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跃;郭春蕾;孙继飞;高山山;罗屹;陈庆燕;洪洋;张磊;曹久冬;肖雪;荣培晶;方继良;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治疗抑郁症(DD)的脑效应机制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2例DD患者为抑郁组,32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组。抑郁组予双侧耳穴心、肾taVNS治疗,选用疏密波,频率4 Hz/20 Hz,电流强度≤20 mA,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天2次,共治疗8周。于基线期及治疗8周后,两组均行rs-fMRI扫描。观察健康组基线期和抑郁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观察两组间及抑郁组治疗前后差异的脑区,并获得fMRI度中心度(DC)值,将DC值与HAMD、HAMA及WCST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抑郁组治疗前HAMD、HAMA评分高于健康组(P<0.05),抑郁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WCST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左侧颞下回、左侧小脑脚1区、左侧岛叶、右侧壳核、双侧辅助运动区、右侧额中回为差异显著的脑区。治疗后,抑郁组患者左侧辅助运动区DC值与HAMD、HAMA评分呈负相关(r=-0.324,P=0.012;r=-0.310,P=0.015);左侧小脑脚1区DC值与WCST总应答数评分呈负相关(r=-0.322,P=0.013);左侧岛叶DC值与WCST总应答数评分呈正相关(r=0.271,P=0.036)。结论:taVNS具有调节部分脑区功能活动强度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改善认知功能。
2023年04期 v.43;No.415 367-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8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阎路达;周鹏;赖美琪;吴苗;张瑜;唐润东;孙锐;罗依;李美;孙继岭;符文彬;
目的:观察针刺对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观察组予针刺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针刺穴取百会、印堂、内关、阳陵泉等,留针30 min,揿针穴取心俞、胆俞,留针2 d;针刺后于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R-DLPFC)行1 Hz、80%运动阈值(MT)rTMS刺激,每次30 min。对照组予假针刺联合低频rTMS治疗,取穴、操作同观察组。两组针刺均隔日1次,每周3次;rTMS每日1次,每周连续5次,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BDNF)、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HAMD-17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睡眠效率评分外,两组患者PSQI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除对照组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评分外,两组患者PSQI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GABA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轻中度抑郁障碍共病失眠患者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DNF、GABA含量,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有关。
2023年04期 v.43;No.415 374-378+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1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吴昊晟;苏航;朱超;王文慧;吴生兵;崔帅;周美启;
目的:观察电针对应激性心肌病(SC)小鼠心功能及感觉、运动皮层局部场电位(LFP)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SC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7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9只。模型组、电针组小鼠予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14 d制备SC模型。造模同时,电针组予电针“内关”“神门”,疏密波,频率2 Hz/15 Hz,每次15 min,每日1次,干预14 d。干预后,观察各组小鼠旷场实验5 min内总运动距离、跨格次数和中央格跨格次数;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小鼠左心室功能[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s)、舒张末期左心室容积(LVEDV)、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LVESV)、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观察各组小鼠心电图ST段振幅和PR间期数据;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皮质醇(CORT)、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脑钠肽(BNP)含量;应用Plexon多通道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各组小鼠感觉、运动皮层LFP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旷场实验总运动距离、跨格次数、中央格跨格次数减少(P<0.05);LVIDd、LVIDs、LVEDV、LVESV升