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篇_临床报道

  • 通督活络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郭晓晨;彭萍飞;邓汉成;王继平;

    目的:观察通督活络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中风后遗症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时间、疗效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督活络针刺法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是一种新的针刺取穴方法。

    2002年S1期 v.2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3 ]
  • 针刺结合胞二磷胆碱及维生素B_(12)治疗中枢性面瘫

    王京筑;陈德珍;

    <正> 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46例因脑溢血、脑血栓引起的中枢性面瘫,年龄为46~7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个月。2 治疗方法2.1采用针刺及面部穴位注射,治疗取穴以阳明经穴为主,主要取地仓、四白、颊车、攒竹、合谷、足三里等穴,每次治疗留针30分钟,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2002年S1期 v.22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5 ]
  • 针刺治疗中风吞咽困难24例疗效观察

    史朝霞;

    目的:观察针刺对中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47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采用针刺人迎等穴位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舌肌功能训练法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并根据洼田氏饮水试验比较治疗效果。结果:针刺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6.5%,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吞咽困难效果显著。

    2002年S1期 v.22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9 ]
  •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126例临床观察

    王祖杰;

    <正> 中风又名脑卒中,泛指脑血管病。随着社会进步、人口老龄化发展,此病在当今社会里属多发病、常见病之一,致残率高。笔者自1992年开始运用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6例,其中男89例,女37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85岁;病程最短半小时,最长1个月。其中脑梗塞79例,脑出血47例。1.2诊断及纳入标准

    2002年S1期 v.22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1 ]
  • 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治疗中风50例

    周斌;撒玉琴;

    <正> 笔者于2001年3月应用醒脑开窍法为主治疗中风50例,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总结于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50例中风患者(昏迷患者未收入),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2~75岁,平均54岁;疗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例。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疗协作组1996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诊断。

    2002年S1期 v.22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4 ]
  • 针刺足三阴井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瘫痪100例

    魏彩莲;王丽娟;

    <正> 1 临床资料本组共100例,其中男72岁,女28岁;年龄最小为45岁,最大为78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0天。临床症状均为脑梗死后下肢瘫痪,肌力为0~Ⅲ级。2 治疗方法取穴:隐白、涌泉、大敦。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选用28号1寸毫针,运用轻刺激手法,病情较轻者腿立即能抬起,较重者

    2002年S1期 v.22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1 ]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200例

    李玉凤;张金书;杨国忠;张伟平;张慧勇;

    <正> 笔者应用醒脑开窍法为主治疗200例中风患者,取得可喜疗效,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00例,均系住院病人,男118例,女82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50岁,而以50~60岁左右发病者最多;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4年,一般多在3周左右。其中脑梗死135例,脑出血59例,脑栓塞6例。2 治疗方法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为治疗原则,并强调规范手法的量学要求。(1)取穴:主穴为内关、水沟、三阴交。配穴为极泉、委中、尺泽。

    2002年S1期 v.22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4 ]
  • 针刺泥丸八阵为主治疗中风失语症24例

    房晓宇;曹索奇;辜凤君;

    <正> 中风失语症是中风患者临床上最常见的言语障碍,由于患者脑损害引起言语能力丧失或受损不能与他人交流,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自1998年以来笔者选用著名老中医李仲愚主任医师的杵针穴位之一——泥丸八阵为主治疗中风失语症收到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来自本院住院部及门诊患者,经过CT或MRI检查,临床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病,均符合"汉语失语症检查法(1996年)"诊断标准。男18例,女6例;年龄平均65岁;病程20~120天。文化程度小学8例,中学12例,大学4例。脑梗死8例,脑出血16例。根据失语症分类:感觉性失语4例,运动性失语8例,传导性失语2例,完全性失语

    2002年S1期 v.22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5 ]
  • 针刺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100例

    陆莹;常玉梅;

    <正> 笔者采用分期治疗的方法,即软瘫期提高肌力,痉挛期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平衡,痉挛缓解后,均衡肌力发展,促进分离性、自主性运动的出现,治疗偏瘫100例,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00例均为葫芦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偏瘫病人,均经头颅CT检查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33~82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月。

    2002年S1期 v.22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2 ]
  • 穴位注射及电针为主治疗脑供血不足63例

    贯平;

    <正> 笔者近2年用穴位注射及电针为主治疗脑供血不足63例,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3例中,男3例,女60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6岁,以40~60岁女性居多。5例既往患腔隙性脑梗塞。12例血压正常,2例血压偏低,余均有不同程度高血压病。临床表现:头晕、头痛或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耳郭疼痛;视物黑蒙、偏盲或双影,头皮、面部及口唇麻木,以上表现多为一过性,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也有持续几天者。另外突发嗜睡失眠也是脑供血不足的一种表现。

    2002年S1期 v.22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2 ]
  • 针刺手法强刺激治疗重度中毒性脑病后遗症

    张玉山;

    <正> 重度中毒脑病后遗症,多发生于冶金、制药、化学合成纤维等工业的有害气体泄漏所导致的硫化氢、二硫化碳、铜中毒等,遗留下来的肢体瘫痪、麻木、感觉丧失、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失语、失认等功能障碍,重者死亡,轻则终身残废或"植物人"。本院临床治疗重度中毒性脑疾病后遗症患者4例,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2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均为省市职业病医院明确诊断。1 治疗方法

    2002年S1期 v.22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6 ]
  • 针灸治疗颈性心绞痛近远期效应

    颜少敏;

    <正> 颈性心绞痛又称伪心绞痛。由于颈椎病时骨赘压迫颈交感神经而出现的一种症状。该症一般多在中年以上发病,男多于女,有些病人有外伤或长时间从事伏案工作和睡眠不当的病史。笔者自1985 ~2000年利用针灸治疗颈性心绞痛2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例均为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3岁,平均48.5岁;病程5周~7

    2002年S1期 v.2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4 ]
  • 膏肓穴为主治疗胸膜增厚

    肖俊芳;

    <正> 对于胸膜增厚,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理想,尤其对一些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胸膜增厚,西医治疗多无效。近年来笔者试用针刺治疗该病,旨在能从传统医学中找到一条能治该病的可行之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每每收到满意疗效。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2002年S1期 v.22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8 ]
  • 针刺治疗颈性心痛症28例

    吕秀玲;陈明子;王育东;

    <正> 我科自1998 ~2000年期间,共收治颈性心痛症患者28例,其中以心脏病症就诊者17例,以颈椎病就诊者11例。采用针刺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7例,女21例;年龄32~62岁;病程10天~4年。1.2 临床表现颈、肩、背部肌肉酸痛乏力,有散在压痛点,伴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心慌、恶心、耳鸣、眼花,心痛

    2002年S1期 v.2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5 ]
  • 针刺治愈白血病1例

    王其德;王俊锦;王玲;

    <正> 笔者于1995年6月,运用针刺经络穴位治疗白血病患者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梁××,女,23岁。经安徽省立医院、安徽中医学院临床骨髓化验,专家会诊,确诊为白血病。临床症状:不思饮食,上下肢无力,行走稍有失调即摔倒,视力模糊,生活不能自理等。据《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等书籍中记载:本病属于中医的"急劳""虚劳""血证"等范畴。针刺取穴:病人仰卧位,上肢取肩髃、极泉、曲池、合谷、内关穴。下肢取足三里、太冲穴。病人伏卧位背部取大椎、命门穴,直刺进针1~1.2寸深,肾

    2002年S1期 v.2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8 ]
  • 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

    李俐;吴明霞;

    <正> 支气管哮喘是机体由于外在或内在过敏原或非过敏性因素,通过神经、体液而导致气道可逆性的痉挛的病理过程。近2年,笔者在三伏期间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效果良好。

    2002年S1期 v.22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2 ]
  • 针灸治疑难病3则

    施孝文;

    <正> 旋延庆主任医师是全国首批进行学术继承的名老中医,常常在治疗一些疑难病例中针、灸、药并用,屡显奇效,今择取老师和随师临诊疑难病例3则。1 悬饮案陈××,男,51岁,嘉兴市郊区农民,1997年11月1日初诊。病史:冬日饮冷(雪水)3日,3年来周身肤冷如冰,近1年来加重,胸背冷痛,舌白腻,脉濡。曾在上海、苏州等处几家医院诊治,经过疏肝理气、温中蠲饮等方药治疗,疗效欠佳而来诊。诊断:悬饮。治拟温化,温针配合煎剂。温针取穴:大椎、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地机。每周针灸2~3

    2002年S1期 v.22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7 ]
  • 刺灸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袁秀丽;刘驰;

    目的:观察刺灸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刺灸组与西药组各60例,并对比观察疗效及产生的副作用。结果:刺灸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的产生对照组明显多于刺灸组,其发生率为50%。结论:刺灸法能直接调节和改善颈椎动脉血液循环,消除或减轻眩晕症。

    2002年S1期 v.22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0 ]
  • 根结针刺治疗慢性头痛51例

    何伟良;

    <正> 从1998~2001年,笔者采用根结针刺法治疗慢性头痛患者5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慢性头痛患者51例,男38例,女13例;年龄17~68岁;病程1~30年。其中前头痛10例,侧头痛16例,后头痛8例,巅顶痛11例,全头痛6例。其中发作期治疗患者42例。2 治疗方法前头痛针刺取双侧头维(结穴)、厉兑(根穴);侧头痛取双侧听宫(结穴)、足窍阴(根穴);后头痛取攒

    2002年S1期 v.2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7 ]
  • 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头痛168例

    胡安富;

    <正> 1 临床资料1993 ~ 2001年共收治神经性头痛168例,其中男62例,女106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半。168例患者行CT检查81例,脑电图检查87例,均排除占位性病变,接受治疗。2 治疗方法取痛灵穴(位于手背第3、4掌骨间下三分之一处,位于三焦经中渚穴之桡侧)、中渚穴。患者坐位,将手平放桌面,半握拳,掌心向下,全身放松,术者于穴位处做"十"标记,严格消毒,用8号注射针头投入0/4羊肠线1cm,针头向上与皮肤呈45度角,快速

    2002年S1期 v.22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66 ]
  • 针刺治疗偏头痛18例疗效观察

    范鸿;

    <正> 偏头痛为针灸科常见病,是病人的一种自觉症状,情绪波动或劳累受凉易诱发,发作时非常痛苦,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笔者采用针刺疗法与中药组比较,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9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或住院病例。其中男8例,女21例;年龄18~57岁之间;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26年,有9例患有家族史。随机分2组,治疗组18例,对照组11例。所有患者均以额颞部的搏动性疼痛为主,或伴有恶心呕吐等症。并经神经

    2002年S1期 v.22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6 ]
  • 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120例

    段兴友;

    <正>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我所1998年以来门诊患者,男46例,女74例;年龄21~58岁,平均31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1年,平均5个月。其中单侧头痛76例,双侧头痛44例;月经期头痛30例;患者患侧痛觉过敏40例,针刺样疼痛伴恶心、呕吐26例,伴

    2002年S1期 v.22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4 ]
  • 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

    田银爱;

    <正>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无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发生阵发性、短暂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特征,疼痛部位多为一侧,第二支和第三支起病,第一支发病较少,病人常因进食、讲话等口、舌运动或外来的刺激,引起面部触发点出现阵发性疼痛。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5年。均为单侧

    2002年S1期 v.22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4 ]
  • 治牙痛经验介绍

    徐世洪;徐世芬;

    <正> 徐占英教授,六十年代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及教学已有35年,在运用针灸治疗常见病时,疗效显著。在选穴、配穴及手法操作上,既可看出他对传统治法的娴熟,更能看出他不拘一格的独到之处。牙痛为口腔科疾患的症状之一,虽算不上什么大病,但病发往往影响患者进食、睡眠,十分痛苦。徐教授以太阳穴为主,辨证配穴治疗牙痛甚效,现介绍如下。1 太阳穴的取法及针刺方法1.1取法:正坐或仰卧或侧伏,于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外开一寸之凹陷中取穴。1.2针刺方法:用三寸针向下横刺,过颧于内达颊车前,使针感散发上下颌及颊车部。

    2002年S1期 v.22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0 ]
  • 穴位注射加针灸治疗枕大神经痛120例

    史艳玲;

    <正> 枕大神经痛是指后枕部枕大神经分布区的疼痛,是针灸门诊常见病,约占头痛就诊人数5%。常见原因有颈椎疾病、寰枕部先天畸形、枕部损伤、椎管内病变、感染或中毒性神经炎(流感、风湿病、糖尿

    2002年S1期 v.22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5 ]
  • 针刺结合低频电疗及TDP照射治疗枕神经嵌压综合征

