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穴综合疗法治疗发作期普通偏头痛疗效评价

    单秋华;杨佃会;贾真;韩晶;张彤;刘继明;迟晏燕;丛华;吴富东;

    目的观察耳穴综合疗法治疗发作期普通偏头痛的近远期疗效并对其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方法,对治疗组(A组)72例采用耳背放血、自血穴位注射、耳穴点刺的耳穴综合疗法;对照组(B组)36例应用西药治疗,分别进行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的观察和评价。结果A组可明显改善近期和远期症状计分,近期总有效率达98.6%,远期总有效率达79.6%,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穴综合疗法治疗发作期普通偏头痛安全、可靠,近远期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发作的作用。

    2006年10期 687-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电针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蔡佩浩;顾国山;许乐宜;沈知彼;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治疗对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偏瘫的康复作用。方法对7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康复治疗,其中电针组42例,手术后1~3天起每日2次电针治疗,穴取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等;对照组30例,术后1~3天起每日2次功能锻炼,以各关节活动为主,未予电针治疗。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康复情况。结果电针组康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早期电针治疗对偏瘫患者恢复及预后效果良好。

    2006年10期 691-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针刺结合放血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50例

    赵廷涛;

    2006年10期 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对照观察

    饶萍;周莉;茅敏;白杨;温天明;唐宇红;郭文莉;

    目的观察针刺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残障/死亡率的作用。方法将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非针刺组各2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每周5次,共3~4周)加常规治疗;非针刺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期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针刺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个月、6个月随访时针刺组残障/死亡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

    2006年10期 694-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平刺烧针法治疗丝状疣19例

    徐宇航;

    2006年10期 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耳压加体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响

    张慧兰;仲远明;彭国民;万毅刚;

    目的探讨耳压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采用耳压加体针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体针治疗,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29%,临床控制率为17.85%;对头晕或头痛等主要症状疗效,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对全血还原黏度(低切)、红细胞刚性指数的改善作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压加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以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异常状态。无论是在马来西亚或中国,这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临床实践的价值。

    2006年10期 697-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温针灸会阳穴治疗尾骨痛

    刘锦丽;

    2006年10期 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临床观察

    陈利华;陈勤;陈敏;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26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给予针刺加西药治疗)和对照组13例(单纯西药治疗),进行6周临床观察。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震颤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震颤评分自身对照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优于对照组的61.5%(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6年10期 701-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激光照射金津玉液治疗高脂血症21例

    胡智慧;蔡红;

    2006年10期 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光电治疗仪配合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观察

    艾炳蔚;焦琳;王桂英;

    目的观察光电治疗仪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配合光电治疗仪方法,针刺后将XS-998A(C)型光电治疗仪电极置于腹部穴位,激光输出头置于神阙、水分等穴或局部脂肪较多部位,有脂肪肝者激光头置于肝区附近。对照组常规针刺,不用光电治疗仪。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明显改善肥胖患者症状、体征和BMI,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激光照射腹部相关区域可以提高对肥胖病的疗效。

    2006年10期 704-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治疗运动性损伤及对经络状态的影响

    邓柏颖;张剑飞;罗敏然;梁柳;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原络配穴法对运动性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经络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原络配穴组(A组)、常规取穴组(B组)、药物外用组(C组),每组30例,采用穴位诊断治疗仪测量治疗前后十二经原穴的导电量,观察3组治疗前后经络状态的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原络配穴针刺法对改善运动性损伤者的疼痛等临床症状有良好作用,可使失衡的经络趋于或恢复平衡。

    2006年10期 707-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耳穴贴压治疗小儿环枢椎半脱位25例临床观察

    常英;刘亚彬;何君君;

    目的寻找治疗小儿环枢椎半脱位的最佳疗法。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采用耳穴贴压法;对照组25例,采用普通针刺法,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64.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法治疗小儿环枢椎半脱位有良好效果,不失为治疗小儿环枢椎半脱位较佳的疗法。

