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富香;陈恬;
目的:验证针刺廉泉穴对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A组、针刺B组和康复组,每组6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刺A组采用针刺廉泉穴治疗;针刺B组采用针刺合谷、内关穴治疗;康复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吞咽功能进行评分,比较各组肺炎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VFSS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针刺A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针刺A组肺炎发生率低于针刺B组、康复组[3.3%(2/60)vs 6.7%(4/60)、8.3%(5/60),均P<0.05];针刺A组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95.0%(57/60)vs 81.7%(49/60)、75.0%(45/60),均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刺廉泉穴能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肺炎发生率。
2014年07期 v.34;No.310 627-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108 ] - 余智;
目的:比较病灶头皮反射区埋线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9例脑卒中后合并感觉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30例)和针刺组(29例),两组均予以内科常规治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及感觉功能训练。埋线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病灶头皮反射区埋线治疗,1周1次,4次为一疗程;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穴取百会、风池、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四强、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丘墟、太冲,每日1次,1周5次,4周为一疗程。疗程间均休息1周,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并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8周治疗后,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优于针刺组的65.5%(19/29)(P<0.05);两组FugI-Meyer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埋线组改善更明显,且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原检验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埋线组优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病灶头皮反射区埋线治疗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2014年07期 v.34;No.310 63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26 ] - 周昭辉;庄礼兴;陈振虎;郎建英;李艳慧;江钢辉;徐展琼;廖穆熙;
目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比较浮针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针刺组,每组50例。在患肢被动和主动康复训练基础上,浮针组采用浮针疗法,在距离肌筋膜触发点(MTrP点)5~10cm处确定进针点,于皮下进行运针、扫散,持续2min;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肩前、肩髃、肩髎等,均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14天。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简式McGill疼痛量表(SF-MPQ)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的损伤程度、疼痛症状、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HSS评分、SF-MPQ评分、FMA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浮针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针刺组(均P<0.05);浮针组总有效率为94.0%(47/50),优于针刺组的90.0%(45/50,P<0.05)。结论: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者。
2014年07期 v.34;No.310 636-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20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138 ] - 左政;陈晓梅;姜云武;汤晓云;管遵信;
目的:比较管氏肾病四联疗法与常规西医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要求低蛋白、低磷饮食,观察组给予管氏肾病四联疗法治疗,包括①选用肾俞、脾俞或肝俞、足三里、关元两组穴位交替行隔肾衰药饼灸;②针刺耳穴肾、交感、肾上腺、肺、皮质下;③采用黄芪注射液混合利多卡因注射液,于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行穴位注射;④以肾衰1号为主辨证加减行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为50.0%(20/40)、总有效率为82.5%(33/40),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5.0%(10/40)、45.0%(18/40)(均P<0.05);两组治疗后Scr、BUN、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Ccr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24h尿蛋白定量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管氏肾病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能够改善肾功能、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4年07期 v.34;No.310 641-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11 ] - 杜伟斌;鲍关爱;全仁夫;
