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园地

临床研究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随机对照研究

    李艳丽;徐基民;刘兰群;李明玉;卢虎英;陈洪雷;李惠兰;陈之罡;

    目的:观察"醒神益髓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伴有单侧空间忽略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头部百会、四神聪、本神、神庭及双侧心、心包、肾经原穴+络穴的"醒神益髓开窍"取穴与常规循经取穴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循经针刺结合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采用直线二等分试验等单侧空间忽略的指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单侧空间忽略的程度、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单侧空间忽略指标(直线二等分试验、线段划销试验、画钟试验、平面图形临摹试验)及MMSE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P<0.01)。结论:"醒神益髓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能更有效减轻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程度,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017年09期 v.37;No.348 913-917+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483 ]
  • 个性化头针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汪军;裴建;崔晓;孙克兴;傅勤慧;邢春燕;姜超;周翠侠;陈宇杰;颜铭航;

    目的:评价基于脑功能定位的个性化头针治疗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头针组、传统头针组和康复组,每组60例。个性化头针组选取四神聪、运动区、平衡区为基本头针刺激区,并根据伴随功能障碍情况,伴肌张力高者配运动前区,伴不随意运动配运用区、颞三针,伴运动协调性差配运用区,伴认知障碍配额五针,伴感觉障碍配感觉区,患者在头针治疗过程中进行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选取病灶同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和枕下旁线为头针刺激区,同样在头针治疗过程中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组仅接受康复治疗。均周一至周五每天治疗1次,周六、日休息,共治疗4周(20次),治疗结束后随访8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与随访时,3组患者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4周后、随访时3组患者组间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1);其中,治疗4周时和随访时,个性化头针组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传统头针组和康复组(P<0.05,P<0.01);治疗4周时和随访时,传统头针组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康复组(均P<0.05)。结论:个性化头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017年09期 v.37;No.348 918-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505 ]
  • 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朱峰;高建芸;高润;何逸康;柳丽;艾炳蔚;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每组30例。康复组采用脑梗死的常规护理、药物治疗以及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取穴以百会、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肩髃、外关、风市、三阴交为主穴,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仪,留针30 min;综合组在电针组基础上加用运动想象治疗,每次约20 min。3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评分的变化。结果:研究中共有3例未能完成试验,最终87例纳入统计,康复组30例,电针组29例,综合组28例。治疗后3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评分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电针组、综合组Barthel指数较康复组明显升高(均P<0.01),综合组患者下肢Brunnstrom评分分级情况较电针组、康复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与康复可以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偏瘫侧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或电针治疗。

    2017年09期 v.37;No.348 927-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330 ]
  • 手针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手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田梦;娄天伟;冷军;

    目的:观察手针联合电针与单纯手针治疗脑卒中手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手针组和手针联合电针组,每组30例。手针组穴取患侧肩髃、臂臑、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伏兔、梁丘、血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以及各掌骨骨间背侧肌中央;手针联合电针组在手针组的基础上于外关和第2、3掌骨骨间背侧肌中央接以断续波型的电针仪。两组均留针4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分级(MAS)、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B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较治疗前分级均下降(均P<0.05);治疗后,手针联合电针组患者MAS较手针组分级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分和BI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治疗后,手针联合电针组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分和BI均高于手针组(均P<0.05)。结论:手针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手痉挛与单纯手针相比,更能够缓解脑卒中患者手的痉挛程度、促进手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7年09期 v.37;No.348 932-935+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341 ]
  • 耳穴贴压对提高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后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

    李李;王谨;李燕林;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PTX+AT)术后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4例行PTX+AT的尿毒症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对照组根据术后血钙水平进行补钙治疗,原则为每小时补钙1~2 mg/kg,并根据血钙值进行调整。术后次日口服碳酸钙1.5 g,每日3次,餐前服用,必要时加用骨化三醇0.5~4μg/d,术后1周均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术后除补钙治疗外,第2天加用耳穴贴压治疗,取穴为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穴,并根据证型不同取配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4、8周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钙、血磷等实验室指标及SF-36量表评定患者生存质量[含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EB)8个维度]。结果:术后1、2、4、8周,两组患者i PTH降低明显(均P<0.05),血钙、血磷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术前比较亦降低(均P<0.05);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血钙、血磷和i PT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SHPT患者术前PF、RP、BP、GH、VT、SF、RE、EB值均较低;术后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0.05);术后8周,观察组在改善PF、RP、BP、GH、EB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VT、SF、RE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改善PTX+AT术后尿毒症患者的生理和精神健康,缓解术后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补钙治疗。

