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琰;张路;李彬;王麟鹏;
目的:评价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空白胶囊治疗,穴取百会、神庭、本神为主;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合针刺安慰穴治疗,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及有效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在3个时间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生理职能维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7个维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68.0%、68.0%,均优于对照组的24.0%、32.0%(均P<0.05)。结论:针刺预防性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并减少头痛发作。针刺与盐酸氟桂利嗪在改善偏头痛患者躯体健康及精神健康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减少偏头痛发作天数上针刺更为有效。
2009年06期 v.29;No.v.29 43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8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周国赢;周国胜;靳建宏;
目的:比较经皮穴位电刺激与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观察组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和口服安慰剂治疗,经皮电刺激穴取足三里、梁门、太冲等;对照组给予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药物治疗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安慰治疗,经皮穴位电刺激安慰治疗的刺激部位在观察组所选穴位外3~4 cm处,刺激量未达到治疗量。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各症状评分、血浆胃动素(MTL)浓度和生长抑素(SS)浓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的上腹痛、反酸、嗳气、腹胀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后均能升高血浆MTL浓度和降低SS浓度(均P<0.001),且观察组的血浆MT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S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药物治疗更能减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上腹痛、反酸、嗳气、腹胀等症状,并升高患者的血浆MTL浓度,降低SS浓度,从而改善胃肠动力。
2009年06期 v.29;No.v.29 436-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徐佳;曲惠卿;方海琳;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耳穴贴压对肥胖女性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电针及耳穴贴压治疗肥胖女性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39例,体穴取天枢、丰隆、关元、四满等穴,耳穴取口、胃、脾等。3个疗程后,将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以及血清中胰岛素(Ins)、睾酮(T)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39例患者中痊愈10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89.7%;患者的BMI、WC、Ins、T与治疗前对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电针、耳穴贴压对肥胖女性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患者血清中胰岛素和睾酮的调节来实现的。
2009年06期 v.29;No.v.29 441-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4 ] |[阅读次数:0 ] - 尚艳杰;张瑀;孔令丽;王雨燕;王东升;刘军;
目的:观察原俞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原俞配穴组和常规针刺组,各40例。原俞配穴组针刺太溪、太冲、太白、三阴交、肾俞、肝俞、脾俞、关元;常规针刺组针刺百会、关元、肾俞、太溪、三阴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血清雌二醇(E_2)、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水平变化。结果:原俞配穴组总有效率92.5%,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原俞配穴组(24.85±8.35)较常规针刺组(35.38±9.83)明显降低(P<0.05);原俞配穴组血清E2、FSH、LH含量明显改善,且与常规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原俞配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对血清E_2、FSH、LH有良性调节作用,对Kupperman评分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2009年06期 v.29;No.v.29 44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杨丽艳;卢得健;李艳慧;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电针组,各30例。火针组予火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火针点刺病变节段及其上下节段的夹脊穴和阿是穴,常规针刺肾俞、秩边、环跳等穴;电针组予电针治疗,取穴同火针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简明McGill疼痛分级评分、视觉模拟定级评分(VAS)和现有痛强度(PPI)。结果:两组治疗后简明McGill疼痛分级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其中简明McGill疼痛分级评分中的情感项评分、VAS评分、PPI评分,火针组较电针组评分下降明显(P<0.05,P<0.01)。结论:火针疗法和电针疗法都能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两者比较,火针疗法优于电针疗法。
2009年06期 v.29;No.v.29 449-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0 ] - 杨怡;张伟;朱俊平;
目的:探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穴取翳风、完骨、下关、牵正、太阳为主;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穴取翳风、阳白、下关等,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76.0%、总有效率100.0%,优于对照组的48.6%、86.1%(均P<0.01)。结论:急性期面瘫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2009年06期 v.29;No.v.29 452-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张学丽;刘颖;杨丽鹍;王兰;
目的:探寻针刺治疗黄褐斑的较优方案,推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将4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飞腾八法组和辨证取穴组,各20例。飞腾八法组在辨证取穴组基础上根据时辰的干支加取飞腾八法取穴治疗;辨证取穴组主穴取合谷及色斑所在部位腧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及颜色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减少黄褐斑面积并使色斑颜色变浅(P<0.01,P<0.05),且飞腾八法组改善程度均优于辨证取穴组(均P<0.05);飞腾八法组有效率为95.0%,优于辨证取穴组的70.0%。结论:常规针刺配合飞腾八法按时取穴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单纯常规针刺。
