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验证

  • 艾灸关元、神阙穴对中期妊娠引产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及血清雌二醇、孕酮的影响

    江瑜;崔瑾;

    目的:验证艾灸关元、神阙穴对中期妊娠引产患者阴道出血时间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引产首日上午服米非司酮,并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次日上午服米索前列醇,胎儿娩出后,清宫并肌注10 U缩宫素。观察组按对照组治疗的同时结合艾灸,在注射利凡诺后艾灸神阙、关元穴,每次15 min,8 h 1次,共治疗4次。观察两组平均阴道出血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观察组平均阴道出血天数(8.82±2.98)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9±3.46)天(P<0.05);治疗后两组均血清E2升高、P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E2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关元、神阙穴可缩短中期妊娠引产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清E2、降低P含量来增加子宫有效收缩,促进胎盘绒毛及蜕膜组织的排出,从而加快子宫内膜修复。

    2011年09期 v.31;No.276 769-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87 ]
  • 电针对维汉族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左侧海马区NAA/Cr的影响

    刘智艳;郭慧;张晓琳;刘娟;曲红岩;彭伟;鲍毅梅;殷丽莉;宋昳星;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维汉族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维汉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民族差异性。方法:将25例患者按民族分为汉族组(15例)与维族组(10例)。两组均采用电针治疗,穴取百会、风池、悬钟、复溜、三阴交、太溪,每天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共治疗3个疗程。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海马区乙酰天门冬氨酸与肌酸比值(NAA/Cr)的改变,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维汉两组患者左侧海马区NAA/Cr治疗前维族组高于汉族组(1.659±0.418 vs 1.137±0.190,P<0.05);治疗后两组MMSE和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P<0.01),维汉两组患者左侧海马区NAA/Cr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结论:电针可以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维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部分脑代谢物水平存在民族差异性。

    2011年09期 v.31;No.276 773-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77 ]
  • 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徐蕾;王玲玲;

    目的:评价针刺及电针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治疗;观察1组(25例)采用针刺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针刺取百会、印堂、神庭、大椎、神道、至阳等,行导气针法;观察2组(20例)采用电针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取穴同观察1组,行常规针刺,百会、印堂等加电针。分别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和治疗1、2、4、6周后汉密尔顿(HAMD)量表总评分情况。结果:观察1组(25/25)、观察2组(20/20)有效率均为100.0%,均优于对照组的73.3%(22/30)(均P<0.05)。各组治疗后各时间点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呈下降趋势(P<0.01,P<0.05);其中观察1组、观察2组在治疗1、2、4周后HAMD总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01),而在治疗6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HAMD总分观察2组低于观察1组(P<0.05),治疗2、4、6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及电针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好,优于单用药物治疗;而针刺及电针疗效比较无差异,但电针起效快。

    2011年09期 v.31;No.276 779-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377 ]
  • 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血管和血流的影响

    张文来;王伟志;

    目的:评估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血管结构及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5例)和药物组(33例),针灸组穴取人迎、内关、足三里等,足三里针上加灸;药物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于治疗前后应用高频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CA)、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针灸组与药物组相比,CCA增加[(8.16±0.80)mmvs(7.69±0.61)mm,P<0.01],IMT变薄[(1.05±0.09)mm vs(1.10±0.09)mm,P<0.05],PSV、EDV增快(均P<0.01),PI、RI下降(P<0.05,P<0.01)。结论:针灸对改善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血流状况有较好疗效,有助于减轻和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2011年09期 v.31;No.276 783-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272 ]
  • 针刺加红外线灯与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对照观察

    周蕾;徐群飞;章五四;

    目的:比较针刺加红外线灯照射与西药吲哚美辛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80例)和吲哚美辛组(80例)。针刺组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血海、阳陵泉、阿是穴,同时配合局部红外线灯照射,每日1次;吲哚美辛组予吲哚美辛口服治疗,每次25 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5天,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疼痛程度及血尿酸(BUA)、血沉(ES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并评价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针刺组治愈率为52.5%(42/80),优于吲哚美辛组的22.5%(18/80)(P<0.01);针刺组镇痛效果优于吲哚美辛组(P<0.01),降血尿酸和降血沉效果与吲哚美辛组相同(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ALT、AST无升高,吲哚美辛组治疗后ALT、AST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针刺加红外线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口服吲哚美辛,其镇痛效果显著,且无肝功能损害。

    2011年09期 v.31;No.276 787-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27 ]
  • 夹脊穴深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景绘涛;彭易雨;陈敏;黄移生;

