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 电针改善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脑效应研究

    矫梦璐;王东岩;何雷;冯丽媛;王若愚;隋雪;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睡眠结构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究电针干预脑梗死相关失眠的脑效应机制。方法:将36例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18例,剔除1例、脱落1例)和假针刺组(18例,剔除1例、脱落2例)。两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电针组于四神聪穴行电针干预,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假针刺组于远端非穴行假针刺,电针参数同电针组,予电刺激30 s后中断。两组每次均治疗20 min,每天1次,每周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 CA-B)评分及短时记忆(STM)编码试验正确率、平均反应时间;采用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价患者睡眠结构,同时采集脑电(EEG)数据,观察Theta频段标准化功率值。结果:治疗后,电针组患者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o CA-B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01);电针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假针刺组、Mo CA-B评分高于假针刺组(P<0.001,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电针组患者STM编码试验正确率升高、平均反应时间缩短(P<0.01,P<0.001);睡眠效率(SE)提高(P<0.01),总睡眠时间(TST)、快速眼动睡眠期(REM)、N3延长(P<0.01,P<0.05),入睡潜伏期(SL)缩短(P<0.01);EEGF3、C3、C4、O1、O2通道Theta频段标准化功率值减小(P<0.05)。治疗后,电针组患者STM编码试验正确率高于假针刺组、平均反应时间短于假针刺组(P<0.05);SE高于假针刺组(P<0.01),TST、REM、N3长于假针刺组(P<0.01),SL短于假针刺组(P<0.01);两组患者EEG各通道Theta频段标准化功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调节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结构,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与脑电慢波活动减弱有关。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07-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下载次数:10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芒针透刺联合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卒中后疲劳:随机对照试验

    李静;周冰原;程乐;朱才丰;周婷;杨娅;陈幸生;刘睿;王丽;王金龙;杨雨婷;冯颜庆;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对卒中后疲劳(PSF)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PS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2例,脱落2例)。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康复运动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四神聪、神庭、风府及双侧风池,每次30 min;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芒针透刺治疗,穴取至阳透大椎、神道透腰阳关、腰奇透腰阳关,每次30 min。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SS、PSQI、HAMA、HAMD评分及血清IL-1β、IL-6、hs-CRP、Hcy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评分及血清IL-10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SS、PSQI、HAMA、HAMD评分及血清IL-1β、IL-6、hs-CRP、Hcy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P<0.01),FMA评分、血清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P<0.05)。结论:芒针透刺可改善PSF患者的疲劳、焦虑、抑郁、睡眠和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14-1118+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9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针刺星状神经节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随机对照试验

    李密密;周立峰;马金成;

    目的:观察针刺星状神经节对帕金森病(PD)体位性低血压(OH)患者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PD合并OH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4例,脱落2例,剔除1例)和西药组(34例,剔除1例)。两组均给予稳定剂量的抗PD西药,西药组予盐酸米多君片口服,每次2.5mg,每天2次,针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针刺双侧星状神经节,不留针,每天1次,每周5 d。两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卧位及立位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自评量表(OH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药组患者立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OH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西药组患者卧位SBP较治疗前升高(P<0.05),OH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清NE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针药组立位SBP、DBP及血清NE含量高于西药组(P<0.01,P<0.05),OH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UPDRS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P<0.01)。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7.1%(27/31),高于西药组的63.6%(21/33,P<0.05)。结论:针刺星状神经节可升高PD合并OH患者的立位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E水平有关。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19-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热针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随机对照试验

    李珊;夏玉卿;王海箭;来薛;吴蔚;

    目的:评估电热针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应用支气管舒张剂气道吸入联合呼吸训练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电热针治疗,主穴取双侧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以电热针施治,配穴结合不同证型取穴,以毫针施治,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6分钟步行距离(6MW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急性加重情况,并评定电热针治疗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DLCO%、6MWD升高(P<0.01,P<0.05),CAT评分降低(P<0.01);观察组FEV1、FVC、FEV1/FVC、6MWD高于对照组(P<0.05),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急性加重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支气管舒张剂气道吸入联合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应用电热针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增强运动能力,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25-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

