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成伟;康杰;周建伟;胡幼平;李宁;
目的:探讨滚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规范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试验,180名患者随机分成滚针组和药物组各90例。滚针组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一、二侧线及督脉实施滚针治疗;药物组给予氯硝安定4~6mg,疗程均为4周。以睡眠障碍改善的有效率与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分别在治疗结束后及3个月随访后评价。结果:治疗后滚针组有效率为82·2%,药物组为6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Spitzer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个月随访滚针组与药物组有效率分别为40·0%、30·3%,组间比较(P>0·05);两组Spitzer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滚针疗法能够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平衡而治疗慢性失眠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滚针也是一种可以推广运用的针灸临床治疗新型器具。
2006年07期 461-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丁敏;薛维华;张振伟;2006年07期 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俞昌德;吴炳煌;张晶;宋红梅;王国书;俞宙;
目的:探讨颅针与头针对急性脑梗死(CI)效应机制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单纯药物(A组)和针刺颅骨缝区(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加药物(B组)、针刺标准化头针方案穴区(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加药物(C组)治疗急性CI患者各20例,对照观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前后A组血清VEGF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C组血清VEGF含量升高差异显著(P<0·01,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颅针加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血清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与标准头针加药物治疗相当。
2006年07期 46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李虹;侯中伟;白玉兰;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头针、体针(刺激神经根为主)、节段性神经根刺络拔罐、电热灸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对临床收集160例该病患者进行观察。结果:针灸联合方案治疗20天后,治愈138例(86·3%),总有效率100·0%。临床症状平均恢复时间12·81天,神经系统体征平均恢复时间19·76天,眼肌运动障碍平均恢复时间15·14天。对于改善单纯症状疗效显著,第一疗程、第二疗程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疗效确切,值得深入研究。
2006年07期 469-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素坤;赵秀敏;席志梅;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560例患者进行评分调查,通过方差分析、χ2检验,比较PSD与非PSD患者性别、年龄、卒中性质、抑郁发生与卒中部位的关系;再将PSD患者随机分组给予百忧解和针灸治疗(穴取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照海、申脉)。结果:PSD总发生率43·9%,其发生与病变部位、年龄、性别、卒中性质无关(P>0·05);针灸与百忧解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D发生率高,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应及早治疗;针灸治疗本病与百忧解疗效相当。
2006年07期 472-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吕振香;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面肌痉挛方便、安全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9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药物组20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激光组190例,采用针刺加激光照射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总结疗效。结果:针刺激光组总有效率93·7%,治愈率64·7%,6个月复发率6·7%;药物组总有效率62·0%,治愈率32·0%,6个月复发率3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激光照射是治疗面肌痉挛方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2006年07期 475-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李伟广;2006年07期 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7期 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乐琴;
目的:寻找治疗背肌筋膜炎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0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刮痧、温针灸治疗,穴取风门、肺俞、曲垣、秉风、胛缝、局部压痛点、条索状结节;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0例,好转10例,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有效率84·0%。治疗组在改善压痛、疼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其评分明显降低(P<0·01)。刮痧、温针灸法治疗背肌筋膜炎效果显著,是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2006年07期 478-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李文丽;刘丽;孙立虹;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采用隔物灸关元、神阙穴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均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1%,疗效指数90·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3%,疗效指数7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
2006年07期 481-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楼新法;杨新东;蒋松鹤;孙臣友;张瑞峰;
目的:为针刺足三里穴提供适宜的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用80只成人下肢标本,按国颁标准进针,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结果:直刺进针时,针体由皮肤到骨间膜的深度为(2·22±0·31)cm,到胫骨后肌后缘的深度为(4·42±0·53)cm;在骨间膜浅层可刺中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的扇形分支。针体穿过胫骨后肌后可触及含有胫神经和胫后血管粗大的血管神经束。结论:针刺足三里穴的适宜深度为2·22cm,最大深度为4·42cm。穴位注射时直刺或略偏胫骨方向,接近与胫骨内侧面平行进针,同时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5cm较为安全。犊鼻下3寸,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的体表定位点,也是值得临床尝试的有效刺激点。
2006年07期 483-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曾学清;何小花;滕东时;2006年07期 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路玫;曹大明;
目的:对素髎、水沟穴的主治机理进行新的阐释。方法:以中医的藏象学说为中心,结合西医解剖学对素、水沟穴的主治机理进行分析。结果:不仅提出五官与五脏之间有相互对应(外形的“复制”)的关系,而且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素、水沟穴以及周围(鼻尖、鼻中沟)某些奇穴具有相同主治作用的理由。结论:该思路对发现新的针灸治疗点及确定针刺的角度、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2006年07期 487-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王鸿谟;
目的:探讨标本、根结、根溜注入、本输、气街、四海、关合枢等古典经络理论的本义。方法:以《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为依据,结合简、帛医书及历代注家见解,深入分析探讨。结果:古典经络理论是涉及某些经络结构的理论,其原本意义有三:说明经脉起止走向,说明经气双向运行,说明六经六气六脏六腑亲和关系。结论:古典经络理论强调经脉向心行走,经穴向心排列,经气双向运行,六经各有亲和。