    目的:观察运用圆利针行夹脊穴深刺和常规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5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穴深刺组(深刺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75例。深刺组采用圆利针深刺夹脊穴入椎管刺激神经根,并随证取肾俞、委中、足三里、秩边等穴行常规毫针针刺;常规针刺组均采用毫针针刺,取穴同深刺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和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增加(均P<0.01),深刺组较常规针刺组增加更明显(均P<0.001);深刺组治疗后、随访时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75/75)、96.0%(72/75),均优于常规针刺组的92.0%(69/75)、84.0%(63/75)(均P<0.05)。结论:圆利针行夹脊穴深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治愈后不易复发。

    2011年09期 v.31;No.276 791-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515 ]
  • 电针加穴位注射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血浆促炎因子及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申莉萍;雷春华;丁开云;

    目的:验证电针加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抗感染及支持等疗法;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方案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大肠俞为主。于治疗前及治疗3天后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浆胃动素(MOT)含量。结果:观察组平均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短(均P<0.01)。两组治疗后IL-6、TNFα-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分别为(15.2±4.1)pg/mL、(18.3±6.5)pg/mL,对照组分别为(35.5±7.2)pg/mL、(52.7±12.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治疗后MOT较治疗前上升(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MOT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190.7±48.5)pg/mL vs(114.6±36.9)pg/mL,P<0.01]。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为主治疗EPISBO疗效显著,可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以减轻肠壁水肿,促进MOT的分泌以增强肠蠕动,从而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2011年09期 v.31;No.276 795-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315 ]

百家园

  • 浅论针刺手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李开平;

    <正>如何认识针刺手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笔者就此问题浅析如下。1手法与效应的研究现状针刺手法包括进针法和补泻法。补泻刺激量因人制宜,主动权在于施术者,包括施术环境、时间、空

    2011年09期 v.31;No.276 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93 ]
  • 晕针后反收奇效

    冯罡;

    <正>晕针是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以突然出现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或神志不清、仆倒在

    2011年09期 v.31;No.276 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2 ]
  • “隐性痛点”临床心得

    许遵贤;

    <正>循经取穴是临床的一个重要取穴原则。然而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如果单纯用循经取穴,优点是可以迅速取穴,缺点是不能确定两个同名穴位(如左右地机穴)选择哪一个效果更好,还是两个都选择的效果

    2011年09期 v.31;No.276 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8 ]
  • 正确区分针灸的异常情况与不良反应

    李晓梅;郭永明;席强;王然芸;郭义;

    <正>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临床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性及有效性作为评价药物及其他医疗手段的首要标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1年09期 v.31;No.276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44 ]
  • 上关穴定位考订

    牛淑平;

    <正>《素问·气穴论》言"上关二穴。"《素问·气府论》言"客主人各一。"王冰注:"客主人,穴名也。在耳前上廉起骨,开口有空,手足少阳足阳明三脉之会。"《针灸甲乙经》言:"上关,一名客主人,在耳前上廉起骨

    2011年09期 v.31;No.276 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8 ]

临证经验

  • 针刺配合挑四缝治疗小儿抽动症24例

    刘媛媛;

    <正>笔者于2009年10月—2010年11月运用针刺和挑四缝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抽动症24例,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4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17例,

    2011年09期 v.31;No.276 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40 ]
  • 针刺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21例

    赵亮;赵建国;

    <正>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是指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神经系统严重损害而出现的一组病症。笔者在临床应用针刺治疗本病,现报道如下。

    2011年09期 v.31;No.276 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8 ]
  • 长圆针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痤疮194例

    董宝强;李江舟;张书剑;

    <正>2010年1-12月期间笔者采用长圆针针刺背俞穴结合毫针局部围刺治疗女性痤疮患者194例,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94例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经筋研究

    2011年09期 v.31;No.276 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91 ]
  • 分经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黄月莲;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也应该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笔者应用经络辨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现报道如下。

    2011年09期 v.31;No.276 85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318 ]
  • 电针配合椎管内注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80例

    赵大贵;黄屏;彭力;周立志;方伟;望庐山;

    <正>我科自2003年2月-2008年2月采用夹脊电针配合当归注射液椎管内注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8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2011年09期 v.31;No.276 853-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8 ]
  • 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胸段棘上韧带炎40例

    佟帅;刘建桥;吕海波;

    <正>笔者自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利用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胸段棘上韧带炎4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纳入病例40例,均为康复科门诊就诊的胸段棘