    赵倩文;苏丹丹;汪美如;闫莉;孙斌;高飞;孟宣;王立伟;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接受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于静脉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手术结束分别给予TEAS或安慰TEAS,穴位均选取双侧内关和足三里。于手术前1 d(T_0)、手术后1 d(T_1)、手术后2 d(T_2)、手术后3 d(T_3),观察两组15项恢复质量(Qo R-15)量表评分;于T_1、T_2、T_3,观察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于T_0、T_1、T_2、T_3,观察两组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记录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的发生率,补救镇痛药使用情况和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拔管时间。结果:T_1、T_2、T_3时,观察组患者Qo R-15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01),A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T_1、T_2时,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4.5%(13/53)、37.7%(20/53),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6.6%(30/53)、66.0%(35/53,P<0.01)。两组患者术后补救镇痛药使用率及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提高接受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术后睡眠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33-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紫杉类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对照试验

    卢超;冯绪康;沈琼颖;李广亮;吴涛凭;李晓宇;邵喜英;王佩佩;李荣荣;邓亚萍;陈炜吉;

    目的:观察2 Hz、100 Hz、2 Hz/100 Hz不同频率电针治疗紫杉类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女性乳腺癌采用紫杉类化疗药物所致CIPN患者随机分为2 Hz电针组(40例,脱落1例)、100 Hz电针组(40例,脱落2例)、2 Hz/100 Hz电针组(40例,脱落3例)及西药组(40例,脱落2例)。3个电针组均于双侧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等穴进行针刺,同侧合谷与外关、足三里与三阴交分别连接HANS-200E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电极,分别予频率2 Hz、100 Hz及2 Hz/100 Hz电针刺激,每次30 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西药组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每次0.5 mg,每天3次。各组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全部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观察各组肿瘤患者神经毒性评估量表(FACT/GOG-Ntx)评分、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评定标准(NCI CTCAE V 5.0)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周围神经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各组患者FACT/GOG-Ntx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3个电针组FACT/GOG-Ntx评分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1,P<0.05),2 Hz电针组与2 Hz/100 Hz电针组降低幅度大于100 Hz电针组(P<0.05);随访时,2 Hz电针组、2 Hz/100 Hz电针组FACT/GOG-Ntx评分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3个电针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1);随访时,2 Hz电针组与2 Hz/100 Hz电针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后,3个电针组周围神经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随访时,2Hz电针组、2Hz/100Hz电针组和西药组周围神经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2 Hz/100 Hz电针组VA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1,P<0.05)。治疗后,2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2 Hz/100 Hz电针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5%(31/39)、68.4%(26/38)、81.1%(30/37)、47.4%(18/38),2 Hz电针组与2 Hz/100 Hz电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治疗紫杉类化疗药物所致CIPN,但不同频率电针的疗效总体没有差异,2Hz电针与2 Hz/100 Hz电针的疗效具有潜在优势;对于合并周围神经痛患者,更推荐采用2 Hz/100 Hz电针治疗。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39-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腹募穴揿针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异常行为疗效观察

    林小杨;刘汇团;苏素萍;刘露;唐玉文;陈志伟;张玉琼;刘振寰;

    目的:比较腹募穴揿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ASD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20例,脱落3例)和常规康复组(20例,脱落3例)。常规康复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认知训练和综合教育训练,每日1次,每周5d。联合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于中脘和双侧天枢、关元行揿针治疗,每次留针3 d,每次治疗间隔3 d,每月5次。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10 d,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及中医脾胃疾病症状积分,并检测患儿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比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ABC、CARS及CBC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联合组患儿中医脾胃疾病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患儿ABC评分、CARS评分、中医脾胃疾病症状积分、CBCL评分及血清Glu/GABA降低幅度大于常规康复组(P<0.05,P<0.01)。结论:腹募穴揿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及单纯常规康复训练均可有效治疗ASD,联合疗法可更好地改善患儿异常行为、脾胃症状及神经兴奋/抑制平衡。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49-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证经验

