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鸿杰;钟宝亮;范银萍;胡洪涛;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目前重性抑郁发作的脑卒中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支持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行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印堂、四神聪、太冲等,并口服安慰剂;对照组行非穴点(取位于观察组穴位旁5mm处)浅刺,并口服氟西汀,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Asberg抗抑郁药副作用量表(ASES)评分、针刺不良反应情况和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3.9%(17/23)和80.0%(16/20),两组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4周、治疗后ASES评分,对照组治疗后ASE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治疗4周、治疗后观察组ASE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0%(3/23)和15.0%(3/20),均为一过性,对症处理后未再出现。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氟西汀相当,没有明显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2011年01期 v.31;No.268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307 ] - 金子环;张盼;马树祥;
目的:探讨艾灸三阴交穴对正常分娩产程及母婴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头位初产妇1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为穴位组(59例)、非穴组(57例)和空白组(58例)。宫口开大2~3 cm时,穴位组采用DAJ-23型多功能艾灸仪艾灸三阴交,非穴组采用艾灸仪艾灸非穴点(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至肘横纹肱二头肌腱桡侧端连线的中点),各30min,空白组行常规产程护理,比较3组第1产程活跃期、第2产程、第3产程及母婴安全性差异。结果:穴位组第1产程活跃期(123.05±96.401)min,第2产程(37.407±22.390)min,均短于非穴组的(171.40±94.339)min、(49.517±25.373)min,及空白组的(178.79±97.231)min、(53.684±20.087)min(均P<0.05),穴位组能加速第1产程活跃期及第2产程进展;第3产程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穴位组产后出血量少于非穴组和空白组(均P<0.05);穴位组和非穴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高于空白组(均P<0.05)。结论:艾灸三阴交穴能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2011年01期 v.31;No.268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23 ] - 袁少英;覃湛;刘东生;尹伟强;张兆磊;李慎果;
目的:探讨针刺对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47例患者给予针刺加电针治疗,穴取中极、归来、阴陵泉、三阴交、关元、水道、血海、太冲为主。采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CPSI),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或不适感评分,检测前列腺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析其变化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CPSI疼痛或不适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IL-8、IL-10、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IL-10水平和疼痛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总有效率为89.4%(42/47)。结论:针刺治疗CPPS疗效显著,通过降低IL-10水平达到止痛效应,通过降低IL-8、TNFα-水平以消除炎性反应。
2011年01期 v.31;No.268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34 ] - 李楠;邱模炎;郝建荣;张启蒙;王绍华;梁富;殷煜;栾洁;葛桂珍;秦婷;李葆青;
目的:探寻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虚证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7例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46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纸管贴穴灸疗器艾灸足三里、三阴交两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进行证候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全部症状积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尤以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症状改善最为明显;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64.7%(33/51),优于对照组的23.9%(11/46)(P<0.05)。结论:灸法能够改善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症状,对该类患者的虚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011年01期 v.31;No.268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86 ] - 陈浩;王频;杨骏;柳刚;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在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肽物质方面的作用,探讨艾灸治疗VD的部分机制。方法:87例VD患者随机分成艾灸组(43例)和西药组(44例)。艾灸组隔附子片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智能检查量表(HDS)、智能改变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与学习记忆相关脑脊液中的活性物质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1.4%(35/43),优于西药组的63.6%(28/44)(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与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P<0.01),艾灸组MMSE、ADL量表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艾灸组治疗后SS、AVP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艾灸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还是在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均优于口服吡拉西坦素片,值得推广应用。
2011年01期 v.31;No.268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306 ] - 欧阳钢;王东岩;徐小梅;
目的:比较针灸配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5例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口服阿仑磷酸钠的基础上取脾俞、肾俞、命门、神阙等穴,采用针刺和温灸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阿仑磷酸钠。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和骨密度(BMD)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01);观察组腰椎和股骨BM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BMD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观察组不良反应的程度及出现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和降低。结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优于单纯口服阿仑磷酸钠。
2011年01期 v.31;No.268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51 ] - 李璟;周艳丽;汤杰;杨佩兰;黄海茵;沈毅韵;东贵荣;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常规西药治疗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定喘、肺俞、肾俞、丰隆、足三里进行穴位埋线。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内COPD急性发作(AECOPD)次数、中度以上AECOPD次数、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90.0%(27/30),两组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6个月内AE-COPD总次数、中度以上AECOPD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P<0.05),观察组AECO-PD总次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咳嗽、咳痰、胸闷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咳嗽、胸闷症状积分降低更明显(均P<0.01)。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疗效相近,但穴位埋线结合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能有效减少AECOPD次数,改善咳嗽、胸闷等症状。
