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综合性针灸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以广大医学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学、科研人员、针灸专业的学生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刊登针灸临床研究报告、临床经验介绍、机制探讨、理论研究、文献与史料的整理、名老专家经验的发掘、海外针灸发展以及述评、书刊评介、学术活动消息等。
2014年01期 v.34;No.30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世界针灸杂志》为我国著名针灸学术期刊《中国针灸》杂志的英文版,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和中国针灸学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003-5257,CN 11-2892/R)。《世界针灸杂志》以推进我国针灸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为宗旨,以提高我国针灸界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为目的,以全面反映国内外优秀的针灸研究成果为任务,努力挺进国际著名科学文献数据库。创刊
2014年01期 v.34;No.304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论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明确规定科研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事实上,一项科学研究从开始选题到研究论证、最终撰写研究报告,都要参阅和利用大量的文献,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才有可能通过本项研究产生新的研究结果。因此,认真著录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不仅能够全面反映一项研究工作立题的必要性、研究过程的可
2014年01期 v.34;No.304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在临床研究中引进科学对照的方法是针灸医学研究在方法学上的进步,但目前我国针灸临床研究论文中对照组的设置比较混乱,不能很好地反映研究者的意图,影响了论文的水平。根据当前我国针灸临床研究现状,《中国针灸》杂志对投寄本刊的研究性论文提出对照组设置的基本要求。对照组的设置一定要从研究目的出发,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被对照主体。(1)如果是要证明针灸疗效的优势,
2014年01期 v.34;No.304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随着针灸的作用被世人所认识,针灸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针灸在国外的发展状况如何?能治哪些病症?国外对针灸的接受程度如何?针灸的医疗费用在当地是否已纳入医疗保险范围?针灸医生的地位是否合法,有无准入门槛?针灸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等均为国内针灸界所关注。如果您曾在国外从事过针灸或目前正在国外从事针灸,对此
2014年01期 v.34;No.304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支持,《中国针灸》于2011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于2012年再次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在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又获一等奖。随着国家对中医针灸科研投入的加大,针灸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将这些科研成果尽快呈现给读者,为针灸临床服务,是《中国针灸》杂志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承担
2014年01期 v.34;No.304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松柏;梅志刚;蔡三金;雷华平;孙承红;陈玲;周创;
目的:评价不同穴位组合针刺对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女性更年期失眠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交通心肾组(32例)取穴心俞、肾俞、四神聪、神门、三阴交;针刺跷脉组(32例)取穴照海、交信、申脉、仆参;耳穴刺激组(32例)取穴耳神门及耳迷走神经分布区敏感点,6天为一疗程,各组针刺4个疗程结束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法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法对失眠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睡眠潜伏期(SL)、快波睡眠潜伏期(RL)以及睡眠效率(SE)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耳穴刺激组SL[(40.08±16.54)min]和觉醒次数AT[(4.87±2.64)次]较其他两组[SL(50.36±18.47)min、(54.87±20.92)min,AT(5.98±2.11)次、(6.13±3.04)次]显著改善(均P<0.05),慢波睡眠的S3+4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显示,耳穴刺激组睡眠质量(0.78±0.12)显著优于针刺跷脉组(1.32±0.29),而总积分(4.34±1.43)则显著优于交通心肾组(7.48±3.09);耳穴刺激组愈显率[68.8%(22/32)]显著高于交通心肾组[53.1%(17/32)](均P<0.05)。结论:耳穴刺激比交通心肾针法和针刺跷脉法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1期 v.34;No.304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金海鹏;吴秋燕;张卫;谢俊杰;陈进春;