    朱遂银;

    <正> 枕神经嵌压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枕部和后颈部刺痛或刀割样放射性痛,且伴有颈肌痉挛,头颈强直,枕下压痛并向乳突及枕顶部放射,头颈部活动及咳嗽时诱发疼痛。在临床中此病不算大病,却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自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结合电疗治疗该病21例,取得满意疗效。

    2002年S1期 v.22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8 ]
  • 五十营针刺法治疗单纯性失眠52例

    吴越;刘清水;王凤银;

    方法:采用袁氏五十营针刺疗法治疗单纯性失眠5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4.2%。结论:五十营针刺疗法治疗单纯性失眠具有良好的确切疗效。

    2002年S1期 v.22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0 ]
  • 电针治疗顽固性失眠症15例

    练书发;

    <正> 失眠是睡眠障碍最常见的一种病症,针灸或药物一般均可治愈,但顽固性失眠用一般疗法则很难奏效。于1998年收治顽固性失眠症,采用电针穴位,治疗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收治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54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8年。15例患者曾用过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效果不佳,在接受本法治疗时停服任何催眠药物。

    2002年S1期 v.22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3 ]
  • 针灸治疗不寐症101例

    王贵华;

    <正>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1例为门诊病例,男45例,女56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30年。1.2辨证分型(1)心脾两虚型:夜来不易入寐,易醒,健忘,自汗,神乏,便溏,舌淡、苔薄,脉细弱。(2)阴虚火旺型:虚烦不寐或稍寐即醒,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3)胃腑不和型:寐欠安,心烦,嗳气,舌苔黄腻,脉弦滑。

    2002年S1期 v.22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1 ]
  • 针刺太溪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

    杨卫华;赵佩;

    <正> 失眠与不寐词异意同,都指不能入睡或入寐易醒或醒后不能再眠的症状,为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笔者于1997~2001年间采用针刺太溪穴为主治疗顽固性失眠症50例,并设常规针刺组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80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2002年S1期 v.22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26 ]
  • 穴位埋植猪鬃治疗失眠症78例

    徐绍林;

    <正> 笔者自2001年10月始,采用穴位埋植猪鬃治疗失眠症7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8例,男32例,女46例;年龄最小18岁,

    2002年S1期 v.22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4 ]
  • 针刺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治疗癔症

    刘桂玲;

    <正> 近年来笔者对针刺的疗效与心理活动的相互关系有所重视,在对70例癔症患者的治疗中,开展了针刺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7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3例,女47例;年龄16~55岁之间;病程1天~16年。肢体瘫痪26例,失语6例,梅核气6例,呕吐7例,盲症2例,咳嗽1例,抽搐10例,呼吸困难3例,疼痛麻木症9例。经专科检查无器质病变,且病前多有精神因素,突然发病,症状富于情感色彩,暗示性强等特点,确诊为癔

    2002年S1期 v.22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0 ]
  • 失音案

    侯玉华;赵瑞玲;

    <正> 陈××,女,65岁,农民。2002年3月12日就诊。1周前,患者因和儿媳吵架突发失语,曾在当地县医院口腔科、耳鼻喉科先后治疗,服中药三剂,均无疗效。经人介绍来我科请求针刺治疗。当时患者性情急躁,痛苦面容,指手划脚,张嘴无音,舌尖下卷且不能伸出口外,舌苔薄白,脉弦滑。取金津、玉液。操作:病人取坐位,嘱其张口,术者用消毒纱布敷盖在患者舌尖上,用左手拉住舌尖上提,使舌根充分暴露,然后用75%的酒精棉球常规穴位消毒,右手持三棱针快速在金津、玉液穴点刺放血,再用消毒过的

    2002年S1期 v.22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5 ]
  • 舌吐唇外案

    李军;

    <正> 张××,女,20岁,藏族。某卫校护理班学员。初诊时间:1998年11月3日。现病史:因和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几天来闷闷不乐。11月3日午睡起床后突然舌吐唇外,悬垂唇边,难以收回。口水淋漓,不能自控,用手推舌难以退入口腔。只好躺在床上,则舌体回缩入口腔内,反向压住喉头,堵塞气道,呼吸困难,不得已又坐起来,反复多次,痛苦不堪。同宿舍的同学立即将其送入校医室,给予镇静剂治疗后,病情缓解,回宿舍休息。半小时后症状再次发作,舌体悬垂于唇外,同学们害怕,本人也惊恐之极。

    2002年S1期 v.22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6 ]
  • 针药结合治疗胃脘痛176例临床观察

    赵宏伟;陈建兰;

    <正> 笔者在名老中医赵凤鸣先生的指导下,从1988年以来针药结合治疗胃脘痛176例,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76例患者中,男63例,女11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3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年。其中脾胃虚寒型37例,胃阴不足型13例,肝郁气滞型23例,饮食积滞型35例,湿热伤胃型24例,瘀血凝滞型21例,寒邪犯胃型23例。

    2002年S1期 v.22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8 ]
  • 足三里配镇痛穴止腹痛100例

    王占慧;

    <正> 笔者采用针刺足三里穴配镇痛穴治疗腹痛患者100例,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12小时,最长24小时。对照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18小时。所有患者系门诊病人,均因腹痛为主诉来就诊。

    2002年S1期 v.22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6 ]
  • 针刺缓解急性胆绞痛1例

    闫玲;

    <正>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急腹症,其疼痛剧烈,针刺对胆绞痛的缓解与西医相比有着独到之处,现报道如下。陈××,男43岁,工人,2001年8月23日初诊。患者上午卒然右侧腹直肌与右肋弓处疼痛,伴阵发性加剧,于中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经临床及B超检查确诊为急性胆囊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补液及肌注阿托品,但疼痛未见缓解,继而肌注杜冷丁,疼痛仍未缓解。

    2002年S1期 v.22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6 ]
  • 电针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36例

    莫丽师;

    <正> 呃逆,俗称"打嗝""打呃",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总之,呃逆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属我科收治的门诊与其它科室转来会诊的病人,共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月。

    2002年S1期 v.22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6 ]
  • 针刺季肋穴为主治疗呃逆123例

    蒲泽咸;

    <正> 呃逆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多因理化或生物的刺激而使神经机能平衡失调所致。笔者从1955年开始运用针刺季肋穴为主,治疗本病123例疗效甚佳,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3例患者中,男74例,女49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半年。因肺、食道、肝、胃等癌症而引起者24例,脑中风者6例,脑外伤者6例,各种手术后者36例,消化器官病变所致者37例,放射治疗者3例,其他因感冒、癔病

    2002年S1期 v.22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0 ]
  • 按压睛明穴治疗呃逆87例

    唐军;陈启君;毛卫锋;

    <正> 呃逆,古称"哕",俗称"打嗝",是以气上冲喉间时发生的声音,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难以自忍,甚则妨碍谈话,咀嚼,呼吸,睡眠。笔者在临床用按压睛明穴治疗呃逆87例,收到较好的疗效。1 一般资料87例均为门诊患者,男61例,女26例;年龄最

    2002年S1期 v.22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2 ]
  • 穴位注射治疗呃逆80例

    熊启超;

    <正> 1 一般资料80例患者为近2年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门诊48例,住院32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4岁;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15年。涉及多个病种,其中术后病人25例,各种胃炎病人18例,各种精神因素所致21例,其他16例。2 治疗方法(1)取穴:中脘。(2)注射药物:维生素K_3。(3)操作:用5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维生素K_34mg,针刺手法取穴进针得气后,抽无回血方可推药。1天1次,一般1~4次即可获效,10次后症状未改善者为无效。

    2002年S1期 v.22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2 ]
  • 针灸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8例

    辛君平;

    <正> 1 临床资料本组128例为医院门诊患者,男86例,女4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5年。2 治疗方法2.1 取穴内关、中脘、下脘、关元、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溃疡穴(腰部胃仓穴旁开2寸)、解溪。2.2 方法

    2002年S1期 v.22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0 ]
  • 胃大部切除术后剧烈神经痛案

    刘累耕;刘岚;

    <正> 郭××,男,32岁,驾驶员。病历号61337,就诊时间2001年3月23日。病史:28天前在外科接受胃大部切除术,术中使用脊髓麻醉,但术后4小时逐渐出现胃部剧痛,饮水及少许的流质食物便引发剧痛,做胃及十二指肠钡餐及B超肝、胆、胰检查未见异常现象。外科先后3次组织专家会诊,诊断为术

    2002年S1期 v.22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9 ]
  • 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刘学岐;魏俊荣;

    <正>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道常见的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肠鸣、腹泻、便秘等。笔者自1998年8月以来采用针刺、头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3例患者均来自门诊,且经多家医院消化科、肛肠科诊治,全部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大便常规化验、大便细菌培养均未发现异常,但临床症状却较

    2002年S1期 v.22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84 ]
  • 肠易激综合征(IBS)案

    郑斌;

    <正> 刘××,男,50岁,初诊日期:2002年4月10日。现病史:于3年前因持续工作劳累后出现脐周及下腹部疼痛,呈钝样绞痛,随即肠鸣腹泻,大便不成形,无脓血及泡沫,日2、3次,便后则腹胀、排气困难缓解,伴有肛门下坠感。全身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黄疸,遂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时查血尿便常规及粪培养未见异常。从此每日午后出现腹痛、腹泻伴腹胀,入睡后消失,次日便秘。如此交替发作2个月后又到门诊就医。查:结肠区有广泛轻微压痛,

    2002年S1期 v.22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5 ]
  • 电针脐周三穴治疗奔豚气42例

    张泉香;

    <正> 奔豚气是指因为情志郁结或心肾阳虚,阴寒之气上逆所致。表现为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如豚之奔走,发作时患者极端痛苦,难以忍受,欲死之状,发作后宛如常人。发作时伴有急躁易怒,胸胁胀痛,脐下悸动,形寒肢冷,少腹冷痛等症。多发于中年以上的女性患者。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观察62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年龄35~5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年。其中肝郁化火、夹气上逆38例,心肾阳虚9例,寒气上逆15例。随机

    2002年S1期 v.22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8 ]
  •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便秘35例

    滕春光;

    <正> 顽固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以中老年者居多且经久难愈。笔者根据经络、穴位具有调整人体各系统功能的特点,在1998年2月~2001年5月间用穴位注射法治疗本病3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来自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5~70岁,平均57.5岁;病程3个月~10年,其中1年以内12例,2~6年20例,7~10年3

    2002年S1期 v.22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8 ]
  • 电针治疗不全性肠梗阻17例

    范贵云;

    <正> 不全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临床病象复杂多变。西医非手术疗法疗程较长,疗效不佳,手术疗法易形成新的粘连又增加了再次梗阻的危险性。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电针疗法治疗本病1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7例全部为本院外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0天。全部病例均有腹痛、腹胀、呕吐、停止从肛门排气排便,立位X线腹透示均有数

    2002年S1期 v.22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0 ]
  • 踝二针对穴治疗泌尿系疾病80例

    黄惠芳;

    <正> 水泉、三阴交穴是在踝关节内侧附近的腧穴。笔者临床中用此对穴治疗泌尿系结石绞痛(下简称"结石绞痛")、泌尿系术后尿潴留(下简称"尿潴留")及泌尿系术后无尿(下简称"术后无尿")病例80例,疗效显著,故以踝二针名之,特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0例,为本院门诊或泌尿外科住院病人。男53例,女27例;年龄16~8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结石绞痛45例,其中肾结石17例,输尿管结石25例,膀胱结石3例,均为X线摄片或CT检查证实有结石的病人;泌尿系术后尿潴

    2002年S1期 v.22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8 ]
  • 针刺加TDP照射治疗遗尿90例

    杨忠义;

    <正> 笔者近5年来,利用针刺结合TDP照射治疗遗尿,无论是对功能性还是对器质性的遗尿均有显著疗效,且疗程短,治愈率高。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90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人。其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2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7年。患者多睡眠较深,唤之不醒,重者夜遗尿达10次之多。夜间遗尿醒后不自知者50例,尿后自知者40例。其中单纯性(习惯性)遗尿65例,经X线检查,隐性脊椎裂20例,先天脊椎裂术后5例且伴有大便失禁。

    2002年S1期 v.22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9 ]
  • 特定穴治疗泌尿系疾病61例

    范洪力;安黎明;

    <正> 临床上,特定穴应用范围广泛,是较常用的一大类腧穴。笔者应用特定穴治疗泌尿系疾病61例,以进一步观察其在这一领域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共治疗61例,其中尿潴留8例,慢性前列腺炎

    2002年S1期 v.22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6 ]
  • 隔蒜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44例