    2017年09期 v.37;No.348 938-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38 ]
  • 针刺与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对照研究

    刘迈兰;周芝根;李波;杨茜芸;刘灿;常小荣;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与艾灸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艾灸组,针刺组剔除1例,艾灸组脱落3例,最终针刺组29例、艾灸组27例纳入统计。两组均取中脘和足三里穴,针刺组予以针刺治疗,艾灸组予艾灸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4个疗程,共20次。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利兹消化不良问卷(LDQ)与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量表评分,并进行安全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DQ症状总积分均降低(均P<0.01),针刺组降低程度大于艾灸组(P<0.05);在上腹痛、早饱、上腹灼烧感症状改善上,针刺组优于艾灸组(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DI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增加(均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和艾灸疗法均能改善FD症状,且针刺优于艾灸。

    2017年09期 v.37;No.348 94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10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384 ]
  • 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周丽艳;褚晓彦;陶善平;何天峰;段希栋;宋银花;丁金磊;邴兴红;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与单纯耳穴贴压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80例脾胃不和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87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疗法,穴位埋线取中脘、安眠、心俞、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每2周1次;耳穴贴压取神门、皮质下、心、脾、胃,左右侧耳交替,每周2次,2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使用单纯耳穴贴压疗法,取穴、操作方法及疗程与观察组相同。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期间观察组患者脱落2例,对照组患者脱落4例,均视为无效病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86/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70/8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及治疗前后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3.2%(3/93),低于对照组的13.8%(12/87,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症在临床疗效、改善睡眠质量和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纯耳穴贴压疗法。

    2017年09期 v.37;No.348 947-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7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375 ]
  • 快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李文元;丛伟红;颜传竹;张润润;高月;马玉侠;

    目的:比较快刺法和留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快刺组和留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取风池、颈夹脊穴(C2、C4、C6)、肩井、肩井一穴、肩井二穴,快刺组针刺得气后即出针,留针组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1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简式Mc Gill疼痛量表(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NPQ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快刺组优于留针组(P<0.01);治疗后两组SF-MPQ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其中快刺组PRI感觉评分、PRI总分均优于留针组(均P<0.05),PRI情感评分、VAS评分、PP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快刺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留针组总有效率为76.7%(2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刺法和留针法均可有效治疗颈型颈椎病,明显改善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快刺法优于留针法。

    2017年09期 v.37;No.348 951-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332 ]
  • 康复训练联合改良输刺法治疗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关节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罗开民;戚天臣;侯志;卞娜;赵越郡;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联合改良输刺法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改良输刺法治疗,针刺穴取足通谷、束骨、内庭、陷谷、侠溪、足临泣、大都、太白、行间、太冲,每日1次,连续针刺6 d,休息1 d,共治疗8周。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包括股四头肌锻炼、膝关节活动度康复、患肢行走训练,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日本骨科学分会(JOA)半月板损伤治疗后效果判定标准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1.7%(33/36),优于对照组的8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改良输刺法治疗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2017年09期 v.37;No.348 957-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49 ]

医案选辑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案

    陈重;于涛;

    <正>专家推荐:韩景献教授认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eranuclear palsy,PSP)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文献报道日本的患病率为2~17/10万,平均病程为5~9年,目前,PSP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仍无有效治疗方法,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于涛主任经过相关文献研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将针刺对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的调节作用的现代研究及穴位解剖、主治的特点相结合,采用辨证施针治疗,有效融合了循证医学理念方法与针灸学临床实践原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此报道1例针刺治疗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病例,包括了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病例新颖,资料完整,可为PSP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经验。

    2017年09期 v.37;No.348 925-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7 ]
  • 不孕案

    金亚蓓;李霞;

