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苔;
<正> 晋代名医陈延之说:"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为师解经者,针灸随手而行;非师所解文者,但依图详文则可灸;野间无图不解文者,但逐病所在便灸之,皆良法,但避其面目四肢显露处,以创盘(瘢)为害耳(《医心方》卷二)。"可见灸法在我国古
1982年01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世仪;屈金河;卢伟基;张锡钧;
<正> 在经穴的电阻特性的研究中,大多数采用直流电作为测量电流,这种测量会引起组织极化作用,影响测定的准确性。此外体表电阻的测定,除数字记录外,最好同时有图形记录,因此,我们研制了 JS-P-I 型经穴测记装置;
1982年01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伯宁;
<正> 循经感传现象是指刺激经穴时,受试者产生的一种特殊感觉,沿着经络循行传导的现象。近几年来,国内有关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研究工作,所得结果充分表明,循经感传现象在我国各族人群中普遍存在。至于其它洲际,
1982年01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鼎;赵善祥;
<正> 人体俞穴各有一定的位置和名称,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而名又是有一定的音和义。由于汉字有的一字数音,有的音义同而字异,因而穴名(个别的)的读音就出现差异。如何通过讨论使穴名读音有一个标准,这对于开展针灸教学和交流经验都是非常必要的。
1982年01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觉林;
<正> 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针灸针,由于构质精良,于1979年荣获国家经委颁发的质量金质奖;1980年又获得国家"著名商标"证书。
1982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舒白;恒健生;彭正令;邵伟文;郭秀兰;黄炜;
<正> 自1960年起,我们采用针刺治疗甲状腺病,到1974年总结了单纯性甲状腺肿95例,总有效率达87%;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74例,总有敏率为95.9%;近年来又对甲亢性突眼作为研究专科,总结59例甲亢病人108只突眼;总有效率为92.6%。
1982年01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侯耀珍;张德伟;魏薇;陈泽霖;方幼安;徐梨花;冯耀庭;潘树平;朱宝荣;
<正> 应用纤维食道镜和胃镜诊断食道和胃部疾患的水平近年来已较前大有提高,与 X 线检查配合时尤有价值。国内许多医院目前已普遍使用纤维胃镜检查。一般常规在术前应用咽喉麻醉,并肌肉注射阿托品等药物,使胃镜能顺利通过患者咽喉部并减少恶心反射、胃肠蠕动以
1982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锺梅泉;牛银华;田焕英;程鸣明;
<正> 我室自1964年起采用梅花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眼。通过大量病例反复实践,收到满意效果;特别从1971年起新装配的电梅花针运用于临床,疗效更有所提高。
1982年01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冯纯礼;
<正> 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脱出、肌肉风湿等都可有腰痛证候。笔者根据《内经》"缪刺"和"巨刺"的启示,采用腰痛针腹的治疗方法,从1972—1980年底治疗358例腰痛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1982年01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家维;陆明珍;
<正> 斑秃俗称"咬发癣"、"油风",症状是头发突然一块一块脱落,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秃斑,大小不等。脱发部位头皮光滑,与正常皮肤界限明显,不痛不痒,但少数发病前头部皮肤有轻度瘙痒及刺痛感。个别病人严重时,头
1982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杏莲;陶玉春;
<正> 中风多见于中年以上,以发病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兼言语不利,重者昏倒不省人事为临床特征。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脑血管意外的疾病。
1982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傅积忠;
<正> 血管性头痛主要是颞动脉的剧烈扩张所引起。1977—1979年我科以针刺太阳穴为主,用其它穴为辅治疗100例血管性头痛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982年01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明;
<正> 1956年以来我们对凉热补泻手法作了临床观察,兹介绍如下。一、凉热补泻手法概述凉热补泻手法是一种复式操作手技,从历代发展情况看,是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精。(一)古代有关文献在《内经》里虽无凉热补泻手法之名,但
1982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方吉庆;
<正> 针刺手法,自古迄今,形式颇多,如《医学入门》载:"以大指次指捻针运搓三下,如手颤之状谓之飞。补者入针飞之,令患人闭气一口,着力努之;泻者提针飞之,不必着力。"体会此法似以捻转为主,在连续捻转
1982年01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松泉;
<正> 马老师行医四十多年,精于针灸,临床上擅用浅刺多捻手法,疗效显著。其操作要点是:在选取的穴位上,用爪切痕,随即迅速捻针刺入皮下2—3分,再捻转10余次,捻转要快,幅度要适中,在局部"得气"后,配合补泻手法即可。他多用32号1—1.5寸毫针。
1982年01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邝允沛;
<正> 针刺疗法,主要是根据病情以毫针在体表某个或某些俞穴(部位)上给以适宜的刺激,通过经络或神经体液等途径引起机体的反应,加强了机体的调节、防御和适应的机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针刺疗效的产生,是与机
1982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守中;
<正> 神经性尿频乃儿科常见病证,尤以婴幼儿较多。此病小便次数频繁,每隔10几分钟~半个多小时小便一次,甚至隔几分钟就要小便,或刚解完小便又要解小便,小便不仅频繁而且尿
1982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强;翁恩琪;周绍慈;王华;康燕萍;
<正> 有些实验证实针刺镇痛的效果因人而异,个别受试者效果是微弱的。但是在针刺临床和针刺麻醉中,针刺作用似乎有超过10毫克吗啡的功效。这一矛盾的现象促使我们设题开展针刺对痛情绪成份的影响研究。最近有人报道不同神经刺激对于痛觉及痛情绪成份的影响。针刺经穴是否能够抑制痛的情绪反应,依然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1982年01期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友泌;王萍萍;
<正> 近年,通过针刺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研究,发现针刺对早期缺血性心肌损伤有一定的减轻。本实验采用电休克、异丙肾引起的心肌损伤,进一步观察针刺对早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1982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本显;
<正> 由于中国针灸疗法在世界各国受到普遍欢迎,因而国际性的针灸学术组织与针灸学术大会便应运而生。据了解,现在全世界共有4个较大的国际性的针灸学术组织:(1)国际针灸学会,是由法国针灸学者R.de La-Fuye 发起,于1947年在巴黎成立。(2)世
1982年01期 43-4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何树槐;
<正> 肢端感觉异常症是—种周围性血管性疾病,常由于植物神经病变引起。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手指麻木、刺痛、蚁走感和肢端发凉等。背俞夹脊穴即华佗夹脊穴,因背俞穴与其位置同一水平,功能相似,临床上又可交替应用,所
1982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炳权;
<正> 灸法和针刺疗法一样,都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医学入门》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说明针与灸,各有其适应症和特点。灸,是以火燃艾,烘灼俞穴,以发挥其温热通经活络,散结除寒,回阳救逆之效。兹将我们临床所得介绍如下。
1982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涛清;
<正> 近年来,针灸治病范围日见扩大,但针灸治疗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鲜见报道。兹将我在临床中治愈的大叶性肺炎二例、小儿肺炎一例报道如下。例1:黄××,女,12岁,学生。1965年7月初诊。患童呼吸急促,咳嗽胸痛,咯锈色
1982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