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秸萍;刘桂玲;乔晋琳;顾群;盖亚男;黄淑芳;高爱爱;周益;李晓泓;王朝阳;刘仁全;贾君君;农艳;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丰隆组和血脂康组,每组102例。丰隆组取丰隆穴,针刺得气后,接LH202H型韩氏(HANS)穴位神经刺激仪,电针参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选取频率AM 50Hz、强度1mA,留针20min,每周2次;高胆固醇血症选取频率AM 100Hz、强度1mA,留针30min,隔日1次,每周3次;低密度脂蛋白偏高者,电针强度以舒适耐受为度,余同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者选相应方案交替使用。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治疗11周。结果:丰隆组总有效率为83.0%,血脂康组为85.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丰隆穴调节血脂的作用与血脂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显示,血脂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继续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继续上升趋势,其中电针丰隆穴后TG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均为0。结论:电针丰隆穴可有效调节血脂,而且有较好的后效应,可以替代降脂药物成为临床调节血脂的安全有效方法。
2009年05期 v.29;No.248 345-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万文俊;马朝阳;熊修安;王鹂;丁琳;张逸仙;王颖;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穴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化以及血浆儿茶酚胺(CA)浓度的影响,从而探讨针刺曲池穴的降压机制。方法:将60例EH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曲池穴组(电针组)和药物对照组(药物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电针曲池穴和西药治疗(口服尼卡地平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的改变以及血浆儿茶酚胺的浓度变化。结果:①两组在疗程结束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1);②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D)浓度均明显下降(P<0.01),而血浆多巴胺(DA)降低不明显(P>0.05);③两组在疗程结束后降压疗效方面,电针组总有效率为6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曲池穴和药物均能够通过调节血浆CA浓度达到对血压的良性调节作用。
2009年05期 v.29;No.248 34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0 ] |[阅读次数:0 ] - 刘德荣;郝淑芳;刘哲源;
目的:观察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0例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95例。子午流注组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经取穴表取穴,根据日、时的天干选择不同经脉的五输穴,于辰巳时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穴取风池、水沟、外关等,随到随时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子午流注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子午流注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和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均P<0.05)。结论: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选辰巳时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关。
2009年05期 v.29;No.248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沈特立;曹莲瑛;张伟;李艳;吴庆红;姚美金;顾露燕;
目的:观察患侧局部针刺介入时间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和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发病3天内的27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A组(74例)、B组(70例)、C组(74例)、对照组(61例)。各组均于发病第3天开始西药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治疗,A组、B组、C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发病第3、7、10天开始针刺治疗,穴取患侧风池、阳白、太阳、四白、迎香,双侧合谷等,耳面部穴位用浅刺法,不用行针手法,前4次不用电针,第5次起加用电针,远道取穴平补平泻,留针20min,隔日1次,治疗25次。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痊愈病人平均疗程及面神经电图(ENoG)指标变化。结果:A组、B组、C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6%、95.7%、94.6%、72.1%,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病程长短按照A组、B组、C组和对照组的次序呈递增变化;各组间ENoG值第3天、第14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为针灸治疗最佳介入时间,针刺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疗程越短。
2009年05期 v.29;No.248 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谷巍;胡起超;
目的:比较针灸与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穴取关元、气海、足三里、血海、膈俞;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分别对两组进行临床症状评估、胃镜检查以及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比较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胃镜下改善黏膜病变程度总有效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65.0%(P<0.05),且观察组改善组织病理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87.5%、65.0%,P<0.05)。结论:针灸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情况,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2009年05期 v.29;No.248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1 ] |[阅读次数:0 ] - 胡幼平;李鸿;尹重;王友军;罗荣;