2009年06期 v.29;No.v.29 45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尹双红;杜业勤;刘犇;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恢复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做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的90例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常规组、中药组、针药组3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营养管推入四磨汤口服液;针药组在中药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术后10天评价疗效。结果:针药组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常规组和中药组明显缩短(P<0.05)。针药组在纳差、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常规组和中药组(P<0.01, P<0.05)。针药组术后10天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分布正常者例数多于常规组和中药组(P<0.05,P<0.01)。结论:针药组具有促进术后患者早排气排便、改善临床症状和良性调节外周白细胞的作用。
2009年06期 v.29;No.v.29 459-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正>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支持,《中国针灸》杂志目前被评为中医行业权威期刊(据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期刊和核
2009年06期 v.29;No.v.29 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经方与传统经典名方是千百年来我国历代医家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是最能体现中医药学实用价值的精华,至今仍为广大临床医生所运用。
2009年06期 v.29;No.v.29 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编篡《杏林医案撷英》征文通知:医案是医家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等的记录,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学术精华,历代医家非常注意对医案的整理与收集。
2009年06期 v.29;No.v.29 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汇编《当代中国特色诊疗技术》征稿通知:我国传统医药在继承、发展和创新中诞生了大量各具特色的诊疗技术。然而,大量医生不轻易外传技术
2009年06期 v.29;No.v.29 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为了配合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的召开,《世界针灸杂志》社编辑出版了这本《世界针灸杂志》特刊:《针行天下——全球针灸风采录》。全书分为"人物篇""机构篇""团体篇"和"资讯篇"共计4个部分。"人物篇"介绍了全球针灸界
2009年06期 v.29;No.v.29 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器材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器材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暨首届国际针灸器材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12月在上海举办,会议内容及征文通知如下
2009年06期 v.29;No.v.29 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随着针灸的作用被世人所认识,针灸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针灸在国外的发展状况如何?能治哪些病症?国外对针灸的接受程度如
2009年06期 v.29;No.v.29 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大量投入与支持,中医药针灸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长期以来,针灸临床医生与针灸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未能很好地结合,还存在针灸临床与基础研究互相脱离
2009年06期 v.29;No.v.29 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世界针灸杂志》有限公司广告发行部为了回报多年以来广大读者对我们的厚爱和信任,特选择了部分针灸畅销书和音像制品供读者购买,
2009年06期 v.29;No.v.29 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本刊"针家精要"栏目欢迎介绍老一辈针灸临床专家的经验(属于国务院遴选的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者优先),包括独特
2009年06期 v.29;No.v.29 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红波;
<正>2004年12月—2007年12月,笔者运用电针配合气囊反馈疗法治疗痉挛性便秘3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5~35岁7例,36~50岁20例, 51~60岁11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患者均
2009年06期 v.29;No.v.29 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立武;
<正>婴幼儿面瘫患者因年龄小不易配合医师治疗,又因患儿肌肤娇嫩不宜针刺等原因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2007年1月—2008年6月采用灸法治疗本病60例,并与口服腺苷钴胺片60例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2009年06期 v.29;No.v.29 463-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海杰;
<正>近3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治疗阴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2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45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时时出气或出气有声,状如矢气。所有患者B超示子宫、卵巢及附件未见器质性病变。
2009年06期 v.29;No.v.29 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豫珏;
<正>自2000年2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脑梗死后复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6例患者来自本院针灸科病房,均有视一为二并伴肢体障碍或语言障碍,经头CT或头MR确诊脑梗死。其中男46例,女20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14天,最长1个月。
2009年06期 v.29;No.v.29 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路玫;张欢欢;张会芳;
孙六合教授从医40余年,精研多科疑难杂症,尤其在治疗面瘫时能够审因论治、辨证求因,不拘古法、针药并用,辨经配穴、兼顾解剖,又承古拓新、创用新穴,病时间久者采用割治疗法,并依据脉象,预防倒错,从而大大缩短疗程,对于久治不愈的面瘫,亦取得很好的疗效,充分体现其针灸治疗特色。
2009年06期 v.29;No.v.29 484-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关玲;向宏昌;邹怡;
对我国当代灸法大家谢锡亮先生30年来使用麦粒灸治疗乙肝的医案进行回顾分析,纳入有效病案86例。分析结果:80.23%的病人曾接受中西医等常规方法治疗,疗效不满意而采用灸法;方法均采用麦粒灸法,每穴灸7~9壮;选穴与患者年龄有关,一般以肝俞、脾俞为主,小儿配合身柱,成人配合足三里;用穴数量较少,大多2~3穴;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100%;对B超检查确诊的肝大、脾大、肝硬化、腹水改善明确;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28.85%,e抗原转阴率38.46%,核心抗体转阴率36.54%;症状、体征、肝功能的恢复起效时间为10余天~1月。恢复正常的时间大约是3~6月。在乙肝五项的改变上,起效时间为5个月~1年,有的需要数年。结论:麦粒灸治疗乙型肝炎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值得进一步推广。
2009年06期 v.29;No.v.29 487-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