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园

  • 运用“围灸法”治缠腰火丹

    高俊雄;

    <正> 带状疱疹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龙"、"缠腰火丹"。患者自觉局部灼热,疼痛剧烈。中医辨证,无不与"热"有关,治以"清"为主。临床多用针刺法,或循经取穴,或局部围刺,而未闻有用灸法或"围灸法"治疗者。笔者试用"围灸法"治疗缠腰火丹11

    1987年06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按摩曲池治愈乳痈79例

    宫俊德;

    <正> 急性乳腺炎是产后2~6个月哺乳妇女常见病,中医学称"乳痈"。我们单纯采用针刺和按摩曲池穴治疗此病79例,经施治1~3次即全部痊愈。本组患者,年龄25岁以下者18例,26~30岁48例,31~35岁11例,35岁以上2例。初产

    1987年06期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灸“至阴”治胎位不正

    王全仁;

    <正> 中医学认为,妇女以血为本,惟气顺则血和,胎安则产顺;气血阻滞,肾门真阳受损,乃是导致胎位不正的主要原因。历代针灸文献,多载有艾条灸"至阴"穴转胎之说;但也有孕妇禁针之论。"至阴"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清火明目,矫正胎位之功。我科自1979年以来,按本

    1987年06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注射治疗痹证650例疗效观察

    金伯华;王淑香;何玉环;吴迺彧;王力;张隽利;虞红;

    <正>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侵犯指、趾、腕、踝、肘、膝等诸关节的慢性反复发作性全身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称为"尪痹"或骨痹"。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阻止其病情发展,以致关节僵硬而畸形,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我院用中药制剂"追风速"穴位注射,对650例患者做了全面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将650例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987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针灸为主治疗截瘫374例临床观察

    韩子钰;范雅芳;邱笑娟;

    <正> 脊髓损伤病人常后遗截瘫及二便功能失常。目前对此病无特殊治疗方法。我们自1979年以来采用以针灸为主的方法治疗截瘫患者37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74例中,男333例,女41例,年龄小于20岁3例,20~30岁160例,31~40岁136例,41~50岁57例,50岁以上18例;工人286例,农民20例,

    1987年06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火针治疗小儿咳喘100例

    李悦更;王会芹;

    <正> 小儿咳喘是儿科常见病,自1982年1月至1986年10月,我科对小儿咳喘,包括:喘型肺炎、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等,进行火针治疗,现将资料完整者100例临床观察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发病年龄:2个月至12月37例;1至3岁32例;3至6岁12例;6岁以上19例。

    1987年06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浅表肿瘤130例临床观察

    梁清湖;

    <正> 浅表肿瘤,治疗常以手术切除,患者多有顾忌。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颇受患者欢迎,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收治各类浅表肿瘤共130例,其中乳腺纤维瘤36例,脂肪瘤22例,甲状腺肿瘤20例,皮脂腺囊肿20例,血管瘤10例,乳头状瘤6例,子宫肌瘤4例,卵巢囊肿4例,前列腺肿瘤4例,神经纤维瘤4例;男性55例,女性

    1987年06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日本中国针灸医学研究会第17回友好访华团来我国参观访问

    一本;

    <正> 国本中国针灸医学研究会第17回友好访华团一行21人,在团长设乐妙子、副团长获原侑子、顾问平井荣三郎率领下,自1987年8月16日至8月23日来我国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参观访问。团员有:

    1987年06期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激光针灸治疗腹部炎性包块的疗效及随访分析

    赵培;傅汝廉;开桂云;

    <正> 腹部炎性包块是急腹症的常见并发症,包括阑尾周围脓肿或包块及肠间脓肿等,多由腹腔内炎症引起。但尚有少部分患者出院时残留一小索条或硬结。近年来我们采用激光针灸治疗腹部炎性包块289例,疗效较佳。同时进行了远期随访。兹介绍如下:仪器与方法二氧化碳激光器:波长10.6微米,输出功率30瓦,用凹面反射镜发散照射,功率密度为

    1987年06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化脓灸治疗陈旧性软组织损伤351例疗效观察

    林凌;