    专家推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刘云霞主任医师认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过程中,患者不但需要经历月经周期的改变,甚至人工闭经、人工周期等激素疗法,同时还要承担许多不确定因素,如胚胎生化、着床失败、流产等,使其身心受到一定伤害。腹针疗法引气归元法着重于调节肝脾肾,从而调节月经周期,月经经量、色泽,改善月经期的伴随症状和患者精神状态,为患者减轻由IVF-ET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增加IVF-ET的成功几率。本案例报道以薄氏腹针为主要治疗手段,对在进行IVF-ET过程中未能获取满意疗效的患者采取针灸干预,促进卵泡发育,增加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子宫内环境,提高胚胎着床机会。鉴于目前尚属个案收集阶段,未进行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只能以普通案例进行报道,以此尝试扩大腹针疗法在现代医学科技领域的兼容性。

    2017年09期 v.37;No.348 936-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3 ]
  • 桡骨小头骨折案

    黄正瑜;牛云云;于冬冬;付雪鸽;庄语;

    <正>患者,男,25岁。初诊日期:2016年9月26日。主诉:右上肢肘关节周围肿胀、屈肘不利4月余。患者自述2017年2月因事故致右手骨折,经X线片诊断为右上肢肘关节处桡骨小头骨折(见图1),并于郑州市医院进行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术伴内固定治疗,置入Herbert螺钉于桡骨小头桡侧缘~([1]),术后

    2017年09期 v.37;No.348 955-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2 ]
  • 阿尔兹海默症案

    李金玲;孙春全;董甜甜;庞亚铮;杨继国;

    <正>患者,女,63岁。初诊时间:2015年5月30日。主诉:记忆力减退2年,伴神情呆钝1年。现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记忆力下降,头昏沉,起初并未在意,后逐渐健忘,有近事遗忘现象,易迷路,说话含糊,时而抑郁,时而焦躁。2015年3月29日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颅脑MRI示:双侧大脑半

    2017年09期 v.37;No.348 96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5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42 ]
  • 不孕症案

    黄莉蓉;兰颖;任继晗;吴节;

    <正>患者,女,34岁,初诊日期:2015年3月8日。主诉:不孕5年。病史:5年来患者未避孕正常性生活,尚未成功怀孕,于外院行腹部B超、输卵管造影、性激素、染色体检查、甲状腺功能、糖耐量试验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其配偶行相关检查亦未发现明显异常。平素月经延迟,一般推迟7~12 d,经期3~5 d,经量

    2017年09期 v.37;No.348 969-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6 ]
  • 亨廷顿舞蹈病案

    李国强;胡怀珍;袁冉冉;于晓雯;杨佃会;

    <正>患者,女,53岁,于2015年11月2日就诊。主诉:口唇、双侧眼睑及双侧肢体不自主运动5年余。病史:5年前因抑郁症后出现口唇、双侧眼睑及双侧肢体不自主运动,曾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多家医院,查颅脑MRI(2012-3-19于北京东直门医院)示:1.侧脑室旁脱髓鞘,2.垂体形态饱满。诊断为亨廷顿舞蹈病,口服氟哌啶醇片(一次2 mg,每日1次)、阿普

    2017年09期 v.37;No.348 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1 ]
  •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下垂案

    纪君平;宋帅;孙琰;高月;马玉侠;

    <正>患者,女,40岁。初诊日期:2015年11月8日。主诉:胃脘痞胀不适3年余。病史:3年前出现胃脘部胀满、隐痛,脘腹坠胀,恶心,食欲减退,就诊于当地医院,行X线钡餐、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下垂。经中西医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刻

    2017年09期 v.37;No.348 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2 ]
  • 脑卒中后手精细动作障碍案

    杨栋婷;曹煜;赵志恒;李志道;王立存;

    <正>推荐意见:韩景献教授认为,李志道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的资深教授,精于理论而勤于临床。他所探索的应用"甲根穴"治疗脑卒中后手精细动作障碍,既有临床意义,又具有创新性,欣然予以推荐其医案在贵刊发表,供临床参考。患者,女,66岁,于2016年4月8日就诊。主诉:脑卒中后右手指活动不利2年余。现病史:2年前患脑卒中,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患者于李志道教授门诊治疗1年余,右侧肢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21-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2 ]