    王丽娟;魏彩莲;

    <正> 中风后的病人,由于卧床易产生尿潴留,因而常常需要导尿。导尿后的患者易合并感染,给病人带来极大不便。笔者近5年来,采用隔蒜灸气海、关元、中极治疗44例,疗效很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4例患者均为中风后合并尿潴留,其中男24例,女20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月余。以排尿困难、需插导尿管为主症。

    2002年S1期 v.22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68 ]
  • 针刺治疗消渴13例

    徐延坤;

    <正> 笔者采用针刺治疗消渴13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7年。经辨证上消者4例,中消者4例,下消者5例;伴有神疲乏力、形体消瘦6例,伴有视力减退3例。2 治疗方法取穴:鱼际、肺俞、胃俞、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胰点(注:胰点穴是多穴组成,又是特定的阿是穴所组成,其中包括胰俞即第8胸椎棘

    2002年S1期 v.22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5 ]
  • 针刺和中成药治疗老年性痴呆

    廖小丽;

    <正> 老年性疾呆(senile dementia)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临床和病理为特征的进行性退行性神经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其发病率和患病率逐渐增加,并呈年轻化趋势。我国估计至少有300~400万痴呆病人,其中主要是老年性痴呆,其发病率在0.1%左右。据估计,我国在今后的20年里,每年将增加数十万新病人。AD的病因是多源性的。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特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减退和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直至最后丧失生活能力,最后多死于肺炎和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

    2002年S1期 v.22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7 ]
  • 针刺加穴位埋环治疗癫痫106例

    李有芳;

    <正> 癫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称"羊痫风"。笔者根据该病脏腑、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的病机,以通郁熄风定痫为治则,临床应用针刺加穴位埋环疗法,治疗癫痫病患者10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按不同的发病特点分为急发型、强发型、慢发型、虚发型,辨证施治。急发型:突然急发倒地,肢体僵直抽动,口吐痰涎,两目直视,舌苔厚腻,脉象弦滑等症。

    2002年S1期 v.22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9 ]
  • 一针透多经配合按摩治疗面瘫53例

    刘汉卿;

    <正> 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氏麻痹。多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受压或炎症所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该病是临床常见病,无论何种季节、何种年龄阶段都有发病的可能。笔者从1996年以来共诊治53例面瘫患者,均采用手法按摩配合一针刺多经(简称透刺)予以治疗,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具体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53例,男24例,女29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30天。

    2002年S1期 v.22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7 ]
  • 针刺推罐治疗面瘫38例

    杨颖;

    <正> 面神经炎为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急性周围性面瘫。若治疗不及时,失治,误治则留有口角喎斜,面肌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笔者运用针刺结合面部推罐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个月。2 治疗方法(1)针刺:取穴四白、颧髎、地仓透颊车、水沟、夹承浆、太阳、内睛明(睛明穴直下0.5寸),按常规针刺法治疗。

    2002年S1期 v.22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1 ]
  • 透穴埋磁针法治疗面瘫98例

    许鸿信;邢民;

    <正> 面瘫,祖国医学称为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本病独立为病者,一年四季均可发,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发病前多有头痛或翳风、风池穴及耳、眼区疼痛、发热或不适感,2~3天后,患者自觉颜面发木,唇厚不适,且逐渐加重,继而出现上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流涎、不能鼓腮、耸鼻等。笔者采用透穴埋磁针法治疗面瘫9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在20

    2002年S1期 v.22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6 ]
  • 眼针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

    党读华;

    <正>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针刺治疗该病疗效肯定,近年笔者采用针刺眼针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共观察病人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个月,平均9天。2 治疗方法(1)眼针取穴:上焦区。若感受风寒者加肺区,若肝阳上亢者加肝区,若肾阴亏虚者加肾区。(2)操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左手食指按压

    2002年S1期 v.22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1 ]
  • 自我按摩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

    王光宗;

    <正> 周围性面瘫(Bell氏面瘫)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面神经和周围组织水肿,并由于在面神经管内受骨反作用力压迫而出现面神经麻痹,久而久之神经发生变性,导致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以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笔者采用自我按摩配合电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5~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0天。病患部位左侧面

    2002年S1期 v.22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4 ]
  • 电针配合刺血治疗面瘫50例

    谢雄飞;

    <正> 面瘫又称"(?)僻""口眼歪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有的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笔者近几年来采用电针配合刺血治疗面瘫5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为5天,最长为3个月,绝大多数在10天以内。全部经中西医两套诊法确诊为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2002年S1期 v.22 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6 ]
  •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外伤性面瘫

    张冬梅;

    <正> 近年来,本科与五官科、神经外科配合治疗由于肿瘤或车祸等外伤引起的外伤性周围性面瘫,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Vit B_(12)或弥可保注射液治疗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18例,男31例,女17例;病程最短10天,最长9个月。其中肿瘤术后25例,外伤23例;术后行面一舌下神经或面一副神经吻合术者25例。

    2002年S1期 v.22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7 ]
  • 温和灸配合针刺为主治疗幼儿面瘫11例

    杨文光;

    <正> 面瘫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见于各年龄段,尤其20岁以上多见,学龄前儿童较少,且治疗时因哭闹不配合而难以治疗。笔者自1995~2001年接诊学龄前儿童面瘫11例,采用针刺不留针、局部及足三里穴温和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2002年S1期 v.22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3 ]
  • 穴位注射治疗眼睑和面肌痉挛61例疗效观察

    赵立富;

    目的:寻找治疗眼睑和面肌痉挛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22例按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654-2和爱茂尔,Vit B_(12)和维丁胶性钙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0.5%和34.4%,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眼睑和面肌痉挛较针刺治疗更为有效。

    2002年S1期 v.22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9 ]
  • 以补开塞法针灸减肥1000例

    胡明秀;

    <正> 肥胖已成为现代经济高度发达国家的一个社会问题。发病率日益增加。肥胖引发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胆石症及月经不调等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对肥胖病的研究治疗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几年来,根据《内经》及前人精辟论述,根据肥胖之人多喜静恶动,动则气短汗出等表现及一些人能食而不胖的现象,认为肥胖多本虚标实,总由胃强脾弱,气血不足,血行不畅以致脂肪代谢不良所致。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从"补气补血,调理脾胃"论治,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2002年S1期 v.22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8 ]
  •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48例

    李毅;

    <正> 单纯性肥胖病是指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多,导致体重超常的一种病症。肥胖不仅影响体形美,更重要的是其往往伴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并发症,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现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自1998~2000年,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48例,现就针刺方法及临床疗效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2002年S1期 v.22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25 ]
  • 电磁罐治疗单纯性肥胖

    赵云虎;李华贵;杨军;

    <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多了起来,究其原因吃的好、睡的多、活动少,人体内的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致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身体的臃肿,必然造成身体活动不便,同时影响脏器功能的正常运转,如可导致肺泡低换气综合征、心血管系症候群和内分泌紊乱等。肥胖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大病症。自1998年1月~2001年12月,笔者用电磁罐治疗单纯性肥胖63例,收到了很好的减肥效果,现报告如下。

    2002年S1期 v.22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2 ]
  • 针灸治疗艾滋病合并Hunt综合征

    陈捷;张冬梅;

    <正>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它使人体免疫功能产生缺陷,丧失对微生物的抵抗力而发生各种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等机体性感染和继发性肿瘤。笔者于1996年6月~1999年6月在援博茨瓦纳工作期间,对7例HIV阳性合并耳带状疱疹(致面瘫)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及针灸治疗,现报告如下。

    2002年S1期 v.22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0 ]
  • 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娄本信;李志兵;方贤成;于明儒;李俊龙;高君;

    目的:寻找治疗颈椎病的最佳方法。方法:205例颈椎病(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中药、按摩3组。每组病人治疗前5次为每日1次,后5次为隔日1次,10次后统计疗效。结果:针刺组有效率89.7%,治愈率79.3%;中药组有效率64.2%,治愈率30.2%;按摩组有效率70.8%,治愈率26.2%。结论:针刺组的有效治愈率均高于中药组和按摩组。三种方法以针刺组为最佳。

    2002年S1期 v.22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8 ]
  • 经筋疗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

    谢东风;

    <正>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最常见病型之一,本病多发于中老年。近年来,随着人口老年化的趋势。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近几年来针对其病理特点,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经筋疗法治疗本病,并与西医颈椎牵引进行对比,以探讨经筋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

    2002年S1期 v.22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7 ]
  • 针刺、牵引、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0例

    王兰桂;

    <正> 笔者自1990年7月~2001年3月采用针刺牵引中药离子导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0例中,男88例,女112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5年。诊断标准:颈部疼痛向上肢放射,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手指麻木,部分病人出现感觉障碍和颈椎上肢肌肉萎缩,手握力差,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叩

    2002年S1期 v.22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0 ]
  • 针刺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3例

    马廷辉;

    <正> 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头痛、头晕、耳鸣、颈部旋转和后伸时出现一过性的眩晕、恶心、呕吐、甚则猝倒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1992~2001年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本病6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治疗63例,其中男22例,女41例;年龄35~71岁,平均5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3年。2 治疗方法针刺加牵引。针刺取风池穴(双侧)、环枕关节夹脊穴(即风府穴旁开1.3寸,针双侧)、颈椎夹脊穴一对(选椎侧旁按压困痛区,从颈后中线旁开1.3寸

    2002年S1期 v.22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7 ]
  • 手法复位结合小针刀治疗颈椎病185例

    朱少可;祁秀荣;

    <正> 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最为复杂的疾病之一,我院骨科朱希烈主任医师,经过临床数十年研究,总结出以"手法复位结合小针刀"的系统疗法治疗颈椎病取得突破性进展。笔者自1999年以来用该法治疗颈椎病185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我院门诊病例,根据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符合颈椎病诊断。其中男74例,女11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按颈椎病分型属神经根型108例,椎动脉型56

    2002年S1期 v.22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7 ]
  • 夹脊穴为主埋线治疗颈椎病62例临床体会

    李造坤;李欢;

    <正> 颈椎病是一种疑难病症,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目前此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笔者于1999年以来采用夹脊穴为主埋线治疗重症颈椎病62例,临床获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2例均经X线摄片或CT扫描提示颈椎病变,结合临床特征为诊断标准。其中男24例,女38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8年。

    2002年S1期 v.22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2 ]
  • 针灸为主分型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姜菊萍;

    <正>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多年来以针灸为主分型治疗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疗效巩固,复发率低,现将具体观察报告如下。

    2002年S1期 v.2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8 ]
  • 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89例

    王彬;

    <正> 近年来,笔者运用牵引、针刺及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89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89例患者,其中男207例,女8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20余年。症状体征:颈、肩、上背部酸痛,并沿神经分布区放射至手部,多在尺侧手臂针刺样疼痛,上肢沉重、乏力,部分患者手握力减弱,严重者手臂部阵发性剧痛而影响工作及睡眠。压顶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2002年S1期 v.22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8 ]
  • 以八会穴为主治疗颈椎病83例临床观察

    姜国民;艾群;

    <正> 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结构以慢性退行性变为主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临床观察本病有逐渐年轻化趋势。笔者近年来取大椎,八会穴中骨会大杼、筋会阳陵泉、髓会悬钟为主治疗颈

    2002年S1期 v.22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0 ]
  • 针推结合治疗环齿关节错位型颈椎病32例疗效观察

    田军;李珍;康利华;

    <正> 环齿关节错位型颈椎病是临床中较多见的一类颈椎病,过去一直未被重视,临床极易误诊、漏诊。笔者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8岁。均经X线张口位片确诊,枢椎齿状突与侧块间隙的距离不等宽,其中因椎动脉

    2002年S1期 v.2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7 ]
  • 综合疗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12例

    陈永胜;宋艳东;王宝利;

    <正>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近10年来才被逐渐认识的颈部疾患,由于影像学的发展,人们对该病的认识越来越清楚,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自1994年来,本科选用牵引配合针刺、温热磁、微波综合疗法治疗该病,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计243例,按完全随机方法分为3组,单纯牵引组(A组)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6年。

    2002年S1期 v.22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9 ]
  • 化脓灸与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观察

    岳艳;

    目的:观察化脓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按是否自愿采用化脓灸分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化脓灸和温针灸进行治疗。结果:化脓灸组痊愈率61.7%,有效率100.0%;温针灸组痊愈率28.0%,有效率94.0%。2组痊愈率有明显差异,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化脓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温针灸。

    2002年S1期 v.22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4 ]
  • 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

    武国华;