目的:评价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耳穴组、针刺组。耳穴组以刺激耳穴皮质下、脑干、口、面颊、舌、咽喉为主,每次取一侧耳穴,3天更换磁贴1次;针刺组采用针刺风池、翳风、上廉泉、金津、玉液、水沟、通里为主,每次留针30min。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4种不同性状食物的视频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主要指标为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口腔期滞留评分、咽喉期滞留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疗效及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治疗21天后,耳穴组1mL液态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1.51±0.69)、口腔期滞留评分(1.17±0.38)、咽喉期滞留评分(1.30±0.66)均低于针刺组(2.51±0.67、1.63±0.72、1.67±0.75);10mL液态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2.27±0.65)、口腔期滞留评分(1.60±0.50)、咽喉期滞留评分(1.49±0.51)均低于针刺组(4.19±0.73,2.30±0.51,2.41±0.50);10mL糊状碘氟醇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1.68±0.81)、口腔期滞留评分(1.11±0.31)、咽喉期滞留评分(1.10±0.31)均低于针刺组(3.91±0.68,1.63±0.76,1.60±0.76);1/4块碘氟醇蛋糕Rosenbek渗透-误吸评分(2.60±0.65)、口腔期滞留评分(1.40±0.50)、咽喉期滞留评分(1.74±0.49),均低于针刺组(4.14±1.10,2.40±0.73,2.30±0.83),耳穴组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耳穴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9%(7/47),低于针刺组的55.0%(22/40,P<0.01);耳穴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5%(4/47),低于针刺组的50.0%(20/40,P<0.01);治疗21天后,耳穴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指标优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耳穴磁贴治疗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有明确的疗效,同时能减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2014年01期 v.34;No.304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0 ] - 吕建琴;伍静;杨春梅;刘洪;李宁;何洪波;
目的:评价温和悬灸长强穴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远红外线组,每组80例。艾灸组采用温和悬灸长强穴;远红外线组使用红外线灯照射长强区域。两组患者均在换药后进行10min治疗,共治疗8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面谱量化评级(assessment face scale,AFS)等于或小于2分所需时间、治疗后10min内疼痛缓解例数及每日换药后患者对两种治疗的意愿。结果:艾灸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远红外线组[第1天(11.5±3.9)min vs(17.8±3.8)min;第2天(9.4±3.6)min vs(15.2±4.3)min;第3天(7.8±2.7)min vs(14.3±3.2)min;第4天(6.4±3.3)min vs(10.5±2.9)min;第5天(5.9±2.9)min vs(11.2±1.9)min;第6天(5.3±2.2)min vs(8.8±2.3)min;第7天(5.4±1.8)min vs(9.2±2.1)min;第8天(5.1±1.4)min vs(9.5±2.6)min,均P<0.05]。艾灸组第1至4天治疗后10min内疼痛缓解例数分别为74例、75例、77例、78例,明显多于远红外线组的63例、65例、68例、69例(均P<0.05)。艾灸组治疗意愿评分优于远红外组(均P<0.05)。结论:温和悬灸长强穴较之远红外线照射能使更多患者在更短时间内迅速缓解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疼痛症状,使患者更愿意采用艾灸治疗。
2014年01期 v.34;No.304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王媛;刘志诚;徐斌;
目的:评价针刺对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83例女性T2DM患者,肾阴亏虚型49例,阴阳两虚型34例。采用针刺治疗,根据分型选穴,肾阴亏虚型取太溪、神门、太冲、三阴交等;阴阳两虚型取肾俞、脾俞、胰俞、京门等。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并分析疗效与证型、年龄、病程、肥胖度和遗传的关系。结果:治疗后FPG、FINS、Homa-IR、TC、TG、LDL-C均明显下降(均P<0.01),ISI、Homa-β、HDL-C明显升高(均P<0.01);临床总有效率80.7%(67/83),其中肾阴亏虚型总有效率83.7%(41/49),阴阳两虚型76.5%(26/34),两证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结论:针刺对T2DM患者糖、脂质代谢具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疗效与年龄相关。
2014年01期 v.34;No.304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蔡国伟;李静;徐晓娟;薛远志;李刚;吴熳;李鹏飞;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均分为温针组、电针组及药物组,各30例。温针组、电针组均取双侧大杼、肾俞、悬钟穴,分别行温针、电针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30天;药物组采用口服钙尔奇D片600mg,每天1次,服用30天。观察3组治疗前后骨密度T值、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及血清中胰岛样生长因子(IGF-1)、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①3种方法治疗30天后,患者骨密度T值未见明显变化;②VAS疼痛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其中温针组降低最明显(前后比较:6.73±0.24vs 4.43±0.26),治疗后分别与电针组(5.13±0.31)、药物组(5.17±0.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温针组治疗后可提高血清IGF-1水平[(119.5±20.1)ng/mL vs(156.5±23.9)ng/mL],较电针组[(136.3±24.5)]ng/mL、药物组[(127.7±22.1)ng/mL]提高明显(均P<0.05),在降低血清IL-6、TNF-α方面亦较其他两组有优势(均P<0.05)。结论:温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疼痛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增加体内IGF-1水平,降低IL-6、TNF-α水平,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有关。
