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 恢刺廉泉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梁雪松;阎路达;张瑜;单筱淳;刘佩东;周鹏;

    目的:观察恢刺廉泉穴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穴取廉泉,采用恢刺手法不留针,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每周治疗5 d,休息2 d,1周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VFSS)测量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舌骨运动位移、咽期运送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舌骨运动位移增加、咽期运送时间缩短(P<0.05)。结论:恢刺廉泉穴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可能与增加舌骨运动位移、缩短咽期运送时间有关。

    2022年07期 v.42;No.406 717-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 ]
  • 腕踝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疗效观察

    李瑞青;王艺莹;梅紧紧;张丽红;张建云;李婧雯;张裴景;郭健;

    目的:比较腕踝针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2例。在内科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腕踝针组予腕踝针治疗,穴取患侧上4区、上5区、上6区;常规针刺组予针刺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等,两组均每次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腕踝针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SHS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FMA-UE、MBI评分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腕踝针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高于常规针刺组的90.6%(29/32,P<0.05)。结论:腕踝针可有效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疼痛及手部肿胀程度,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2022年07期 v.42;No.406 72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1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4 ]
  • 焦氏头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洪珍梅;邱纪方;张淑青;汪彦博;何克林;马睿杰;

    目的:比较焦氏头针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康复训练与单纯VR技术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VR技术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焦氏头针治疗,穴取运动区、平衡区、舞蹈震颤控制区,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步态参数(步距、步宽、步速、步频)、“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除对照组步宽外,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UPDRS-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观察组步距优于对照组、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UPDRS-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步距和步速优于对照组、TUGT时间短于对照组、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24/26),高于对照组的69.2%(18/26,P<0.05)。结论:焦氏头针联合VR技术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参数,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及运动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VR技术康复训练。

    2022年07期 v.42;No.406 726-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 ]
  • 短刺治疗瘀血阻滞证膝关节骨关节炎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邱曼丽;孙开龙;钟俊武;孙励勤;周凌琴;吴琦;宋哲妤;潘媛媛;楼映;袁旭;李璟;

    目的:比较短刺与常规针刺治疗瘀血阻滞证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瘀血阻滞证KOA患者随机分为短刺组(34例,脱落3例)和常规针刺组(34例,脱落3例)。两组取穴(患侧犊鼻、内膝眼、髌中、梁丘等)相同,短刺组采用短刺手法,所有穴位缓慢进针,摇动针体逐步深入达骨膜;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均针刺达肌肉层。两组针刺得气后,犊鼻和内膝眼、足三里和梁丘分别连接CMNS6-1型电子针灸治疗仪,予疏密波(2 Hz/10 Hz),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 min,同时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膝关节30 min,均隔日1次,每周3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炎性反应相关指标(血清TNF-α、IL-1β、IL-6、PGE2水平)和膝关节超声的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量表疼痛、僵硬、功能分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除疼痛分项评分外,短刺组降低幅度均大于常规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血清TNF-α、IL-1β、IL-6、PGE2水平及患侧膝关节滑膜厚度、关节腔内积液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短刺组TNF-α、IL-1β、IL-6水平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短刺组总有效率为87.1%(27/31),高于常规针刺组的83.9%(26/31,P<0.05)。结论:短刺治疗可明显改善KOA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及炎性反应,改善膝关节滑膜炎性病变,减少膝关节腔内积液,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2022年07期 v.42;No.406 73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 ]
  • 艾灸配合极泉弹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随机对照试验

    邱玲;梁晓一;郑玉玲;刘春香;赖小青;朱丽影;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极泉弹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行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艾灸配合极泉弹拨,首先于PICC静脉走行处(避开穿刺点)行温和灸10~15 min,然后于曲池、血海和天府穴行回旋灸(每穴3~5 min),最后弹拨极泉5~10 min,于PICC后第2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置管后第42天置管侧上肢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置管后第2、7、14、21、28、35、42天,观察两组置管侧锁骨下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1/40)vs 17.5%(7/40),P<0.05]。置管后第7、14、21、28、35天,观察组置管侧锁骨下静脉PSV高于置管后第2天(P<0.05);置管后第28、42天,对照组置管侧锁骨下静脉PSV低于置管后第2天(P<0.05);置管后第7、14、21、28天,观察组置管侧锁骨下静脉EDV高于置管后第2天(P<0.05);置管后第28、35、42天,对照组置管侧锁骨下静脉EDV低于置管后第2天(P<0.05);置管后第7、14、21、28、35、42天,观察组置管侧锁骨下静脉PSV和EDV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艾灸配合极泉弹拨可有效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的静脉血流速度。

