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中国针灸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一版)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根据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目前分为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与危重型"。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就有艾叶"生温熟热,纯阳也,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以及"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等记载。艾灸通过温热的穴位刺激,具有温阳散寒、通经活络、升阳固脱以及泻热拔毒等作用,现代研究艾灸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2020年02期 v.40;No.377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9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267 ]
  • 《中国针灸》《针刺研究》喜获“T1、T2级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入选证书

    李婧婷;

    <正>2019年12月2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北京召开了中医药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研讨会,会上宣读了"关于号召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将优秀成果在我国高质量中医药科技期刊首发的倡议书",并向入选首个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11种、T2级27种)的期刊颁发了入选证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出版的《中国针灸》和《针刺研究》杂志分别进入T1级和T2级目录,成为了针灸类期刊中仅有的2本进入此次分级目录的期刊。

    2020年02期 v.40;No.377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8 ]

临床研究

  • 针刺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随机对照研究

    刘勇;罗瑞;

    目的:比较针刺患侧与针刺双侧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33例,最后每组各有1例脱落。两组患者在常规药物和电项针治疗的基础上,单侧组针刺患侧的吞咽、发音和治反流穴,双侧组针刺双侧吞咽、发音和治反流穴。每天1次,每周连续针刺6 d,休息1 d,治疗21 d后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吞咽困难分级量表、洼田饮水试验和GRBAS分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和构音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均提高(均P<0.01),且单侧组改善程度大于双侧组(P<0.01);两组患者GRBAS分级、洼田饮水试验情况均改善(均P<0.01),且单侧组改善程度大于双侧组(P<0.05,P<0.01)。结论:针刺患侧咽部腧穴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较针刺双侧咽部腧穴疗效更优。

    2020年02期 v.40;No.377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8 ]
  • 应用肌骨超声观察电子灸对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咽侧壁活动度的影响

    阮传亮;林子涵;黄梅;陈若蓝;

    目的:观察电子灸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针刺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电子灸,取穴为廉泉、天突、天鼎和扶突,每次治疗30 min。两组均每周5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行肌骨超声检测咽侧壁活动度,并观察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咽侧壁活动度增加、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升高(P<0.01,P<0.05)。观察组咽侧壁活动度增加幅度、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电子灸能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受损吞咽功能,重建正常吞咽过程。

    2020年02期 v.40;No.377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6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00 ]
  • 悬灸早期介入治疗急性期贝尔麻痹疗效评价

    李德华;李季;叶小琪;彭倩;

    目的:观察悬灸早期介入治疗急性期贝尔麻痹(BP)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探索悬灸早期介入治疗BP是否有不弱于激素的临床效果并且与激素联合使用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非随机方法将132例急性期BP患者按意愿分为使用激素组94例和不使用激素组38例,不使用激素组作为悬灸组;再将使用激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激素组(46例)和悬灸+激素组(48例)。3组均给予针刺和口服甲钴胺胶囊作为基础治疗。针刺患侧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翳风等穴,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 d,休息2d,共治疗4周。口服甲钴胺胶囊,0.5mg/次,每日3次,连续服用4周。悬灸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悬灸患侧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完骨、翳风,每穴灸约5 min,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 d,休息2d,共治疗4周。激素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悬灸+激素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患侧面部施灸(悬灸穴位及方法同悬灸组),同时嘱患者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服用方法同激素组),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随访4周4个时间点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H-B)分级、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面瘫患者治疗2、4周后和随访4周H-B分级和FD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3组患者治疗2周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悬灸+激素组治疗4周后和随访4周H-B分级和FDI评分均优于悬灸组和激素组(P<0.05),而悬灸组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悬灸+激素组痊愈率81.3%(39/48),优于悬灸组的68.4%(26/38)和激素组的60.9%(28/46,P<0.05),而悬灸组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治疗方法对急性期BP患者均安全有效,悬灸+激素组疗效要优于悬灸组和激素组,悬灸组和激素组疗效相当,早期悬灸介入治疗急性期BP安全有效,与激素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对于不能使用激素的患者,悬灸具有不弱于激素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激素的替代疗法。

    2020年02期 v.40;No.377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82 ]
  • 电针结合生活方式控制治疗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机对照研究