读者·作者·编者

  • 汇款要求说明

    <正>根据邮局要求,所有寄给我编辑部的汇款单统一按下列要求填写,《中国针灸》杂志的审稿费、发表费及购买期刊等费用,收款人姓名写明:中国针灸编辑部;《针刺研究》杂志的审稿费、发表费及购买期刊等费用,收款人姓名写明:针刺研究编辑部。注意不写书名号,其他名称均为不规范写法,邮局将不予兑款。因收款人姓名错误导致汇款不能兑现,将影响文章发表及书刊邮寄,特此告知。

    2017年09期 v.37;No.348 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 《中国针灸》杂志的“继续教育”伴您成长

    <正>为更好地发挥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促进针灸理论学习,提高针灸临床工作者的研究水平,《中国针灸》杂志已开辟"继续教育"栏目,每期出一版"继续教育"栏目内容,以知识问答形式完成,涉及针灸基础理论、针灸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等,每期按专题逐步深入进行。一期1分,答题者每半

    2017年09期 v.37;No.348 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6 ]
  • “机制探讨”征稿启事

    <正>承蒙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和支持,《中国针灸》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并于20122014、2015—2017年再次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在2015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4—2016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随着国家对中医针灸科研投入的加大,针灸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将这些科研成果尽快呈现给读者,为针灸临床服务是《中国针灸》杂志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承担国家针灸科研课题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7 ]
  • “域外采风”征稿启事

    <正>随着针灸的作用被世人所认识,针灸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针灸在国外的发展状况如何?能治哪些病症?国外对针灸的接受程度如何?针灸的医疗费用在当地是否已纳入医疗保险范围?针灸医生的地位是否合法,有无准入门槛?针灸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等均为国内针灸界所关注。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7 ]
  • “针家精要”征稿启事

    <正>本栏目欢迎介绍老一辈针灸临床专家的经验(属于国务院遴选的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者优先),包括独特的针法、灸法、选穴技术,某些病独特的诊治经验以及学术思想等。来稿请附200字以内的专家简介,并附单位证明或当地医疗主管部门的证明。若非本人执笔,务必请通过被介绍的专家本人审阅并签字。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0 ]
  • 《中国针灸》杂志对研究性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要求

    <正>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论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家标准(GB7T 7714-2015)中明确规定科研文章的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事实上,一项科学研究从开始选题到研究论证、最终撰写研究报告,都要参阅和利用大量的文献,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才有可能通过本项研究产生新的研究结果。因此,认真著录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不仅能够全面反映一项研究工作立题的必要性、研究过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和结论的准确性,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3 ]

征订·书讯

  • 欢迎选购《中国针灸》杂志光盘合订本

    <正>《中国针灸>杂志创刊至今已36年了,30多年中有许许多多的优秀论文在此发表,有许许多多的临床好经验在此展示,又有许许多多的针灸从业人员在此汲取"营养",尤其是早期杂志内容,更有许多实用的方法。由于岁月的流逝,早期的纸版杂志早已经销售一空,若想看到《中国针灸》杂志早期发表的文章已成奢望。《中国针灸》杂志编制的光盘合订本还有少量存货,使得这一奢望成为可能。《中国针灸》杂志光盘合订本1~5辑,分别收录了《中国针灸》杂志从创刊至2006年的所有文章,浏览检索方便,借助于电脑,用户可以通过文章的题目、关键词、

    2017年09期 v.37;No.348 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1 ]
  • 优惠出售《中国针灸》杂志合订本及增刊

    <正>为答谢广大读者及针灸爱好者长期对《中国针灸》杂志的厚爱,现优惠出售《中国针灸》杂志往年合订本及增刊,具体年份及价格参见价目表。早年杂志,数量有限,欲购从速,售完为止,售书目录以最新一期杂志为准。可通过淘宝网店或邮局汇款购买。淘宝网店店铺名称:针灸广发。淘宝网店因橱窗有限,商品未全部上架,可在上班时间旺旺联系,具体协商。

    2017年09期 v.37;No.348 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9 ]
  • 《临床实用微创埋线技术》简介