    <正> 笔者用家传"化脓灸治疗陈旧性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对351例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1)急性软组织损伤迁延为慢性患者,病程在二年以上。(2)平时患部以酸痛为主,阴雨天加重,甚则肿胀、麻木、乏力、肌肉萎缩、功能障

    1987年06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子计算机辅助中医针灸诊疗软件》在广东通过技术鉴定

    佘自强;

    <正> 《电子计算机辅助中医针灸诊疗软件》在广东省科委主持下于1987年5月通过技术鉴定。该软件总结了广东省中医院陈全新副教授、林文仰、刘炳权副主任医师的

    1987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以痛阈、肌电为指标对针灸治疗软组织疾患临床疗效的观察

    原存信;邢江淮;阎长法;

    <正> 软组织疾患,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几乎占骨科门诊病人的50%以上。作者等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以痛阈、肌电作指标对120例软组织疾患患者分两组治疗,进行了360例次的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观察方法及其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病例,共观察12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18~65岁,中医辨证,将其分

    1987年06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针灸学会举办首届针灸专长学习班

    陈敬平;

    <正> 河北省针灸学会于1987年11月7日至19日在石家庄市举办首届针灸专长学习班,邀请省内外针灸专家高玉椿、于书庄等系统地讲述了各家的针灸专长、针灸仪器的应用、国内外针灸进展及

    1987年06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第三次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在汉城召开

    王德深;

    <正>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第三次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于6月25日至30日在南朝鲜汉城召开。应邀参加会议的成员有中国3人,日本4人,南朝鲜3人,澳大利亚、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各1人。还有观察员5人(南朝鲜和法国)。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中岛宏主任主持了开幕式。他概述了历次穴名标准化会议取得的成就和

    1987年06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251例临床观察

    王毅刚;杜晓红;王竹行;高耀华;严海光;赵鸿鸣;马寿椿;周朝玉;胡志文;段力;谭家惠;万明权;洪代惠;张邦燊;

    <正> 脑卒中后遗症是老年人常见病。其病残率为63—100/10万人。这些人能恢复工作者甚少,大部分不能自理生活。对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组从82年起,开始收治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以针灸治疗为主,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收治的25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脑溢血或脑血栓形成,经中西医抢救,病情缓解后的住院患者。病程最短

    1987年06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氦氖激光针治疗遗尿症的临床观察

    任守中;

    <正> 我院针灸科应用氦氖激光针治疗法治疗因肾气不固,膀胱失于约束而遗尿之患儿53例,结果有26例痊愈,19例显效,8例好转,痊愈显效率为84.9%。对照组38例,经用传统针灸治疗后,16例痊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痊愈显效率为73.7%。氦氖激光针治组与传统针灸治疗组痊愈显效率比较:P>0.05,说明无显著差异,说明

    1987年06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耳穴压籽治疗遗尿症103例临床观察

    王奇钧;李志梅;王寅;

    <正> 自1978年以来,我们采用耳穴贴在王不留行籽治疗遗尿10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03例中男46例,女57例;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17岁,平均年龄10岁。本组病例均经长期观察确诊,且排除器质性病变,发育、智力均正常。

    1987年06期 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耳压疗法治疗眩晕200例

    王志义;王井兰;

    <正> 我们采用耳压疗法治疗某些眩晕、近期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00例,男75例,女125例,年龄21~75岁。病种有高血压、低血压、神经官能症、颈椎病、美尼尔氏病。病程最短一天,最长十年。治疗方法1.用王不留行籽和胶布贴压双侧耳穴。2.取穴:主穴:头昏、晕点、眼。配穴:(1)高血压病配神门,上、下降压点或

    1987年06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眼针为主治疗中风167例临床观察

    彭静山;李云香;

    <正> 根据后汉华佗有关经络学说的论述,我们用眼针治疗中风,获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167例中男性122例,女性45例;20~30岁1例,31~40岁7例,41—50岁30例,51~60岁70例,61~70岁40例,71~80岁16例,80岁以上3例。病程1~3个月105例,5~6个月19例,6~12个月24例,1~5年19例。

    1987年06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耳穴埋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眼439例

    李兰舫;吴爱文;