  • 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41例

    李美晨;庄礼兴;李柯谊;周子璞;张家燕;刘鑫;庄珣;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41例。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主穴取健侧颞三针,结合分期、随症及辨证配穴。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连续针刺5d后休息2d,共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0天及治疗后观察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第10天下肢FMA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上肢FMA、下肢FMA、ADL评分及血清BDNF含量升高(P<0.05);与治疗第10天比较,患者治疗后上肢FMA及ADL评分升高(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DNF水平相关。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30-1132+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岭南火针疗法治疗皮脂腺囊肿40例

    曾婧纯;邱龙;卢立宏;罗洋;陈广贤;佘雅琳;王澍欣;林国华;

    目的:观察岭南火针疗法治疗皮脂腺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皮脂腺囊肿患者40例,采用岭南火针疗法治疗,于阿是穴(皮脂腺囊肿中心)行点刺,共治疗1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随访)改进皮脂腺囊肿评分表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患者改进皮脂腺囊肿评分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总有效率为97.5%(39/40)。结论:岭南火针疗法可改善皮脂腺囊肿患者的临床症状。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46-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征订·书讯

  • 欢迎购买2023年《中国针灸》杂志合订本

    <正>为满足一直收藏合订本的读者需要,我刊每年制作少量合订本。2023年合订本,每册428元,包邮!购买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先加好友,以便沟通。数量有限,欲购从速!亦可邮局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收款人姓名:中国针灸编辑部,邮编:100700。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19-2021年《中国针灸》杂志合订本八折优惠

    <正>为满足合订本收藏读者的需要,我刊现八折推出2019-2021年《中国针灸》合订本,每册320元,包邮!数量有限,订购从速!订购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先加好友,以便沟通。亦可邮局汇款,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收款人姓名:中国针灸编辑部,邮编:100700。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编辑部在售杂志明细

    <正>编辑部淘宝网店现无法正常使用,购买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先加好友,以便沟通。现将编辑部出售中的杂志品种附录于后,欢迎购买。早年杂志所剩无几,售完为止,先到先得!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针灸》杂志(月刊)、《针刺研究》杂志(月刊)

    <正>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入选2023-2026年度T1级中医药科技期刊目录。《中国针灸》杂志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面报道国内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介绍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专家经验、经络腧穴研究与机制探讨等,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学术会议、医疗药品器械信息。《针刺研究》报道以基础研究为主,反映针灸机制探讨最新进展及研究现状。两刊实为针灸科研、临床医务工作者及针灸爱好者订阅之首选。