    2022年07期 v.42;No.406 741-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8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 ]
  • 捏脊加梅花针叩刺联合柔韧训练治疗智障青少年注意缺失疗效观察

    高丽丽;张振宁;翟佳丽;于文兵;李世明;

    目的:观察捏脊加梅花针叩刺联合柔韧训练治疗智障青少年注意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轻度智障青少年随机分为医学康复+柔韧训练组(10例,脱落2例)、柔韧训练组(1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10例)。柔韧训练组进行柔韧训练,隔日1次,每周3次,共12周;在柔韧训练组基础上,医学康复+柔韧训练组行捏脊加梅花针叩刺(百会、四神聪)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12周;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及医学康复。采用Tobii Pro Spectrum眼动仪测试各组患儿治疗前后注意集中(T)、注意广度(M)、注意转移(γ%)和注意分配(η)。结果:治疗后,医学康复+柔韧训练组和柔韧训练组T、M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医学康复+柔韧训练组γ%较治疗前升高(P<0.05);医学康复+柔韧训练组和柔韧训练组T、M、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医学康复+柔韧训练组T、γ%升高幅度大于柔韧训练组(P<0.05)。结论:捏脊加梅花针叩刺联合柔韧训练能改善智障青少年的注意缺失。

    2022年07期 v.42;No.406 749-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 ]
  • 针药结合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随机对照试验

    徐先鹏;江沿兵;管丽华;吉青杰;金瑛;

    目的:比较针药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OMG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脱落1例)和西药组(30例,脱落2例)。西药组予口服溴吡斯的明片与醋酸泼尼松片治疗;针药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予“通督调气”法针刺,穴取百会、风府、合谷、足三里等,每日1次,每周6 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MG临床绝对评分,采用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测患者眼轮匝肌电生理指标[平均颤抖(jitter)值、jitter>55μs百分比和阻滞百分比],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OMG临床绝对评分、平均jitter值、jitter>55μs百分比、阻滞百分比及血清AChR-Ab、IFN-γ、IL-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以上指标针药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上睑下垂、上睑疲劳、眼球运动障碍及神经肌肉接头损害,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AChR-Ab、IFN-γ、IL-4水平,促进眼轮匝肌功能恢复有关。

    2022年07期 v.42;No.406 75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 ]

临证经验

  • 改良合刺针法治疗原发性耳鸣52例

    曾玉筱;骆第铖;高莹;陈枫;

    <正>耳鸣为耳科三大疑难病之一[1],其患病率不断上升。笔者采用改良合刺针法治疗原发性耳鸣5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2例患者均来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26~80岁,平均(53±14)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中位数为12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2]中耳鸣的诊断标准。排除经专科检查属外耳或明确病因的中耳、

    2022年07期 v.42;No.406 73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脊柱–髋–膝”共轭理论针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32例

    石雪萌;杜欣冉;舒杨;张欣茹;翟泰然;王静茹;孙潇;马玉侠;

    <正>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活动障碍,伴有疼痛、肿胀、弹响等[1]。笔者基于“脊柱-髋-膝”共轭理论针刺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2例患者均来源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治中心,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76岁,平均(62±6)岁;

    2022年07期 v.42;No.406 739-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 ]
  • 腰部十字灸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0例

    苗莹;刘蒙;纪海洋;张妍;徐坤;单旭;李柏;张彤;

    <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引起中老年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DLSS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2]。笔者采用腰部十字灸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为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的DLSS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0岁,平均(58±8)岁;

