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园

  • 外三阳五会考

    彭静山;

    <正> 虢太子尸厥。"扁鹊乃使第子子阳,历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关于"外三阳五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素问》云: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也。五会谓百会、胸会、听会、气会、臑会也。"(《史记正义》)。"三阳穴百会穴之别名","五会穴百会穴之别名;人迎穴之别名"(《中国医学大辞典》)。"百会,一

    1987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与《实用针灸学》作者商榷

    刘杰峙;

    <正> 本书为一大型针灸学专著,李文瑞、何保仪同志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出版。内容丰富,叙述详尽,粗读之下发现也存在一些问

    1987年01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效针感(埋线)疗法的临床观察

    陆健;

    <正> "长效针感"是指以某种方式在穴位上刺激一次,使获得持续10天以上的针刺样感应,达到既减少就诊次数,又能提高或巩固针灸疗效的目的。这样的治疗方法,谓之长效针感疗法。笔者从1968年起,先后受到长效药物和针刺麻醉的启示,逐渐形成了"长效针感"的假想。通过对针刺麻醉、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埋针、贴压、火针、瘢痕灸等多种刺激疗

    1987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248例临床观察

    张家声;

    <正> 我们从1981年以来,开展用针灸治疗男性不育症专科门诊,至1985年12月共治疗248例,取得效果166例,占73.6%。现将临床疗效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治疗前绝大多数是经过中西药物或其它疗法治疗无效而改用本

    1987年01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针刺调整功能研究学术交流会在京召开

    罗燕;

    <正> 小型国际针刺调整功能研究学术交流会于86年11月25日至27日在京召开。我国及其它9个国家的49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有关方面负责同志:鲁

    1987年01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药结合治疗尿路结石118例临床报道

    江有源;

    <正> 我科自1979年4月以来,收治了大量尿路结石病人。我们采用"活血化瘀"以通络,"壮腰渗湿"以利尿,以针刺配合中药的治疗方案。通过临床验证,疗效颇为满意。今就病房和门诊病历记载较完整的118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病例分析118例患者,均为经 X 线腹部平片或排泄性

    1987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电针配合隔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20例

    韦勇;

    <正> 几年来,笔者发现采用电针配合隔姜灸治疗本病,效果比较满意,复发率较少,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0例中肱骨外上髁炎13例,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7例。其中女性6例,男性1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9岁。病程短

    1987年01期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拔罐后贴药治疗气管炎482例

    刘益斌;郑玉芝;刘兰荣;权建华;翟义德;李建峰;

    <正> 我科用穴位拔罐后贴药治疗气管炎48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就诊前,基本上都服过止咳、化痰、平喘和抗菌素等药,均因效果不好来我科进行治疗。其中男265例,女217例,一岁以下56例,2~6岁184例,7~10岁26例,11~30岁65例,31~50岁以上73例,最大74岁,最小

    1987年01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针治疗肠粘连110例疗效分析

    王小马;

    <正> 肠粘连多发于炎症或手术后,由于腹浆膜损伤,纤维素渗出,组织供血不足,导致肠襻粘连,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探索新的治疗途径,笔者从1966年3月至1986年3月采用电脉冲针刺法治疗肠粘连110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987年01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B1、B12穴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01例

    肖均;

    <正> 笔者用维生素 B_1、B_(12)注射委中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01例,疗效满意,简介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01例,其中男32例,女69例,病程半年至20年。治法:用 B_1 100毫克,B_(12)0.25毫克混合,分注双侧委中穴,要求针感酸胀痛,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果:一般1~2个疗程可愈。101例中,痊愈68例;显效28例;好转4例;无效1例。

    1987年01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热针治疗哮喘64例临床观察

    管遵惠;

    <正> 1980年1月至1986年1月我们用 GZH 型热针仪治疗哮喘64例。现将治疗结果小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64例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2岁。病程一年以下者6例,2~5年者22例,

    1987年0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循经低阻现象实质的初步研究

    祝总骧;徐瑞民;冯杰;王德田;

    <正> 过去工作证明:经络循行线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具有多种生物物理学特性。循经低阻抗(LIP)即其中重要的一个。最近我们还发现 LIP 特性不依赖神经和血液循环系统而独立存在,就是在离体的表皮层仍可以找到这条LIP 线。本报告表明角质层的特异形态结构系LIP 线的物质基础。实验在骨科恶性肿瘤患者截下肢体进行。

    1987年01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急性中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疗效观察

    胡国强;王崇秀;周继增;贾玉敏;石学敏;

    <正> "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中风,是我院根据中风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窍闭神匿"这一观点,制定的以"醒脑开窍为主,疏通经络,滋补肝肾为辅"的治疗原则,在选穴、配方、取穴方法、进针方向和深度、施针手法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从而使疗效明显提高,疗程明显缩短,总有效率达98.81%。近年来国内外许多

    1987年01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XXH-ⅡA型经穴诊断治疗仪及其在兽医临床应用技术鉴定会在兰州召开

    张隆山;

