次,B组每周针刺2次,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周围性面瘫病人的针刺治疗频次与疗效不成正比(P<0·01),每日治疗1次与每周治疗2次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频次可每周2次。
2006年02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陶波;李云英;谢强;陈文勇;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治疗风热型急性单纯性喉炎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治疗机理。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针刺开音1号穴结合喉部声门深呼吸运动),每日1次;对照组行西药(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地塞米松注射液5mg)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疗程均为5天。结果试验组愈显率为90·0%,对照组为82·5%,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其症状体征积分及嗓音声学参数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风热型急性单纯性喉炎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06年02期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天有;李惠琴;赵耀东;高汉媛;
目的寻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治法。方法将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以透刺为主,取印堂透鼻根、四白透鼻根、迎香透鼻根等)与对照组(60例,口服鼻炎康,每次4片,每日3次)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透刺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服鼻炎康的对照组,疗效肯定。
2006年02期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0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6 ] |[阅读次数:0 ] - 翟茹;2006年02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辛昕;李艳慧;彭战英;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方法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穴位选用关元、气海、中极;药物选用三棱、莪术、大黄等。观察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变化。结果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子宫肌瘤总有效率为83·33%,且对子宫肌瘤的主症如下腹胀痛、不规则出血、腰酸痛等方面的改善作用突出。结论该方法是一种使用简便、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对机体无创伤、适于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经济效益。
2006年02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王京京;孟宏;崔承斌;宋玉静;王晓红;吴中朝;
目的探讨四关穴在慢性疲劳综合征针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慢性疲劳综合征在中医学中的诊断归属以及病因病机分析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近10年来四关穴的相关文献分析,从3个方面对四关穴在慢性疲劳综合征针刺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结论对于涉及身心两方面众多纷繁复杂症状的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四关穴为主进行针刺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2006年02期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张世亮;王声强;2006年02期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智斌;杨晓航;
目的研究不同手法针刺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细胞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STAT5)mRNA和DNA的结合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例健康受试者分补法针刺组(补足三里)、泻法针刺组(泻足三里)、正常对照组各10例。采集外周血经Ficoll-Hypaque梯度离心获得PBMC,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STAT5mRNA半定量检测;凝胶阻滞电泳(EM-SA)分析PBMC中STAT5与DNA结合活性。结果补法针刺足三里穴可显著提高人PBMC的STAT5mRNA基础转录水平和STAT5与特定DNA的结合能力(P<0·01),但泻法针刺足三里穴的试验结果与健康人正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法针刺免疫调节作用有细胞因子及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参与,但影响STAT5mRNA转录水平及DNA结合的原因并不明了。
2006年02期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孙永显;张静;王启芳;
目的促进腧穴取穴姿势和针刺体位标准化研究,保障针刺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研究分析和临床验证,辨析腧穴的取穴姿势和针刺体位的不同及意义,指出古今各种学说的合理成分和应及时清理、改正的有关内容,并对标准化提出建议。结论腧穴的取穴姿势和针刺体位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对前人的经验应进行发掘整理,对现有的混乱和过时的内容应进行清理,并早日制定有关标准规范。
2006年02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玲;2006年02期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邵素菊;邵素霞;
邵经明教授在精研医经、广撷博采、勤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经络学说为指导,遵循辨证施治规律,临证针灸治病,强调“取穴有主次,施术有先后”,对临床各科病症的治疗,常以3穴为主而应用。其选穴精当,力专效宏。
2006年02期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杨德全;2006年02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存志;于建春;韩景献;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痴呆大鼠海马区CuZnSOD的基因表达情况,并分析针刺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CuZnSOD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1);针刺组可明显增强其表达水平(P<0·01),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均可上调CuZnSOD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改善痴呆大鼠的智能状态。
2006年02期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李杰;周凌云;薛东波;魏云巍;张伟辉;
目的探讨Roux-en-Y吻合术后空肠袢肌电活动的变化及电针对它的影响。方法将自然条件基本相同的14只幼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全胃切除、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和对照组(留置电极后关腹)各7只。实验组电针“足三里”。观察其肌电图的变化。结果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Roux空肠袢平滑肌肌电慢波振幅、慢波频率、峰电振幅及峰电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变,移行性综合肌电(MMC)Ⅲ相时程为(2·6±0·7)min,较对照组的(7·1±1·1)min明显缩短。电针刺激后,对慢波振幅及慢波频率影响不大,但可明显刺激峰电的发生及提高峰电的振幅,电针后MMCⅢ相时程为(5·7±0·9)min,较电针前的(2·6±0·7)min明显延长(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通过影响空肠的肌电活动而减轻Roux-en-Y滞留综合征。
2006年02期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宋京英;雷跃;谢建平;韩丽凤;裴磊;廉玉麟;李福芝;邓安;袁志太;张书豪;2006年02期 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立典;杨珊莉;
目的探讨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建立中医卒中单元,为我国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服务。方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参照经循证医学肯定疗效的卒中单元模式,建立以针灸为其特色的中医卒中单元。结论建立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卒中单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但仍需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2006年02期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孝银;2006年02期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丽平;解越;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对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7篇中文文献506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均为低质量试验。纳入的6个试验Meta-分析结果表明针刺对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7,95%CI(1·08,1·27),Z=3·78,P=0·0002]。病死率、肺部感染率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无差异[分别是RR0·25,95%CI(0·03,2·18)和RR3·02,95%CI(0·39,23·10)]。电视透视检查(VF)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对比康复训练可缩短胶钡咽通过时间[WMD-7·23,95%CI(-13·18,-1·28)]。结论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上的缺陷,尤其是缺乏远期功能性结局指标,虽显示针刺有短期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趋势,无不良反应,但目前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结论。开展更多高质量、内在真实性好的大规模、多中心的RCT非常必要。
2006年02期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秦玉革;
通过解剖、定位、症状、临床及五行理论的对比分析,否定了后人对经筋的错误认识,论证了《内经》经筋的实质是以周围神经的躯体神经为主,含少部分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这一概念的澄清与回归,无论是对中医的继承、发展及中西医结合,还是科研、临床都有重要意义。
2006年02期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8 ] |[阅读次数:0 ] - 李扬缜;2006年02期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金亚蓓;
论述《难经》对于针灸学的贡献。着重介绍了《难经》的奇经八脉学说、八会穴的观点、五输穴观点、原穴的临床应用观点、俞募穴理论、独特的针法等,为当代针灸工作者结合临床实践开展对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和研究提供可探索的思路和方法。
2006年02期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史静;徐涛;2006年02期 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胥荣东;张军伟;2006年02期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孙学安;殷风新;2006年02期 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峰厚;李志才;蒋晓林;2006年02期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