    <正> 我们于1983年9月至1984年7月治疗439例青少年近视眼取得满意的结果,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439例中,男207例,女232例,共计患眼878只;年龄最小6岁,最大23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9年。治疗次数最少3次,最多16次。治疗前最低视力0.06,最高视力0.9。治疗方法:1.耳穴选择: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皆用我厂研制的 ET-I 型耳穴探测仪作有关

    1987年06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督脉穴位电针治疗腹痛130例

    秦学礼;

    <正> 我院近年应用督脉穴位电针治疗各种腹痛130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8例,女42例。年龄11岁~63岁。病程:1年以下76例,2~5年47例,6~10年6例,10年以上1例。130例中,阑尾炎27例,胃溃疡并穿孔12例,急性肠梗阻17例,胆道结石40例,输尿管结石28例,胃癌2例,肝癌3

    1987年06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心经前臂区段电学网络阻抗的波特分析

    陈日新;孟昭威;

    <正> 人体皮肤表层至皮下结缔组织存在与古典经脉路线基本吻合的低电阻和低阻抗线。然而,以往的工作主要是在直流电阻和交流阻抗方面,电抗分量的测定做得很少。尤其是较多研究被测网络整体反映的阻抗幅值大小,而较少讨论被测网络中阻抗各分量成分的性质及其拓扑结构的联系。本工作以心经前臂区段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结构不进行任何假定的条件

    1987年06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重铸“宋天圣针灸铜人”的研制》鉴定会于开封市召开

    一木;

    <正> 由开封市卫生局、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开封市分会、河南省雕塑艺术创作室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完成的《重铸"宋天圣针灸铜人的研制》,于1987年10月27日在开封市

    1987年06期 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对人体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周荣兴;黄福玲;姜淑蓉;姜继彩;

    <正> 近年来,针灸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有很大发展,古屋英治通过动物实验认为,灸法能引起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临床研究亦证明灸有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而针刺对急性扁桃腺炎、急性菌痢、百日咳等均有很好的疗效。我们通过临床亦观察到针麻术后伤口的感染率较药麻法有明显降低。为了进一步

    1987年06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急性胰腺炎13例

    田成文;武宗夏;

    <正> 我们近年采用针刺治疗急性胰腺炎1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3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在27~71岁之间。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38°~39℃,化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500单位,白细胞计数8000~10,000

    1987年06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耳穴贴压减肥959例

    彭素兰;侯继红;

    <正> 我们在学习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验基础上,开展耳穴贴压减肥,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959例中,男79例,女880例。年龄20岁以下85例,20~29岁371例,30~39岁269例,40~49岁175例,50~59岁48例,60岁以上11例。治疗方法:取穴:主穴取肺、脾、肾、三焦、内分泌;配穴取肝、胃、神门、皮质下、

    1987年06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全国经络穴位皮肤电阻抗讨论会在福州召开

    李瑞午;

    <正> 由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会组织的全国经络穴位皮肤电阻抗讨论会于1987年6月19~22日在福州召开,来自全国57位经络研究科学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为主,代表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回顾和交流了卅年来经

    1987年06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针、手捻针镇痛对大鼠垂体中间部某些酶影响的组化观察

    贾林;葛子;

    <正> 近年来,神经生物学多方面的研究都表明了垂体参与了针刺镇痛与疼痛的过程,并可能起积极的主导作用。如:易庆成等认为,电针镇痛后大鼠垂体中OLS 含量显著减少,可能是与其分泌增多,利用率增强有关。用地塞米松阻断 ACTH 及β-内啡肽的释放,发现针效明显减弱;去除垂体针刺镇痛效应消失等,从而认为垂体中的 OLS 和 ACTH 可能是针刺镇痛的中心环节。但还有一些争议存在,例如:

    1987年06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耳穴按压治疗眶上神经痛76例

    李菊琦;

    <正> 眶上神经痛为眼科常见病。近年来,我科采用耳穴按压的方法,治疗本病76例,收到比较满意的止痛效果。现介绍于下。一般资料:76例中,女55例,男21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54岁;双侧46例,左侧22侧,右侧8例;病程最短2年,最长20多年。以中年妇女多患。诊断:1.有明显的眉棱骨及前额疼痛、