    <正>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研制的"XXH一ⅡA型经穴诊断治疗仪及其在兽医临床的应用"技术鉴定会1986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兰州市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叶浩、王本显、刘亦鸣、郑荣梁、张涛清、金安德、张经济、张人骥、席承蓁、黄祚强、刘若柏、翟自明等专家、科技工

    1987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耳针治疗肥胖症1015例疗效观察

    崔述贵;徐中正;张凤山;

    <正> 笔者在科威特国医疗实践中,采用耳针疗法,治疗肥胖病人1015例,经临床观察有一定疗效,有的病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015例中,男342例,女673例。年龄15~25岁155例,26~35岁483例,36~45岁288例,46~55岁82例,56岁以上7例。病程:1~2年515例,3~5年376例,

    1987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绵羊身上发现经络——第三平衡论的新证

    孟昭威;

    <正> 1986年9月1日至4日在甘肃兰州进行了一次鉴定,全国知名学者对《绵羊循经声信息的检测研究》进行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这种方法确实证明了在羊身上有相当于人的脾、胃两条经线。并且一致认为这是一项突破。本实验由安徽中医学院经络研究所生理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机械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18位同志通力合作进行。他们采用声电感传器、多导生理记录仪高频磁带录音机、频谱分析仪

    1987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声带疾患60例临床观察

    陈静;

    <正> 嗓音疾患是喉科的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瘖病的范畴。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此病,效果满意,现就资料完整的6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系门诊病人,治疗前都曾经药物冶疗无效。其中男26例,女24例;急慢性声带炎40例,声带小结早期13例,声带水肿闭合不良7例;发病7天以内者25例,8~30天者22例,1~3个月者10例,6个月者1例,

    1987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麻下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式的研究

    焦兆荣;

    <正> 我院近年来在针麻下做腹式输卵管结扎术2021例。探索改进了术式,初步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第一阶段1975年3月~12月,改进术式前437例。第二阶段1976年1月~1983年10月,改进术式后1584例。两组年龄均为20岁~45岁。

    1987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隐性循经感传线治疗口(口呙)的临床应用

    郝金凯;张秋香;富延萍;

    <正> 隐性循经感传线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总骧教授在祖国医学文献记载"针游于巷"的启示下,在显性感传的基础上所发现。人群中的绝大多数都可以用一种简便而重复性强的方法,查出一种特异性的信息传导轨迹,称为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这些感传线不仅和经典十二经脉循行符合,而且具有精确的定位。所以给临床治疗准确地在经络线上取穴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将在隐性循经感传线上行针刺治疗口(口呙)住院病例加以报告。

    1987年01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冲、劳宫穴位置考

    许平;盛燮荪;

    <正> 中冲、劳宫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井木穴和荥火穴,都是临床常用腧穴,但在古今针灸医籍中,对这两穴的位置,定位不一,且涉及手厥阴心包经在指掌部的经脉循行部位问题,兹作小考,提供参考。一、几种不同的定位(一)中冲穴,定位有二:1."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陷者中。宗此说者即以《灵枢》原文为据。

    1987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哈尔滨市召开

    李复峰;

    <正> 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研究会暨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10月20日至10月22日在哈尔滨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针灸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上代表们交流了针法灸法论文。进行了针法灸法操作手法表演。选举产生了针法灸法研究会理事

    1987年0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补泻的新概念

    冯天荫;

    <正> 补泻在针灸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人对补泻极为讲究,认为针灸有效与否决定于补泻是否适当。补泻方法自古以来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多种不同方式。其中有些是结合了自然哲学观念演释而成。有些是个别独创,巧立名目。但大多数的补泻手法都是根据《内经》的:"盛(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这一原则。所谓实,是指邪气旺盛;所谓虚,是指正气衰

    1987年01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电光性眼炎50例

    薛浩;

    <正> 笔者采用针刺治疗电光性眼炎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49岁。发病时间1~2天有5例系由眼科转来。50例患者均针一次而愈,未用任何药物。治疗方法取穴:1.丝竹空:向太阳穴方向沿皮刺五分。2.阳白:向鱼腰穴方向沿皮刺五分。3.攒竹:向晴明穴方向沿皮刺五分,均行平补平泻手法。

    1987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灸治痛性结节146例疗效观察

    邓世发;

    <正> 痛性结节(以下简称"痛结"),是行输精管绝育术诸并发症中颇为多发的一种。经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常给受术者精神和肉体带来痛苦。为了顺利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我们对诸治无效的146例"痛结"患者,试用艾条灸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46例输精管绝育术后并发"痛结"患者,

    1987年0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液门透中渚穴治疗项筋急

    熊沅清;

    <正>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手少阳三焦经的荥、俞两穴针刺相透,对项筋急(俗称落枕)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近几年来采用该法治疗项筋急11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8例中,男79侧,女39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68岁。病程1天以内者53例,3天以内者38例,5天以内者21例,5天以上者6例,病程最长的一例为15天。

    1987年01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对心得安引起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改变的作用观察

    杨友泌;魏怀伟;王萍萍;王旭华;

    <正> 心得安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的常用药物。它的药理作用,为抑制心脏的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兴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力,使心肌耗氧量下降。同时又能使冠脉收缩,增加冠状血管的阻力。从而提示我们应当进一步了解心得安对冠脉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关于心得安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作用研究,对临床合理使用心得安治疗冠心病心绞