    <正>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患,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脊柱侧弯,活动受限;主观麻木感及患肢温度下降。长期以来,治疗该病的方法及药物虽然很多,但绝大多效果不明显,给病人的生活及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笔者在近10年的临床工作中,采用以电针为主的方法治疗本病,效果明显。现将资料完整的300例总结如下。

    2002年S1期 v.22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8 ]
  • 按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杜正位;

    <正>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罹患了此病,大多一侧腰痛,甚至下肢活动受限,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长期影响生活和劳动。笔者自1998年以来,用按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按压治疗组患者112例,男82例,女30例;年龄19~46岁;病程1周~3年。都有外伤史,均由CT确诊。其中伴椎管狭窄者28例,双下肢麻痛者36例,单下肢麻痛者76例。

    2002年S1期 v.22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2 ]
  • 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数则

    何光文;

    <正> 笔者从事针灸工作20载,临证常有得失,有道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今就特殊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诊疗的典型病例记录如下,以飨同道。1 "腰突症"漏诊为骨折倪××,女,48岁,1992年3月因搬重物压伤左脚拇趾,拍片为左拇趾骨折,治疗1个多月,出现左侧下肢外侧酸痛,连及腰部,病家仍以为骨折未愈,来我科治疗。思其主诉与骨折不符,叩左拇趾已不甚痛,何来左下肢痛连腰呢?乃叩其下腰,痛引下

    2002年S1期 v.22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8 ]
  • 套管药栓分层植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例

    李玲;

    <正>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髓核突出症,是临床上青壮年的常见病、多发病。以25~45岁之间发病最高,也是临床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腰椎是脊柱负重最大,活动最多的部位,其中活动最多的部位是L_4,L_5,S_1,故临床上以L_4/L_5和L_5/S_1椎间盘突出最为多见。我科从2000年10月25日至2002年3月15日,采用段层套管药栓植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2002年S1期 v.22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2 ]
  • 针刺拔罐艾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0例

    赵玲;

    <正> 笔者采用针刺、拔罐加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材料180例均为门诊病人,经CT扫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103例,女77例;年龄18~70岁,30~55岁126例(占70%);病程12天~20年。其中L_4/L_5椎间盘突出66例,L_5/S_1椎间盘突出或膨出73例,其它腰椎或2个以上腰椎间盘突

    2002年S1期 v.22 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41 ]
  • 付氏针刀配合循经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5例

    刘亚彬;刘宝年;谭宏文;张娟;常英;

    <正> 自2000年11月~2001年12月,笔者使用付氏针刀配合循经穴位按摩治疗不同阶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5例均系门诊病人,男68例,女47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81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1年。诊断依据:本组患者经CT检查确诊的43例;其余72例主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确诊。多数患者有腰痛伴一侧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

    2002年S1期 v.22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3 ]
  • 激光针灸刀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30例

    欧良树;

    <正>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慢性腰痛中的常见病之一。近3年内,笔者采用激光针灸刀系统地治疗30例,效果较佳,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8岁,以20~40岁的青壮年占多数,计23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90天,平均24天。病因:有明显外伤史7例(占23.3%),受凉2例(占6.7%),原因不明21例(70.0%)。2治疗方法

    2002年S1期 v.22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3 ]
  • 以平衡针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60例

    金紫萍;

    <正>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为腰部软组织损伤,属中医"腰痛"范畴。近2年来笔者运用以平衡针为主,配合拔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例,有明确的腰扭伤史。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8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0天,1~2天8例,3~7天42例,8~20天内10例。

    2002年S1期 v.22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9 ]
  • 手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36例

    潘莹;

    <正> 笔者自1992年至今,采用手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36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20分钟,最长2天。全部经X线摄片,有4例患者L_3~L_5椎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无腰椎骨折、脊柱侧弯,其临床症状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有明显的压痛、肿胀,腰大肌及骶棘肌痉挛,腰部的活动明显受限,双下肢无明显体征。

    2002年S1期 v.22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6 ]
  • 温针灸加火罐治疗坐骨神经痛53例

    张志华;

    <正> 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在人体各种神经痛中占首位。笔者采用温针灸加火罐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30岁以下12例,31~45岁27例,46~60岁11例,60岁以上3例;病程在6个月以内35例,7个月~1年10例,1年以上8例。原发性坐骨神经痛31例,继发性22例。

    2002年S1期 v.22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5 ]
  • 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68例

    郝爱荣;

    <正> 1 临床资料观察治疗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6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为3天,最长为2个月。2治疗方法取穴:主穴取患侧环跳、秩边、殷门、委中、阳陵泉、悬钟、承山,配穴取患侧肾俞、大肠俞、关元俞、腰3~5夹脊穴。根据病人疼痛部位辨证取穴,每次选2~3个主穴(以大腿外侧部疼痛为主连及小腿外侧部者,主穴取环跳、阳陵泉或悬钟,以大腿后部疼痛为主连及小腿后部者,主穴取秩边、委中、承山或殷

    2002年S1期 v.22 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6 ]
  • 双针环跳穴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40例

    尹秋生;

    <正>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中"痹证"范畴。近年来,笔者采用双针环跳穴为主,加火罐治疗各类坐骨神经痛4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5年。原发性30例,继发性10例。中医辨证分型:风寒湿痹型18例,湿热型6例,气滞血瘀型16例。

    2002年S1期 v.22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6 ]
  • 温针、锋钩针加罐治疗坐骨神经痛92例

    李咏励;

    <正>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常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关,继发性多因邻近器官或组织病变的刺激和压迫所致。按照病损的部位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其中根性为多。笔者近年采用温针、锋钩针加火罐治疗该病9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2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男59例,女33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1年,其中病程15天以内54例,15天以上38例。

    2002年S1期 v.22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0 ]
  • 针刺为主综合治疗外伤性截瘫38例

    刘月珍;

    <正> 笔者于1989年以来用针刺为主,综合治疗的方法先后收治了38例外伤性截瘫病人,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56岁,多数为20~40岁青壮年;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5年,多数为1~2年。头颈部伤5例(包括2例脑挫裂伤),颈胸椎联合伤8例,胸椎伤16例,胸腰椎联合伤9例。手法复位6例,脊髓探查、椎板减压术、钢板内固定30例,开颅探查减压2例。完

    2002年S1期 v.22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0 ]
  • 苍龟探穴法治疗骶髂筋膜脂肪疝22例

    刘来明;

    <正> 骶髂筋膜脂肪疝是指骶髂部筋膜下面的脂肪组织,因某种原因从筋膜裂隙或神经、血管孔突出筋膜外,逐渐纤维化后形成的团块组织。骶髂筋膜脂肪疝常是导致腰腿痛的直接原因。笔者自1998年起,运用苍龟探穴法针刺阿是穴为主,配合手法治疗骶髂筋膜脂肪疝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2002年S1期 v.22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6 ]
  • 针刀松解术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

    李金标;

    <正> 臀上皮神经损伤是臀上皮神经在走行中受到牵拉、压迫等损伤而造成的疼痛综合征,常表现为腰腿部弥散性疼痛,弯腰起坐困难,严重者常需他人搀扶或支撑他物方可起坐,采用针灸、推拿、药物、局封等治疗,均能缓解,但易反复发作。笔者应用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78例,其中男112例,女66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3年。单侧发病156例,双侧发病22例。

    2002年S1期 v.22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4 ]
  • 排针斜刺治疗胸大肌损伤12例

    李伟广;

    <正> 近年来,笔者采用排针斜刺治疗胸大肌外下侧损伤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2例均为门诊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8岁,最大33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年。左侧3例,右侧6例,双侧3例。所有患者经胸部X线摄

    2002年S1期 v.22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2 ]
  • 针刺中泉穴区治疗软组织损伤381例

    陈潮;

    <正> 软组织损伤,中医称"伤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跌仆闪挫,人体筋肉骨节受到过度扭转牵拉,撞击压迫,或因久坐久行,勉力劳作,以及感受风寒湿邪等,筋肉过度紧张收缩,经脉失养,而成伤筋之患。针刺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在长期治疗实践中,发现针刺中泉穴区对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和功能活动障碍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尤其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

    2002年S1期 v.22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03 ]
  • 巨刺法治疗软组织扭挫伤的临床应用

    李月;

    <正> 巨刺法为古代针刺九法之一,《灵枢·官针》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据考证,"巨"为"互"的误用字。巨刺法即为左侧有病取右侧穴,右侧有病取左侧穴的交叉刺法。临床上常见软组织扭挫伤,或为急性损伤,或为慢性劳损,以踝部、腰部、颈肩部及腕部扭挫伤多见。软组织扭挫伤后,常致局部脉络损伤,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气闭阻,故可见损伤部位疼痛肿胀、肤色青紫、功能活动受限,或单纯感到酸痛不适,在

    2002年S1期 v.22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2 ]
  • 一穴双透在运动创伤中的应用

    孙万顺;

    <正> 一穴双透治疗运动性创伤,其针刺方法是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病因病机。选用30号长短不一的毫针,经常规消毒后针刺主穴,得气后,然后根据病情需要和经络循行,采取主穴上下或左右5分~1寸,再取2个阿是穴,以两针呈45度角透刺或对刺向主穴。然后捻转两针,患者可有酸麻串行的针感,可持续运针一段时间,留针25~30分钟,中间行针1~2次。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笔者采用此方法曾治疗多例闭合性运动创伤和内科疾病,取得满意效果,现选择病案几例,介绍如下。

    2002年S1期 v.22 9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4 ]
  • “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临床应用

    钱小燕;

    <正> "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基础上的一种疗法,也是针灸临床整体治疗的具体应用之一。由于其把握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性,从而屡屡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疗效。但由于其原理用一般的经络理论难以解释,故其疗效常被人归结为一般的"心理止痛"和"痛点转移"等。兹结合临床实践谈谈其在针灸临床上的应用。"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灵枢·终始》篇称之为"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记载为"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

    2002年S1期 v.22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39 ]
  • 针刺肩痛穴治疗颈肩软组织伤后痛88例

    杨伟英;

    <正> 笔者为武警体工队医生,本单位所属项目有拳击、散打、男女跆拳道队,3个项目均为对抗性。自1997年以来,采用针刺肩痛穴(平衡针穴位)治疗颈部、肩部软组织伤后痛88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48岁;病程最短10分钟,最长半年。发病部位为肩前、肩后、肩外侧,以及颈椎两侧。

    2002年S1期 v.22 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1 ]
  • 阿是穴小疤痕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分析

    何永昌;

    目的:对比不同灸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疤痕灸组、小疤痕灸组和电针配合无疤痕灸组各40例进行临床观察研究,3组均取阿是穴艾炷灸,分别用传统疤痕灸,较少影响外观的小疤痕灸和不影响外观的无疤痕灸,无疤痕灸组还配合电针曲池、合谷两穴。结果:疤痕灸组和小疤痕灸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明显优于电针配合无疤痕灸组(P<0.05)。结论:阿是穴小疤痕灸法能取代传统疤痕灸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2002年S1期 v.22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2 ]
  • 砭针灸并用治疗肩周炎68例

    傅小苏;

    <正>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无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好发于中老年人。笔者采用砭、针、灸并用治疗肩周炎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绝大多数来于本院门诊,有少数为住院病人,68例患者均以肩关节疼痛为主,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出现内收、外展、后伸困难。68例患者中,男23例,女45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3年。发病部位左肩26例,右肩42例;按病因分类,风寒型39例,劳损型14

    2002年S1期 v.22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5 ]
  • 抽血、拔罐加TDP照射治疗肩周炎68例

    万爱华;

    <正>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又为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笔者近来采用放血疗法加TDP照射治疗肩周炎,取得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68例患者,50例来自门诊,18例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8例,女4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3年。68例患者均为风寒湿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

    2002年S1期 v.22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2 ]
  • 运动针法为主治疗原发性肩周炎50例

    梁俊;

    <正> 笔者于1999年下派至基层卫生院工作期间,偶得一民间医生利用单刺经外奇穴中平穴治疗肩周炎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临床实践,予针刺中平穴以运动针法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原发性肩周炎,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急性期36例,慢性期14例。全部病例

    2002年S1期 v.22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6 ]
  • 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

    柏树祥;

    <正> 笔者自1991~2001年间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法治疗56例患者,男14例,女42例;年龄15~67岁;发病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0年。1.2 诊断标准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7月第4版《内科学》805页上的诊断标准:(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2002年S1期 v.22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6 ]
  • 针灸为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

    赖宏忠;林凌峰;

    <正> 笔者从1995年以来,应用针刺结合温针、拔罐等方法治疗,已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35例病人,并设对照组24例进行比较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均为门诊病人,治疗组35例,其中男5例,女3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2岁,平均36.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3年。对照组(药物组)24例,