    1987年06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听宫穴的临床应用

    贺普仁;

    <正> 在针灸治疗上,正确和全面的了解有关输穴的相对特异性和输穴与输穴之间相互配伍后,构成综合的相对特异性,是针灸治疗学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我们通过实践,对"听官"穴及其配伍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一、听宫穴主治中风,肢端肿胀、疼痛。例:王松龄,男,53岁,病历号2526,患者右上肢不会动约两月,于今年七月十四日下

    1987年06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帝明堂经》与《黄帝内经》

    黄龙祥;王德深;

    <正> 《黄帝内经》,凡习中医者,莫不知之,而《黄帝明堂经》,则未必人人皆知,故在探讨这两部书的关系之前,先将《黄帝明堂经》一书的源流,作一简单介绍。《黄帝明堂经》又称《黄帝内经明堂》、《明堂流注》、《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古代医家也常简称作《明堂经》或《明堂》。但必须注意的是,古代一些与《黄帝明堂经》内

    1987年06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针刺电疗聋哑病215例

    远安坤;

    <正>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和西医神经理论,笔者采用针刺电疗法治疗聋哑病215例,收到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15例中,男性146例,女性69例;既聋又哑者169例,单纯耳聋者46例;2.5~10岁的116例,11~20岁的71例,21~30岁的20例,31~33岁的8例。按病因分,链霉素中毒者110例,

    1987年06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灸讲座 第四篇 治疗总论

    <正> 一、针灸治疗的原则针灸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既古老又新生的科学。它在临床治疗时,决不是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章可循的一项简单疗法而已,而是首先要在八纲、脏腑、经络辨证等理论原则指导下,对人体复杂的病情,通过分析、归纳后、判断出疾病的部位与性质,之后再根据补虚泻实、标本缓急、循经取穴等原则,选出最有效的穴位,并决定用针治或是灸治,

    1987年06期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阳痿21例

    白金良;

    <正> 笔者近两年来用针刺治疗阳痿21例,均在1~7天治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1例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35岁。病程:1年以内者16例,1.5~2年者4例,3年者1例。多经中西医多种治疗,都未能获效。病因:21例经泌尿生殖系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其中乙脑后遗症1例,癫痫2例,神经衰弱8例,其余均为功能性原因引起。

    1987年06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针刺治疗斑秃31例

    张瑛;

    <正> 斑秃是一种局限性斑状脱发。几年来我们用针刺治疗斑秃3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于下。临床资料:31例中,男23例,女8例;年龄:最火者56岁,最小者4丢岁;病程:最短三天,最长5年多。27例在脱发期间有失眠症;伴有纳差者17例;伴有发热、过汗伤津者6例;就诊时无任何自我感觉和明显体征者4

    1987年06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特色针灸方法与手法研讨会在桂林召开

    王诚;

    <正> 《特色针灸方法与手法研讨会》于1987年6月15日至24日在桂林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的正式代表134人参加了会议,特别邀请代表16人,会议收到论文98篇。该会以重点宣讲、专科门诊、操作示范、专题讨论形式对我国传统医

    1987年06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激光照射穴位纠正胎位

    马鑫堂;孙敏;

    <正> 一年多以来,我们采用激光照射至阴穴,对20例胎位不正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臀位19例,横位1例)。经照穴治疗,19例胎位不正得到纠正,随访生育时是顺产。我们采用的是,上海激光仪器厂生产的Gz-1氦氖激光纤维光针仪,波长6328A,输

    1987年0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犊鼻”穴定位之我见

    黎盛服;

    <正> 关于"犊鼻"穴的部位,据《甲乙经》,当在"膝髌下(骨行)上侠解大筋(即髌韧带)中",形如牛鼻故名。然而现代针灸书中,多将"犊鼻"定于髌骨下髌韧带的外侧陷中之"膝眼"穴处,名不副实,令人迷惘。爰整旧稿,试加辨析,谨就正于同道。《千金翼方》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犊鼻"穴在膝髌下(骨行)上侠解大筋中,是以《针灸大成》曰"形如牛鼻故

    1987年06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