    2011年09期 v.31;No.276 855-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7 ]
  • 三棱针放血加针刺为主治疗夏季急慢性卡他性结膜炎

    朱守应;

    <正>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或"火眼",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眼疾。夏季易患此病,症状重且比其他季节更难治愈,疗程短则1周,长则1个月以上,往往西医抗菌消炎疗效欠佳,中医清热

    2011年09期 v.31;No.276 857-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4 ]
  • 取类比象针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4例

    张向宇;牛博真;赵建国;

    <正>2007—2009年,笔者采用取类比象针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4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患者,共44例,其中男16例,女28例;年龄25~

    2011年09期 v.31;No.276 859-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88 ]
  • 电热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27例

    王春;

    <正>2008年10月-2010年6月,笔者运用电热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2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骨科门诊,其中男4例,女23例;年龄34~62岁,平均50.7岁,30~

    2011年09期 v.31;No.276 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8 ]

便验之术

  • 以脾俞为主刺络法治疗麦粒肿

    潘华;

    <正>笔者于2004年3月-2010年8月采用以脾俞为主刺络法治疗麦粒肿159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159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其中

    2011年09期 v.31;No.276 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67 ]
  • 艾条灸印堂穴治疗入睡困难性不寐

    吕沛宛;

    <正>笔者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艾条灸印堂穴治疗入睡困难性不寐57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7例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

    2011年09期 v.31;No.276 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66 ]
  • 腹针为主治眩晕

    管怀玉;

    <正>近年来笔者运用腹针治疗眩晕42例,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2例眩晕患者均来自1999年3月—2008年5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19例,女23例;年龄

    2011年09期 v.31;No.276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8 ]
  • 温和灸血海穴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

    秦亮;

    <正>老年皮肤瘙痒症是指临床无原发性损害,而以皮肤瘙痒为主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好发于冬季干燥地区,瘙痒多发生于双下肢伸侧,也可发于大腿、胸、背等处。笔

    2011年09期 v.31;No.276 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17 ]
  • 缪刺五虎穴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高志勇;牟春玲;

    <正>五虎穴有二,一为单手两穴,见于《针灸大成》;二为单手五穴,见于《董氏奇穴针灸学》。自2008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董氏奇穴的五虎穴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32例,报道如下。

    2011年09期 v.31;No.276 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01 ]

刺法与灸法

  • 熏灸法在阴证疮疡中应用初探

    朱朝军;张朝晖;马静;李品川;刘现周;殷玥;田影;

    熏灸法是熏法与灸法的综合,烟熏的同时亦有温和灸的作用,兼具熏法、灸法二者的功效,可灵活选用中药作为燃物,具有散阴还阳的作用。熏灸法能拔引郁毒,透通疮窍,使内毒有路而外发,使痈肿以及日久不敛的阴疮阴散阳还,进而缩短愈合时间。

    2011年09期 v.31;No.276 799-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70 ]
  • 改良烧山火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张稀;魏清琳;

    目的:改良传统烧山火操作方法,观察改良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全部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穴取患侧地仓、颊车、牵正、风池、翳风,健侧合谷,双侧手三里、足三里、太冲等,采用改良烧山火手法,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其穴,右手拇指向前、示指退后缓慢捻动针体,保持得气感应;然后左手拇指加重压力,右手拇、示指持针小幅度低频率匀速提插9次;继续以左手拇指重压穴处,右手拇、示指持针向内推按守气,始终保持针尖在得气水平处,此时患者针下或远端通常会出现热感。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5次后观察疗效。结果:50例患者全部获得痊愈,无1例遗留后遗症状。结论:改良烧山火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对面肌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011年09期 v.31;No.276 803-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34 ]

征订·书讯

  • 澄江针灸学派首届学术交流会会议通知

    <正>澄江针灸学派是以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承淡安先生以及邱茂良、杨甲三教授等传人,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共同形成的针灸学术流派。澄江针灸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与现代针灸学科的建立、现

    2011年09期 v.31;No.276 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4 ]

针家精要

  • 谢氏关刺法与“止痛四穴”

    刘钧;

    谢继光老师家传针灸谢氏关刺法治疗各种痛证、痹症,多能应手而效。关刺即针刺骨节旁与筋肉交界处,近取与远取常配合使用。"止痛四穴"属于关刺的远端取穴,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4穴,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顽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则左右共8穴皆取之。治疗局限性慢性疼痛,须配合关刺近取。虚证关刺宜补法浅刺,多取健侧,并加用脐周四边穴大补元气。