    2002年S1期 v.22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0 ]
  • 针刺配合火针治疗风湿病61例

    李政;

    <正> 笔者自1998年8月至2001年8月运用针刺配合火针治疗风湿病6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1例中,男21例,女40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30年。其中风湿性关节炎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6例。诊断依据:根据1994年6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002年S1期 v.22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2 ]
  • 酒醋疗法并针灸治疗膝关节骨痹120例

    陈具堂;

    <正> 膝关节骨痹是指发生于膝关节的一种退行性变,X线拍片显示均有骨质增生形成,同时又兼有中医痹证的特点。多为双膝关节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其疼痛等症遇阴雨天气时明显加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以女性为多见。笔者自1989年以来,共选择了120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将病人分为2组。治疗观察组:60例中,男11例,女49例;年龄

    2002年S1期 v.22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2 ]
  • 电针加频谱仪照射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症86例

    谢万东;

    <正> 膝关节骨质增生症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疾病。笔者从1989年6月~2001年6月,采用电针加频谱仪照射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6例,男39例,女47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6年;双膝关节32例,单膝关节54例。本组病例来源于门诊病人,均经X线摄片确诊为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患者。

    2002年S1期 v.22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6 ]
  • 深刺压痛点治疗髌骨劳损50例

    黄建军;

    <正> 髌骨劳损(又称髌骨软化症)是膝关节慢性病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在老年和肥胖体型人群中尤甚。本病主要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半蹲和上下楼梯时症状加重,多为双侧。关节局部多无红肿,患者自觉髌骨周围疼痛,症状严重者有髌骨研磨痛,但大部分患者髌骨局部压痛不明显,而以股内、外侧肌压痛明显。关节活动一般不受限,浮髌试验阴性。笔者采用深刺血海和梁丘穴附近的压痛点为主治疗该病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2002年S1期 v.22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3 ]
  • 小三棱针治疗弹响指48例

    李志强;

    <正> 三棱针因其针身呈三棱形,尖端三面有刃,针尖锋利,是用于点刺放血的针具。近10年来,笔者老针新用,用三棱针划割松解治疗弹响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8例中,男4例,女44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5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共51指,其中拇指45个,中指5个,小指1个,其中37例曾经多种保守方法治疗无效而改用本法治疗。

    2002年S1期 v.22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5 ]
  • 电针加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5例

    高岚;张辉;

    <正>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常常因疼痛而影响咀嚼功能,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痛苦。笔者近年来,应用电针加灸治疗本病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5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3月。右侧发病22例,左侧发病12例,双侧发病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颞颌关节局部及其周围疼痛,关节弹响,开口受限和开口异常等主要症状中具备两种症状以上,并排除其他疾病者,经X线检查提示颞颌关节无器

    2002年S1期 v.22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4 ]
  • 电针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63例

    朱东晓;郭树江;

    <正>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关节运动异常,关节和其周围肌肉酸痛,关节运动出现弹响或杂音为主要症状。本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繁多,笔者自1999年~2002年3月治疗本病63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3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3例,女4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3年。左侧28例,右侧26例,双侧9例。关节疼痛者30

    2002年S1期 v.22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4 ]
  • 综合治疗踝关节错缝100例

    刘有伦;

    <正> 踝关节错缝是指无骨折和大的关节移位,X线片示无异常,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如:损伤者局部肿胀、疼痛、功能轻度障碍,外翻损伤者,呈外翻畸型,内翻损伤者,呈内翻畸型,从高处坠落者,踝关节背屈,跖屈受限。临床中,见X线片示无大碍,未及时治疗,导致经久不愈。近年来笔者利用针灸、手法、拔罐综合治疗踝关节错缝100例,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002年S1期 v.22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6 ]
  • 针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肌筋膜炎68例

    陈睿;

    <正> 慢性肌筋膜炎是由于某种因素,使筋膜受牵拉、摩擦等过量的刺激,产生缺血、肥厚、粘连等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为酸困、疼痛、关节僵硬、肌无力等,在疼痛部位能扪及条索状、结节状物,拨之有弹响,好发于肩、颈、背、臂、腰部。笔者自1999年至今治疗慢性肌筋膜炎患者68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8例中,男25例,女43例;年龄最小22岁,最

    2002年S1期 v.22 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4 ]
  • 针刺为主治疗红斑性肢痛症21例

    林凌峰;赖宏忠;

    <正>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以肢端皮肤温度升高、潮红、肿胀并产生剧烈灼痛或针刺样痛,尤以足底、足趾为著。常发生于严寒天气突然转暖时。

    2002年S1期 v.22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6 ]
  • 刺络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

    彭冬青;

    <正> 笔者采用刺络放血法共诊治3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最小51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13个月。38例患者均曾应用各种中西医治疗方法,包括汤药、局部外敷、西医抗病毒药、止痛药及局部封闭等,疗效均不满意。针刺过程中,其他治疗均停用。1.2 诊断依据所有病例均具有典型带状疱疹病史,均经皮科确诊,并于疱疹消退后局部皮肤遗留疼痛、麻木等不

    2002年S1期 v.22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79 ]
  • 火针七星针配合走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86例

    祁越;祁秀荣;

    <正>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症,属中医皮痹范畴,是多种原因引起股外侧皮神经损害的以大腿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或有疼痛的综合征。从1987~2001年在门诊病例中采用火针、七星针配合重度走罐,疗效十分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6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81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12年。临床自觉症状为大腿前外侧麻木,蚁行,

    2002年S1期 v.22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3 ]
  • 股外侧皮神经炎案

    赵强;

    <正> 白×,女,56岁,家属,于2001年10月8日就诊。主诉:右侧大腿前外侧麻木、疼痛、蚁行感3月,加重1周。病史:患者于2001年7月在长途车上,由于坐于门边,受寒风吹后,出现右侧大腿前外侧皮肤麻木、疼痛、蚁行感,病情逐渐加重,尤以晨起后为甚。经自行局部拍打,抓痒后,症状减轻。无外伤史,无过敏史,未服用任何药物。近1周来,麻痒、疼痛,蚁行感加重,影响行走、站立,呈持续性,遂来我科室诊治。查体:右侧大腿前外侧约有25 cm×15cm区域皮肤温、痛觉减退,局部皮肤外观色泽发暗,

    2002年S1期 v.22 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9 ]
  • 按摩治疗静脉曲张

    唐玉梅;

    <正> 笔者自1998年5月~2001年10月间运用按摩疗法治疗静脉曲张39例,疗效显著,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治疗39例,其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平均56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9年。其中4例曾经全国名医专家治疗效果不显著而停止治疗。1.2 临床症状一般不典型的小腿大隐静脉,小隐静脉以上静脉呈片状黑紫色,症状轻的如蚯蚓弯曲突在皮肤表

    2002年S1期 v.22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0 ]
  • 针刺配合刺血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2例

    彭正龙;

    <正>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刺血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年半。左下肢小腿出现游走条索状结节,红、肿、痛反复发作5例;右小腿红、肿,沉重酸痛,麻木,时有抽痛,足趾端冷麻,皮肤苍白,发紫,伴有间歇性跛行4例;左上肢肘关节向下疼痛,手指麻木,苍白,发冷2例;右上肢手

    2002年S1期 v.22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3 ]
  • 艾条灸配紫草油治疗外伤致皮肤溃疡症的体会

    孔繁荣;

    <正> 皮肤溃疡症是皮外科的常见病,亦是疑难症。笔者秉承家学,并吸取历代医书记载的艾灸治疮要法。于1996年2月~2002年元月,应用艾条灸配外敷紫草油治疗该症5例,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5例均为外伤引起的溃疡症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70天,最长2年;溃疡面积最小2 mm×2 mm,最大5cm×10 cm。

    2002年S1期 v.22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3 ]
  •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86例

    段进成;陆彦春;

    <正> 1 临床资料笔者1996年以来共收治足跟痛患者86例,男19例,女67例;年龄在35~79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近2年。2 治疗方法找到压痛点(阿是穴)1~2处,用龙胆紫做标记,碘伏消毒,局部注少许麻药,戴手套,持Ⅰ型4号小针刀在标记处与皮肤垂直刺人体内,深度达骨面,行苍龟探穴法,向前、后、左、右刺入,做纵行疏通,横向剥离二三下,感觉到手下有松动感为止,出针,消

    2002年S1期 v.22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2 ]
  • 药物敷贴加熏灸疗法治疗跟骨骨刺28例

    李红艳;

    <正> 1 一般资料28例均为单侧跟骨刺。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57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年。全部病例均经X线跟骨正侧位片检查,确诊为跟骨骨刺。2 治疗方法2.1 药物敷贴选取威灵仙、透骨草、伸筋草、红花、汉三七、乳香、没药、皂角刺等药按一定比例配伍后,研末用陈醋拌成糊状,涂于足跟部位约2 cm厚。

    2002年S1期 v.22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5 ]
  • 艾灸治疗足癣108例

    张英;

    <正> 近年来,笔者采用艾灸治疗足癣10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8例患者,男56例,女52例;年龄18~65岁;病程2天~3年。糜烂型42例,水疱型36例,脱屑型30例。2 治疗方法根据病灶范围的大小或片数的多少,同时可取1支或2支清艾条,点燃后,距患处2~3 cm沿病灶

    2002年S1期 v.22 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8 ]
  • 针药结合治疗进行性色素性皮病60例

    杜豁然;杜洪飞;王小荣;杜洪滛;

    <正> 进行性色素性皮病至今仍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毛细血管炎,主要诱发因素是重力和静脉压增加。未发现有血液学异常和凝血缺陷,血小板数目和功能均正常。其病的典型损害为帽针头大的淡红色小点,呈不规则斑片,分布在下肢,损害缓慢的向周围扩展,数月后帽头大小的斑点开始隐退到周围色沉斑内。损害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瘙痒。男性多见。笔者自1984年11月~1995年1月,采用针药结合治疗本病6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为门诊病例,其中男52例,女8例;

    2002年S1期 v.22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5 ]
  • 点刺加拔罐治疗粉刺486例

    仲菊;孙玉芳;仲崇凯;魏姗姗;仲萍;

    <正> 粉刺又称痤疮,为中青年人中常见病、多发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外用药、口服药及皮肤护理,复发率高。笔者自1996年3月~2002年3月,用点刺加拔罐方法治疗486例,临床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86例中,男200例,女286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8年。病变部位以面部为主,伴发于后背、耳后及颈部。

    2002年S1期 v.22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8 ]
  • 火针点刺母疣加耳穴贴压治疗扁平疣52例

    杨成琴;

    <正> 自1991年以来,笔者采用火针点刺母疣加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扁平疣52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52例中,男10例,女42例;年龄最小8岁,最

    2002年S1期 v.22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0 ]
  • 拔罐针刺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对比观察

    魏海;魏晓明;

    <正> 荨麻疹乃常见皮肤病,又称风疹块。多因对某些食物、药物、寄生虫、细菌或花粉、油漆、粉尘等过敏而诱发皮肤粘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瘙痒性、局限性、暂时性真皮或粘膜水肿反应。临床特征为皮肤风团,类似中医学中的瘾疹。中医辨证分风寒、风热、胃肠湿热、血瘀、气血两虚、冲任不调诸型。本病发时突感瘙痒,相继出现米粒大或手掌大皮肤红斑、风块,红色或苍白色,略高于皮肤表面,边界清楚,迅速蔓延,融合成片,持续数小时或1~2日

    2002年S1期 v.22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5 ]
  • 针药结合治疗乳腺肿瘤的临床探讨

    覃茂林;

    <正> 近年来统计表明,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是女性的第二大癌症。过去,乳腺癌的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和身体的特点,即更年期后的女性易患乳腺癌,肥胖的女性易患乳腺癌。然而,当今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倾向于低龄化,有一些年龄在20~30岁的年轻女性就有乳腺增生,虽然乳腺增生并不是乳腺癌,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就极有可能变成乳腺癌。虽然乳腺癌的发生有诸多的因素,但是,一旦患者被确诊为乳腺癌,就只有进行手术全切,虽说是手

    2002年S1期 v.22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9 ]
  • 耳压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1例

    牟淑兰;

    <正> 妇女在绝经前后,随卵巢功能的衰退常有月经异常,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内分泌紊乱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如潮热、出汗、心悸、头晕、失眠、疲乏、浮肿等。其中部分症状较重的患者,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激素及镇静剂治疗,往往疗效并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大。笔者采用耳压针药结合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21例,收到可喜疗效,现报告如下。

    2002年S1期 v.22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39 ]
  • 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68例

    薛聆;王维峰;

