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孙华;

    我国针灸医学存在问题表现为其现代化进程有偏离中医理论指导的倾向;其国际化进程缺乏立法保障;针灸科治疗病种逐年减少、专业机构萎缩、低廉治疗收费和针刺与艾灸相互脱节使学科发展缓慢;针灸医师收入低下使大量人才外流;国际针灸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科学性。为此,应采取以下对策应抓住针灸国际化发展机遇,以疑难病为重点,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的科研,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并通过加大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措施加强针灸学的学科建设。

    2006年04期 23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靳三针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35例

    罗广锋;卢志荣;刘刚;

    2006年04期 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电针八髎、会阳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观察

    周凌云;李杰;李春梅;于占革;张玮琳;郑敏;孟庆刚;王凤艳;生志纲;

    目的探寻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的较佳疗法。方法将84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八髎、会阳穴,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痊愈率为43.5%;对照组分别为63.2%、23.7%。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电针八髎、会阳穴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优于常规取穴电针疗法。

    2006年04期 237-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9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5 ] |[阅读次数:0 ]
  • 意气针刺泻法治疗急性背软组织损伤206例

    秦玉革;

    2006年04期 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头部电针透穴对帕金森病患者SOD及LPO的影响

    王顺;蔡玉颖;尚艳杰;卢金荣;

    目的研究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76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部电针透穴+美多巴)37例和对照组(美多巴组)39例进行临床研究,同时对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脂质(LPO)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5%,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组能够明显改善体内SOD及LPO的含量(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能够改善体内SOD及LPO的含量而治疗PD。

    2006年04期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针刺为主治疗声带黏膜下出血的临床研究及声学分析

    杨淑荣;谢强;江娟娟;

    目的评价“开音1号穴”对声带黏膜下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病人随机分为针灸试验组和西药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开音1号穴”,运用呼吸补泻法中泻法,结合喉腔声门的深呼吸运动,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西药雾化吸入,每日1次,疗程均为7天。结果试验组愈显率为85.0%,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分别为60.0%、85.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声时、频率微扰商、振幅微扰商、谐噪比声学参数也客观地反映了治疗后嗓音质量的提高。结论针刺“开音1号穴”为主是治疗声带黏膜下出血的理想治疗方法。

    2006年04期 24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XS-998A型光电治疗仪即刻降压作用观察

    任建宁;罗明;

    2006年04期 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李涛;赵建国;田桂杰;张蓝;刘淑君;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最佳疗法。方法将本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西药(甘露醇、心痛定、罗氏芬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9天加用针刺,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委中等穴,并合用头针,治疗10天(1次/日),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采用针刺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4.0%,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协同作用,疗效更好。

    2006年04期 247-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涌泉穴电刺激预防顺铂所致恶心呕吐临床观察

    傅洁;孟志强;陈震;彭惠婷;刘鲁明;

    目的寻找控制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进行顺铂介入治疗的8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在使用止吐药的基础上加电刺激涌泉穴,对照组只使用止吐药治疗,对两组恶心、呕吐控制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急性恶心、呕吐、延迟性呕吐控制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涌泉穴可以较好地预防和改善顺铂动脉灌注化疗后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

    2006年04期 25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针灸学会设立科学技术奖

    齐兰;

    2006年04期 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急性期观察

    王利春;刘海燕;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针刺组、醒脑静组和常规治疗组,采用单一或联合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不同方案对各组患者血肿吸收速度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结果各治疗方案对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显著疗效(均P<0.001),尤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佳(P<0.01,P<0.001)。结论针刺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6年04期 253-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深刺与浅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张翠彦;王寅;

    目的探讨及评价不同针刺深度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深刺耳前3穴即耳门、听宫、听会配合体针疗法);对照组24例(浅刺耳前3穴配合体针疗法),观察和比较治疗后不同时期两组听力变化及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9.2%,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深刺组疗效优于浅刺组。