    2011年09期 v.31;No.276 807-8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58 ]
  • 郭剑华针灸治疗筋伤疾病取穴经验拾零

    马善治;王珂;

    介绍郭剑华运用华佗夹脊穴治疗脊椎病、用阴经穴位治疗肢体顽固性疼痛与麻木、用腹腰配穴治疗腰椎疾患,以及运用运动针刺法治疗关节筋伤的临床经验与理论渊源。

    2011年09期 v.31;No.276 811-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73 ]
  •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腧穴配伍思想探微

    于建春;韩鹦赢;成海燕;张雪竹;赵岚;阚伯红;贾玉洁;韩景献;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是韩景献教授基于"三焦气化失司导致痴呆"的新病机理论创立,是治疗老年期痴呆的基本方,取穴为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和外关。腧穴配伍有三大特点:一重调脾胃,以利化生和输布;二以经巧立君臣佐使,注重整体和联系;三从气论治,以利气化和气机。

    2011年09期 v.31;No.276 814-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379 ]

读者·作者·编者

  • 《世界针灸杂志》征稿启事

    <正>《世界针灸杂志》为我国著名针灸学术期刊《中国针灸》杂志的英文版,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和中国针灸学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1003-5257,CN11-2892/R)。《世界针灸杂志》以推进我国针灸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为宗旨,以提高我国针灸界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为目的,以全面反映国内外优秀的针

    2011年09期 v.31;No.276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机制探讨

  • 电针对运动应激大鼠IL-2-IFN-NKC免疫调节网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影响

    卢咏梅;张宏;唐纯志;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运动性免疫抑制的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8周大强度游泳训练建立运动性免疫抑制大鼠模型。43只SD大鼠,按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大强度游泳训练组(B组)、大强度游泳训练加电针组(C组)。A组(n=10)为空白对照,正常饲养,不加任何干预;B组(n=17)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每周6次,每次150 min的游泳训练;C组(n=16)的训练方案同B组,但自第2周起每次训练后在"百会""关元""足三里"穴实施电针干预,每天1次,共持续治疗7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血清γ-干扰素(γ-IFN)、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血液自然杀伤细胞(NKC)的变化。结果:①与A组比,B组的IL-2、γ-IFN、NKC均出现下降,其中γ-IFN、IL-2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尽管C组的IL-2、γ-IFN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KC显著高于A组(P<0.01),同时,C组的γ-IFN、NKC明显高于B组(P<0.05,P<0.01)。②与A组比,B组的大鼠体质量显著性下降(P<0.01),而SIL-2R却显著性升高(P<0.05),尽管C组的大鼠体质量也显著性低于A组(P<0.01),但在数值上显著高于B组(P<0.05);与A组比,C组的SIL-2R有下降趋势,而在数值上非常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长期剧烈的运动应激导致大鼠的免疫功能下降,甚至抑制,但电针对运动性免疫抑制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2011年09期 v.31;No.276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91 ]
  • 雷马Ⅱ型贴膏穴位贴敷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李鹏;方剑乔;周亚锋;

    目的:观察雷马Ⅱ型贴膏穴位贴敷对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背部正中线皮内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诱发CI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A组)、基质对照组(B组)、低浓度贴膏穴位贴敷组(C组)和高浓度贴膏穴位贴敷组(D组),每组12只。C、D组分别贴敷低、高浓度雷马Ⅱ型贴膏,穴取"身柱""至阳""命门",每日1次,每次贴敷约15 h,治疗时间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至第30天结束;B组贴敷方法同C、D组,但仅使用不含药物的基质贴膏;A组不施加任何处理。观察病变关节的形态及病理组织变化等。结果:C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在治疗30 d后较同期B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抗牛Ⅱ胶原抗体水平在治疗15 d后较同期A组显著降低(P<0.05),关节滑膜细胞增殖反应较同期A组和B组显著降低(均P<0.01)。D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在治疗25 d后、关节炎指数在治疗20 d后、大鼠足爪病理损伤和关节滑膜细胞增殖反应较同期A组和B组均显著降低(P<0.01,P<0.05),血清抗牛Ⅱ胶原抗体水平在治疗15 d后较同期A组显著降低(P<0.05)。D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在治疗25 d后较同期C组大鼠亦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雷马Ⅱ型贴膏穴位贴敷对CIA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高浓度贴膏疗效优于低浓度贴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抗牛Ⅱ胶原抗体水平起到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