目的:评价杵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杵针组和针刺组,其中杵针组30例,予以杵针治疗,选取八阵穴(百会八阵、风府八阵、神道八阵)和河车路(大椎至命门段);针刺组30例,予以针刺治疗,选取百穴、四神聪等穴。两组均为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采用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评分、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两组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杵针组85.2%,针刺组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评分及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杵针疗法能够提高失眠患者远期的睡眠质量改善有效率,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09年05期 v.29;No.248 365-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0 ] - 阮经文;
目的:观察针灸调"两神"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以充实针灸治疗失眠的治则和取穴的思路。方法:选择失眠患者34例,依据调元神、安心神的治则,交替选用调元神的督脉、膀胱经穴(神庭、百会、心俞等)和安心神的心经、心包经穴(少海、神门、内关等),并对不寐的主症和症候群进行评估和统计。结果:经4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8.2%,且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P<0.05)和延长睡眠时间(P<0.05),同时,对由失眠所诱发的症候群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灸调"两神"法能明显提高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改善因失眠而并发的症候群。
2009年05期 v.29;No.248 37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谢新群;曹耀兴;李丰;孟羽;邓露;
目的:观察围刺法与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较佳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围刺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围刺组采用局部多针浅刺法为主,同时酌情选配4~5个远端腧穴,每日治疗1次;西药组口服吲哚美辛及别嘌呤醇,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15日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尿酸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围刺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西药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刺组血清尿酸含量治疗前后分别为(516.85±48.63)μmol/L、(293.77±68.45)μmol/L,西药组分别为(509.66±51.11)μmol/L、(333.66±89.22)μmol/L,两组血清尿酸含量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刺组治疗后血尿酸含量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刺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西药组不良反应率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是一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9年05期 v.29;No.248 375-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谷忠悦;马铁明;
本文介绍了生物反馈疗法的基本概念及针刺得气与生物反馈的关系。针刺得气作为医患之间可控的生物信息反馈的指标,符合生物反馈疗法的技术操作要求。得气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功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在纠正患者认知错误方面有语言暗示和行为暗示的治疗效果。以得气为指标治疗心理性疾病既符合中医理论又具有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支撑,丰富了生物反馈疗法的内容和手段,可促进针灸医学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
2009年05期 v.29;No.248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唐福宇;黄承军;陈日新;徐敏;刘保新;梁柱;
目的:对比传统艾灸法与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传统艾灸组,每组60例。热敏灸组在腰背部及下肢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穴,实施灸疗,每日1次;传统艾灸组温和灸夹脊穴、次髎、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7天,疗程结束及半年后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经治1疗程后,热敏灸组愈显率为65.0%,优于传统艾灸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以上患者半年后随访,热敏灸组愈显率为62.3%、复发率为26.4%,传统艾灸组分别为34.2%、46.3%,热敏灸组疗效优于传统艾灸组且复发率低于传统艾灸组(均P<0.05)。结论:热敏灸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其疗效稳定、复发率低。
2009年05期 v.29;No.248 382-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7 ] |[阅读次数:0 ] - 赵喜新;童伯瑛;王雪霞;孙改玲;
目的:考察拔罐时压力因素、时间因素及双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罐斑颜色变化的影响,为拔罐参数及效应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时间3水平,压力4水平,共12个刺激参数,在同一健康受试者背部12个部位进行拔罐,一共完成34人次的试验。应用制作的罐斑颜色图谱,对拔罐24h后的罐斑颜色进行评分,分析罐斑的变化规律。结果: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不同参数的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因素对罐斑颜色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10min>30min>20min。压力因素对罐斑颜色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现-0.07MPa>-0.06MPa>-0.05MPa>-0.04MPa。结论:10min×-0.04MPa即能使拔罐部位产生明显瘀斑,随着刺激量增强罐斑越来越重;压力因素对罐斑的影响最大,呈线性关系,可表达为:Y(罐斑颜色)=2.025+0.902×100×负压绝对值(-MPa);时间因素对罐斑的影响较为复杂,可能与拔罐部位有关。
2009年05期 v.29;No.248 38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