    2022年07期 v.42;No.406 747-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项七针针刺结合耳穴揿针治疗首发双相情感障碍28例

    王美娜;王家振;王浩然;贾红玲;

    <正>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郁症,是一种高度遗传的精神障碍疾病[1],全球发病率约2.5%[2],其致残率高,且自杀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0倍[3]。本病复发率高,病情易迁延,护理难度大,及早干预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4]。笔者采用项七针针刺结合耳穴揿针治疗首发双相情感障碍28例,现报道如下。

    2022年07期 v.42;No.406 753-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9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29例

    郑贤程;惠志远;贾菁楠;王军;

    <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也是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3.9~42.0/10万[1-2]。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常伴有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3],超过50%的顽固性PHN患者有自杀倾向[4]。目前,西医治疗PHN以控制疼痛为主,但不良反应明显,易造成药物依赖或医源性损伤[5]。笔者采用毫针结合七星针治疗PHN,现报道如下。

    2022年07期 v.42;No.406 76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抗疫专栏

  • “标本配穴”毫火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后遗症33例疗效观察

    罗志辉;王昆秀;张艳琳;陈子琴;陈贝;陈佳;周婷;顾骁磊;李崇立;闫鹏;田玲玲;徐驰成;陈柏霖;陈松;梁凤霞;吴松;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毫火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后遗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行毫火针治疗,穴取命门、身柱、膏肓、足三里、上巨虚等,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胸部CT影像学变化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及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FVC、FEV1、PE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22例遗留有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恢复率为86.4%(19/22)。治疗后患者肺部阴影面积较治疗前缩小(P<0.05),25例遗留有肺部CT异常的患者有效率为84.0%(21/25)。治疗后痊愈2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84.8%。结论:“标本配穴”毫火针能明显减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咳嗽、乏力、胸闷等后遗症状以及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同时促进肺部病灶炎性渗出吸收,改善肺通气功能。

    2022年07期 v.42;No.406 760-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 ]

机制探讨

  • 电针“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肥大细胞、NGF、NTRK1的影响

    董佳梓;荣培晶;王晓彤;王丹;冷明慧;肖璐嘉;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十二指肠肥大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1(NTRK1)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出生10 d的SPF级幼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酮替芬组、足三里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碘乙酰胺联合夹鼠尾法制备FD模型。酮替芬组腹腔注射酮替芬(1 mg·kg-1·d-1),连续注射7 d;足三里组于双侧“足三里”行电针干预,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50 Hz,电流强度0.5 mA,每次20 min,每天1次,连续14d。观察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十二指肠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情况;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十二指肠组织NGF、NTRK1蛋白及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十二指肠组织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酮替芬组与足三里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升高(P<0.01);足三里组大鼠小肠推进率高于酮替芬组(P<0.01)。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黏膜有局部缺损,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他各组大鼠十二指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黏膜肥大细胞明显增多且脱颗粒明显;与模型组比较,酮替芬组和足三里组大鼠十二指肠黏膜肥大细胞明显减少,且脱颗粒不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NGF、NTRK1蛋白、mRNA表达及IL-1β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酮替芬组和足三里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NGF、NTRK1蛋白、m RNA表达及IL-1β水平均降低(P<0.01,P<0.05);与酮替芬组比较,足三里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NGFm RNA、NTRK1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能是通过抑制十二指肠肥大细胞活化,调节NGF及其受体表达,改善十二指肠低度炎性反应,从而对FD大鼠起到干预作用。

    2022年07期 v.42;No.406 767-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0K]
    [下载次数:8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5-HT通道探讨天灸法治疗内脏高敏性肠易激综合征小鼠的机制

    郑雪;智沐君;赵俐黎;陈利;何宗卿;经双双;王庆波;