    <正> 原发性痛经以发生于月经初潮后1~2年的未婚或未孕的青年妇女为多见,是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痛经。其临床表现为行经时下腹部绞痛,也可出现胀痛或坠痛,有时疼痛放射到腰骶部、股内侧、阴道甚至肛门处,多在月经来潮第1~2天出现,一般于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即已感到疼痛,成为月经来潮之先兆,月经开始时疼痛逐渐或迅速加剧,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持续数小时,有时甚至2~3天,疼痛呈阵发性,疼痛剧烈时可伴有脸色苍

    2002年S1期 v.22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1 ]
  • 针灸治疗痛经33例

    张颖;

    <正>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笔者用温针灸治愈经行期腹痛33例,疗效显著,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3例经妇科检查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患者,年龄最小15岁,最大3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8年。疼痛持续时间最短1天,最长8天。经行期腹痛胖腰酸胀痛为轻症,经行期腹痛伴腰酸胀痛、恶心、呕吐、眩晕、肢冷汗出为重症。

    2002年S1期 v.22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4 ]
  • 针刺素髎穴治疗产后低血压1例

    潘凤军;王萍乐;刘瑧;

    <正> 患者,女,30岁,工人。于2001年9月15日来我处求治。1997年因产后大出血致血压降低至80/50~90/60 mmHg之间,经常自觉头昏头晕,体倦乏力,腰膝痠软,劳则加重,既往体健,血压120/80mmHg左右。查体:T36.4℃,R18次/分,P 78次/分,Bp 80/50 mmHg。形体消瘦,面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弱。心肺肝脾肾无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查脑电图、脑血流图、肝胆脾胃肾B超无异常,

    2002年S1期 v.22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1 ]
  • 穴位注射治疗产后尿潴留110例

    耿英利;

    <正>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较常见的急症,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在实践中采前人之所长,自1996年1月~2000年12月采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11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尿潴留患者110例,其中10例因产前活跃期宫颈水肿,用过阿托品1mg宫颈注射;初产妇96例,

    2002年S1期 v.22 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4 ]
  • 针刺治疗产后小便不通51例

    陈玉杰;

    <正> 产后排尿困难,欲解不能或小腹胀急疼痛达8小时以上者,称"产后小便不通"或"产后癃闭"。笔者于1994~2001年用7年的时间,总结病例,治疗本病5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2002年S1期 v.22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5 ]
  •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80例

    王蕴芳;周晓莉;

    <正> 产后尿潴留指以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甚则坐卧不安为主要症状的常见临床急症,属中医学"癃闭"范畴。笔者采用针刺三阴交灸气海为主治疗本病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0例均为妇产科住院患者,西药治疗无效而行导尿术,年龄最小22岁,最大40岁;病程短者1天,长者19天。正常产68例,剖宫产12例;总产程2~6小时42例,7~8小时33例,8小时以上5例。

    2002年S1期 v.22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6 ]
  • 针刺八髎穴治疗产后尿潴留120例

    杨忠义;王青便;

    <正> 笔者近3年来,利用八髎穴治疗产后尿潴留,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120例,全部系住院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38岁;尿潴留病史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7天。初产妇110例,经产妇10例;其中顺产90例;剖宫产30例。留置导尿管80例,未经导尿40例。所有患者针刺前均经热敷,腹部按摩,诱导排尿等疗法治疗无效。

    2002年S1期 v.22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4 ]
  • 针刺加穴注、埋线治疗小儿臂丛神经麻痹52例

    周淑英;孙海勇;陈建木;

    <正> 小儿臂丛神经麻痹是指患儿出生后发现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消失或部分受限。据临床表现分为: (1)上臂丛型:肩部和上臂肌肉萎缩,肩不能外展、外旋,肘关节不能屈曲,前臂不能旋后,呈内旋内收位,

    2002年S1期 v.22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0 ]
  • 赵氏雷火灸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李丁霞;

    目的:观察赵氏雷火灸对慢性咽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87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5例,用赵氏雷火灸治疗,对照组92例口服冬凌草片和西瓜霜润喉片治疗,疗程均为30天。结果: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赵氏雷火灸对慢性咽炎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赵氏雷火灸对慢性咽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2002年S1期 v.22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53 ]
  • 发泡灸治疗慢性扁桃体炎26例

    张春玲;

    <正> 慢性扁桃体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青壮年,易反复急性发作,病程较长,可诱发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全身性疾病。笔者于1994~2000年间,用穴位发泡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6例患者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47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3年。26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扁桃体肿大、充血;Ⅰ度肿大者5例、Ⅱ度肿大者18例,Ⅲ度肿大者3例。

    2002年S1期 v.22 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8 ]
  • 用阴阳跷脉交会穴奇穴治疗眼肌麻痹54例

    张素珍;连果青;

    <正> 眼肌麻痹是临床多发病症。多由外伤,病毒感染,颅内肿瘤等原因引起,致支配眼肌的神经受损,多伤及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而出现上睑下垂、复视斜视等症状,笔者从1993年至今,共收治此病54例,取得了很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54例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年。单眼51例,双眼3例;动眼神经麻痹45例,外展神经麻痹8

    2002年S1期 v.22 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63 ]
  • 赵氏雷火灸治疗青少年近视追踪观察

    刘红娣;

    <正> 雷火灸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现代医学研究为依据,运用纯中药配方,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热量,以悬灸方法刺激眼部及耳部周围的各有关穴位,促使眼部周围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液循环加快,以此来调节睫

    2002年S1期 v.22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26 ]
  •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30例疗效观察

    阙庆辉;

    方法:采用针刺听宫、听会、下关等穴并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性耳鸣,并设药物治疗作对照组,口服ATP、维乐生等,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加穴注组有效率为90.0%,药物对照组有效率为4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穴注组疗效优于药物对照组。

    2002年S1期 v.22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63 ]
  •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37例

    杨晋红;

    <正>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的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37例,疗效尚可,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37例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年。1.2诊断标准病史:有季节性发病史,或持续发病史半年以上

    2002年S1期 v.22 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2 ]
  • 赵氏雷火灸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汤君彦;王佩华;许敏;张丽;

    <正> 为观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使用赵氏雷火灸作辅助治疗,能否缩短术后恢复期,笔者于2001年5月~2002年4月,对2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使用赵氏雷火灸作辅助治疗,并设对照组25例作比较。观察发现赵氏雷火灸能减轻术后反应,并能缩短术后恢复过程。现就有关情况作如下报道。为观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使用赵氏雷火灸作辅助治疗,能否缩短术后恢复期,笔者于2001年5月~2002年4月,对2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使用赵氏雷火灸作辅助治疗,并设对照组25例作比较。观察发现赵氏雷火灸能减轻术后反应,并能缩短术后恢复过程。现就有关情况作如下报道。

    2002年S1期 v.22 140-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8 ]
  • 强化按摩加耳穴贴压戒烟68例

    程桂英;

    <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吸烟者认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因此,戒烟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由于长期吸烟会产生依赖性,俗称"上瘾",若停止吸烟可出现精神倦怠、萎靡不振、烦躁不安、口苦乏味、若有所失,以及全身不适等症,因而许多人明知吸烟的危害极大,一是忍受不了"戒断综合征"的痛苦和不适,二是受享乐思想的支配,总是难以戒除烟瘾。

    2002年S1期 v.22 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5 ]

临床篇_经络与腧穴

  • 针刺耳穴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朱飞奇;

    针刺耳穴具有取穴简单、起效快、对各种疼痛和脑血管疾病效果好的特点。本文介绍针刺耳穴的具体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和体会,希望能够推动针刺耳穴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2002年S1期 v.22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2 ]
  • 试论任、督辨证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

    汤立新;孙彩霞;郑斌;

    <正> 任、督二脉为奇经八脉中的两条经脉,但它有别于其它奇经八脉的是具有自身经穴,故常和十二正经统称为十四经脉。任、督经脉的辨证应用在临床上颇为广泛且常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在师从姜揖君教授学习及临床实践中略得一点体会,简述如下,与同仁商榷。奇经辨证论治在临床的应用常从以下2方面考虑,一依经脉病候,二从经脉功能。

    2002年S1期 v.22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1 ]
  • 运用十五络穴的治疗体会

    李新莲;

    <正> 十五络穴首载于《灵枢·经脉》,分布特点是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加上任脉之络鸠尾散于腹,督脉之络长强散于头上,脾之大络大包布于胸肋。其主治病的特点是十二经络穴,皆能主治本经所属病症。(1)手少阴心经络病症,实证表现胸中支满,虚证表现不能言语,可取其络穴通里来进行治疗,病例如下。梁××,糖尿病住院并发心悸、早搏,即取通里

    2002年S1期 v.22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0 ]
  • 四缝穴的临床运用

    周成功;

    <正>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传统记载是治疗小儿疳积的特效穴,笔者自1970年以来,在治疗小儿疳积的基础上,探寻它在其他方面的治疗作用,如内外妇方面的哮喘、咳嗽、痛风、神经衰弱、阴阳失衡、崩漏、生长迟缓、免疫力低下、易于感冒等,通过不断的总结积累,发现四缝穴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助生长发育、健脾胃、清湿热、祛邪毒、调冲任、平阴阳作用。兹介绍于后。1取穴根据《中医大辞典》、《针灸腧穴图谱》、《实用针

    2002年S1期 v.22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5 ]

临床篇_针具与针法

  • 实用火针美容美体术

    乔正中;乔环宇;

    针灸美容是中医美容的一个分枝,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实用性学科。笔者应用"新九针"中的"火针"美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现介绍如下。

    2002年S1期 v.22 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5 ]
  • 刺血疗法经验总结

    王文章;王贵华;

    <正> 笔者曾师从贺普仁教授学习刺血疗法。刺血疗法用三棱针或其它针具,75%酒精消毒后刺破人体一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根据不同病情,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调气血,通经活络以治疗疾病。刺血疗法是针灸临床实践中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有很深的研究,总结出该疗法治疗疾病的方法,并用它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达到针到病除,立竿见影的效果。《素问·调经论》:"刺留血奈何?……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2002年S1期 v.22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2 ]
  • 刺络拔罐法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

    张沁春;黄青林;

    <正> 刺络拔罐法是现代在刺络法和拔罐法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针灸疗法,源于《内经》"血实者决之""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的刺血原则。其作用特点在于泄"阴阳俱有余"(《灵枢·官针》)而不伤正气,以达到清热祛邪,活血通络行气之功。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掌握刺络时的出血量。《灵枢·血络论》云:"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医学源流》又云:"凡血络有邪者,必尽去之;若血射

    2002年S1期 v.22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84 ]
  • 浅谈火针对治疗腱鞘囊肿的体会

    苏晓青;

    <正> 腱鞘囊肿,多发生于腕背部或足背部的腱鞘内,囊性肿物,表面光滑,皮色不变,与皮肤不相连,肿块推之可向上下左右移动,囊腔与关节腔内或腱鞘相通。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本病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在临床观察,多数由于外伤或劳累所致。从《灵枢·寿夭刚柔》"刺布衣者,以火粹之"分析,火针治疗的群体是劳作群体。百姓群体身体健壮,肌肤腠理致密,易于火针治疗;二则百姓劳作过度,易患过劳所致的腱鞘囊肿类疾病。不论怎样说,都是从病因学角度接受火针治疗。其次,《灵枢·九

    2002年S1期 v.22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9 ]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新九针治疗八法

    祁越;王文德;

    <正>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名称很多,亦称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日本称变形性关节炎,美国称退行性关节炎,欧洲称骨关节病,目前国际上多称之为骨性关节炎。以膝痛、僵硬、肿胀以及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笔者运用新九针治疗本病,以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针对不同患者的病位、病性、病程,施以不同的针具和治法,或一法单用,或数法并举,据病择针,三因制宜,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

    2002年S1期 v.22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6 ]
  • 针刺玄妙在手法

    柴克义;

    <正> 针刺手法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阐述,经历代发展至今多达数百种,各有神奇,吾叹其才秀也。很多手法繁杂不易学会,亦有相悖。手法究竟作用如何?笔者将教训及本人手法一展,望同道涉猎。20世纪60年代初期,笔者初学针灸,有一牙痛患者来治,先刺合谷,再刺下关,又刺角孙、曲池、足三里、内庭等穴,从头到脚针了20多针均无效。患者对我抱有希望,第2,3天又来求治,这样连针3天,均无效而收场。过了几个月,有1个腹痛患者求治,先刺足三里,再刺中脘,又刺公孙、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等都无效,只好败下阵来。这2例疼痛患

    2002年S1期 v.22 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5 ]
  • 浅刺多针法临床应用举隅