2014年01期 v.34;No.304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李卫东;许华群;唐敬强;邱海松;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与单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5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32例,采用口服安宫黄体酮片等西药人工周期疗法;埋线西药组33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穴位埋线穴取内关、足三里、关元、三阴交为主,两组均连续治疗半年、随访半年。根据Kupperman指数(MI)评分法评定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促卵泡素(FSH)及雌二醇(E2)等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随访时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埋线西药组优于西药组(8.17±1.19vs 13.68±1.08,P<0.01);两组治疗后FSH降低(均P<0.01)、E2升高(均P<0.05);埋线西药组治疗后及随访愈显率分别为75.8%(25/33)和81.8%(27/33),优于西药组的67.9%(19/28)、53.6%(15/28,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对改善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作用,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疗效稳定,远期效果明显占优,其机制与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关。
2014年01期 v.34;No.30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1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0 ] - 李丽萍;庄爱文;包烨华;楚佳梅;窦晓青;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气血亏虚型产妇产后宫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中医辨证气血亏虚型阴式分娩的初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55例)和常规护理组(55例)。穴位埋线组在产后6h内对产妇予以穴位埋线,穴取子宫、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膈俞,并予常规产后护理。常规护理组仅予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于埋线后24h、48h、72h、96h宫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宫缩痛停止时间。结果:穴位埋线组埋线后24h、48h、72h、96h宫缩痛VAS评分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降低(3.31±0.39vs 4.31±0.29,1.86±0.29vs2.66±0.25,0.89±0.21vs 1.59±0.24,0.35±0.10vs 0.69±0.13,均P<0.05);穴位埋线组宫缩痛停止时间为(72.06±6.83)h,常规护理组为(123.42±11.12)h,穴位埋线组宫缩痛停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产后初产妇6h内实施穴位埋线干预,能有效地防治产后宫缩痛。
2014年01期 v.34;No.304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刘坚;徐红;张仁;
目的:比较益气通络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眼睑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均取攒竹、鱼尾透鱼腰、新明1、四白、印堂为主穴。观察组采用益气通络针刺法,即选用能获强烈气至病所针感的针刺手法结合脉冲电刺激;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法。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睑痉挛程度,评定其临床疗效,并于半年后随访观察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愈显率77.1%(27/35),优于对照组的51.4%(18/35,P<0.05);两组愈显患者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20.0%(4/20),低于对照组的54.5%(6/11,P<0.05)。结论:益气通络针刺法能有效改善眼睑痉挛程度,其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
2014年01期 v.34;No.304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霍焕民;