    2006年04期 256-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0 ]
  • 电针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

    刘玉生;欧阳应颐;尹勇;

    目的探讨电针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电针加中药组(治疗组)45例,针刺加中药组(对照组)41例,对照组针刺患侧太阳、阳白等穴,并服用加味牵正散,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8%,对照组有效率8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针刺加中药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

    2006年04期 259-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李宏军;李国萍;李宏岩;

    目的观察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照。方法将11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等穴位埋线,对照组60例口服柳氮磺胺吡啶4~6g/天,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6~8周时复查内镜评估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状况,大便性状及腹痛变化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为96.4%和98.2%,均优于对照组的86.7%和91.7%(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佳,不良反应较少。

    2006年04期 26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0 ]
  • 八脉交会穴治疗功能性失音32例

    于德茹;赵树玲;林发亮;

    2006年04期 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穴位埋线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刘向阳;韩宁;

    目的对比观察埋线疗法与药物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方法将88例病人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药物组。埋线组主穴取内关、三阴交、膻中、关元、太冲,配穴取背俞穴;药物组口服氟西汀。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埋线组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药物组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2.7%。两组间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埋线疗法治疗本病不失为一种较佳的疗法。

    2006年04期 265-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人体穴位伏安特性研究

    沈雪勇;魏建子;张一和;丁光宏;王彩虹;张海蒙;周钰;王霆;

    目的研究人体穴位伏安特性的基本特征及随生理、病理变化出现的改变,探讨其生物物理学基础。方法对本研究组近10年来有关穴位伏安特性研究工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人体穴位伏安特性曲线具有非线性、惯性两大特征。与对照点比较,穴位低电阻特征并非普遍存在,而低惯性特征则较具普遍性。穴位伏安面积不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而大部分穴位的惯性面积则具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其峰值相位和体温节律的谷值相位相应。心脏病患者和胃病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病变缓解后穴位伏安特性也恢复正常。尸体穴位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均明显小于正常人,正常人穴位所具有的非线性和惯性特征在尸体上消失。结论人体穴位具有非线性、惯性两大特征,穴位非线性特征反映了人体作为高等生物所具有的生理与行为的复杂性,而惯性特征则与穴位能量代谢有关。穴位惯性面积比伏安面积更能敏感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应是今后穴位电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指标。

    2006年04期 26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1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1 ] |[阅读次数:0 ]
  • 磁圆针为主治疗踝关节扭伤43例

    张先锋;

    2006年04期 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经穴刺激在歌唱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赵玲;

    目的将经络理论应用于歌唱教学研究,提高歌唱教学的效率。方法运用经穴刺激手法进行歌唱经络综合控制系统实验,观察经穴刺激前后嗓音的变化。结果经穴刺激有利于挖掘和开发歌唱者综合控制系统潜能,经穴刺激前后受试者音域、高低音差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经穴刺激在歌唱教学中不仅为歌唱的教学研究奠定了科学实验的基础,也为经络学说拓宽了应用范围,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2006年04期 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固一通”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王彦春;马骏;王华;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风府太冲组和“双固一通”组5组,以6-羟基多巴胺右侧纹状体微量注射法制备偏侧PD大鼠旋转模型,对比观察单纯针刺“风府”“太冲”和“双固一通”取穴法对PD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黑质、纹状体细胞增殖情况及神经干细胞数量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法观测各组神经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的数量。结果两针刺组损毁侧黑质、纹状体增殖细胞显著增多(P<0.01),但只有“双固一通”组损毁侧黑质、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及转化的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初步提示“双固一通”法能引起PD模型大鼠黑质和纹状体区神经干细胞发生明显增殖,并促使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2006年04期 27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SAMP10鼠脑衰老相关基因HSP86、HSP84的表达及针刺影响的研究

    付于;于建春;丁晓蓉;韩景献;