    2006年10期 710-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低血糖症48例

    胡斌;马巧琳;

    2006年10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埋线为主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卢文;斯维特娜·曼恩;

    目的观察埋线方法在黄褐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分别抽取两组中基本情况相近的30例加以比较。治疗组体穴埋线6次,面穴埋线1次,耳穴点刺每周1次;对照组体针、耳针治疗均每周2次,总结两组治疗4个月后对黄褐斑及伴随症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0%,对照组有效率7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对黄褐斑伴随症状有效率均为100.0%,但治疗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埋线加耳穴点刺法对黄褐斑及其伴随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体针加耳针法,且省时便捷,尤其适合于生活繁忙的现代人。

    2006年10期 713-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电热针治疗黄褐斑22例

    李秀艳;

    2006年10期 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黄政德;梁立安;张维新;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将9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推治疗组(A组)、针刺对照组(B组)、推拿对照组(C组),每组31例。治疗后比较3组疗效。结果A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推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应重视针刺、推拿疗法的结合运用。

    2006年10期 717-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圆利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彭易雨;黄移生;熊真荣;彭瑛;胡春娥;黄廷荣;朱其卉;

    目的探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圆利针+推拿组)和对照组(毫针+推拿组)各58例,对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82.8%,两组疗效比较(P<0.01)。结论圆利针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2006年10期 719-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小针刀治疗枕大神经痛60例

    张云生;

    2006年10期 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54例

    李光荣;

    2006年10期 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经筋刺法及理筋手法对颈椎病手术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肌电F波的影响

    谭涛;王世成;张贵娟;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配合理筋手法治疗颈椎病术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和理筋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F波波幅、时限及阈值的变化。结果颈椎病术后上肢屈肌痉挛状态病人治疗前肌电F波均表现为波幅高、时限长、阈值低,两组患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波幅下降(P<0.01)、时限缩短(P<0.001),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且治疗组F波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阈值均有提高(P<0.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升高明显(P<0.05)。结论经筋刺法及理筋手法通过降低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降低肌电F波波幅及时限,提高阈值,减弱牵张反射,以缓解痉挛。

    2006年10期 725-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条口穴不同刺法对肩周炎疗效差异的观察

    赵宏;赵婷;刘保延;刘志顺;

    目的探讨条口穴不同刺法对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对照c组,均选用条口穴治疗。治疗组采用透刺法,对照a、b、c组分别采用刺入40mm、只刺入皮下、假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通过Constant-Murley肩关节量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0%,对照a组为68.4%,对照b组为52.6%,对照c组为38.0%,治疗组与对照a、b、c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a、b、c三组间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条口穴不同针刺深度对肩周炎有不同的疗效,透刺法疗效最好;假针刺疗效最小,作为对照方法更加适宜。

    2006年10期 729-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对山羊“腧穴”pH值的影响

    蒋红芝;王琪;张明敏;龚萍;黄光英;

    目的研究针刺对穴位和非经穴位pH值的影响。方法用针型pH生物传感针单独和同时针刺检测山羊穴位和旁开非经穴位处时pH值的变化。结果①单独针刺时穴位和非经穴位的pH值都下降,穴位下降的更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同时针刺穴位和非经穴位时,二者pH值下降的幅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针刺使穴位代谢增强更明显;②同时针刺穴位、非经穴位时局部代谢相互影响。

    2006年10期 73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奇异“带脉病”案

    王启才;

    2006年10期 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灵龟八法对肾阳虚模型豚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赵彩娇;谢感共;卢献群;范郁山;吴健文;文胜;