    <正>《临床实用微创埋线技术》目前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孙文善博士主编,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埋线技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新式微创埋线技术方法,尤其是对埋线疗法的核心元素——生物可降解材料和使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从埋线临床治疗后注意事项、过敏反应等角度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方案。书中还介绍了常用穴位解剖学知识,让临床操作者能明晰埋线部位、深度和进针注意事项,准确掌握操作术式的方法与禁忌,有助于提高埋线治疗的安全性。

    2017年09期 v.37;No.348 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7 ]
  • 《中国针灸》2015年增刊

    <正>收录了由《中国针灸》杂志社主办的"中医针灸临床创新与实践研讨会暨微创埋线技术与临床应用有奖征文大赛"的会议论文50余篇。集中介绍了穴位埋线、浮针疗法和"筋针"等疗法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对埋线近年来的创新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展示;另外,浮针疗法创始人符仲华教授撰写的"再灌注和再灌注活动一关于外治法中边治疗边活动的方法"和"筋针"疗法研创人刘农虞教授撰写的"经筋理论指导诊治盆腔疾病的

    2017年09期 v.37;No.348 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5 ]
  • 《中国针灸》2010年针刀专刊

    <正>本刊以针刀疗法为主题,精选了75篇文章,共计140余页,内容不仅有针刃疗法在临床上经验交流,还讨论了针刀疗法的作用机制、操作技术、针刀治疗疑难杂症的思路等,涉及了时下临床应用较广的小针刀、舒针、水针刀等多种针刀疗法,反映了目前针刀疗法的最新动态和学术水平。每本优惠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0 ]
  • 《中国针灸》2013年增刊

    <正>收录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种针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国际特种针法疗法演示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主要栏目有疗效验证、临证经验、刺法与灸法、经络与腧穴、机制探讨、思路与方法、学术争鸣、器具研制、医案选辑、述评等。其中针家精要栏目有3篇文章重点介绍了极具特色的眼针疗法,刺法与灸法栏目着重介绍了颇具特色的"逆灸"法、"透灸"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8 ]
  • 2017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征订启事——推广适宜医疗技术 突出实用简便验廉

    <正>邮发代号:82-695月刊大16开内文96页每册定价15元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国内刊号CN11-3555/R,国际刊号ISSN 1007-5798)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联合主办的,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科技期刊,创刊于1993年。办刊宗旨:弘扬民族文化,深入挖掘中医药民间传统疗法;发扬中医特色,切实加强中医药继承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1 ]

经络与腧穴

  • 肠癌患者痛敏穴位的分布

    漆学智;陈李圳;张晓宁;韩明娟;何伟;宿杨帅;王晓宇;景向红;朱兵;

    目的:探索肠癌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穴位的痛觉敏化及穴位痛敏面积扩大现象。方法:共纳入30例肠癌患者与30例健康受试者,采用电子Von Fray检测仪测定与胃肠疾病相关的13个穴位及其周围1寸、2寸和该穴位相应的同神经节段的参照点的压痛阈值,并与该穴位异神经节段的参照点压痛阈值比较计算痛阈的相对值,和健康受试者的相对压痛阈值比较,分析肠癌患者体表相关穴位压痛阈的变化。结果: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曲池、大肠俞,肠癌患者的压痛阈值较健康受试者均显著下降(P<0.05,P<0.01,P<0.001),在这些穴位旁开1寸和2寸及其同神经节段非穴位点,其压痛阈值也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P<0.01,P<0.001)。而阴陵泉穴的敏化区域集中在穴位及其旁开1寸,其同神经节段非穴位点也出现敏化(P<0.01,P<0.001)。结论:肠癌患者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曲池、大肠俞及阴陵泉穴出现穴位压敏和面积扩大现象。

    2017年09期 v.37;No.348 963-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358 ]

临证经验

  • 根据不同发病时间取穴治疗时间性病证医案举隅

    怀智勇;崔宝佶;

    笔者临床根据不同发病时间取穴,分别治疗子时易醒、丑时咳嗽、酉时带状疱疹后遗痛、戌时腰痹病痛甚4种病证,以医案报道的形式,进一步证明了"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确有临床指导意义,达到"术进病退"的疗效。