目的:比较针刺小节穴配合理筋手法与单纯针刺小节穴、理筋手法对踝关节扭伤镇痛消肿作用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单刺小节组和理筋手法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针刺小节穴配合理筋手法、单刺小节穴、单纯理筋手法治疗,均每日1次,共治疗3次。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评分包括疼痛、瘀斑、肿胀、功能障碍积分及总积分,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肿胀积分差值,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3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20/20),但痊愈率联合治疗组85.0%(17/20)、单刺小节组65.0%(13/20)、理筋手法组55.0%(11/20)。各组治疗后疼痛、瘀斑、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评分和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刺小节组治疗后疼痛积分低于理筋手法组(0.20±0.41、0.15±0.37vs 0.60±0.50,均P<0.05);单刺小节组和理筋手法组治疗后肿胀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5±0.49vs 0.20±0.41,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刺小节组治疗前后疼痛差值大于理筋手法组(2.35±0.59、2.45±0.51vs 2.00±0.46,均P<0.05);理筋手法组治疗前后肿胀差值大于单刺小节组(2.30±0.57vs 1.60±0.60,P<0.05)。结论:针刺小节穴配合理筋手法对踝关节扭伤镇痛消肿作用较单纯针刺小节穴或单纯理筋手法效果明显。
2014年07期 v.34;No.310 647-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07 ] - 王飞;房繄恭;陈滢如;白艳;吴雪;刘保延;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序列研究设计,共纳入30例患者,以调理冲任、疏肝宁神为法,针刺关元、大赫、太溪、太冲、百会等穴作为干预措施,每周治疗3次,3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患者的月经情况、雌二醇(E2)与促卵泡激素(FSH)水平、临床围绝经期症状积分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7%(26/30),痊愈率为16.7%(5/30);患者恢复规律月经周期率为16.7%(5/30),月经总回潮率为56.7%(17/30);治疗后E2明显升高[(45.41±18.09)pmol/L vs(59.07±24.21)pmol/L,P<0.05]、围绝经期症状积分明显降低(14.28±8.30vs 4.04±3.28,P<0.01);FS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在改善卵巢早衰患者月经周期及围绝经期症状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E2水平有关。
2014年07期 v.34;No.310 653-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1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138 ] - 张娜;唐巧萍;熊友红;
目的:比较靳三针疗法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与单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靳三针疗法,穴取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膝三针、足三针及承筋、承山等,然后进行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并辅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连续进行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估及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评分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55.32±17.10vs 47.48±17.1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腓肠肌Ashworth痉挛分级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36/40)vs(72.5%(29/40),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功能,疗效优于单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2014年07期 v.34;No.310 657-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132 ] - 姜敏;曾宪玉;王玮蓁;
目的:比较火针疗法与多西环素片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火针组采用火针点刺皮损处阿是穴治疗,5天1次,共治疗4次;药物组予以口服多西环素片100mg,每天2次,睡前外用阿达帕林凝胶,共治疗20天。记录两组患者皮损消退时间,包括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观察各组复发率。结果:火针组愈显率为69.0%(20/29),药物组为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的各型皮损消退时间均较药物组短[丘疹:(2.67±0.66)天vs(4.36±0.61)天;脓疱:(2.47±0.57)天vs(4.27±0.55)天;结节:(7.76±1.06)天vs(9.88±1.30)天;囊肿:(11.81±1.54)天vs(14.79±0.89)天,均P<0.05];火针组复发率为46.4%(13/28),药物组为44.0%(1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疗法能快速有效治疗寻常型痤疮,较多西环素片能更快消退皮损,但预防复发疗效两者差异不大。
2014年07期 v.34;No.310 663-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1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3 ] |[阅读次数:118 ]
<正>《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国内刊号CN11-3555/R,国际刊号ISSN 1007-5798)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联合主办的,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科技期刊,创刊于1993年。办刊宗旨:弘扬民族文化,深入挖掘中医药民间传统
2014年07期 v.34;No.310 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正>《中国针灸》杂志(月刊,ISSN 0255-2930,CN 11-2024/R)创刊于1981年,国际大16开本,112页,全彩色印刷,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收入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化学文摘》(CA)数据库以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技文献快递(JST)等,2008年被中国学术
2014年07期 v.34;No.310 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正>本刊以针刀疗法为主题,精选了75篇文章,共计140余页,内容不仅有针刀疗法在临床上的经验交流,还讨论了针刀疗法的作用机制、操作技术、针刀治疗疑难杂症的思路等,涉及了时下临床应用较广的小针刀、舒针、水针刀等多种针刀疗法,反映了目前针刀疗法的最新动态和学术水平。每本优惠价20元,邮购另加邮费3元。