    目的观察运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衰老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法以健康成年豚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肾阳虚模型灵龟八法预防组(Ⅰ组)、肾阳虚模型命门灸预防组(Ⅱ组)、肾阳虚模型灵龟八法治疗组(Ⅲ组)、肾阳虚模型命门灸治疗组(Ⅳ组)、肾阳虚模型对照组(Ⅴ组),以SOD、MDA为客观指标,比较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命门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差异。结果在造模结束后,Ⅰ组及Ⅱ组没有出现肾阳虚征象,SOD、MDA的改变不明显;Ⅲ组、Ⅳ组及Ⅴ组均出现明显的肾阳虚症状,且SOD降低(P<0.01)、MDA升高(P<0.01或P<0.05);经治疗后,Ⅲ组的肾阳虚症状基本消失,SOD升高(P<0.01)、MDA降低(P<0.01),与造模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Ⅳ组的肾阳虚症状改善明显,SOD升高(P<0.05),但与造模前相比仍有差异(P<0.05),MDA降低(P<0.05),与造模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Ⅴ组的肾阳虚症状、SOD、MDA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命门灸均可以有效调节肾阳虚模型豚鼠的自由基代谢,对肾阳虚模型豚鼠具有明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其抗衰老机理与调节自由基代谢密切相关;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肾阳虚模型豚鼠的治疗作用略优于命门灸。

    2006年10期 735-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专病笔谈——面瘫(7)

    陈成;杨华珍;姜卉;马岩松;王英姿;徐昕晖;林忠艳;赵金铭;李志宏;李开平;

    2006年10期 739-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道宗教授通督调神学术思想浅析

    曹奕;李佩芳;陈幸生;

    介绍张道宗教授对督脉的研究和通督调神的学术思想,及其运用通督调神法治疗中风、癫、眩晕、强直性脊柱炎、外伤性截瘫、儿童多动症等疾病的临床经验。

    2006年10期 741-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0 ]
  • 毛莨灸治疗胃脘痛56例

    章进;章震;

    2006年10期 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辛勤的耕耘者——记马继兴先生在针灸学领域中的贡献

    郭君双;

    马继兴先生(1925-)是我国著名的医史家及中医文献学奠基人,是针灸学领域中的辛勤耕耘者。60多年来在针灸学领域中成就卓著,在腧穴学、经络学研究中多有建树。出版《简明针灸正骨》《针灸疗法刺激点解剖位置参考图》彩色教学挂图、《针灸铜人与铜人穴法》《敦煌古医籍考释》《出土亡佚古医籍研究》等著作对针灸史及针灸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2006年10期 745-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风失语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常静玲;高颖;

    中风后失语症的研究中西医各有不同的切入点,其中中医研究侧重治疗,干预方法较多,但缺乏统一评价标准;西医研究侧重机理探讨、失语症分类及语言康复等。如何选择和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是达到预期研究结果的关键,深入开展中风失语研究,以期探索和建立中西医相融合的中风失语的研究模式,促进中风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提高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

    2006年10期 749-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敦煌遗书《灸经图》治疗五劳七伤特点初探

    王天生;吕兰萍;王永强;

    敦煌遗书《灸经图》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现存最早图文并兼的灸法专著,在治疗五劳七伤中采用天人合一的配穴方法,按九宫八卦在人体布穴;采用整体观念的配穴方法,按头、体、四肢在人体布穴;它以朴实自然的唯物主义写绘了我国存世最早的裸体针灸图;也是祖国医学最合理、最完整的性科学解释;是古代重灸派治疗五劳七伤顽症的典范;它选穴方便、安全、易于普及。本文总结前人经验以资借鉴,对治疗和预防现代虚损性疾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6年10期 753-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彭艳;侯丽辉;吴效科;

    目的介绍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从临床研究和治疗机理等方面对近年来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的文献报道进行综述。结果针灸可以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等方面对机体进行调整。结论针灸对排卵障碍性疾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作为配合现代辅助生育技术的安全有效手段。

    2006年10期 756-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9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右椎动脉颅外段闭塞案

    王玻;

    2006年10期 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督脉是脊髓浅识

    焦顺发;焦青峰;

    2006年10期 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论老年性骨质疏松与神经功能失调的关系

    周然宓;

    2006年10期 761-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极泉穴弹拨法治杂症

    武邵;

    2006年10期 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