    俞国瑛;

    <正> 浅刺多针法是指治疗疾病病位表浅,在皮下或浅薄部位针刺的一种方法。《内经》中就有关于毛刺、浮刺、半刺、络刺、直针刺、扬刺等浅刺方法的详细记载。《素间·刺要论第五十》曰:"病有浮沉,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因由"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刺皮无伤肉"。"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深刻指出浅深手法的不同机理及其临床应用的意义,特举例如下。

    2002年S1期 v.22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4 ]
  • 刺血拔罐与小针刀疗法治疗痛证的体会

    李小牛;

    <正> 刺血拔罐法系祖国医学的常规疗法,即采用三棱针在病变处及相应腧穴、皮部、经筋等部位深刺出血或点刺血络而放血,随即在刺血处施行拔罐疗法,以达治疗疾病的目的。而小针刀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采用微型刀具,粗细略同于三棱针,前端有刃,刃宽0.5 mm,刺入患处达病变部位,施以各种剥离手法,以达到松解粘连的目的。从理论上看一中一西,然从机理上分析,两者颇有相通之处。小针刀虽称为微型刀具,其在患处施术,属于中医之

    2002年S1期 v.22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5 ]
  • 大面积皮部瘀血疗法治疗疑难杂症的临床运用

    林建华;吴俊梅;

    使用大面积皮部瘀血疗法治疗某些疑难杂症,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该综合疗法所需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无毒副作用,适用于国内外各民族病人。

    2002年S1期 v.22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1 ]

临床篇_古法新用

  • 《素问·咳论》针灸临床应用体会

    王黛;

    <正> 内经《素问·咳论》首立专篇论述咳症,把咳嗽一症按其兼症进行脏腑分类,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且在治疗上,言针而不言药,主张治咳宜用针灸。遵其宗旨,笔者在探讨其理论机理上,采用经络辨证,对部分内伤杂病以咳为主症的病症,用针灸施治的方法,收到桴鼓之效,兹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病例1脾咳症周××,女,43岁。患胃病(肥大性胃炎)10年,

    2002年S1期 v.22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3 ]
  • 《伤寒论》108条论刺期门之辨

    吕小桃;刘雅玲;

    <正> 仲景《伤寒论》主要论述热病的六经传变及演变的辨证体系。仲景既是内科杂病专家,又是针灸专家。疾病是千变万化,某些疾病用方药治之效显,但某些疾病必须用针灸才能显效。故《伤寒论》398条中有18条论述针法和灸法的辨证施治,其中第108条专论刺"期门"穴的临床应用,现结合临床实践,略叙述于下。1条文分析《伤寒论》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此条虽然有阳明之"腹满、谵语",但没有阳明腑实证之脉洪实大,潮

    2002年S1期 v.22 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3 ]

理论篇_理论探讨

  • 中风偏瘫针灸治疗探讨

    赵征宇;蔡定均;

    <正>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早在《内经》中已有详尽的记载。至今仍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手段。针灸以独特的理论,特异的刺激方式和良好疗效,日益被人们接受。为成千上万的中风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笔者就针灸治疗偏瘫临床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如下总结。1经筋论治中风后元气亏损,经脉失养,诸邪入侵,筋脉拘挛、抽搐、强直以及弛缓瘫痪,甚至疼痛成为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典型的痉挛模式与典籍中"维筋相交"等有关经筋病候论述内

    2002年S1期 v.22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7 ]
  • 影响中风后偏瘫预后的主要因素

    刘方土;

    <正> 我科自开设"中风后偏瘫"专科治疗以来,采用头部透穴法、针灸、推拿、理疗,配合主动锻炼及被动锻炼康复为一体共治疗中风后偏瘫病人106例,其中,男57例,女49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8岁;病程1年以内62例,1~2年32例,2~+~5年12例。虽然中风后偏瘫患者在脑血管意外发生的瞬间,其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就已经基本决定了其预后。但是,仍然可能有一些因素会影响预后,例如

    2002年S1期 v.22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9 ]
  • 浅谈针灸对认知障碍的干预作用

    王芗斌;

    认知功能障碍与年龄相关,它妨碍躯体残疾的康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它还是痴呆早期的重要临床特征。针灸作为临床治疗老年病的有效方法,对认知障碍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对于提高老年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治痴呆有实际意义。

    2002年S1期 v.22 16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3 ]
  • 《黄帝内经》论针刺深浅

    赵银龙;

    <正> 1经脉不同刺有深浅《灵枢·经水》曰:"足阳明,五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弗散",并指出:足阳明刺深六分,足太阳深五分,足少阳深四分,足太阴深三分,足少阴深二分,足厥阴深一分;手之阴阳,

    2002年S1期 v.22 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5 ]

理论篇_学术争鸣

  • 针灸与经络之关系刍议

    王琴玉;靳瑞;

    提出了狭义"经络"与广义"经脉系统"概念的从属关系。一方面,针灸的作用是以多环节、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为特点,通过广义的经脉系统而发挥的,这一理论合理解释了诸多针灸流派繁荣共存的临床现实;另一方面,调节"经络"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针灸只是其中的一种。针灸作用机理的探讨应力求用现代科技语言诠释,不可拘于古人之说;经络实质研究应寻求多学科合作才可能有大的突破。

    2002年S1期 v.22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8 ]
  • 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的几点认识

    杨立峰;

    针对目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失治误治的原因,主要从面神经的组成分布、致病原因、病理损伤、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应用中医、西医及针灸综合诊治,以使该病的治疗及时准确。

    2002年S1期 v.22 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1 ]
  • 最适合的减肥疗法——针灸疗法

    赵荣红;

    <正>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摄入了更多的高能量食物,而现代科技使人们用脑更多,体力工作和体育活动越来越少。这种情况造成了现代人为臃肿的体态而苦恼,减肥显得越来越重要。减肥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兴盛起来的。目前,减肥主要有药物、手术、针灸三种疗法,以下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利弊。

    2002年S1期 v.22 172-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7 ]
  • 针灸临床运用多种方法治疗疾病的几点体会

    黎开幸;

    <正>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属于外治法的范畴。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已认识到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为针刺治病和近代针刺麻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1转变观念,形成共识随着国内先进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先进医疗技术的不断运用,预防医学的有组织开展,有计划的落实,众多新疗法、新药物的不断问世,疑难病症不断地被攻克,尤其是伴随着医院大型化、现代化进程

    2002年S1期 v.22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7 ]
  • 针灸康复中风之我见

    张利泰;刘文明;刘冰;

    <正> 中风病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中风发病率约为120 /10万~150/10万。也就是说,我国每年中风的发病人数高达百万人次。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风的救治率明显上升。然而存活者致残率高达80%以上。中风后遗症主要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能力,以及心理、语言、日常生活工作能力等,甚至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偏瘫的危害性最大。目前中风的临床治疗中,针灸应用较广,然而针刺方法繁多,治疗时机不同,疗效差异较大,尤其近年来康复医学的兴起,给中风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了正确评价针灸在中风治疗中的地位,给临床针灸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个系统的针灸治疗体系,先将具体方法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2002年S1期 v.22 17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0 ]
  • 临床针灸不良反应现状回顾性调查

    吴强;黄建宏;林宏;陈立典;刘凯;王芗斌;张海星;王晅;王永中;

    <正> 1调查基本情况1.1调查目的了解临床针灸医师对针灸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认识情况、常见的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及相关因素。1.2调查方式以问卷的形式在各级针灸专业会议、学习班及部分医院针灸科进行现场调查,共发出问卷375份,回收301份。回收率为80.3%。

    2002年S1期 v.22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39 ]

理论篇_器具研制

  • 新砭镰及主要操作手法

    张维波;

    <正> "砭",《说文解字》注:"以石刺病也",用于治疗的石头称为砭(bian,一声)石。人类进化的标志是学会了制造工具,而砭石正是人类最早制造的医疗工具。砭石疗法(砭术)在秦汉时代与针、灸、药和导引按跷并列为中医的五大医术。后来由于制作砭具的佳石匮乏等原因,砭术在东汉以后逐渐从古医籍中消失,但在民间仍有流传。近年来,随着砭具佳石泗滨浮石的发现,砭石疗法被逐渐恢复,并总结出了一系列手法,如感、压、滚、擦、刺、划、叩、刮等十六法。

    2002年S1期 v.22 17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4 ]
  • 自制火栓瓶在火罐疗法中的应用

    高武科;张红波;韩战武;

    <正> 所谓"火栓"是个类似于火炬、火把,但比火炬火把小,用在火罐疗法中往罐中引火的工具,另加一个装有酒精的玻璃瓶就成了"火栓瓶"。怎样往火罐中引火,中医教科书是这样讲:"将纸片或酒精棉球点燃后,投入罐中,然后迅速将火罐罩于施术部位上。"试想这样操作只有在斜面、侧面上拔罐才较安全,如果在平面上拔罐有可能先烧到皮肤。现实中多数医者用镊子夹一团95%的酒精棉球点燃引入罐中,酒精瓶只能用广口瓶敞着,这样

    2002年S1期 v.22 180-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5 ]
  • 针灸家族新成员——冰针

    廖丽荣;

    <正> 针灸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针具,但对物理降温疗法以及物理降温疗法与针刺法相结合防病治病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却凤毛麟角。笔者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设计出物理降温疗法与针刺疗法相结合的理想工具——冰针。此项设计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专利号:EL 97·02664.5,并被收入《中国当代创新技术博览》一书。1冰针的设计思路寒热这对相互制约的矛盾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寒能降温、热能祛寒这是最基本的生活知

    2002年S1期 v.22 18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绝缘电针疗法

    孙彦奇;徐琦民;

    <正> 绝缘电针疗法是选用优质且对人体无害的绝缘材料制成的,和传统毫针外观一致,但较粗且针身部绝缘的针具,将此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再接通脉冲电针治疗仪,来进行电针治疗的方法,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针具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的制作方法是将较粗的绝缘电磁线制成绝缘针身部,针尖部和针柄、针尾部导电,外观上和毫针一样的针具。

    2002年S1期 v.22 182-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6 ]
  • 无创痛—耳穴治疗夹的临床应用及展望

    覃志明;廖敏璇;

    <正> 耳穴治疗夹的问世,是在2001年4月笔者参加深圳全国耳穴诊治研讨会后,回厂仅用短短的2个月时间研制成功的耳穴治疗夹,并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自从2001年6月产品投放市场后,已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医院、美容界及家庭个人推广应用。并已出口美国及东南亚各国。产品已经反复改进完善现已成为一种无创痛的耳穴疗法器具,其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又是女士们的耳郭饰品,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1结构根据临床实践需要,耳夹是由稀土永磁合金制

    2002年S1期 v.22 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8 ]

理论篇_思路与方法

  • 针灸临床疗效研究论文中对照设计失误分析

    刘炜宏;

    <正> 1针灸临床疗效研究的界定何谓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的范围包括:病因研究,诊断试验研究,预后研究,药物研究,医院感染研究和临床疗效研究。针灸作为一门治疗技术,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疗效研究。研究的目的是要充分证明针灸临床疗效。采用什么方法去证明,这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间题。伴随着针灸走向世界,针灸临床研究的方法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单纯的个案报道、经验总结已经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地证明针灸

    2002年S1期 v.22 184-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6 ]
  • 循证医学与针灸临床科研

    林宏;翁文水;

    目的:探讨针灸临床科研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循证医学指导针灸临床科研设计。结果和结论:循证医学的应用必将有助于规范针灸科研工作,同时促进整个针灸学科的发展。

    2002年S1期 v.22 187-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9 ]

理论篇_机理探讨

  • 骨骼肌链与循经感传

    蔡虹;朱兵;

    <正> 经络现象,特别是刺激某些穴位引发的沿经脉发生的"循经感传"现象是从事经络研究的科学工作者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沿经脉发生的"循经感传"现象与感觉和运动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循经感传现象是定向性的,机体呈定向排列的具有兴奋和传导兴奋的组织除神经外还有骨骼肌。循经感传的轨迹都卧伏有骨骼肌。骨骼肌纤维有的很长,可伸延到肌肉全长,即从肌肉的起始腱延伸到附着腱。但多数肌纤维并不能

    2002年S1期 v.22 189-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8 ]

第八届全国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辑

  • 耳穴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78例

    宓轶群;陈一;

    <正>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阻塞,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因其反复发作可称"顽症"。笔者自1999年以来,门诊采用耳穴敷贴的方法治疗78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2002年S1期 v.22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5 ]
  • 耳穴贴压治疗哮喘及其对肺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吴耀持;