2011年01期 v.31;No.26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7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405 ] - 周庆伟;杨秦梅;
目的:观察督灸配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10例中医辨证属肺肾气虚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2例)。观察组采用督灸疗法及常规西医治疗,督灸部位选取从大椎到腰俞之督脉,于督脉之上隔督灸粉及生姜泥进行艾灸;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及肺功能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98/108),优于对照组的74.5%(76/102)(P<0.01)。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最大呼气流量(PEF)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督灸疗法配合西药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肺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11年01期 v.31;No.268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8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321 ] - 孙阁;周智梁;毛蕾;刘爽;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中风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穴取风池,患侧肩髃、曲池、外关等;观察组行腕踝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腕踝针取患侧上1-上6、下1-下6进针点,留针5~6 h,上午针刺,下午起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感觉障碍评定积分及患者自述肢体感觉障碍程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36/40)优于对照组的75.0%(30/40)(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感觉障碍总积分、浅感觉及皮层觉积分均有改善(P<0.05,P<0.01),对本体觉积分无明显改善(均P>0.05),以上各项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常规针刺是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2011年01期 v.31;No.268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252 ] - 钟立军;王瑾;丁晓虹;
目的:比较电针和西药治疗慢性睾丸痛的疗效差异,探讨慢性睾丸痛的更优治疗方法。方法:将86例慢性睾丸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6例)和吲哚美辛组(30例),所有病例除常规口服阿米替林抗抑郁治疗外,电针组加用电针针刺肾俞、次髎、三阴交、太冲等穴,吲哚美辛组加用吲哚美辛栓塞肛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进行疼痛程度评分,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7、10、14天各治疗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差异。结果:两组以上各时间点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两组在治疗的第7、10、14天比较,电针组疼痛评分低于吲哚美辛组(均P<0.05)。结论:电针配合阿米替林治疗慢性睾丸痛有较好疗效,优于吲哚美辛配合阿米替林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2011年01期 v.31;No.268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3 ] - 焦乃军;
目的:探寻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有效疗法。方法:将84例(90只患眼)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56例,60眼)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光明、睛明、攒竹、太阳、四白、阳白、瞳子髎、风池、肝俞、肾俞、丰隆;西药组(28例,30眼)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如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肌肉注射安妥碘注射液等。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8.3%(53/60),明显优于西药组的60.0%(18/30)(P<0.05)。结论:针刺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1年01期 v.31;No.268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91 ]
- 周元成;吴新贵;肖贻财;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脑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针刺组(B组)和非针刺组(C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1d、7d和14d共9个亚组。用线栓法制备脑梗死模型。针刺组大鼠进行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in;非针刺组和假手术组在相同时间予以捆绑固定,不进行针刺治疗。采用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SS)来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区周围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1d时大鼠脑组织梗死区周围GAP-43的表达3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7d和14d时,针刺组GAP-43阳性细胞表达的累积光密度值(IOD)值分别为8.990 1±0.0987、5.8161±0.2046,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1.300 2±0.0933、1.3626±0.2166和非针刺组的2.7534±0.0875、1.6165±0.1868(均P<0.01)。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能够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重塑,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梗死大鼠脑梗死区GAP-43表达水平有关。
2011年01期 v.31;No.268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284 ] - 任晓暄;丁喜艳;郭孟玮;赵雅芳;嵇波;李春华;朱江;张露芬;
目的:通过比较即刻电针不同穴位对痛经模型大鼠子宫三磷酸肌醇(IP3)的影响,观察经穴效应是否存在特异性。方法: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盐水组、模型组、三阴交组、血海组、合谷组,每组10只。除盐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10d给予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制备痛经大鼠模型;盐水组每日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第10天,后3组分别给予即刻电针"三阴交""血海""合谷"各20min,盐水组及模型组束缚20min。同时观察扭体反应,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子宫IP3含量。结果:①每分钟扭体评分:与盐水组(0.311±0.253)比较,模型组(5.867±3.442)明显升高(P<0.01);血海组(2.311±0.957)亦显著升高(P<0.05);三阴交组(1.833±1.355)、合谷组(0.743±0.306)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均显著降低(均P<0.01)。各电针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子宫IP3含量:与盐水组[(2.698±1.491)ng/mg]比较,模型组[(0.813±0.899)ng/mg]显著降低(P<0.01);血海组[(1.865±1.012)ng/mg]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阴交组[(1.740±0.375)ng/mg]、合谷组[(0.692±0.212)ng/mg]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合谷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阴交组、血海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三阴交组、血海组明显高于合谷组(P<0.05,P<0.01)。结论:各电针组即刻针刺在改善痛经症状上无明显差异,但在对IP3的调节上有明显经穴效应特异性,"三阴交""血海"对痛经模型大鼠IP3的效应更显著。
2011年01期 v.31;No.268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