    2017年09期 v.37;No.348 967-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2 ]
  • “邵氏五针法”配合“鼻三针”治疗慢性鼻炎35例

    张君;邵素菊;王培育;华金双;

    <正>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约80%的哮喘患者先患慢性鼻炎,而后才发哮喘。在门诊用"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时发现约95%的患者在哮喘症状缓解的同时鼻炎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于是在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运用"邵氏五针法"配合"鼻三针"治疗慢性鼻炎发作期患者3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35例患者均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

    2017年09期 v.37;No.348 995-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97 ]
  • 改良火针刺法治疗跖疣35例

    徐纬;周日花;

    <正>笔者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采用改良火针刺法治疗泛发型跖疣患者3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5例患者均为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病例,均符合临床跖疣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13~68岁,平均32.4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8.7个月。皮损主要分布在足底,疣体数目5~20个,平均直径(3.5±0.5)mm,大多数有压痛。2治疗方法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79 ]
  • 《千金翼方》“热流灌耳”法在针灸临床应用举隅

    张立志;许能贵;

    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卷八》首载以苇管作灸器治卒中口眼歪斜。本文列举3个临床验案,旨在说明"热流灌耳"不仅可以用于口眼歪斜的治疗,而且可用于耳鸣耳聋、眩晕等其他头面五官病证。望能给针灸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05-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1 ]

机制探讨

  • 电针“委中”对布比卡因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形态学及CK、IL-17表达的影响

    邹德辉;陈玉佩;刘通;卢宗孝;晏珺;陈冬荔;许玥;张佳怡;白玉琢;张莉;霍则军;

    目的:观察电针"委中"穴对布比卡因(bupivacaine,BPVC)致大鼠腰多裂肌损伤后组织形态学及磷酸肌酸激酶(CK)、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采用0.5%BPVC肌内注射制备多裂肌损伤模型;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注射0.9%Na Cl溶液。电针委中组、电针肾俞穴分别电针"委中"与"肾俞"穴,选用疏密波,频率2 Hz/10 Hz,电流强度1~2 m A,持续20 min;对照组与模型组不进行针刺干预。电针干预14 d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三色染色法(Masson)观察多裂肌炎细胞计数、瘢痕面积和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K活性和IL-17的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多裂肌损伤部位的IL-17表达。结果:干预后,模型组、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的炎细胞计数、瘢痕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减少(均P<0.01);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炎细胞计数、瘢痕面积均少于模型组(均P<0.01),肌纤维横截面积大于模型组(P<0.01,P<0.05)。干预后,模型组、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多裂肌损伤局部的IL-17表达、血清IL-17含量及CK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电针委中组和电针肾俞组多裂肌中IL-17的表达、血清IL-17含量及CK活性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与电针肾俞组比较,电针委中组下调IL-17的趋势更明显(P<0.01)。结论:电针"委中"穴可通过下调血清CK和白介素-17的过度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促进多裂肌的良性修复。

    2017年09期 v.37;No.348 971-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4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287 ]
  • 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寒证模型家兔血液代谢物谱的影响

    杜小正;袁博;王金海;张星华;田亮;张婷卓;李兴兰;张枫帆;

    目的:利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研究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家兔血液代谢物谱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机制。方法:40只清洁级青紫蓝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余组以卵蛋白诱导法联合低温冷冻法复制RA寒证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不予针刺干预,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和热补针法组于"足三里"分别施以平补平泻、捻转补法、热补针法针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7 d。干预结束后测定各组痛阈值以及膝关节表面温度;心脏采血制备血清,对血清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1)和P值(P<0.05)筛选出血清中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家兔痛阈、膝关节表面温度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干预后痛阈、膝关节表面温度升高(均P<0.05);热补针法组优于平补平泻组、捻转补法组(均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液代谢物中肉碱、Lyso PC(14∶0)、Lyso PC(18∶3)、Lyso PE(0∶0/20∶5)、Lyso PE(0∶0/22∶1)、癸酸、硬脂酸以及乳酸的含量均升高,亮氨酸、缬氨酸、谷氨酰胺、焦谷氨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半乳糖、甘露糖含量均降低,上述代谢物具体涉及到脂肪酸、氨基酸、三羧酸循环以及糖类代谢。各针刺组干预后上述代谢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热补针法组较平补平泻组和捻转补法组乳酸的含量降低,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半乳糖、甘露糖的含量升高。结论:热补针法治疗RA的特异性体现在对三羧酸循环与糖代谢的调控。