    <正>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性炎症。对易感者此类炎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但复感率较高。笔者采用耳穴敷贴的方法治疗89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并观察其治疗前后对肺功能的影响。现将临床资料归纳小结报道如下。

    2002年S1期 v.22 192-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8 ]
  • 耳穴贴压治疗化疗毒性反应

    金丽玲;

    <正> 化学抗癌药物临床应用常出现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倦乏力,以及头晕自汗,精神抑郁等全身气血虚弱的症状。化疗还可造成肝功能损害,造血功能抑制,泌尿系毒性反应,脱发,皮肤反应等。近年来,笔者采用耳穴贴压磁珠治疗正在化疗进行中的乳腺癌病人,收到很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2002年S1期 v.22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2 ]
  • 浅谈点穴按摩等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

    曾世杰;

    <正>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物质条件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西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脑血管意外(中风)经抢救存活后的患者大多遗留肢体偏瘫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了解除患者痛苦,笔者试用点穴按摩法等中医中药方法,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进行探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现谈几点肤浅体会,供同道参考。1应用耳贴灵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2001年8月受中国针灸学会全国耳穴诊治专

    2002年S1期 v.22 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7 ]
  • 耳针治愈1例高颅压危象报告

    林万青;

    <正> 颅内压增高见于多种脑病,而脑水肿造成之颅内压增高尤为多见。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诊断和解除颅内压增高的病因或采取措施缓解颅内压力,则可能进一步发展出现脑疝而危及患者生命。笔者应邀救治1例脑脊髓膜炎并发脑水肿患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黄××,女,8岁,南投,日月潭小学学生。2001

    2002年S1期 v.22 194-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3 ]
  • 耳穴、体穴结合治疗失眠症

    焦汉民;

    <正> 1一般资料本组86例中,男32例,女5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5年。单纯性失眠者35例,患有其它慢性病(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等)51例。大多数患者常因兴奋,思虑过度,生活不规律等因素而诱发。2.治疗方法采用体穴加耳穴结合方法。(1)取穴:主穴取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足三里。耳穴取心、肝、神门、垂前、缘中。配穴:高血

    2002年S1期 v.22 195-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9 ]
  • 耳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16例

    徐占英;徐世芬;

    <正>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笔者近年来临床上采用耳针配合穴位注射之法取得了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7天。脑出血5例,脑梗死4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术后7例。均是予以肌注654-2及经其它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2002年S1期 v.22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3 ]
  • 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呃逆38例

    陈蓓琳;黄文燕;

    <正> 笔者近半年单纯用耳穴贴压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3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6岁,平均53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年。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期间会诊病人,均经西医药物利他林、氯丙嗪治疗2~7天无效。其中脑中风后10例,肠梗阻肠松解吻合术后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5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6例,心脏搭桥或换瓣术

    2002年S1期 v.22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6 ]
  • 指掐耳穴配合压丸法在慢性疾病上的应用

    王乃进;

    <正> 笔者在指掐耳穴治疗急性痛症的基础上,配合压丸法治疗有关慢性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1操作方法用大拇指、食指、小指指甲掐住相关耳穴,先由

    2002年S1期 v.22 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8 ]
  • 耳穴磁珠贴压治疗胃脘痛

    周庆;

    <正> 胃脘痛,常伴有进食后胃脘胀闷不适,食欲不振。为常见病、多发病,以青壮年为多。本病属于西医的"慢性胃炎"范畴。笔者采用耳穴磁珠贴压治疗胃痛病人45例,现将1个疗程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8例,女37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1岁。中医辨证分型:肝气犯胃30例,胃阴不

    2002年S1期 v.22 198-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9 ]
  • 针刺配合耳穴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65例

    周怀芳;

    <正>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耳穴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显著提高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5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符合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年龄最小40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2年。本组患者均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阵发性短暂剧痛,均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属寒邪凝滞38例,痰湿阻滞19例,寒湿夹杂8例。

    2002年S1期 v.22 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9 ]
  • 耳穴火针疗法治疗痹证30例

    乔正中;乔环宇;

    <正> 火针疗法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法。它是用特制的粗针在95%酒精灯上烧至通红白亮,迅速刺入穴位的一种疗法,其机理是利用火针之热传导来温通经脉、祛风散寒,多用于治疗痹证。又耳郭解剖为软骨皮下组织,故耳穴火针法要求火针烧炽程度与体穴不同,只把火针烧至微微发红即可刺入耳穴,浅点勿过深。通过30例试治临床显效,现报告如下。

    2002年S1期 v.22 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8 ]
  • 耳穴磁珠贴压治疗肩部筋伤的临床观察

    孙德斌;薛岚;吴耀持;

    <正> 肩部筋伤,亦称肩部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瘀肿和功能障碍。应用耳穴磁珠贴压法治疗肩部筋伤,对缓解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有明显疗效,且疗效优于传统"肩三针"疗法。现汇报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68例,其中男76例,女9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1岁,平均5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

    2002年S1期 v.22 200-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0 ]
  • 功能运动配合耳压法治疗肩周炎58例

    周立群;

    <正> 笔者在1999年~2001年针灸门诊期间,先后收治肩周炎患者58例,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患者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病程1年以内18例,1~3年20例,3年以上20例。肩周炎多发于中老年人,与组织退化、劳损、外伤有关,中医称为冻结肩或五十肩。

    2002年S1期 v.22 20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2 ]
  • 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痤疮

    杨鹏飞;

    <正> 痤疮,俗称粉刺,也叫青春痘,常见于青春期以后的青年男女。笔者从1994~1998年采用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痤疮68例,现将疗效观察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68例病人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29岁,平均23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7年。符合痤疮的临床表现。

    2002年S1期 v.22 202-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6 ]
  • 耳穴安神通便美容

    余德贤;

    <正> 现代社会中女士因工作繁忙,生活紧张,很多人脸上出现雀斑、黑斑、黑眼圈、眼袋、暗疮,出现与年纪不相符的皱纹、肥胖、脱发等,用耳穴治疗可以解除上述病症。1一般资料共100位女士,主诉上述病史中常伴有大便不畅通,其中2~3日大便1次者占80%,甚至每星期大便1次,而大便正常者只占20%。而同时伴有睡

    2002年S1期 v.22 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1 ]
  • 耳穴贴压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30例

    夏秋;

    <正>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有的病程长达数年或十几年。笔者采用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此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0例病人中,男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2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8年。2治疗方法(1)取穴:上颌、下颌、面颊、三焦、肝、胆、神门。辨证配穴:感受风寒湿邪者加耳尖,重按三焦;感受风寒而化热者加肾上腺、热点;肝肾亏虚者加肝、胆、肾。

    2002年S1期 v.22 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0 ]
  • 针灸耳穴压丸配合生物全息疗法治疗手术疼痛

    黄正一;黄崇信;

    <正> 笔者于2001年7月~12月间展开以耳穴神门、直肠下段、肛门穴为止痛穴,配合第2掌骨侧阳性反应穴区针刺辨证治疗肛肠手术病患100例,获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00例病人,男31例,女69例;年龄18~79岁;其中单纯外痔24例,肛裂18例,肛乳头状瘤10例,肛瘘9例,混合痔8例,两种以上合并症19例,其他12例。

    2002年S1期 v.22 204-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7 ]
  • 耳穴磁珠贴压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马建慧;孙德斌;吴耀持;

    <正>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在更年期前后出现的一系列因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包括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其突出表现为月经失调紊乱、潮热、潮红、易出汗、情绪不稳定、血压波动、心慌、阵发性心动过速、头痛、失眠等,严重时可影响生活及工作。多见于45~55岁之间,其发病率在10%~15%。耳穴磁珠贴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58例,年龄在41~58岁之间,平均47岁。2治疗方法

    2002年S1期 v.22 205-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8 ]
  • 耳穴放血疗法治疗麦粒肿36例

    曲晖;

    <正> 笔者在1996~2001年从事门诊工作期间,采用耳穴放血疗法治疗麦粒肿3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6例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45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3天;病位在左眼15例,右眼21例。2治疗方法取穴:耳尖、眼,均为双侧。治疗前按摩耳穴1-2分钟,使其充血,常规消毒放血部位皮肤,以左

    2002年S1期 v.22 206-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7 ]
  • 耳穴贴压治疗产后尿潴留62例

    陈妙根;

    <正> 产后尿潴留是产后较为棘手的并发症之一,属祖国医学产后癃闭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轻则点滴难下,重则闭而不能。产科一般予以留置导尿管处理,但常因留管时间过长而致尿道损伤,水肿加重,发生感染,使排尿更为困难。笔者用耳穴贴压疗法治疗产后尿潴留6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其中初产妇60例,经产妇2例;年

    2002年S1期 v.22 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6 ]
  • 耳穴压丸法结合梅花针治疗黑变病1例

    林育辉;汤祖卓;邓新霞;

    <正> 黑变病是一种多因性发于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容貌,且无特效药物治疗。我科用耳穴压丸法为主结合梅花针治疗1例重症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梁××,女,35岁,面颊、颈项、颌下、耳垂部起黑斑3年。患者于1997年6月左面颊部开始起黑斑,范围逐渐增大,颜色渐渐加深。1998年初蔓延至双侧面颊、颈项、颌下、耳垂等部位。患处瘙痒不

    2002年S1期 v.22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0 ]
  • 新九针针具在耳穴上的应用

    郭冠华;郝红梅;乔正中;

    <正> 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其中高血压15例,神经衰弱10例,各种痛症10例,妇科病10例,皮肤病9例,炎症6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14~60岁之间。2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病种采用不同针具施治,每日1次或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2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1)高血压症,用毫针刺或用锋钩针耳尖勾刺出血5~6滴为宜。耳穴取角窝上、降压沟、神门、肝、

    2002年S1期 v.22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3 ]
  • 试论耳穴“神门”

    叶明柱;冯禾昌;

    <正> 耳穴"神门",为耳穴疗法临床常用穴,然对其命名、定位以及功效主治等方面在学术上存有不同认识,现就有关文献探讨如下。1应恢复"神穴"之名按耳穴"神门"原名"神"穴,系1960年北京平安医院许作霖氏报道,由于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故命名为"神"穴。据《耳针研究》载称,"后由另一单位在制图时改为神门穴"。以致嗣后耳穴专著竟将

    2002年S1期 v.22 208-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25 ]
  • 耳穴贴压验案3则

    陈燕颜;

    <正> 病例1:梁××,男,17岁,中学生。左手举哑铃扭伤3天,于2001年2月24日就诊。左手肩臂受伤后即用跌打类药外敷,但仍剧痛,不能举手。予粘有磁珠的胶布贴压耳穴左肩、肘、肾、神门、肾上腺、内分泌、肝,约10分钟,左手即能伸直。病例2:何××,女,33岁,已婚,工人。因做蹲低双手提大砖姿势与用力不当而左腰扭伤半月,于2002年1月12日来诊。拐脚举步维艰,当即耳穴磁珠胶布贴压腰痛点、肾上腺、肾、心及肝,约5~10

    2002年S1期 v.22 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9 ]
  • 耳贴配傍刺上廉泉速愈音哑1例

    李秀峰;

    <正> 胡××,男,4岁,2001年3月10日来诊,不能语,母亲代诉,时微笑,不大爱动,时有两眼偏上直视习惯,听力未见异常,步履偏软不稳,但勉强能自己行走,起居饮食正常,苔白稍腻,脉细弱。查:舌体缩,不能伸出,不能卷舔上齿。予针灸25次,穴位:百会、哑门、大椎、廉泉、涌泉配合谷、足三里,患儿精神状态好转,但只能发音一二字,舌体贴近下齿,但仍不能伸长伸出。续治,仍无进展。2001年4月在

    2002年S1期 v.22 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8 ]
  • 耳穴诊治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

    钟新淮;乔正中;

    由于受P·诺吉尔胚胎倒影的耳穴图的影响,有的耳穴工作者将生物全息作为耳穴诊治的理论基础。但生物全息无法解释许多有效治疗点,它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影响了耳穴诊治发展。《黄帝内经》中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记述。尉迟静通过对"超感型经络敏感人"的观察,画出了十二经脉的分支在耳背和耳郭前面的循行路线,将《黄帝内经》关于耳脉的记述具体化了,据此,他在耳郭上、特别是耳背上发现了许多新耳穴。笔者按照《黄帝内经》关于经络的描述,画出了形似地铁的经络结构模型图,并提出了"经络口"、"病经口"等经络学说的新概念和"经络口电信息诊疗法"。有关的科学实验和大量临床实践都证明了经络学说是耳穴诊治的理论基础。

    2002年S1期 v.22 21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3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