    2011年09期 v.31;No.276 82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53 ]

学术争鸣

  • 对《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中文译本的商榷

    邱韬;李磊;

    从"译文未能完全忠实于原文""误译"和"译文格式欠规范"3个方面,对《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中英文对照)一书的中文译本提出了商榷,希望能为该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1年09期 v.31;No.276 827-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02 ]
  • 论经络辨证体系的建构原则

    成词松;诸毅晖;

    结合《内经》有关经络理论,提出建构具有针灸学科特色的辨证体系应遵循系统构成原则和生理功能原则。根据系统构成原则来确立经络辨证的整体框架结构,根据生理功能原则来确立每一个证型的症状构成。

    2011年09期 v.31;No.276 831-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16 ]

教学园地

  • 论针灸临床教学创新

    陈力;

    为适应针灸临床教学发展需要,就针灸临床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等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提出有机组合临床诊治密切相关的现代医学知识;及时补充国内外研究进展、学术发展动态及有关新技术、新方法;重新组合教学内容,突破教材的传统编排方法等教学内容改革。提出体验式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开放式教学、完善评价体系等教学方法的改进。注重中医学思维模式的培养、灌输规范标准理念、鼓励中医学术思想学派的渗透等教学思维改变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针灸临床教学创新。

    2011年09期 v.31;No.276 834-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70 ]

思路与方法

  • 评价周围性面瘫的“口眼喎僻度指数”研究

    李雪;廖品东;罗敏;祝斌野;

    根据周围性面瘫患侧和健侧客观存在的照片影像差异,找出形成这种差异的某些点、线和角度等;通过对患者健侧和患侧,以及健康人和患者之间相关数据的比较,证实这些特殊的点、线和角度即口眼喎僻度指数能客观评价周围性面瘫,并判断其严重程度,为客观诊断面瘫及其程度提供参考。

    2011年09期 v.31;No.276 837-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06 ]

特色疗法

  • 针灸刀与封闭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对照观察

    周光涛;杨翊;

    目的:比较针灸刀与封闭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差异,探寻较优疗法。方法:将30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刀组(164例)和封闭组(140例)。于患指压痛点和硬结处,针灸刀组应用任氏钩型针灸刀行勾割治疗,封闭组行常规封闭治疗。治疗1~2次后观察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针灸刀组治愈率为98.2%(161/164),优于封闭组的65.7%(92/140);针灸刀组复发率为1.9%(3/161),低于封闭组的37.0%(34/9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灸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优于封闭治疗,且复发率低。

    2011年09期 v.31;No.276 840-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4 ]

医案选辑

  • 成人烟雾病案

    任雪松;张春红;乔波;高翔宇;

    <正>患者,男,46岁。就诊日期:2010年3月5日。家属代诉:头晕伴复视2月余。病史: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视物不清,就诊某医院,MRI示:左侧颞、顶、枕叶梗死灶。住院治疗15天后,头晕症状缓

    2011年09期 v.31;No.276 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7 ]

针灸人物

  •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治学精神之领悟

    王京喜;

    贺普仁教授从事中医针灸工作至今已70年,其针灸思想、针灸学术、针灸技术独树一帜。除专业学术内容外,同时传承了传统的典型的治学精神和人文理念。"师古"原理之不变,"创新"发展而"不泥"的治学精神和务实执着的基本治学理念是贺老事业成功的基础要素。

    2011年09期 v.31;No.276 84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2 ]

文献与史料

  • 往来逆顺论刺法

    卓廉士;

    检索古代文史及中医文献,参考现代人文研究的成果,探讨经脉理论中"往来""逆顺""迎随刺法"以及"盛虚"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经脉体现了古人的时空观念,经脉之动在天人同构中占有重要位置。经气的搏动和往复均可以通过"候气"而得之,迎随刺法亦因"候气"而设,旨在因时顺气。当代针灸教材上的迎随刺法较之古法缺少了时间因素。

    2011年09期 v.31;No.276 846-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1 ]

综述

  • 俞募配穴协同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王浩;申国明;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检索出近10年关于俞募配穴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俞募配穴应用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临床实践证实俞募配穴疗效相得益彰,但其机制研究尚停留在脊髓水平,高级中枢是否参与俞募配穴对脏腑功能的调整将是有关俞募配穴研究的突破口。进一步探讨俞募配穴的中枢调控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2011年09期 v.31;No.276 862-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32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