    2024年10期 v.44;No.433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机制探讨

  • 基于AMPK/mTOR通路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金舒文;刘嘉宝;李丹;张茜;刘曼琦;张红星;潘小丽;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HPL)大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水平及下游胆固醇代谢相关分子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5/G8(ABCG5/G8)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HPL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AMPK激动剂组、电针组和电针+AMPK抑制剂组,每组6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制备HPL模型。造模完成后,电针组大鼠行电针干预,穴取双侧“丰隆”,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1 mA,每次30 min,每天1次;AMPK激动剂组予以腹腔注射AMPK激动剂A-769662(30 mg/kg),每天2次;电针+AMPK抑制剂组于电针干预前30 min腹腔注射AMPK抑制剂化合物C(Compound C,25 mg/kg),每天1次。3组均每周连续干预5 d,干预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脂相关指标[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称重计算肝指数,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C、TG含量及粪便TC、胆汁酸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AMPK、m 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SREBP-2、HMGCR和ACBG5/G8阳性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AMPK激动剂组、电针组和电针+AMPK抑制剂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含量均高于空白组(P<0.01);各组大鼠血清HDL-C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ALT、AST含量,肝指数,肝脏组织TC、TG含量及粪便TC、胆汁酸含量均升高(P<0.01);HE和油红O染色可见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内有明显的大泡性脂滴,明显脂质蓄积;肝脏组织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表达、p-AMPK/AMPK比值降低(P<0.01),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蛋白表达、p-mTOR/mTOR比值升高(P<0.01);肝脏组织SREBP-2、HMGCR、ABCG5、ABCG8阳性表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AMPK激动剂组和电针组大鼠血清TC、TG、LDL-C、ALT、AST含量,肝指数及肝脏组织TC、TG含量降低(P<0.01),粪便TC、胆汁酸含量升高(P<0.05,P<0.01);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可见肝细胞排列较规则,脂质蓄积明显减轻;肝脏组织p-AMPK蛋白表达、p-AMPK/AMPK比值升高(P<0.01),p-mTOR蛋白表达、p-mTOR/mTOR比值降低(P<0.01);肝脏组织SREBP-2、HMGCR阳性表达降低(P<0.01),ABCG5、ABCG8阳性表达升高(P<0.05,P<0.01)。与电针组比较,电针+AMPK抑制剂组大鼠血清TC、TG、LDL-C、ALT、AST含量,肝指数及肝脏组织TC、TG含量升高(P<0.05,P<0.01),粪便TC、胆汁酸含量降低(P<0.01);肝脏脂质蓄积加重;肝脏组织p-AMPK蛋白表达、p-AMPK/AMPK比值降低(P<0.01,P<0.05),p-m TOR蛋白表达、p-m TOR/m TOR比值升高(P<0.05,P<0.01);肝脏组织SREBP-2、HMGCR阳性表达升高(P<0.01),ABCG5、ABCG8阳性表达降低(P<0.01)。结论:电针“丰隆”穴可以改善HPL大鼠高血脂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m TOR信号通路,抑制下游胆固醇合成相关分子SREBP-2、HMGCR表达及上调胆固醇外排分子ABCG5、ABCG8表达,从而减轻肝脏胆固醇堆积、增加胆固醇排泄有关。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55-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2K]
    [下载次数: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麦粒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细胞自噬与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张熙;粟胜勇;

    目的:观察麦粒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模型大鼠脊髓及神经根组织细胞自噬及内质网应激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麦粒灸缓解CSR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麦粒灸组和麦粒灸+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12只。模型组、麦粒灸组和麦粒灸+3MA组大鼠采用椎管插线法制备CSR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天,麦粒灸组于“大椎”行麦粒灸干预,每日1次,每次6壮;麦粒灸+3MA组先予3MA溶液腹腔注射(2.5 mg/kg),后进行与麦粒灸组相同的麦粒灸干预。均每日1次,连续干预7 d。分别于干预前后观察各组大鼠步态障碍评分并测量外周神经机械性痛阈;干预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及神经根组织内质网应激凋亡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及自噬底物P62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脊髓及神经根组织自噬小体及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造模后(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麦粒灸组、麦粒灸+3MA组大鼠步态障碍评分升高(P<0.05),外周神经机械性痛阈降低(P<0.05)。干预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步态障碍评分升高(P<0.05),外周神经机械性痛阈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麦粒灸组、麦粒灸+3MA组大鼠步态障碍评分降低(P<0.05),外周神经机械性痛阈升高(P<0.05);与麦粒灸+3MA组比较,麦粒灸组大鼠步态障碍评分降低(P<0.05),外周神经机械性痛阈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及神经根组织CHOP、Caspase-1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及麦粒灸+3MA组比较,麦粒灸组大鼠脊髓及神经根组织CHOP、Caspase-12、P62蛋白表达降低(P<0.05)。麦粒灸组大鼠脊髓及神经根组织自噬小体数量较模型组及麦粒灸组+3MA组增多,且细胞超微结构清晰完整,与假手术组相近。结论:麦粒灸“大椎”可有效缓解CSR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促进自噬,抑制内质网应激,减少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修复受损神经有关。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65-1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针家精要