2014年07期 v.34;No.310 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正>本册增刊分为上下两篇,将近100页。上篇以纪念《中国针灸》创刊30周年为专题,共有纪念文章20余篇,从不同角度回顾了《中国针灸》杂志创刊30年来的发展历程,配有丰富的历次活动照片,极具收藏价值;下篇为临床与学术篇,有疗效验证、临床经验、经络与腧穴、学术争鸣等各类文章40余篇,极具临床参考价值。本刊定价每本30元,邮购加3元邮挂费。邮购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针灸》杂志社,邮编:100700,联系电话:010-84046331,联系人:马
2014年07期 v.34;No.310 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正>收录了由《中国针灸》杂志社主办、安徽省针灸学会协办的第八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论文近70篇,除有临床研究、经络与腧穴、刺法与灸法、机制探讨等研究文章外,还有特色疗法、学术争鸣等栏目。特别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等文章,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本增刊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近年来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的水平与方向,极具临床参考价值。每册优惠价20元,另加3元邮挂费,数量不多,欲购从速。
2014年07期 v.34;No.310 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第二届环球杯全国针灸临床特技演示大会论文专集,收集了近年来临床涌现的各种新针灸疗法,其中包括经络疗法、针挑疗法、舌针疗法、高频电火花水针等特色技术,详细展示了火针、浮针、小针刀、锋钩针、梅花针、三棱针、长圆针等特种针法的临床应用,为针灸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每册优惠价20元,邮购加收3元邮挂费。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针灸》杂志社,邮编:100700;电话:010-84046331;联系人:马
2014年07期 v.34;No.310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正>尊敬的读者朋友们,《中国针灸》杂志已经创办34年了,作为办刊人,在这些年中,我们始终本着"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的办刊宗旨,为广大针灸界同仁服务。为感谢广大读者对本刊的厚爱,本刊决定继续特价销售历年杂志:2006年合订本每本原价130元,现优惠价100元;2008年合订本每本原价140元,现优惠价110元;2009年合订本每本150元;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订本每本
2014年07期 v.34;No.310 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正>收录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种针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国际特种针法疗法演示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主要栏目有疗效验证、临证经验、刺法与灸法、经络与腧穴、机制探讨、思路与方法、学术争鸣、器具研制、医案选辑、述评等。其中针家精要栏目有3篇文章重点介绍了极具特色的眼针疗法,刺法与灸法栏目着重介绍了颇具特色的"逆灸"法、"透灸"法。本增刊所收录文章的作者大部分来自基层单位,所使用的方法简
2014年07期 v.34;No.310 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正>应作者要求,凡在本刊正式发表的文章均可颁发证书,并注明学分。有需要者可直接汇款50元至本刊编辑部。请在汇款单附言栏内说明"证书费"及文章题目,发表于何年何期。务必写清地址、姓名、当地邮政编码,以免有误。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针灸》编辑部邮编:100700电话:010-84046331
2014年07期 v.34;No.310 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正>随着循证医学理念逐步深入针灸界,越来越多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采取了随机对照、多组对照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针灸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论文的科学性。但是,在大量来稿中我们看到,对照组的命名方式比较混乱,不能一目了然,因此,有必要提出一定的原则,加以统一。《中国针灸》杂志对投寄本刊的研究性论文提出对照组命名的基本要求:(1)直接以对照两组的具体方法命名,如针刺组、艾灸组、西
2014年07期 v.34;No.310 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正>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支持,《中国针灸》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于2012、2013、2014年再次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在2013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评为核心期刊。随着国家对中医针灸科研投入的加大,针灸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将这些科研成果尽快呈现给读者,为针灸临床服务,是《中国针灸》杂志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承担国家针灸科研课题的广大针灸基础科研工作者,将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尽快撰写成文赐予本刊。本刊将择优录用并优先发表,
2014年07期 v.34;No.310 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正>随着针灸的作用被世人所认识,针灸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针灸在国外的发展状况如何?能治哪些病症?国外对针灸的接受程度如何?针灸的医疗费用在当地是否已纳入医疗保险范围?针灸医生的地位是否合法,有无准入门槛?针灸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等均为国内针灸界所关注。如果您曾在国外从事过针灸或目前正在国外从事针灸,对此有切身体会,请撰写成文赐予本刊,我们将择优录用。
2014年07期 v.34;No.310 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正>本栏目欢迎介绍老一辈针灸临床专家的经验(属于国务院遴选的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者优先),包括独特的针法、灸法、选穴技术,某些病独特的治疗经验以及学术思想等。来稿请附200字以内的专家简介,并附单位证明或当地医疗主管部门的证明。若非本人执笔,务请通过被介绍的专家本人审阅并签字。
