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对急性期Bells面瘫疗效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吴滨;李宁;刘屹;黄长琼;张永玲;

    目的:探讨急性期针灸治疗是否对Bell s面瘫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以及最佳针灸治疗方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RCT)的研究设计方案,将患者分为早期针灸组(A组)、早期针刺配合远红外线组(B组)与7天后针灸组(C组),分别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发病7天及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6个月随访临床治愈率、平均治愈时间及完全性面瘫的治愈时间。结果:3组在发病7天时面神经功能分级、6个月的临床治愈率、平均治愈时间无明显差别,但A组及B组在完全性面瘫患者的治愈时间上较C组达到痊愈时间短(P<0·05)。结论:建议在面瘫急性期可以采用患侧面部针灸治疗,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可替代传统灸疗。

    2006年03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陈文;谭敏;梁立安;翁泰来;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并对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序贯试验设计方法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本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悬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采用基本对症治疗20天。以经颅多普勒观察随机配对设计的成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功能变化,以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各研究指标的试验线都达到序贯试验图的有效边界,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悬钟对脑血管舒缩反应、脑血流自动调节、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006年03期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9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4 ] |[阅读次数:0 ]
  • 管灸与悬灸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对照观察

    田丰玮;王竹行;路瑜;苟春雁;李宁;王红;

    目的:评价管灸疗法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个中心共160例入组,157例完成研究。所有病例随机分为管灸组和悬灸组,均进行基础针刺治疗,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管灸治疗和悬灸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采用面部残疾指数(FDI)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管灸组有效率91.0%,悬灸组有效率72.2%,两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管灸组疗效优于悬灸组。结论:对于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管灸加针刺的疗效优于悬灸加针刺。

    2006年03期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许凯声;黄漫为;王琼梅;

    目的:观察经筋透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68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其急性期、静止期和后遗症期的疗效,并观察电针测定面神经病损程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两种针刺手法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5%和90·5%,经筋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急性期选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经筋组对后遗症期和神经不良型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对急性期面神经麻痹和神经活跃型患者疗效确切,对后遗症期和神经不良型面神经麻痹患者可采用经筋透刺法。

    2006年03期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耳穴电刺激加耳穴贴压配合运动治疗腰腿痛66例

    周立群;

    2006年03期 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2例

    董洪魁;王建;

    2006年03期 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体穴与耳穴治疗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李琳;汪振宇;

    目的:探讨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的最佳针刺方案。方法:将90名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采用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以及减肥心理指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体穴组加针刺治疗,取三阴交、天枢、足三里等穴;耳穴组加耳针治疗,取饥点、皮质下、神门等穴,70天之后观察疗效及血脂变化,并随访1个月。结果:体穴组总有效率69·23%,耳穴组65·52%,对照组26·67%,体穴组、耳穴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体穴组、耳穴组之间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体穴均对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有显著疗效,对血脂有一定干预作用。耳穴简便易行,患者依从性更好,更值得推广。

    2006年03期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消息

    2006年03期 17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透穴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蔡玉颖;王顺;

    目的:研究透穴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透穴刺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刺法,进行对照观察,同时对治疗前后的脑血流速度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透穴刺法能够明显改善颅内主要动脉的最高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穴刺法能够治疗偏头痛,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2006年03期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后期的疗效观察

    赵义造;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后期不同类型的疗效差异。方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对63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3天。观察治疗前后听阈值的变化及不同病情和不同类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与结论:总有效率63·5%,其中痊愈4例(6·3%),显效17例(27·0%),有效19例(30·2%),无效23例(36·5%);治疗前后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情越轻者疗效越好;听力曲线下降型疗效最好,对痰热上扰型和痰浊中阻型疗效较好。

    2006年03期 180-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滚针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研究

    罗玲;胡幼平;余曙光;李宁;