    2017年09期 v.37;No.348 97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90 ]

特色疗法

  • 刮痧治疗不同证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华;王秋琴;安红丽;

    目的:比较刮痧与西药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并观察刮痧疗法对不同证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肺气虚寒型刮痧组(肺气虚寒组)、脾气虚弱型刮痧组(脾气虚弱组)和肾阳亏虚型刮痧组(肾阳亏虚组),每组20例。西药组每日口服西替利嗪10 mg,每日1次,共治疗4周。3个刮痧组采用刮痧疗法,刮拭的部位包括手阳明大肠经、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重点刮拭迎香、印堂、合谷、风门。肺气虚寒组重点刮拭手太阴肺经及肺俞、太渊、风池、列缺;脾气虚弱组重点刮拭足太阴脾经及脾俞、足三里;肾阳亏虚组重点刮拭足少阴肾经及命门、肾俞。每周刮痧1次,4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变应性鼻炎主要症状(喷嚏、流涕、鼻塞、鼻痒)总积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组患者主要症状总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以及随访时,3个刮痧组症状总积分低于西药组(均P<0.05),且肺气虚寒组低于脾气虚弱组和肾阳亏虚组(均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3个刮痧组疗效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且肺气虚寒组优于脾气虚弱组和肾阳亏虚组(均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根据不同证型辨证选经选穴进行刮痧治疗效果确切,优于西替利嗪治疗,且对肺气虚寒型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更加显著。

    2017年09期 v.37;No.348 985-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74 ]

标准研制

  • 《肩周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陈滢如;杨金生;王亮;吴远;屈建峰;

    2015年《肩周炎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作为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已正式发布出版。本文从指南目的、指南方法学、指南适用疾病范围、具体推荐方案主体等方面进行解读,为针灸临床医生使用该《指南》提供便利。该《指南》在全面检索针灸治疗肩周炎文献,采纳国内外当前最佳证据、专家经验、患者价值观,借用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系统(GRADE)方法,参考古代、近现代名老针灸专家临床经验,结合全国大范围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制定而成,以期为针灸临床治疗肩周炎提供可靠证据,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指南》建议针灸治疗肩周炎采用分期施治原则;急性期以缓解疼痛为主,针灸取穴以循经选取远端腧穴为主,强刺激,并配合局部腧穴;慢性期及功能恢复期以纠正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为主,针灸治疗采用病因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取穴以局部腧穴为主,并配合循经及病因辨证取穴。

    2017年09期 v.37;No.348 991-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3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8 ] |[阅读次数:355 ]

消息

  • 中国针灸代表团参加“第九届国际耳针疗法研讨会”载誉归来

    郭盛楠;

    <正>2017年8月10–12日,由法国里昂医学研究会主办,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及《中国针灸》杂志社协办的"第九届国际耳针疗法研讨会"在新加坡克拉码头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优化的临床耳针治疗方法,为医院管理人员和临床人员提供优化的健康服务和疼痛管理策略,吸引了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位代表参会。大会主席澳大利亚的Im Quah-Smith教授介绍了耳针疗法的历史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奥地利的Gerhard

    2017年09期 v.37;No.348 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7 ]
  • “中医针灸治疗抑郁症:经验与证据”中德暑期学习班在广州举行

    荣培晶;

    <正>2017年7月16–22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德国莱比锡大学联合发起、广州中医药大学承办、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中医针灸治疗抑郁症经验与证据"中德暑期学习班在广州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德国、美国、英国及中国香港地区的中医、针灸以及精神病学、影像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博士后和研究生60余人参加了本次暑期活动。在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里,共开展了17场高端学术讲座研讨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荣培晶研究员与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9 ]

学术争鸣

  • 大杼穴“主膝痛不可屈伸”之理论新议

    邢航;彭万年;