2014年07期 v.34;No.310 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正>在临床研究中引进科学对照的方法是针灸医学研究在方法学上的进步,但目前我国针灸临床研究论文中对照组的设置比较混乱,不能很好地反映研究者的意图,影响了论文的水平。根据当前我国针灸临床研究现状,《中国针灸》杂志对投寄本刊的研究性论文提出对照组设置的基本要求。对照组的设置一定要从研究目的出发,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被对照主体。(1)如果是要证明针灸疗效的优势,
2014年07期 v.34;No.310 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正>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论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明确规定科研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事实上,一项科学研究从开始选题到研究论证、最终撰写研究报告,都要参阅和利用大量的文献,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才有可能通过本项研究产生新的研究结果。因此,认真著录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不仅能够全面反映一项研究工作立题的必要性、研究过程的可
2014年07期 v.34;No.310 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苏秀贞;齐玲玲;
<正>患者,女,55岁,于2013年7月22日就诊。主诉:阵发性眼睑不自主眨动10年,伴噘嘴、缩舌3天。病史: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不自主眨动,呈阵发性,并伴有眼睛干涩、疼痛、畏光,就诊于潍坊某医院诊断为"干眼症",经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不详)眼部症状减轻。病情反复发作,自行外用珍珠明目滴眼液以减轻症状,3天前因房屋倒塌惊吓过度,睡醒后突然出现不自主噘嘴、缩舌,呈持续性,并影响说话、
2014年07期 v.34;No.310 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王声强;汪建平;
<正>患者,男,48岁。就诊日期:2013年9月22日。主诉:左眼睑跳动3月余,左面颊抽动3周。病史:3个月前,由于工作繁忙、加班熬夜,出现左下眼睑时有跳动,初期每日跳动数十次,每次跳动约5~10min。近2个月,眼睑跳动日渐频繁,并逐渐加重为持续跳动不止,表现为晨起时便开始跳动,直至夜晚入睡方能自行停止。伴有寐差、多梦、头晕、目昏。3周前跳动范围逐渐扩大,由眼睑连及面颊,下眼睑、面颊同时抽动不止,愈是与人面对面交流或公开
2014年07期 v.34;No.310 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2 ] - 韩真真;武连仲;
<正>患者,男,32岁,于2013年3月27日就诊。主诉:双上肢抬举无力、周身乏力1年余。病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渐进性出现身体乏力,上肢尤甚。休息后稍有缓解,未进行治疗。近1个月来,自觉乏力感较前加重,生活渐难以自理,经人介绍至武连仲教授处寻求针灸治疗。否认既往史、家族史。刻诊:神清,精神可,面色白,形体消瘦,抬臂无力,端碗困难,纳少,寐欠安,小便调,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花剥,脉细弱。查双侧冈上肌、肩胛带肌、大鱼际肌、小鱼际
2014年07期 v.34;No.310 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侯献兵;刘英莉;王美英;郝有志;李晓峰;贾春生;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亦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可因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等压迫或刺激到神经根而产生或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单侧局限性疼痛或颈根部呈电击样放射痛或头晕、耳鸣等临床症状。自2010年笔者采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结合排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1例均为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就诊的患
2014年07期 v.34;No.310 651-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46 ] - 陈具堂;
<正>1996年2月至2012年11月笔者采用割治疗法治疗迎香疔2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27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47岁,平均32岁;病程2~4天,平均(2.2±1.3)天。均为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中医辨证为热毒蕴盛。临床表现为在颜面部近迎香穴处皮肤上忽起一粟粒样疖肿,或痒或麻,后逐渐红肿热痛,根深较坚硬,重者有恶寒发热等全身
2014年07期 v.34;No.310 661-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5 ] - 朱守应;
<正>笔者于1991年以来采用刺血配合调脊为主治疗带状疱疹2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患者来源于广西靖西54261部队医院、广西那坡54247部队门诊、广西靖西54247部队驻德保门诊和湖北省武汉警备区青年路干休所门诊,年龄22~78岁,其中22~45岁8例,60岁以上20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1个月,平均(8.5±7.1)天;胸背部16例,腰腹部8例,颈部2例,面部
2014年07期 v.34;No.310 667-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9 ] - 孙颖哲;孙远征;
<正>尾痛症主要表现为尾骨部、骶骨下部及其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疼痛,多由外伤引起,疼痛剧烈。尾痛症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且尤以中年女性多见。在临床中,对于尾痛症的治疗通常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两种手段,疗效各一。导师孙远征教授自2010年以来,独取水沟穴针刺结合拮抗动作治疗尾痛症,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6例患者均来源于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二门诊,
2014年07期 v.34;No.310 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刘加池;高俊祥;
<正>2000年至今笔者采用循经顺刺加服芪桂饮治疗重症肌无力3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病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11个月,最长8年,平均3年2个月;眼肌、面肌、咽喉肌受累14例,四肢肌受累8例,全身肌肉受累(含呼吸肌)8例;反复用激素等冲击治疗病程超过4年9例,肌肉明显萎缩5例,胸腺瘤引发本病2例。
2014年07期 v.34;No.310 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8 ]