目的:比较针刺放血疗法与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放血组与氯雷他定组,每组80例。针刺放血组取穴曲池、内关、血海、三阴交,针刺用泻法,于肺俞、膈俞三棱针点刺放血并拔罐,隔日1次;氯雷他定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10mg,每日1次。4周后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针刺放血组愈显率为91.3%(73/80),氯雷他定组为81.3%(65/80),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10.14±1.95vs 2.12±0.32,10.30±1.82vs 3.21±0.28,both 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放血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氯雷他定组出现轻微嗜睡感3例。结论:针刺放血疗法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疗效与西药氯雷他定相当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2014年01期 v.34;No.30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1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正>收录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种针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国际特种针法疗法演示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主要栏目有疗效验证、临证经验、刺法与灸法、经络与腧穴、机制探讨、思路与方法、学术争鸣、器具研制、医案选辑、述评等。其中针家精要栏目有3篇文章重点介绍了极具特色的眼针疗法,刺法与灸法栏目着重介绍了颇具特色的"逆
2014年01期 v.34;No.304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中国针灸》杂志(月刊,ISSN 0255-2930,CN 11-2024/R)创刊于1981年,国际大16开本,112页,全彩色印刷,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收入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化学文摘》(CA)数据库以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技文献快递(JST)等,2008年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
2014年01期 v.34;No.304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尊敬的读者朋友们,《中国针灸》杂志已经创办34年了,作为办刊人,在这些年中,我们始终本着"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的办刊宗旨,为广大针灸界同仁服务。为感谢广大读者对本刊的厚爱,本刊决定继续特价销售历年杂志:2006年合订本每本130元,现优惠价100元;2008年合订本每本原价140元,现优惠价110元;2009年合订本每本150元;2011年、2012年合订本每本170元。以上每本收邮寄费10元
2014年01期 v.34;No.304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为答谢广大读者及针灸爱好者长期对《中国针灸》杂志社的厚爱,现推出凡购买《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指导》系列光盘(上)一套的读者,即可获赠《中国针灸》2012年或2013年全年单行本杂志一套(12册)活动。《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指导》系列光盘(上)包括艾灸、头针、耳针、三棱针、拔罐、穴位注射、皮肤针、皮内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10集,每集分别介绍了该种针灸技术的机理、疗法材料、术前
2014年01期 v.34;No.304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针灸学家石学敏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刘炜宏教授担任编写组组长,组织中国针灸学会各个二级分会参加研究工作。经过1年多的工作,在广泛收集资料、认真细致调研、反复征求意见、专家精心审修的基础上,编撰了《2011-2012针灸学学科发展报告》,已于2012年4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14年01期 v.34;No.304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第二届环球杯全国针灸临床特技演示大会论文专集,收集了近年来临床涌现的各种新针灸疗法,其中包括经络疗法、针挑疗法、舌针疗法、高频电火花水针等特色技术,详细展示了火针、浮针、小针刀、锋钩针、梅花针、三棱针、长圆针等特种针法的临床应用,为针灸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每册优惠价20元,邮购加收3元邮挂费。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针灸》杂志社,邮编:100700;电话:010-84046331;联系人:王平。
2014年01期 v.34;No.304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宁国利;何胜洋;刘杏利;
<正>笔者采用刺络拔罐结合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78例,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78例患者均来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疼痛科门诊,男19例,女59例;年龄38~65岁,平均(44±11)岁;病程3~27个月。临床表现为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2014年01期 v.34;No.304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袁盈;陈枫;杨金生;蔡向红;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进行性变性为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属于中医"颤证""痉证""肝风"等范畴。虽然手术及基因治疗发展迅速,药物治疗仍为目前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药物治疗的终身性[1]及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2]是其临床应用的巨大障碍。笔者临床应用"颅底七穴"针法治疗帕金森病,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3],且此针法作为西药的替代疗法可帮助患者减停西药,现报道如下。
2014年01期 v.34;No.304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吴宁霞;