    目的:观察天灸法对内脏高敏性肠易激综合征(IBS)小鼠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天灸法治疗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新生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拮抗组和天灸组,每组10只。造模前拮抗组于侧脑室注射0.2m L对氯苯丙氨酸(PCPA),模型组、拮抗组和天灸组小鼠应用直肠内冰乙酸刺激结合夹尾刺激制备内脏高敏性IBS模型。造模后,天灸组小鼠行天灸法干预,穴取“中脘”“天枢”“足三里”,每周各穴贴药1次,每次贴药2 h,共3周。采用腹壁回缩反射(AWR)评分和腹壁肌电波幅评价小鼠内脏高敏状态;HE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5-HT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20、40 mm Hg(1 mm Hg=0.133 kPa)压力下模型组腹壁肌电波幅升高(P<0.05),60、80 mm Hg压力下模型组AWR评分及腹壁肌电波幅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m Hg压力下天灸组腹壁肌电波幅降低(P<0.05),40 mm Hg压力下天灸组与拮抗组AWR评分均升高(P<0.05),60、80 mm Hg压力下天灸组与拮抗组AWR评分及腹壁肌电波幅均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黏膜上层结构轻度紊乱,黏膜下层可见中度炎性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天灸组与拮抗组黏膜上层固有腺体形状规则,可见少量炎性细胞。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5-HT及5-羟色胺受体3(5-HT3R)蛋白平均阳性面积率增加、5-羟色胺受体4(5-HT4R)蛋白平均阳性面积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天灸组和拮抗组结肠组织5-HT及5-HT3R蛋白平均阳性面积率降低(P<0.05)。结论:天灸法可改善内脏高敏性IBS小鼠内脏高敏状态,可能与5-HT信号通路介导的肠脑轴的调节有关。

    2022年07期 v.42;No.406 773-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 ]
  • 针灸对湿热蕴肤型湿疹豚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汪秀梅;武亦阁;贺乙;范丽娜;周光;

    目的:观察针灸对湿热蕴肤型湿疹模型豚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血清炎性因子及皮肤、肺、直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_3)表达的影响,探究针灸调控皮肤屏障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白化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和造模组(18只),造模组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湿热蕴肤型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的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针灸组,每组6只。西药组予氯雷他定片(0.8 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针灸组针刺“肺俞”“脾俞”“曲池”“足三里”“血海”,留针15 min,同时于“肺俞”“足三里”施雀啄灸,每穴10 min,每日1次,连续7 d。分别于干预前后评定各组豚鼠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应用皮肤测试仪检测皮肤角质层含水量(WCSC)及经皮肤水分流失量(TEWL);干预结束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豚鼠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豚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IL)-4、IL-17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豚鼠皮肤、肺、直肠组织AQP_3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前,与空白组比较,其他各组豚鼠EASI评分、TEWL升高(P<0.01),WCSC降低(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针灸组豚鼠EASI评分、TEWL降低(P<0.05,P<0.01),WCSC升高(P<0.01)。空白组豚鼠表皮结构完整,真皮层纤维排列整齐;模型组豚鼠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棘细胞层及基底层细胞增生,真皮层纤维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西药组、针灸组豚鼠形态学表现较模型组改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血清IgE、IL-17含量升高(P<0.01),血清IL-4含量及皮肤、肺、直肠组织AQP_3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针灸组豚鼠血清IgE、IL-17含量降低(P<0.01),血清IL-4含量及针灸组豚鼠皮肤、肺、直肠组织AQP_3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西药组比较,针灸组豚鼠血清IgE、IL-17含量升高(P<0.01),血清IL-4含量降低(P<0.01)。结论:针灸可改善湿热蕴肤型湿疹模型豚鼠表皮水分代谢情况和皮肤组织形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炎性因子,上调AQP_3表达,进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有关。

    2022年07期 v.42;No.406 779-784+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0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 ]
  • 感觉/交感神经参与结肠炎模型大鼠敏化区域皮肤温度、血流灌注和皮肤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变化

    李恒聪;陈蔚;于清泉;陈李圳;宿杨帅;刘一寒;朱兵;何伟;景向红;