    董灿;张彩荣;薛博瑜;缪伟峰;方南元;李康;欧增建;徐钰淇;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生活方式控制对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脂肪情况、肝脏酶学、糖脂代谢和人体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肥胖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脱落4例)和对照组(45例,脱落1例)。对照组予生活方式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针刺中脘、曲池、水分、滑肉门、大横、关元、气海等,其中滑肉门、大横连接电针,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脏脂肪情况[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肝脏硬度(LSM)]、肝脏酶学指标[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人体学参数指标[体质量(BW)、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FP)、腰围(WC)、臀围(HC)和腰臀比(WHR)]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肝脏CAP、LSM以及血清ALT、AST、GG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CAP、ALT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FINS、HOMA-IR、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HDL-C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FINS、HOMA-IR、TC、TG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治疗后BW、BMI、FP、WC、HC、WH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WC、WH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生活方式控制可以有效治疗肥胖型NAFLD,在改善肝脏脂肪含量、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腰围和腰臀比方面优于单纯生活方式控制。

    2020年02期 v.40;No.377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189 ]
  • 以气机升降理论为组方选穴原则的针刺治疗反流性咽喉炎临床观察

    王颖颖;徐伟;王骁;高玮;何立;苏毅;杜昕;

    目的:验证以气机升降理论为组方选穴原则的针刺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片(20 mg/次,2次/d)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组口服药物同对照组,另予以气机升降理论为组方选穴原则的针刺治疗,穴取天突、膻中、中脘、足三里、太冲、内关,每日1次,5次/周,治疗10次,持续2周(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反流症状指数(RSI)评分、反流体征指数(RFS)评分、24h食管p H<4时间占比,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SI评分、RFS评分、24 h食管p H<4时间占比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RSI评分、RFS评分、24 h食管pH<4时间占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39/42),优于对照组的71.4%(30/42,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气机升降理论为组方选穴原则的针刺治疗联合西药治疗有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能有效控制咽喉部症状和体征,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2020年02期 v.40;No.377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21 ]
  • 电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丁罗宾;赵佳;关健;李锋;聂喜增;谢磊;王华军;郑小飞;许啸;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4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脱落12例)和对照组(65例,脱落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电针治疗,穴取患侧风市、伏兔、足三里、上巨虚、丰隆、悬钟、地机、三阴交,疏密波(2Hz/100Hz),2~5mA。每次治疗20~30min,每日2次,共治疗7d。分别于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5个时间点观察两组患者患膝的肿胀值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主观膝关节评分表评分、Lysholm评分变化。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患膝肿胀值d、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年两组患膝肿胀值d、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4个时间点膝关节ROM均大于对照组(P<0.05),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松弛断裂等相关并发症,轴移试验、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电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肿胀程度,增加患膝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2020年02期 v.40;No.377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0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10 ]
  • 腕踝针对椎间孔镜手术患者术中辅助镇痛效应观察

    吴江林;苏海涛;梁以豪;彭嘉杰;洪伟武;

    目的:观察腕踝针对椎间孔镜手术患者术中辅助镇痛的作用。方法:将64例行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常规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实施常规局部浸润麻醉前5 min于下5、下6行腕踝针治疗,在进针后即刻、15 min、30 min分别施以左右摆动、上抬下压、左右旋转手法各6次,留针30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穿刺(T_1)、环锯打磨时(T_2)、置放工作通道完成时(T_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再次手术意愿;分别于术前5 min和术后即刻采用预期和治疗信任度问卷(expectation and treatment credibility scale,ETCS)评价患者预期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术中T_2、T_3时间点观察组MAP、HR低于对照组,SpO_2高于对照组(P<0.05),T_1时间点两组MAP、HR及Sp 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间点观察组峰值VAS评分及平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T_1、T_3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24 h再次手术意愿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ETCS各项评分较术前5 min升高(P<0.05),对照组术前5 min和术后即刻ETC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观察组患者ETCS1、ETCS2和ETCS3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对椎间孔镜手术患者术中腰痛有确切的辅助镇痛作用,可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疗效的信心。

    2020年02期 v.40;No.377 14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下载次数: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77 ]
  • 隐白麦粒灸治疗IVF-ET降调节后月经经期延长疗效观察

    苏文武;田菊升;梁夏琰;高修安;