    1987年0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麻醉用于休克病人手术60例

    杨生泰;

    <正> 我院对60例休克病人手术时采用针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4岁,50~74岁占63.33%。腹部手术56例,四肢手术4例。失血性28例,感染性休克32例。术前用药:根据休克程度选用术前药。23例未用术前药,14例用杜冷丁50毫克·阿托品

    1987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舌咽神经初级传入纤维与脑干、脑干网状结构联系的实验形态学研究

    刘万生;张昆;

    <正> 头面部两针针刺麻醉方法,在临床上做胃大部切除术,其优良率为88.9%,可见针刺头面部的听穴对胃大部切除术在镇痛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临床实验证明:针刺镇痛效应的传入途径是通过外周神经,而且主要通过穴位下的深部神经传入到中枢口。我们所采用听穴,针体通

    1987年01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子午流注针法源流梗概

    刘润茂;

    <正> 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注重时机条件,运用特定的五俞开穴治病的古典针法。它是我国古代医家在《内经》"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恒动观及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结合天文、地理、律历,物候学等知识,探求人体经脉气血循行周期性规律,并选择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五俞穴,通过一番复杂的推理引伸,从实践中逐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独特针法。

    1987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耳贴压法治疗尿路结石5例

    刘泳芳;

    <正> 我们根据耳针疗法的原理,近年来采用王不留行籽作耳穴按压治疗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取得一定疗效。治疗方法:取穴:肾、输尿管、膀胱、三焦、交感、皮质下、肾上腺。方法:用0.4厘米的麝香风湿膏胶布、中心放置一粒王不留行籽备用。耳廓常规清毒待干后,将上穴找准,以备用胶布按压所取穴位,间天治疗一次,双耳

    1987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应用

    沈但;

    <正> 穴位注射疗法(以下简称穴注)是利用某些注射药物制剂在一定穴位上进行注射的治疗方法。具有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本法应用广泛,资料丰富。现将国内应用进展综述如下。一、呼吸系统疾病有人对83例气管炎患者,采取黄连素穴注风门、大杼、大椎、肺俞,每次两穴,每穴2毫升,日1次,结果痊愈26例,好转46例。采取膻中穴注丙酸睾丸

    1987年01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灸讲座 第三篇 刺灸法(二)

    <正> 第六节三棱针疗法三棱针刺法,是利用三棱针刺破皮肤浅表部或小静脉,使之少量出血,以调整机体的机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因此,三棱针疗法又称"刺络疗法"或"放血疗法"。1.针具:三棱针是由古代的锋针发展而成,其针身呈三棱形,针尖锋利,针身较粗大,形似古剑。必要时,也可以用粗毫针、缝衣针、注射针头等代用。2.刺法:消毒方法与毫针刺法相同。通常以右

    1987年01期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割治、强刺激、埋线治疗哮喘

    张文进;

    <正> 1969年以来,笔者对大量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割治后强刺激加埋线治疗。现将无选择追访到的168例远期(十年以上)疗效简介。168例中,患病时间最长者为48年,最短者1年以上;发病有些以炎热季节为甚,但多数以寒冷季节更重。治疗方法:(一)选穴:膻中、定喘、风门、肺俞、丰隆、足三里、肾俞。

    1987年0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刺天突穴要防伤喉

    陈培儒;

    <正> 天突,为治咳逆暴喘之要穴。在刺法上有人主张:针五分,针尖向喉管刺进约一至二分,针柄竖起,针尖斜向下方入。其实,此法易伤

    1987年0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防止针刺造成气胸

    黄峻峰;

    <正> 针刺引起气胸并非少见,我院自1959年以来,曾收治9例。针刺造成气胸,多因针刺胸部过深,亦有因在背部深刺而伤膈者。或患者咳嗽身体摆动以致针刺深伤肺脏,使空气进入胸腔而造成;也有因施术者在行针时思想不集

    1987年0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臁疮40例

    林敏华;

    <正> 臁疮是小腿部慢性溃疡性疾病,是一种较难治愈的外科病。近年来我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4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经外科检查确诊为臁疮,并多数应用过其他疗法,因效果不佳而转来针刺。其中男性30例,女10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8岁。

    1987年0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世界针联将于今年11月在北京成立

    史宇广;

    <正> 1985年4月在东京召开的世界针联筹委会议上,一致认为成立世界针联的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成立的时机已经成熟,并商定将于今年11月,在北京举行世界针联成立大会同时召开第一届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预计将有800多名五大洲的世界针联会员代表,国际针灸界知名人士、学者及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和传统医学专家等参加会议,加上国内针灸专家代表将逾千人。大会将通过针灸医德宣言和世界针联的章

    1987年01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针灸》1986年卷6汉英主题索引

    黄桂育;韩秀绒;

    <正> 一、本索引的规范化主题词、副主题词以及各略语,均采用《汉语主题词表》、《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字顺注释表》(美国 MeSH)进行标引。二、主题词、副主题词后面标明

    1987年01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