<正>纳米波治疗是物理治疗的一种,发生的电波在体内产生热效应和其他生物效应,可促进炎性反应的吸收和水肿的消退。我院康复科自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对3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采用纳米波配合针刺治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0例均为我院普外科及妇产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81岁,平均53岁,以40~60岁患者居多;病程最短5天,最长
2014年01期 v.34;No.304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琚保军;牛琳琳;
<正>急性胸胁痛,又称"岔气",临床多由于外伤引起胸胁部气机滞乱,出现胸胁部刺痛、灼痛,甚或刀割样疼痛,转侧或咳嗽、深吸气时疼痛加剧,疼痛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剧烈者可放射至同侧肩部或背部。本病症为临床常见病,患者疼痛剧烈,寝食难安。我院于2009年开始采用动气针法配合董氏奇穴治疗急性胸胁痛,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全部61例患者均源自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河南中医
2014年01期 v.34;No.304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4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彧;李瑛;胡幼平;张安仁;王文春;庞日朝;
<正>笔者采用基于"养心通督"理论的针刺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5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10年至2012年成都军区总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其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14~63岁;病程最短21天,最长4年。完全性损伤37例,不完全性损伤21例。临床症状以双下肢冷痛、刀割样痛、胀痛为主,其中13例颈髓损伤者,伴有双手手指及手掌麻痛。以上患者症状多为间断发作,无明显时间规律,之前均接受过常规止痛药物、
2014年01期 v.34;No.304 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付新求;
<正>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失眠患者3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患者均来自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大冶铁矿医院针灸科门诊,男14例,女21例;平均年龄(43±11)岁;平均病程(20.5±16.3)个月。1.2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诊断,失眠形式有:①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min;②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④睡眠总时间缩短,通常小于6h;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日早晨感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
2014年01期 v.34;No.304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滕迎春;于冬冬;路玫;
<正>患者,女,37岁,于2013年4月10日因"舌体及舌下肿痛1月"就诊。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舌下肿痛,有异物感,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为"舌下海绵状血管瘤",经治疗(具体不详),病情好转,10余年来无不适症状。1个月前因过食辛辣,出现舌根部肿胀、疼痛,舌体僵硬,言语及饮食均受限,只能进流质饮食,遂于当地医院就诊,病理学检查无异常,予输液抗感染加外敷药粉治疗,但疗效欠佳,辗转于多
2014年01期 v.34;No.304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攀;韩景献;
<正>患者,男,58岁,初诊日期:2013年3月12日。主诉:进展性双眼睑不自主闭合5年余。病史:2007年7月双眼巩膜被其外孙用芦叶划伤,即刻就诊当地医院(具体治疗不详),未有任何后遗症状。1个月后偶发双眼睑不自主闭合,发作时持续1min左右即可缓解,无双上眼睑抬起困难及肢体活动困难。半年后症状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就诊于天津眼科医院,诊断为"眼部慢性炎症",予以抗炎治疗未见疗效,后症状加重,每隔数十秒发作一次,活动
2014年01期 v.34;No.304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亮;
<正>患者,女,56岁,于2013年5月7日以"双眼视物模糊7天,双上肢麻木4天"就诊于我院门诊。7天前因感冒发烧后出现双眼眼眶周围疼痛,双眼视物略模糊,无视野缺损,无复视、视物闪光、亮点及变形,未行诊治,家中休养。4天前视物模糊加重,并出现双上肢麻木,遂就诊于某大型综合医院,查头CT示:未见明显异常;查颈椎MR示:C2~C6椎间盘轻度膨出;眼科检查示:双眼眼压均为12mmHg(1mmHg=0.133kPa),验光视力双眼均为0.8。于入院前3天,转诊某大型眼科医院,查眼底示:
2014年01期 v.34;No.304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蔡海红;王玲玲;姜劲峰;吴姗;蒋文;