    目的探讨针刺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快速老化小鼠SAMP10、SAMR1为模型,运用RT-PCR和地高辛标记的非放射性Northern blot技术,观察8月龄SAMR1对照组、SAMP10对照组、SAMP10针刺组及SAMP10非穴位刺激组全脑、皮层和海马HSP84、HSP86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SAMP10对照组小鼠热休克蛋白HSP84、HSP86在全脑、皮层、海马中的表达下调,针刺后表达上调并趋向于正常组。结论SAMP10小鼠脑衰老与热休克蛋白HSP84、HSP86基因表达异常有关,针刺可以通过调节HSP84、HSP86基因表达增强细胞保护、抑制细胞凋亡、抵抗氧化应激,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2006年04期 283-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邱晓虎;谢晓焜;谢昆;

    目的寻找和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更为有效的透刺方法。方法按首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以阳白透头维,阳白(原穴略上)透上星、丝竹空透鱼腰、牵正透迎香、地仓透颊车、迎香与颊车互透,使透刺方向与局部瘫痪肌束约呈45°角。对照组45例,选穴基本同治疗组,常规透刺,以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地仓与颊车互透,牵正透地仓,四白透迎香。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6.0%,愈显率92.0%;对照组痊愈率55.6%,愈显率75.6%。两组痊愈率、愈显率及痊愈者所需疗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透刺方向与瘫痪肌束呈45°角的刺法更利于面瘫的恢复,疗效更高。

    2006年04期 28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120例

    王大芬;修猛刚;

    2006年04期 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浅刺多针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64例

    杨翊;周光涛;

    2006年04期 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头针对手术期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能力的观察

    贺必梅;李万瑶;李万山;招伟贤;

    目的探讨头针对手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需做肠癌根治术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头针加全麻组(简称头针组)和单纯全麻组(简称全麻组)各26例。头针组患者先行头针麻醉诱导20min,然后行全身麻醉,头针麻醉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全麻组只行单纯气管内全麻。观察头针对手术期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DA),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两组在术后MDA均明显降低(P<0.05),手术前后MDA的差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头针组术后SOD无明显变化(P>0.05),全麻组术后SOD明显降低(P<0.05),手术前后SOD的差值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针可抑制抗氧化防御系统酶SOD的降低,因此头针对减轻手术期的氧化应激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2006年04期 29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背部奇痒案

    安金格;孟宪璞;

    2006年04期 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专病笔谈——面瘫(5)

    黄移生;刘春辉;董聪慧;马小红;裴磊;廉玉麟;李相慧;葛书翰;葛继魁;秦黎虹;唐友斌;

    2006年04期 295-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薛立功教授经筋理论及长圆针疗法概述

    管宏钟;赵宏杰;

    薛立功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30余载,擅治经筋痹痛,学验俱丰,其经筋理论,独树一帜。其中包括经筋病的概念,经筋与经脉的区别,十二经筋的解剖学基础,经筋病因病理,经筋病的特殊治疗原则,治疗针具及其操作方法。薛教授的长圆针疗法对于临床经筋痹痛疗效卓著。

    2006年04期 297-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0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4 ] |[阅读次数:0 ]
  • 武连仲教授论风池四刺

    张月峰;侯春光;武连仲;

    介绍武连仲教授在多年针灸临床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风池穴的4种刺法——斜刺法、平刺法、深刺法、横刺法的操作要求及其不同的临床应用验案。

    2006年04期 30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腹针治疗突发性耳聋42例

    周佐涛;林晓山;周明琦;

    2006年04期 303-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定时汗出早醒案

    张学丽;

    2006年04期 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腹针结合药物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8例

    陈秀华;刘金文;符文彬;黄永明;薄智云;

    2006年04期 305-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针药结合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成泽东;陈以国;

    2006年04期 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金属针具过敏二则

    郭尧杰;

    2006年04期 307-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同体位取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张俊卿;时会军;

    2006年04期 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