2006年07期 489-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黄劲柏;王伟捷;2006年07期 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白伟杰;谭吉林;
目的:验证扬刺、齐刺法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扬刺法及齐刺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同时配合运动疗法。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而采用扬刺、齐刺法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更佳。
2006年07期 495-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金东席;2006年07期 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段延萍;周杰;张茹心;2006年07期 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蔡志红;李秀昌;刘玉彦;杨茂有;鞠丹;贺普仁;
目的:比较火针与毫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点刺增生局部、阿是穴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40例,好转58例,未愈2例,有效率99·3%;对照组治愈113例,好转165例,未愈22例,有效率9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火针刺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疗效优于毫针刺法。
2006年07期 499-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李邦雷;李征;2006年07期 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胡皓;2006年07期 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杨庆国;杭燕南;孙大金;陈锡明;王祥瑞;许灿然;姚建玲;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脏手术病人细胞因子的影响,并对针药复合麻醉用于心脏手术予以评价。方法:选择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0例,分为全麻组(A组)、针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电针组(C组)。分别于麻醉前、转流前、停转流后30min和术后24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IFN-γ和IL-2水平于停转流后三组均降低;术后24h,各组进一步降低,但C组明显高于B组。IL-6和IL-10水平于术后24h三组均显著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全麻复合电针不能完全改善体外循环(CPB)引起的IL-2、IFN-γ抑制,但要好于全麻和针麻,提示全麻复合电针对应激反应的良好控制可部分改善CPB引起的免疫功能抑制。针刺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反应无影响。
2006年07期 503-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刘建平;朱家壁;陈盛君;赵鑫;
目的:探讨穴位经皮给药的皮肤电阻变化与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评价穴位药物传输效率的新指标。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穴位组和非穴位组。穴位组分别选择“肺俞”“膈俞”和“膻中”穴为给药部位,非穴位组以背部非穴位点为给药部位,测定氨茶碱贴剂穴位经皮给药后的皮肤电阻和血药浓度,考察其经时变化,以稳态时血药浓度值(C)和电阻变化值(R)的比值作为传输系数(DC),观察穴位与非穴位传输药物的效率。结果:在给药6~8h左右C与R趋于稳态;各穴位给药的DC均远高于非穴位给药,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肺俞”“膻中”的DC与“膈俞”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C反映了穴位经皮给药的传输效率,DC越大,传输效率越高;穴位的传输效率较非穴位部位高;不同的穴位,DC也不同。
2006年07期 507-5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曾启权;孙茂峰;张恒鸿;2006年07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陈坤支;师晶丽;吕明庄;贺志光;覃仁安;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埋线、中药治疗慢性肾衰(CRF)的作用机制。方法:Platt肾大部切除法诱导CRF模型大鼠,然后分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埋线组、埋线加中药组。治疗8w后,测定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残肾组织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残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血清尿素氮(BUN)、肌酣(Scr)、尿蛋白及病理改变情况。结果:经穴位埋线、中药及穴位埋线加中药治疗后的CRF模型大鼠的上述指标呈良性转逆,特别是以穴位埋线加中药组疗效最明显。结论:穴位埋线和中药改善CRF的作用机制与降低PTH、抑制TGF-β1的表达、降低MDA含量、阻止肾脏纤维化病变有关。
2006年07期 511-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关玲;
谢锡亮先生早年师从承淡安先生,从事针灸临床及教学近60年,重视针灸学习的基本功;提倡临证要精穴疏针;注重用灸法治病,特别是直接灸;还擅长深刺风府治疗神志病。学验俱丰,值得后辈学习。
2006年07期 515-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梁晓东;张良;2006年07期 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子强;
介绍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中医的立法过程,并说明了中医的立法意义,强调只有对中医立法,才能使其发展;也只有规范的中医才能在人们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6年07期 519-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吴超;李慎贤;张辉;2006年07期 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田开宇;赵欣纪;高希言;
设计一种适用于温针灸疗法的、可灵活置于毫针上的温针灸器具,其结构由贮艾器、托盘和调节夹三部分组成。贮艾器为一底端开口用于填置艾绒的容器,可避免施灸时火灰脱落烫伤患者皮肤或烧灼患者衣物;带有镂孔的托盘用于承托圆锥内艾绒并控制艾绒燃烧程度和热辐射;调节夹可用来调整艾灸器距穴位的高度。本器具材料易取、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2006年07期 523-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兴;郭新年;张艳;
目的:解决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在论述上的矛盾。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动能定理,推导出外力(术者施加于针的作用力和一切阻碍针体运动的力的合力)和针体运动速度的关系,从而得出当术者用力下插或上提针时,针的运动速度增加。结论:提插补泻中重插轻提与轻插重提的轻重应理解为进退针幅度的大小;徐疾补泻中的徐疾应理解为速度的快慢。
2006年07期 525-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王桂英;艾炳蔚;
目的:探讨提高针灸减肥疗效的因素,以期对针灸减肥临床作有益的理论指导。方法:从医患两者角度分析,理论结合临床,对影响提高针灸减肥疗效的因素进行理性思考,提出见解。结论:影响针灸减肥疗效的因素很多,医患双方相互配合,重视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得提高减肥疗效。
2006年07期 527-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伍利民;
通过穴位的选择(筛选)、穴位的临床应用和穴位的作用机理等3个方面对近10年针灸戒毒中穴位的应用进行综述,认为针灸戒毒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还很不够,特别是对腧穴的选择(筛选)、穴位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针灸戒毒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针灸戒毒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特别应加强对穴位临床应用的研究。
2006年07期 530-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胡智慧;骆丹;2006年07期 533-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庆;叶东明;2006年07期 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商晓娟;2006年07期 535-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慈勤仁;解乐青;乔志芬;2006年07期 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