    目的:评价滚针疗法治疗失眠的增效作用。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滚针组。对照组32例,给予氯硝安定4mg,口服,每晚1次,连续服用4周。滚针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滚针刺激背部督脉、膀胱经腧穴。用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睡眠改善有效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两组间匹兹堡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滚针疗法能够降低失眠患者匹兹堡评分,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06年03期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与针灸疗效的关系

    阮经文;胡跃华;饶忠东;温明;曾小香;

    目的:探讨影响针灸治疗失眠疗效的因素。方法:将52例失眠症患者,根据焦虑抑郁评分分为Ⅰ组(轻度或轻度以下组),Ⅱ组(中度组)、Ⅲ组(重度组),对各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各组两两间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比较。结果:Ⅰ组、Ⅱ组疗效与Ⅲ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Ⅰ组与Ⅱ组相比,Ⅰ组总睡眠质量优于Ⅱ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是影响针灸治疗失眠症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6年03期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指针承山穴区治疗急性腰扭伤86例

    戴美友;

    2006年03期 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温针灸治疗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李常度;黄信勇;杨旭光;王琼芬;黄思琴;

    目的:对比温针灸与单纯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肾阳虚寒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单纯针刺组,两组均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用关节疼痛量表、膝骨关节炎病情严重性指数量表、寒证辨证因子等级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温针灸和针刺疗法均能缓解膝骨关节炎的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障碍,减轻症状,温针灸疗法的临床基本痊愈率为32·1%,总有效率96·4%,优于单纯针刺组的7·4%、92·6%。结论:温针灸是治疗肾阳虚寒型膝骨关节炎的有效疗法。

    2006年03期 18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7 ] |[阅读次数:0 ]
  • 隔物温和灸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李建武;刘建民;马志毅;熊源胤;冯彦斌;向诗余;章君;彭华珍;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温和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增效作用,探讨治疗RA新的有效方法。方法:6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甲氨蝶呤口服作为基础治疗,并根据病情酌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之上加用隔附子饼灸关元、足三里。两组治疗时间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完全停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附子饼温和灸治疗RA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NSAIDs的使用。

    2006年03期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照观察

    夏粉仙;李林兴;孙小英;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羊肠线穴位埋线,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和随访3个月后的有效率分别为95·6%、88·2%,均优于对照组的84·6%、72·3%(均P<0·05)。结论:穴位埋线法疗效较好。

    2006年03期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延髓疑核麻痹案

    崔晨华;王舒;

    2006年03期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刺络放血合电针治疗肌肉拉伤疗效观察

    和岚;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法在肌肉拉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股后肌群拉伤患者106例随机分组。治疗组(55例)取损伤部位阿是穴,电针后刺络放血;对照组(51例)单纯电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病程1~14天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不显著;14天以上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单纯肌腹损伤患者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放血加电针治疗肌肉拉伤疗效优于单纯电针,对病程长及单纯肌腹损伤患者具有治疗优势。

    2006年03期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捏脊加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

    张霞;熊小丽;陈静;

    目的:探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应用捏脊加针刺四缝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本院药厂自制的葡萄糖酸锌颗粒,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优于对照组的74·2%(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锌和尿淀粉酶含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捏脊加刺四缝穴对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2006年03期 20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腕踝针对新兵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

    张庆光;王健;顾克斌;王寿增;朱琳;

    目的:观察腕踝针疗法对新兵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新兵按“Wenger-冲中重雄”植物神经平衡因子法测定植物神经平衡指数y>+0·56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腕踝针治疗,对照组为空白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y<+0·56者为24例,对照组为16例,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可以较好改善新兵的植物神经功能状态。

    2006年03期 20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穴位与非穴位激活不同脑区的效应观察

    胡卡明;王承平;谢慧君;海宁;