高(P<0.05),EF、FS降低(P<0.05);心电图ST段振幅升高、PR间期延长(P<0.05);心肌纤维排列紊乱,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血清CORT、cTnT、BNP含量升高(P<0.05);感觉皮层delta、theta、alpha、beta频段所占比率升高(P<0.05),theta、beta频段最大能量谱升高(P<0.05),delta、theta、alpha、beta、gamma频段功率谱密度(PSD)升高(P<0.05);运动皮层delta、theta、alpha、beta频段所占比率均升高(P<0.05),delta、theta、alpha、beta、gamma频段最大能量谱和PSD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旷场实验总运动距离、跨格次数、中央格跨格次数增加(P<0.05);LVIDd、LVIDs、LVEDV、LVESV降低(P<0.05),EF、FS升高(P<0.05);ST段振幅下降、PR间期缩短(P<0.05);心肌纤维损伤及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血清CORT、cTnT、BNP含量降低(P<0.05);感觉皮层theta、alpha、beta频段所占比率降低(P<0.05),gamma频段所占比率升高(P<0.05),theta频段最大能量谱及theta、alpha、beta、gamma频段PSD降低(P<0.05);运动皮层theta、alpha、beta频段所占比率降低(P<0.05),gamma频段所占比率升高(P<0.05),delta频段最大能量谱升高(P<0.05),theta频段最大能量谱及theta、gamma频段PSD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SC小鼠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感觉、运动皮层LFP有关。
2023年04期 v.43;No.415 379-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9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舢泽;杨超;田鸿芳;杜世豪;符文彬;赵吉平;
中医学传统的“形神一体”生命观,在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下得到新的关注。“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但历代医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本文主要从《黄帝内经》的认识出发,比较形神理论与心身医学的异同,结合临床观察,从形神病机、察神揣穴、形神治法3个方面论述“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诊疗的指导,厘清了“形”与“神”在疾病、诊断、治法不同层面的指代对象,讨论了“形神一体观”视域下的针灸治疗策略。
2023年04期 v.43;No.415 390-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1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韩沂晓;杨思宇;张莹;王若愚;景允南;霍宏;王东岩;孙申田;
介绍国医大师孙申田基于“心身医学”视角针灸治疗郁证的临证思路与针法特色。孙教授认为郁证属于“心”“身”同病,“形”“神”失和,神为主导;病在脑,伤于神,与心肝密切相关,“脑神失用,形神不安”为主要病机。提出“调神益智,腹脑同调,心身兼治”的治疗理念。临证时选百会、宁神、情感区为头部主穴以益智安神,选取“孙氏腹针”腹一区、腹八区为腹部主穴以腹调脑,配穴因病因证加减;强调经颅重复针刺刺激疗法的关键作用,重视电针,予低频刺激(2 Hz),以增强疗效;针前舒神减虑,针时守神得气贯彻始终。
2023年04期 v.43;No.415 395-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1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毓婷;于珺;庄礼兴;
总结庄礼兴教授运用“调神针法”治疗心身疾病的诊疗思路及操作要点。庄教授认为本病可细分为“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前者以调节脑神为要,主穴取四神针、神庭、印堂、神门、三阴交,随症佐以素髎、水沟、申脉、照海、合谷、太冲等;后者以改善原发病为主,辅以调神(头部督脉排刺)。穴位组方从脑神立论,尤重督脉,同时强调调理脏腑、疏通气血。针刺得气后施以导气同精法,并配合耳穴贴压或火针患处以增强疗效。
2023年04期 v.43;No.415 40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10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茅伟;王颖;张利达;张国庆;吴海洋;李成龙;汪俊丽;韩为;黄园园;
介绍韩为“通阳醒神”法针灸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内因多为情志和体质因素,外因为社会因素,阳气郁滞、神情失调为其关键病机。“通阳醒神”关键在于温通督脉,临床取头、颈、背部督脉组穴,头部取百会、印堂,颈部取风府、大椎,背部取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将“通阳”灸与“醒神”针并用,且重视强刺激。
2023年04期 v.43;No.415 405-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1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晖;段行武;
基于“心身医学”理论探讨针灸“调神治形”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思路。慢性荨麻疹同时存在气血功能失调和精神情志异常,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即“心身同病”,临床诊治应重视心身同治,以协同增效。针灸“调神治形”治疗慢性荨麻疹,通过调脑神、心神、脏神、气机以“调神”,调气和营、祛风止痒为则以“调形”,采用针刺配合艾灸、刺络拔罐、耳穴疗法等综合治疗,将“治神”贯穿辨治全程,医患配合,共奏气血冲和、心身安宁之效。
2023年04期 v.43;No.415 409-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1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