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园

  • 针刺手法拾遗

    王国雄;

    <正> 余常习古人针刺之法,运用于临床,每有所得。现就点滴体会,就教于同道。(一)针刺前的诱导作用:针刺以得气为要;为此,古人认为针刺前司先行诱导,循经络走向弹叩等,以易于得气。如《难经·七十八难》云:"当刺之时,先以左手按压所针慕俞之处,弹而怒之,爪而下之,其气得来如动脉之动状,顺针而刺之"。余曾针一长期右手 食

    1987年05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梅花针叩剌斑秃

    吴明达;冷英芳;

    <正> 斑秃,俗称油风。笔者近10年来用梅花针叩刺治疗30例,其中28例显效(毛发全部长出,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无效2例。治疗方法:分别采用轻、中、重三种叩刺祛。(1)一般病程长,斑秃面积小,身体健壮而耐受力强者,用重叩刺。即每日或隔日1次,叩之局部微微出血;个别严重者,叩毕可局部涂少许生发香水(上海化学

    1987年05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鞍钢火针治疣与痣

    马志超;王学林;王国义;刘恒先;包化婷;

    <正> 自1983年以来,我们采用鞍钢自动化所制造的火针,治疗有色痣104人,疣55人,治愈率达95%。可采用平顶的直径0.5毫米、1.0毫米、2.5毫米3种型号,在酒精灯上烧红针头,迅速烧灼患部;几秒钟后离开;再烧针头,反复进行,直至完

    1987年05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学与全息生物医学

    陈少宗;

    <正> 全息生物医学,是近些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介于传统针灸学和现代生物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专门研究机体相对独立部分的各各位区与特定整体部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及其在临床上开发应用等问题。 "全息"一词来源于激光照像,意指局部包含有整体的信息,是整体成比例地缩小。国内外研究证实,生物体的相对独立

    1987年05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氦氖激光照射至阴穴矫正围产期臀位1000例临床观察

    傅静常;王淑兰;杨继云;

    <正> 臀位分娩是较常见的异常分娩,其围产儿死亡率比头位分娩高3—10倍。为预防臀位分娩的发生,我们采用小功率氦氖激光器照射至阴穴,于分娩前纠正胎位。本文报告我院近年的1000例临床疗效观察。

    1987年05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加火罐治疗膝滑液囊炎积液34例

    吴亨明;

    <正> 一般资料:34例中,男性29例,女性5例,年龄在35岁至55岁之间。单纯滑液囊炎积液28例,合并淋巴管炎3例,半月板损伤2例,游走性关节痛1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长6年。均为单侧。治疗方法:用毫针与火罐,严重肿胀者采

    1987年05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电针治疗的探讨

    唐献林;方起鹏;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能否应用电针,多年来医家都在争论,认识不一致,鉴于此我们自1970年以来,对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发病1~10日)应用电针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其结果治愈率达84%,有效率100%,无一例加重,为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采用电针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100例中男73例,女27例;病变部位:右侧者68例,

    1987年05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疗效观察

    田成文;

    <正> 自1975年以来,在临床上共用针刺治疗21例美尼尔氏综合症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情况:本组患者年龄在25岁至65岁之间,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多为突然发作。临床效果:21例患者通过针刺4次减轻症状者8例,针刺7次减轻症状者13例,针刺治疗10一15次后诸症皆除,病获痊愈。肝阳上亢型者,眩晕兼有面红

    1987年05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310例疗效观察

    温木生;

    <正> 我们自1976年以来,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效果比较满意,现总结310例临床疗效观察如下。一般资料 310例中,男195例,女115例。多为农民。年龄:20岁以下110例;21一40岁96例;41~50岁54例;51岁以上50例。最小1岁,最大80岁。病程在10年以下的199例;11一20年73例;21~30年

    1987年05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经络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腰背关节疼痛336例疗效分析

    雷伦;孙建忠;

    <正> 我院从1975年7月起以中药归经理论为指导,应用归经药治疗慢性腰背关节痛,提高了疗效。现报道如下。13例(4%),总有效率96.1%。疗效分析见下表。表:疗效分析组痢一隔轰语坛}显效}好转不同病种的一般资料病例选择:336例均为本院经络室门诊病人。腰背痛160例;关节痛176例,均属中医痹症范

    1987年05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注射胰岛素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20例

    郭刚珍;

    <正> 作者自1982年至1985年采用胰岛素小剂量"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一般资料:20例中,男7例,女13例。21~30岁3例,31~40岁7例,41~50岁7例,51~60岁3例。病程在1年以内的3例,1一3年的10例,3~5年的2例,5年以上5例。临床上神经衰弱症状明显,伴有胃肠道症状,经常规检查证实消化道无器质性病变。

    1987年05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急性中耳炎70例临床疗效观察

    王富天;王中华;

    <正> 中耳炎祖国医学称为"脓耳"、"聤耳",是耳科的常见病。近来我院使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急性中耳炎(包括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70例,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70例。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自4岁到62岁,15岁以下儿童占3。例。共有患耳100只,其中右耳功只,左耳60只。属急性中耳炎的有45例70只耳;属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的有2