目的:探索温和灸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1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艾灸组(10只)和药物组(11只)。空白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注射牛血清白蛋白法建立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后模型组不予治疗干预;艾灸组行温和灸治疗,取双侧"足三里""神阙"穴,每日每穴灸治10min,连续治疗4周;药物组用洛伐他汀胶囊按3.6mg/kg的剂量行灌胃治疗,连续治疗4周。4周后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血脂水平及CD40配体(CD40L)、可溶性CD40L(sCD40L)含量、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药物组均能有效减少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P<0.05);降低sCD40L水平[模型组(8.310±1.221)ng/mL,艾灸组(7.097±0.846)ng/mL,药物组(7.354±0.631)ng/mL)],降低CD40L的表达[模型组(0.235±0.179)mm2,艾灸组(0.072±0.079)mm2,药物组(0.039±0.015)mm2];NF-κB的表达亦明显减少[模型组(0.145±0.052)mm2,艾灸组(0.052±0.012)mm2,药物组(0.036±0.013)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艾灸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和灸具有良好的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下调CD40-CD40L的表达是艾灸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2014年01期 v.34;No.304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周新异;刘娟;吴巧凤;田晓宁;范亚朋;刘奇;杜萍;唐勇;尹海燕;余曙光;
目的:观察生理病理两种不同状态下艾灸对穴位局部细胞外钾离子的不同影响,为探索艾灸对穴位局部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灸组、模型组、模灸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模灸组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AA模型),其中空白组、模型组不予艾灸干预,空灸组、模灸组艾灸"足三里"30min。各组均用微透析仪于"足三里"穴位局部收集组织液,所得样品均用电解质分析方法进行即时分析,观察"足三里"局部钾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①生理状态下(空白组、空灸组),空白组在150min内细胞外钾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空灸组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灸前为(1.21±0.31)mmol/L,灸后缓慢升高,60min时达到高峰(2.38±0.42)mmol/L(P<0.05),之后下降,至灸后150min时,钾离子浓度略高于灸前,也略高于空白组,在60min时空灸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理状态下(模型组、模灸组),模型组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在150min内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灸组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灸前为(1.09±0.12)mmol/L,灸后即有明显升高(1.96±0.18)mmol/L(P<0.05),灸后60min、90mim时虽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1.87±0.29)mmol/L、(1.59±0.16)mmol/L(均P<0.05);艾灸后的各个时间点模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理状态下艾灸能升高大鼠穴位局部钾离子浓度,但作用时间较短;在病理状态下艾灸大鼠"足三里"穴,局部钾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并且维持时间较长。
2014年01期 v.34;No.304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利军;
介绍李延芳老师针刺手法的学术经验。李老临证以轻柔浅刺为主要手法,提倡针下调气、双手进针和气至病所,尤重左手的押手作用。轻柔浅刺法:刺时右手持针,左手循经轻按以令经气得通,至腧穴处稍重按使局部营卫气血得散,右手遂将针轻轻快速刺入皮下,得气即止;点刺法:针刺浅,手法快,左手先循按欲刺经络,然后固定腧穴处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刺入腧穴,行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李老擅长针下调气,认为针下调气是针刺的精髓,要求针刺务必以气为要,术者利用提插捻转、补虚泻实诸手法,使针下之气不紧不松,不吸不顶,不急不涩,乃徐徐从容、和缓如棉;双手进针时,在押手重按的瞬间,刺手将针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捻转,轻轻提插,得气后运用手法使之产生触电样针感,循经络分布路线"气至病所"。
2014年01期 v.34;No.30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丹;谢强;黄冰林;
谢强醍醐灌顶针灸法,以针刺任脉穴为主、督脉穴为辅,取廉泉、天突、气海、中脘、百会、大椎为基本腧穴,根据不同情况,选配其他穴位,如鼻病加迎香、印堂;耳病加听宫、翳风;咽病加咽安、上廉泉;喉病加开音1号、开音2号等穴。留针期间,每5min在廉泉穴捻转行针1次,同时嘱患者舌抵上颚搭鹊桥,配合深呼吸,以交通任督经脉。出针后,艾灸涌泉穴,以转移兴奋灶、引火归元。此法治疗由虚火所致的耳鼻咽喉顽症疗效较佳。
2014年01期 v.34;No.30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健;樊小农;王舒;
石学敏院士立足"治神"学术思想,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中风病的针灸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重视中风病的整体治疗,开发了丹芪偏瘫胶囊,建立中风单元。近年来,又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中风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治疗,创立了以人迎为主穴、有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针刺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在中风病治疗方面的贡献做一介绍。
2014年01期 v.34;No.30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下载次数:2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