    目的:观察穴区与非穴区对大脑功能区影响的差异,以探讨相关的针刺理论基础。方法:以视力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8人作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A、B组。两组先分别接受针刺假穴治疗,然后A组针刺穴位光明和太冲,B组针刺穴位丰隆和陷谷。所有成像技术均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西门子Erlangen)。结果:在试验中,丘脑及红核的激活、大脑外侧沟与顶颞皮质的激活证明了针刺真穴位与假穴位在激活类型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针刺与视觉有关的穴位发现针刺对于视皮质并没有确切的影响,但对其他皮质区,如脑岛、外侧沟、顶颞皮质等与疼痛及躯体感觉刺激有关的皮质有激活作用。

    2006年03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5例

    刘仲杰;刘华;

    2006年03期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头穴不同留针时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对照观察

    袁青;王琴玉;靳瑞;

    目的:观察头穴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及靳三针疗法,进行头针留针1小时与30分钟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经治2个月后,留针1小时组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留针30分钟组。结论:延长头针留针时间以达到足够刺激量是针刺治疗脑瘫取得较好疗效的重要因素。

    2006年03期 209-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5 ] |[阅读次数:0 ]
  • 耳穴贴压法分娩镇痛50例

    田清玉;马艳秋;张巧荣;马俊芬;

    2006年03期 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雀啄刺法与温针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疗效观察

    陈宁;

    目的:寻找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的最佳操作手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采用雀啄刺法加温针疗法治疗,对照组22例应用平补平泻加温针疗法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1·8%,两组疗效比较(χ2=12·161,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雀啄刺法加温针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平补平泻加温针疗法。

    2006年03期 213-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阿是穴刺血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外周疼痛介质的影响

    李彤;谢毅强;李生财;黄迪君;

    目的:探讨阿是穴刺血的镇痛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消炎痛组、刺血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溶液复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其中消炎痛组用消炎痛灌胃,刺血组用阿是穴刺血处理。测定各组大鼠外周疼痛介质K+、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1)刺血组较模型组外周疼痛介质K+含量明显降低(P<0·01),DA、5-HT含量亦降低(P<0·05)。(2)刺血组与模型组NE含量无差异。结论:阿是穴刺血能有效抑制外周疼痛介质K+、DA、5-HT的释放。

    2006年03期 215-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9 ] |[阅读次数:0 ]
  • 长针提胃法治疗胃下垂26例

    王启才;刘宏;汪鲁莎;

    2006年03期 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不同脑区及心肌内皮素mRNA表达的影响

    傅立新;赵建国;赵成彬;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心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针刺组、针刺对照组,针刺组取“内关”“水沟”“人迎”,针刺对照组取“神门”“膻中”。采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中枢心血管特定调节区域及心肌内皮素(ET)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对阳性反应物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实验性脑出血可迅速诱导ET基因在脑出血周围区、下丘脑、脑干、海马、心肌的异常表达。脑出血6h即可见ET mRNA表达上调,到24h达高峰,72h时段虽略有减少,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同时心肌的ET表达增多。针刺可阻断由脑出血诱导的ET基因表达的增加。结论:针刺通过阻断脑出血诱导的ET基因表达的增加,起到对脑出血造成的神经元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6年03期 219-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案

    邓鑫;王雪;贾志强;东贵荣;

    2006年03期 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致手足麻木疼痛

    袁鹤庭;

    目的:观察针刺对非洲地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取四肢五输穴,井穴点刺出血,荥、输、经、合穴针刺得气留针30分钟。隔日针1次,10次一疗程。治疗观察2个疗程。结果:显效45例,有效6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9·68%。结论:针刺治疗非洲地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仍显著。

    2006年03期 225-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龙眼穴放血治疗带状疱疹26例

    洪锋;孟韧;

    2006年03期 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传统艾灸疗法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

    宋佳霖;樊凤杰;韩志平;洪文学;

    近年来,有关灸法治疗癌症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传统灸法治疗癌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情况及治疗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6年03期 227-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13例埋线减肥患者严重晕针的原因及处理

    张中成;

    2006年03期 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由《经外奇穴彩色图谱》及《经外奇穴挂图》的出版引发的思考

    王娜;李瑞;谷世喆;

    2006年03期 23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