    1987年05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60例

    李淑芹;石荣;梅丽;

    <正>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近年我们采用梅花针局部叩刺,并配以华佗夹脊穴针刺冶疗60例患者,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I窟床资料:60例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13~73岁之

    1987年05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肩周炎103例临床报道

    谢可永;赵光复;陆健民;

    <正> 肩关节周围炎是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病。作者采用激光穴位照射辅以肩关节的功能锻炼法治疗了103例患者,获得良好疗效。资料和方法1.103例中,男69例;女34例。左肩者61例,右肩者42例。其中40~49岁33例,50~59岁53例,60~69岁17例。平均年龄为55.2岁。病程,

    1987年05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止痛治疗胆道蛔虫症70例观察

    莫廷文;

    <正> 胆道蛔虫症,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属于祖国医学腹痛和"蛔厥"的范畴。此病发作突然,疼痛剧烈,因此如何控制疼痛是治疗的首要措施。笔者从1983年以来用针刺止痛治疗该症70例,获得良好效果,兹报告如下。

    1987年05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微波针灸仪治疗坐骨神经痛例60例

    张向前;

    <正> 一般资料60例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者一年;最短者一个月。左坐骨神经痛35例;右坐骨神经痛25例。除外腰椎骨质增生及外伤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1987年05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频电脉冲治疗急性胃穿孔40例

    侯淑英;刘智昌;谷树人;石荣;

    <正> 我院于1974年至1977年应用低频电脉冲治疗急性胃穿孔,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40例中,男37例,女3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7岁,以21一30岁居多,共13例,占招.5%。住院最长44天,最短6天,平均15天。临床表现:胃院部刀割样剧痛,随后迅速扩散到全腹部,呈持续性疼痛,尤以上腹部为重,移动体位或

    1987年0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晋以前针灸学成就研讨会在穗举行

    刘炜宏;

    <正>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研究会于1987年6月14日~17日在广州中医学院举行两晋以前针灸学成就研讨会。来自广东、河南、山西、福建、江西、陕西、江苏、河北、甘肃、京北、安徽、北市、上海等十三个省市的46名代表、就有关两以前针灸专家的生平、著

    1987年0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腕踝针治疗肾绞痛50例临床观察

    张先涛;张颖鄂;

    <正> 我院从1984午12月起,采用腕踝针代替杜冷丁治疗肾绞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不加选择地连续应用腕踩针治疗肾绞痛病人共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9一62岁。左侧肾绞痛26例,右侧肾绞痛24例。诊断标准:1.发病急骤;2一侧腰腹部刀绞样剧痛,向会阴部放射;

    1987年05期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曲骨穴治疗带下病30例

    薛继光;

    <正> 妇科带下病是门诊常见病。祖国医学认为是体质虚弱、劳伤过度;或湿热下注、致使冲任受损,带脉失约而成。笔者采用深刺曲骨穴治疗本病收到良好效果。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18~40岁18例,

    1987年05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多形性红斑临床观察

    徐文亮;张载义;

    <正> 多形性红斑,又名多形渗出性红斑,是一组皮肤上表现为红斑,丘疹、水泡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我们近来,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53岁。皮损发于上肢双手背者18例,发于下肢足背者7例,上下肢均发者5例。治疗方法 1.辨证分型: 风寒型:多于严冬

    1987年05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针围刺治疗神经性皮炎71例

    刘继光;

    <正> 笔者用电针围刺治疗的71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获效满意,简介如下。临床资料:71例中,男19例,女52例;年龄:21~53岁;病程:1~15年;局部皮损最小者4大sem,最大者10 X 13em。治疗方法:用28号2一3寸长的毫针在患部四周向中心横刺四针,针尖集中在中心点,针上接通G6805型电麻仪,用连续波500一600/分左右的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

    1987年05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理治疗对420例针刺不良反应影响的初步观察

    吴周强;申卓彬;吴梓川;李兴民;

    <正> 近年,我们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发现约有三分之二以上患者,在心理和生理方面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这些反应临床多为综合性表现,可以区分为痛生理和痛情绪两方面变化,直接影响着针刺的治疗效果。1981一1呢2年,我们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院和陕西绝县沙河子医院针灸门诊郊,观察了犯。例初毛)病人,初步证实采用心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或消除针刺的不良

    1987年05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国头针培训班在运城开班

    李全恩;

    <正> 受国家中医管理局委托,由山西省运城地区头针研究所举办的第三期全国头针培训班于5月12日在运城开班。这期培训班为期两个月,学员们将系统学习头针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临床知识以及与头针有关的经络、神经定位诊断等知识。头针发明者焦顺发亲自为该斑讲课。南京、太原等地的专家应邀前往讲课。来自东北、西藏、新疆、福建、河北、河南等省

    1987年05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按压耳穴治疗胆石症114例疗效观察

    李占元;王道海;梁淑娟;赵治清;

    <正> 我们应用按压耳穴法治疗胆石症114例,并以单纯素餐、油餐怍为对照。现将排石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14例中,男性33例,女性81例。年令最大74岁,最小25岁,平均年令52‘5岁。病程在一年以内者36例,1一2年者51例,3年以上者27例。