  • 杨骏教授基于疾病要素针灸综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经验

    张乐乐;袁爱红;叶敏;解鸿宇;张雅婷;查必祥;戎志豪;杨骏;

    杨骏教授从中医经典出发,结合临床经验和现代研究发现,深入分析神经性耳鸣的病因病机,总结出其中医疾病要素——气滞血瘀,神匿窍闭。综合针刺、电针、温针灸、冰片灸和中药多种治疗手段,妙用听宫,重用哑门,多穴配伍,多法并举,各取所宜,量效叠加,共奏活血通络、宁神开窍之功,竭力提高针灸疗效。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72-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10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萨仁“南海调神”针法经验浅析

    唐青青;李铁;李霞;杨宁;张世苹;张凯强;萨仁;

    从理论依据、选穴特点、针刺手法、针刺时间方面浅析萨仁“南海调神”针法临床经验。萨仁遵循“调神为首、交通阴阳、整体施治”的针灸临床指导思想,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知识,提出新“三才”头部针刺技术。将施术部位定在头部“神庭穴与百会穴连线即头正中线(督脉)及其左右旁开0.5寸”的范围,分别为神庭(天部)、募阳(人部)、百会(地部),均为一名三穴。治疗时强调针向病所、配合动态针刺、重视长时留针,常用于治疗脑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症状等。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77-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文讲坛

  • 承淡安藏书与其中医针灸教育理念初探

    陈陗;张云;刘洪;蒋琳;惠西珂;沈澍农;

    承淡安曾经研读、收藏的医籍是其中医针灸教育经历的重要物证,这些医籍部分藏于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通过系统梳理后发现与其受教经历、施教经历和医学交往经历息息相关。其藏书是出于研习和教育的目的,主要为针灸临床疗效服务,内容涉及中西,呈现出多元而开放的特征,体现了承淡安重视经典、中西并重、博采新知的中医针灸教育理念,进而可以补充其生平资料,以期对当今中医针灸教育实践起到“以古鉴今”的作用。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81-1186+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基于“一气周流”探讨重症肌无力针刺证治

    孟令昊;朱文增;马厚芳;熊安妮;彭思扬;田煜坤;方瑞英;申琪琪;

    据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探析重症肌无力(MG)中气匮乏、“周流”失序的病理机制,并总结归纳出依托阳明为基、培补中气,补脏袪邪为主、调神复窍为辅的针刺诊疗思路,以达患者四肢、胞睑、构音、吞咽、视物、呼吸、精神等运动和非运动功能恢复的目的。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87-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10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内经》“天牖五部”探究推拿治疗急性咽炎

    陈铚晗;王昭倩;高畅;郑惠元;蔡婷婷;刘静;

    以《内经》中“天牖五部”为切入点,探讨推拿“天牖五部”治疗急性咽炎的思路及手法。“天牖五部”是一组以阳经穴为主的特定腧穴,多位于颈部。穴如其名,“天牖五部”实为头颈之“窗”,通过调整此处可有“开窗散风之功、调气调血之效”。急性咽炎多由风热外邪侵袭咽喉或肺胃蕴热又复感外邪所致,以风热邪气为主因。基于“天牖五部”,通过点、拨、捋的推拿手法开头面“户牖”,并辅以耳尖放血,使邪有出路,疏风散热,达到通畅气机、舒利咽喉的目的。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92-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标准研制

  • WFAS《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戒烟》解读

    陈淑敏;畅金;王莹莹;刘振宇;朱浩;杨金生;张淼;