    目的:观察结肠炎模型大鼠敏化区域皮肤温度、血流灌注和皮肤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感觉/交感神经与敏化区域形成的关系,初步揭示结肠炎模型大鼠敏化区域的部分理化特征。方法:将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8只)、胍乙啶组(7只)。模型组与胍乙啶组大鼠予5%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6 d建立结肠炎模型。实验第6、7天,胍乙啶组大鼠腹腔注射胍乙啶溶液(30 mg/kg)进行交感神经阻滞。实验第7天,通过尾静脉注射2.5%伊文氏蓝(EB)溶液观察大鼠体表EB渗出点研究敏化区域的分布及理化特征。以敏化区域旁开0.5 cm,同一神经节段支配区域作为对照区域。比较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与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检测模型组大鼠敏化区域及对照区域皮肤温度与血流灌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模型组大鼠敏化区域及对照区域皮肤组织P物质(SP)阳性神经纤维、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神经纤维、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及其与血管的关系,SP阳性神经纤维/类胰蛋白酶阳性(tryptase+)的肥大细胞、tryptase+的肥大细胞/5-羟色胺(5-HT)表达;采用MSD多因子法和ELISA法检测模型组大鼠敏化区域及对照区域皮肤组织促炎、抗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4、IL-10]、抗炎物质皮质酮(CORT)含量。结果:结肠炎模型大鼠T12~S1神经节段发生敏化,以L2~L5神经节段较为集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损伤明显,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甚至消失,隐窝破坏,黏膜下层水肿,并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区域比较,模型组大鼠敏化区域皮肤温度升高、血流灌注增加(P<0.05,P<0.01);皮肤组织SP阳性神经纤维、CGRP阳性神经纤维与TH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增加(P<0.05),多分布于血管周围;皮肤组织SP阳性神经纤维/tryptase+的肥大细胞、tryptase+的肥大细胞/5-HT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胍乙啶组大鼠敏化区域数量减少(P<0.05)。与对照区域比较,模型组大鼠敏化区域皮肤组织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物质CORT含量升高(P<0.05),且IL-6、TNF-α与CORT的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结肠炎模型大鼠体表敏化区域以L2~L5神经节段较为集中,感觉/交感神经参与穴位敏化的形成,敏化区域可能存在促炎、抗炎物质动态变化。

    2022年07期 v.42;No.406 785-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3K]
    [下载次数:9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 ]

思路与方法

  • 浅析“推之要,气至而有效”

    谢梦迪;雷洋;杨惠然;游月;高晶晶;王峥;李洁;周运峰;

    以《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古籍所提出的“得气”思想为出发点,从施治前的寻气、辨气与推拿“得气”的前提条件——辨证精、手法明阐述推拿治疗中得气的重要性;继而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总结推拿治疗过程中患者具体“得气”表现,如酸、胀、痛、麻、温热感,微汗出,局部声、色的改变与气机调畅的表现等,以期推拿“得气”思想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得到重视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2022年07期 v.42;No.406 794-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 ]
  • 针刺抑制肠蠕动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探析

    陈保伶;钟彩玲;李叶;张北平;

    针刺调节胃肠动力具有双向良性调节性、腧穴特异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其主要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实现调控作用。在结肠镜检查中针刺内关和合谷抑制肠蠕动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22年07期 v.42;No.406 799-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形神共调”在针刺论治卒中后痉挛中的应用价值及思考

    钱旭;马良宵;孙天祎;母杰丹;张洲;于文颜;田园;张一丹;

    论述“形神共调”在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中的应用,发现头部穴、督脉背部穴、夹脊穴是调神的主要穴位,痉挛肌局部及其拮抗肌穴位则为调形的主要穴位,认为调神与调形相结合、穴位与刺法相结合,可凸显“形神共调”理念,提高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的应用价值,提出针灸临床应多关注恢刺、关刺等经典抗痉挛刺法的应用。

    2022年07期 v.42;No.406 803-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10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9 ]

传承与创新

  • 吴中朝“疏滞通络”治疗偏头痛临证经验撷要

    王小语;崔硕;陈仲杰;胡静;王京京;

    总结吴中朝教授“疏滞通络”治疗偏头痛的临证经验。认为枕项功能带异常、经筋功能失调、邪实壅闭导致郁滞络结引发偏头痛,临床采用调整枕项功能带、松解经筋、刺络放血结合火针通滞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偏头痛。