    1987年05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方法对经络体表定位比较研究

    沈德凯;孟昭威;

    <正> 经络现象的表现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循经,经络所特有的这种循行路线乃是经络学说的核心问题,离开了这些特定的路线,也就无所谓经络了。因此,如何

    1987年05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论证会暨全国耳穴研究组成立大会召开

    周立群;

    <正> 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论证会暨全国耳穴研究组成立大会于1987年6月11日至14日在安徽省巢湖京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

    1987年05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强穴考

    杨骏;

    <正> 长强穴,出自《灵枢·经咏》篇,是督脉经络穴,该穴古今记载多有不统一之处,特考证如下。(一)定位:本穴定位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在脊骶端",即尾骨端,此说首见于《甲乙经》。但对此后一世又有"在髓骨尖端之下际"(<<中国针灸学》)和"在尾间

    1987年05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细菌性痢疾机理实验研究

    张涛清;

    <正> 在通过临床研究证实针灸对细菌性痢疾具有确切疗效的基础上,我们从1959年至1986年先后建立猕猴和家犬急性菌痢模型,进行针灸治疗本病机理的实验研究,现将所获得的实验指标综合报道如下。实验动物造型方法一、称猴急性菌痢模型的建立选用体重4一8公斤的健康称猴(恒河猴)158只.每

    1987年05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耳穴按压治疗痔疮53例

    李怀仁;

    <正> 一般资料:53例均系门诊病人,不愿用手术治疗者。男28例,女25例。年龄30~40岁13例,41~50岁18例,51~60岁15例,61~70岁7例。职业:干部25例,工人14例,农民11

    1987年05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耳针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局部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分析

    穆鉴;胡卫东;

    <正> 我们过去的研究工作证明耳针可以明显地提高人体的皮肤痛阈,临床上也常用耳针治疗各种痛症,为了进一步研究耳针对局部病理性持续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我们以

    1987年05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祁季槐针灸学术思想初探

    胡俊生;

    <正> 已故针灸家祁季槐生前系山西医学院附属一院高于门诊部主任,解放前曾参与《针灸传真》的编撰工作,1948年举办针灸学社。1963至1966年,在他的倡导下,"山西针灸师资培

    1987年05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哮喘病临床研究进展

    朱彦岑;邵经明;

    <正> 近年来,随着哮喘病研究的深入,针灸治疗本病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近三十年来国内针灸治疗哮喘病的文献资料作一扼要介绍。针刺疗法针刺治疗哮喘有较好疗效,可缩短发作时间、减少发作次数,对呼吸机能也有明显的调整作用。冯氏针刺鱼际、足三里、关元、大椎穴后发现,针后最大通气量、肺活量较针前显显著增加

    1987年05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灸讲座 第三篇 刺灸法(六)

    <正> 第十章经穴红外线照射疗法红外线是光谱中位于红光外侧,其频率比红光小的不可视射线,由于具有热作用,因而亦称热辐射。临床上可根据红外线具有热辐射的特点,照射到相应

    1987年05期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小儿高烧37例临床观察

    张笑玲;

    <正> 小儿高烧可见于多种疾病。若治不及时,极易生风动血,酿成重症。甚至有生命危险。笔者用针刺疗法治疗小儿高烧(38.5℃以上)37例,疗效颇为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7例,男性17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23天,最大4岁

    1987年05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标幽赋》浅谈

    纪晓平;

    <正> 《标幽赋》是金元时代著名针灸家窦杰(字汉卿,公元1196~1280年)的著作。窦氏精于针灸并擅长外科,所著《针经指南》一书,内藏本赋。全赋1600余字,发挥了《针经》的奥义,注入了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切

    1987年05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磁鍉针推广应用学习班在北戴河举行

    杨一普;

    <正> 第三届磁鍉针推广应用学习班于1987年9月5日至9月8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举行。为满足广大读者要求,拟定于1987年11月底在北京市举行第四届磁鍉针推广应用学习班。参加者请写信与《中国针灸》漏拼却上辉或沈阳市和平区北

    1987年05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针灸学会第一届青中年针灸学术交流会在京召开

    罗燕;

    <正> 中国针灸学会第一届青中年针灸学术交流会于1987年8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33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针灸学会会长胡熙明,国家中医管

    1987年05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注射维生素 B1治疗妊娠剧吐124例

    孙亚范;

    <正> 我们于1972~1986年中,用维生素 B_1神门穴位注射法,治疗124例妊娠剧吐患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凡是妊娠剧吐患者用镇静,补液,西药,中药治疗未能控制或者尿酮体阳性患者人院治疗者。其中第一胎103例,第二胎以上者19例,葡萄胎2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42岁,22岁到33岁In例,占89 .5%。治疗方法:取双耳神门穴

    1987年05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灸起源新探

    李生绍;

    <正> 一般认为,针灸起源于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4千年前);笔者认为,针灸起源于我国的旧石器时代(200多万年前一1万年前)。 (一)通常认为,针术起源于泛石,泛石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而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细小石器及磨制石器的出现。但是,从近一卜来年的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不少细小石器及个别的磨光石器。按理所谓针刺的起源,

    1987年05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