    对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WFAS)《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戒烟》(WFAS 007.2-2023,简称《指南》)的构建过程、要点内容和特色进行解读。《指南》聚焦针灸戒烟方案临床价值,突出戒断率;重视患者实际需求,强调戒烟辅导与管理。《指南》特色是面向国际,中西结合,突出针灸戒烟优势;结构内容精练,突出临床实用性。在今后指南研制中应该注重提高针灸戒烟循证质量,保留针灸特色;重视患者实际需求,强调戒烟辅导与管理;关注指南实施场景,提升指南质量与应用性。

    2024年10期 v.44;No.433 1197-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献研究

  • 从老官山出土金伤死候简看伤科及法医学、针灸学对人体要害部位的认识

    黄龙祥;

    老官山出土的11枚金伤死候简背后,反映的是古代医家对人体要害部位的认识。通过对出土金伤死候简与传世金伤文献的纵向研究,老官山医简释文和解读存留的疑点得以澄清,而在传世金伤文献源流梳理这一之前无法深入的路径上,也找到了可靠的路标;再通过对金伤与法医、针灸学的横向比较发现,除因不同学科术语的差异,以及同一学科内部由后人对前代文献的误读所造成的古今文献差异外,金伤、法医、针灸学等不同学科,在千百年时间内,通过不同途径获得的人体要害部位的认识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不仅老官山金伤死候简所反映的伤科对人体要害部位的认识得到了多重证据的支撑,而且针灸学、法医检验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可靠性也得到有力的确证,为应用“二重证据法”进行出土与传世文献研究解决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更为中医学术研究,特别是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沟通,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2024年10期 v.44;No.433 1203-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局指标的分析

    叶香吟;周园芳;周俊;吕晓松;孙睿睿;梁繁荣;何伟;

    目的:明确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键结局指标。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科技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20日。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相关内容,分析主、次要结局指标的设置,各类指标的使用频次、组合使用情况,并归纳针灸治疗UC的RCT指标域。结果:共纳入215个RCT,涉及结局指标54个,包括中医病证、症状/体征、理化检测、生活质量、远期预后、安全性事件6类,使用频次排前3位的依次为临床疗效评价、针灸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评分。其中仅3篇文献明确报告了主、次要结局指标,180篇文献同时使用了两类结局指标,仅3篇文献描述了观察指标多个具体评价时点,明确报告疗效评定标准参考来源的126篇文献涉及的参考标准达57个。结论:目前针灸治疗UC的RCT,结局指标未形成统一标准,主、次要结局指标有待明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不一,对患者生活质量、随访、安全性事件关注较少,应注重构建以客观内镜评分为主,以症状/体征改善、生化检查等为辅的结局指标集。

    2024年10期 v.44;No.433 1214-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医案选集

  • 针身绝缘针低电量针刺球后穴治疗眼病二则

    陈水龄;茹姝婷;李维义;张路;陶方方;史航;褚利群;

    球后穴为目前针灸治疗视神经疾病和眼底病的第一大穴,然而由于应用传统针具针刺球后穴时禁止提插捻转、禁用电刺激,因此限制了该穴位的疗效。笔者临床上应用针身绝缘针低电量针刺球后穴治疗视神经疾病,具有作用部位精准、局部刺激量大的特点,可减少周围神经血管损伤,附典型病例二则,并简单介绍球后穴的中西医认识、针身绝缘针的优势及操作注意事项。

    2024年10期 v.44;No.433 1221-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述评

  • 经筋“以知为数”量–效机制的相关感受器研究

    张丹凝;董宝强;林星星;张峰;王垒钞;张嫱;张凯旋;

    “以知为数”是经筋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其相关基础研究薄弱。本文在经筋理论与感受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寒则筋急,热则筋纵”与温度感受器、“痛则神归之”与伤害感受器、“反折转筋,纵挺不收”与机械感受器之间的关系,建议着重探寻经筋疗法的量-效机制,旨在为“以知为数”的现代研究提供思路,为构建经筋病中医诊疗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2024年10期 v.44;No.433 1225-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