    2022年07期 v.42;No.406 807-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8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盛灿若针药结合治疗甲状腺肿大经验撷英

    盛艳;闫慧新;周一舫;盛灿若;

    介绍盛灿若教授针药结合治疗甲状腺肿大经验。认为本病病因多为情志内伤、饮食失节及水土失宜,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气机凝滞、痰浊凝聚、瘀血凝滞、痰瘀互结是其关键病机,针与药均应从“痰瘀”论治。衷中参西,按西医甲状腺Ⅰ、Ⅱ、Ⅲ度肿大将病机归类,分度论治。独创“咽四穴”以消局部之肿结,配合远端穴位针刺;拟定基础中药方,辨证加减药对。针药结合,调畅情志,综合全面治疗甲状腺肿大。

    2022年07期 v.42;No.406 81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高宏培元调神针法治疗抽动障碍临床经验

    林卢学;吕慧娟;吴琦琪;邵林若;沈科;范丽娟;胡汉通;高宏;

    总结高宏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认为抽动障碍以元气亏虚为本,神失守位是病机关键,提出培元调神针法治疗抽动障碍。培元调神的主要环节在于和调任督二脉,临床取腹部任脉穴与头部督脉穴为主,腹部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头部取百会、神庭、本神、印堂等;强调针刺顺序、进针深度对疗效的影响,常取百会穴为第一针;临床还根据抽动障碍的证型与部位,采取辨证与辨症相结合治疗。

    2022年07期 v.42;No.406 815-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 ]

医案选辑

  • 月经性癫痫案

    张雅楠;王庆中;吉学群;

    <正>患者,女,41岁,于2021年2月5日因“月经周期紊乱1年,间断肢体抽搐8个月”就诊。现病史:1年前因劳累致停经3个月,于当地社区医院查妇科B超示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未系统治疗。8个月前于睡眠时突发肢体抽搐,意识丧失,伴双眼上吊,呼之不应,舌咬伤,持续约3 min后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脑电图可见慢波、尖波,诊断为癫痫。

    2022年07期 v.42;No.406 819-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孕妇外伤性乳腺脂肪坏死案

    张熙;高晨;

    <正>患者,女,29岁,育2产2,一胎母乳喂养,二胎人工喂养。初诊日期:2019年8月2日。主诉:孕6月余左乳肿痛2月余,加重20 d。现病史:2019年6月初乘车途中左乳不慎受碰撞后疼痛不适,当时乳房无红肿、青紫等现象,未予重视。10 d后左乳3点钟方向红肿疼痛,可触及核桃大小肿块,自行用热毛巾湿敷无缓解。2019年7月10日超声检查提示乳腺炎可能,

    2022年07期 v.42;No.406 825-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理论探讨

  • 胃病取心包经施治探赜

    刘熠斐;刘兵;

    梳理总结手厥阴心包经经穴及循经非穴治疗胃腑疾病的古今论述,由此引出对于胃病取心包经治疗原理的探索,从心胃相关、脏腑-经脉别通、气位相关3个角度对心包经与胃的关联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基于这些探讨,思考、审视针灸临床有效施治处的选择思路及理论构建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2022年07期 v.42;No.406 82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教学园地

  • 基于三维运动跟踪技术的基本针刺手法量化评价参数体系研究

    许刘留;王炳淦;王凡;徐刚;杨华元;唐文超;

    目的:基于三维运动跟踪技术建立基本针刺手法的量化评价参数体系,并进一步分析行针手法特征。方法:采用Simi Motion Ver.8.5运动跟踪系统采集针刺手法参数,建立以“空间控制参数”“时间控制参数”和“稳定性参数”为主的量化评价参数体系。基于该评价参数体系,采集19名针灸专业教师的行针手法(提插和捻转平补平泻)数据,分析其手法操作特征,并与传统ATP-Ⅱ型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ATP-Ⅱ)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评价参数体系可从空间、时间、稳定性3个方面量化分析基本针刺手法。针刺手法是针体沿X、Y、Z轴做一定范围内的移动,拇指动作幅度和速度均大于示指,平补平泻手法上提、下插或左捻、右捻的时程相当。该评价系统手指运动的坐标-时间曲线与ATP-Ⅱ产生的电压-时间曲线波形一致。结论:基于三维运动跟踪技术的量化评价参数体系可客观评价基本针刺手法,体现不同行针手法的操作特征及手指小关节的动作细节。