    大杼穴对"膝痛不可屈伸"疗效卓著,其作用机理多被解读为"骨会大杼,主治骨病"。但笔者通过文献探索、对相关经典的学习研究、资深专家的意见研讨及临证经验与体会,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通过对"膝痛不可屈伸"病机和大杼穴腧穴特性的深入解析,结合经筋辨证与现代肌筋膜链理论,认为大杼穴"主膝痛不可屈伸",是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发挥调节多重脏腑、经络、经筋乃至肌筋膜链的作用来实现的。供同道参考。

    2017年09期 v.37;No.348 997-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5 ]

思路与方法

  • 探索脊背经穴在小儿脑性瘫痪中的临床辨治作用

    张程;王雪峰;贾广良;杨天;

    从文献及临床角度,探讨人体脊背经穴的循行络属、整体功能及分段证治规律,研究其用于小儿脑瘫康复的作用机制,总结探析脊背经穴在小儿脑瘫中医康复中临证组方经络与主穴配穴的配伍规律。同时,对长期干预脊背经穴可使小儿早期翻身、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获益进行了理论探究,分析在小儿脑瘫康复中,干预脊背经穴改善背部运动及各系统间发育不协调性、促进患儿核心稳定功能发育的中西医互参康复机制,为临床小儿脑瘫康复提供更有效、更精准的诊治思路。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01-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60 ]

文献研究

  • 民国时期针灸教材体例及内容特点

    赵璟;张树剑;

    收集整理了民国时期针灸教材67种,并据其体例,划分为早(1912—1927年)、中(1928—1939年)、晚(1940—1949年)三期。早期教材以传统类针灸教材为主,多数体例单一,内容侧重于经络腧穴,初步引入了近代科学理论;中期教材体例以"西医版块+针灸学版块"和"总论→经穴→手术(刺灸法)→治疗"两大模式为主,内容上融入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知识,注重临床实用性,仍有部分教材依旧沿用传统针灸理论;晚期教材体例以"针科学、灸科学、经穴学、治疗学"为主,或在原有"总论→经穴→刺灸术→治疗学"的体例中加入诊断学内容,或为"总论→孔穴学→治疗学"体例,内容上延续和完善了中期教材中西汇通特点,更具科学性,同时重穴轻脉,融入诊断学内容,初步构建了针法、灸法、腧穴、治疗等为核心内涵的针灸学科体系框架。教材体例和内容的变化,对建国后统编针灸教材的编写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07-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9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01 ]
  • 毫针针刺深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效应影响的系统评价

    孙俊俊;王亚峰;张壮;曹卉娟;王培;赵珉一;胡妮娟;吴桂雯;胡尚卿;孟洪宇;朱江;

    目的:评价针刺深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效应的影响。方法:检索10个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MEDLIN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CENTRAL)、护理学及医疗相关文献累计索引数据库(CINAHL PLUS)、联合补充医学文献数据库(AMED),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精神医学信息数据库(Psyc INFO),以及6个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收集比较不同针刺深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应影响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人分别进行资料提取,最后采用Rev Man 5.3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8 716篇,经筛选后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10篇,共计病例数1 116例。结果显示毫针深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缓解疼痛、降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提高总有效率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腰椎分数(JOA评分)的效果优于毫针浅刺的治疗。结论:初步认为深刺有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但由于目前纳入研究质量和样本量偏低,证据尚不充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15-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9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340 ]

述评

  • 艾灸温通效应的启动机制分析

    黄凯裕;梁爽;孙征;张建斌;

    以"艾灸""温热刺激"为关键词,收集1995年6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艾灸温通效应机制研究的文献。从艾灸温热刺激的角度分析探讨艾灸温通效应的启动机制。结果表明:艾灸穴位局部温度升高,激活穴位局部的特异感受器、热敏感免疫细胞、热休克蛋白等以启动艾灸温通效应、诱发多种局部效应,并经神经、体液途径,将艾灸温热刺激信号以及后续效应传导至远部器官及全身,引起远部特定靶器官和全身系统的后续效应。

    2017年09期 v.37;No.348 1023-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19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1 ] |[阅读次数:38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