- 李凌鑫;田光;孟智宏;樊小农;张春红;石学敏;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治疗中枢性面瘫的量效关系及其最优针刺方案。方法:将50例患者依据针刺时间和针刺方向构成的不同刺激量随机分为合谷1、2、3、4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合谷1~4组采用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并加迎香、地仓、颊车、颧髎四穴为面瘫针刺处方,同时取内关、水沟、三阴交为主穴的"醒脑开窍"针法为脑卒中针刺处方及结合中西药物治疗;对照组除不针刺合谷穴外,其他治疗同合谷针刺组,疗程14天。比较各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量表(H-B)、多伦多面神经分级系统量表(TFGS)、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DFNP)和面部残疾指数问卷表(F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①合谷1~4组治疗后H-B评分、TFGS评分、DFNP评分、FDI躯体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FDI社会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改善均不明显(均P>0.05);②合谷1~4组H-B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合谷2组TFG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合谷1组、合谷2组DFNP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均P<0.05),而合谷1~4组间各量表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合谷2组各量表评分差值改善最明显;③合谷1~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9/10)、100.0%(10/10)、90.0%(9/10)、80.0%(8/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6/10,均P<0.05)。结论: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临床疗效确切,并且采用逆经脉方向斜刺、捻转行针5s的针刺方案,临床疗效最佳。
2014年07期 v.34;No.310 669-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201 ] - 周惠钧;
目的:观察温针灸艾条不同的点燃位置对针体及周围温度的影响,为临床操作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高精度红外测温仪测量模拟温针灸不同点燃位置下针体及周围温度,分两种点燃方式和4个测量位置进行测量,即①从艾条上端点燃,分别距离艾条下端2cm、3cm处测量针体及周围温度;②从艾条下端点燃,分别距离艾条下端2cm、3cm处测量针体及周围温度。每种方法重复测量5次,测量结果按相同时间点叠加取平均值后描绘各时间点的温度曲线图。结果:相同点燃方式在距离艾条下端2cm处比3cm处保持有效艾灸温度的持续时间约长3min;相同距离的上端点燃和下端点燃在不同温度段有以下特点:保持30~35℃,下端点燃比上端点燃保持时间长;而维持在35℃以上的时间两者相差不多;从艾条上端点燃针体达到的最高温度比从下端点燃要高5℃以上;达到有效艾灸温度的初始时间从艾条下端点燃要比从上端点燃早;从曲线上看,于艾条下端点燃呈现"前峰左移",于艾条上端点燃呈现"前峰右移"。结论:温针灸的点燃位置以艾条段下端距皮肤2~3cm,并从下端点燃施灸较为合理。
2014年07期 v.34;No.310 675-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5 ]
- 孙琦;孙忠人;张秦宏;王迪;岳金换;
目的:探讨艾灸干预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在其背部制造全层皮肤切线性创伤,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再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将每组随机分为1d组、3d组、7d组3个时间点小组,每个时间点小组4只大鼠。治疗组取创面局部进行艾灸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以HE染色法检测修复组织内毛细血管生长情况、血管内皮细胞数;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修复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创面愈合指数,治疗7d组在治疗第4天与第8天时均高于模型7d组(均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毛细血管数,治疗1d组和3d组均高于相应模型组(均P<0.05);治疗7d组毛细血管数低于模型7d组(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数,治疗3d组高于模型3d组(P<0.05);治疗7d组低于模型7d组(P<0.05);治疗1d组与模型1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VEGF表达阳性细胞累计积分,治疗3d组高于模型3d组(P<0.05);治疗7d组低于模型7d组(P<0.05);治疗1d组与模型1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能促进大鼠皮肤创伤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时间内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有关。
2014年07期 v.34;No.310 679-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35 ] - 姚海江;宋洪涛;莫雨平;张婷婷;韩向博;李志刚;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体温及褪黑素(melatonin,MT)昼夜节律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空白组正常饲养21天,不予以任何刺激;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复制抑郁模型,电针组每天应激前1h进行电针治疗,穴取"百会""印堂",频率为2Hz,电流强度以大鼠头部微颤为宜,留针20min,每天1次,共21d。电针治疗结束后,通过开野试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分6个时间点(2:00、6:00、10:00、14:00、18:00、22:00)对大鼠体温进行监测并眼眶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MT含量。比较各组大鼠体温及血清中MT含量的昼夜节律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开野试验水平运动格数和垂直运动次数较空白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电针组大鼠的开野试验水平运动格数和垂直运动次数均较模型组明显提高(均P<0.01);模型组大鼠的体温及褪黑素昼夜节律消失,电针组大鼠体温昼夜节律恢复到正常水平,褪黑素昼夜节律恢复。结论:电针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体温及褪黑素昼夜节律具有调节作用。
2014年07期 v.34;No.310 685-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