    2022年07期 v.42;No.406 827-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 ]
  • 夯实基础突出实践,强化针灸临床思维训练——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编写思路

    侯学思;谭程;宁百乐;符文彬;赵吉平;

    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针灸学》基于规范化培训学生临床需要及应试要求,在编写内容、编写形式上有所创新。经络腧穴学部分引入经典原文,以表格形式总结200个常用腧穴的主治病证、操作方法;刺灸法部分规范操作程序,将20种常用针灸技术的核心技术要点以流程图形式加以提炼;针灸治疗部分以案例导入48种典型疾病,突出问题导向,示范诊疗程序。

    2022年07期 v.42;No.406 834-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欢迎购买2021年《中国针灸》杂志合订本

    <正>为满足一直收藏合订本的读者需要,我刊每年制作少量合订本。2021年合订本,每册398元,包邮!购买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先加好友,以便沟通。数量有限,欲购从速!亦可邮局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收款人姓名:中国针灸编辑部,邮编:100700。

    2022年07期 v.42;No.406 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欢迎购买2018、2019、2020年《中国针灸》杂志合订本

    <正>2018年合订本,每册320元,快递费30元;2019年合订本,每册398元,包邮;2020年合订本,每册398元,包邮。购买2018-2020年3本合订本,杂志款1116元,免邮费。购买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用支付宝扫二维码加好友,以便沟通。亦可邮局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收款人姓名:《中国针灸》编辑部,邮编:100700。

    2022年07期 v.42;No.406 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中国针灸》杂志对研究性论文中对照组设置的要求

    <正>在临床研究中引进科学对照的方法是针灸医学研究在方法学上的进步,但目前我国针灸临床研究论文中对照组的设置比较混乱,不能很好地反映研究者的意图,影响了论文的水平。根据当前我国针灸临床研究现状,《中国针灸》杂志对投寄本刊的研究性论文提出对照组设置的基本要求。对照组的设置一定要从研究目的出发,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被对照主体。(1)如果是要证明针灸疗效的优势,

    2022年07期 v.42;No.406 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编辑部在售杂志明细

    <正>因编辑部淘宝网店被黑,现无法正常使用,购买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先加好友,以便沟通。现将编辑部出售中的杂志品种附录于后,欢迎购买。早年杂志所剩无几,售完为止,先到先得!

    2022年07期 v.42;No.406 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国针灸》杂志对研究性论文中对照组命名的要求

    <正>随着循证医学理念逐步深入针灸界,越来越多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采取了随机对照、多组对照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针灸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论文的科学性。但是,在大量来稿中我们看到,对照组的命名方式比较混乱,不能一目了然,因此,有必要提出一定的原则,加以统一。《中国针灸》杂志对投寄本刊的研究性论文提出对照组命名的基本要求:(1)直接以对照两组的具体方法命名,如针刺组、艾灸组、西药组、

    2022年07期 v.42;No.406 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埋线针刀治疗学》

    <正>《埋线针刀治疗学》是由中国针灸学会埋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埋线分会执行会长杨才德主任医师等主编,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埋线针刀治疗学》是《穴位埋线系列丛书》的第4部,这套丛书的总主编是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和埋线专家杨才德教授。《埋线针刀治疗学》将埋线、针刀两种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专利针具“埋线针刀”完成操作,

    2022年07期 v.42;No.406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欢迎订阅2022年《中国针灸》杂志(月刊)、《针刺研究》杂志(月刊)

    <正>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针灸》杂志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入选2019年度T1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目录,全面报道国内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

    2022年07期 v.42;No.406 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