    目的:比较隐白穴麦粒灸与口服地屈孕酮片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降调节后月经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进入IVF-ET助孕周期,降调节后出现月经经期延长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在患者出现经期超过7d,于就诊日开始进行隐白穴麦粒灸治疗,每日1次,每治疗3d后休息1 d,至经血干净后继续促排卵及启动取卵;对照组在经期超过7 d,于就诊日开始服用地屈孕酮片治疗,每日2次,每次10mg,至经血干净后继续促排卵及启动取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经血干净所需天数、宫腔积血面积变化、子宫内膜形态、内膜血流供应、获卵数、冷冻胚胎评级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经血干净所需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宫腔积血面积较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形态、内膜血流供应较对照组良好(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获卵数、可用冷冻胚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100.0%(27/27),高于对照组的33.3%(9/27,P<0.05)。结论:隐白穴麦粒灸更能有效治疗IVF-ET降调节后月经经期延长,有利于后续子宫内膜的准备,且对取卵及胚胎培养无影响。

    2020年02期 v.40;No.377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49 ]
  • 电针联合透灸治疗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疗效观察

    王琳琳;朱敬云;任志欣;张海玲;吴艳荣;

    目的:比较电针联合透灸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6周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联合透灸治疗,穴取子宫、次髎、会阳等,透灸腹部及腰骶部腧穴,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交替使用;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后、产后6个月采用盆底肌力检测、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评估、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简表(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7,PFIQ-7)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产后6个月盆底肌持续收缩力、快速收缩力均较治疗前增强(P<0.05),且观察组增强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产后6个月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产后6个月PFIQ-7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透灸可提高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盆底肌收缩力,在改善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2020年02期 v.40;No.377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84 ]
  • 穴位埋线对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及社交沟通能力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金炳旭;李诺;赵勇;钱旭光;刘振寰;杨阳;林卓婷;曾卓毅;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自闭症(ASD)儿童共同注意及社交沟通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自闭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ASD康复训练,包括引导式教育、言语训练、音乐疗法,每日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选取神庭、百会、神门、视区,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社交维度和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判断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ATEC社交维度各项评分及ABC(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疗法能有效改善ASD儿童的共同注意及社交沟通能力,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2020年02期 v.40;No.377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71 ]

临证经验

  • “调神理结”法针刺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30例

    齐建华;刘静;覃绿星;杨薇;张丹璇;王辉;

    <正>偏头痛是一种特发性慢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疾病,临床上分先兆性和无先兆性两类,而后者较为常见。有研究~([1])指出如果人长期处于异常的心理应激状态,其罹患偏头痛的概率增加。赵娜等~([2])对偏头痛患者的发病诱因进行分析,得出了偏头痛患者多伴有较高的焦虑、抑郁等异常精神状态。笔者采用"调神理结"法针刺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现报道如下。

    2020年02期 v.40;No.377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19 ]
  • 针刺“断红”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崩漏23例

    董艳敏;马东云;于岩瀑;贾晴晴;董志斌;张开心;马玉侠;

    <正>崩漏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由于二者常相互转化,故概称崩漏。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相当于西医的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1])。笔者采用针刺"断红"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23例脾肾亏虚型崩漏患者,现报道如下。

    2020年02期 v.40;No.377 15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10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95 ]
  • 酒灸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45例

    王恩杰;王晓燕;张朝霞;吕明远;杨元平;张艳梅;何森辉;

    <正>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亦称Brennemann综合征,多与病毒感染有关,细菌感染少见,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1-3])。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是引起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1-3])。本病长期反复发作,会影响患儿食欲,造成厌食,进而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危害。笔者采用酒灸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45例,现报道如下。

    2020年02期 v.40;No.377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13 ]
  • “补阴泻阳、通调跷脉”法针刺治疗失眠35例

    王宝凯;陈晓军;龚俊;王林;

    <正>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如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可能引发精神及躯体性疾病~([1-2])。失眠发病率逐年增加,国外有研究发现,本病在成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0%~([3]),而在中国的发病率高达31%~([4])。临床治疗失眠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首选短、中效的苯二氮类药物,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大,轻者可出现头晕、嗜睡,重者如反跳性失眠,甚者药物依赖或成瘾。笔者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补阴泻阳、通调跷脉为法治疗失眠,现报道如下。

    2020年02期 v.40;No.377 197-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1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167 ]

征订·书讯

  • 编辑部在售杂志明细

    <正>因编辑部淘宝网店被黑,现无法正常使用,购买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先加好友,以便沟通。现将编辑部出售中的杂志品种附录于后,欢迎购买!早年杂志所剩无几,售完为止,先到先得!

    2020年02期 v.40;No.377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欢迎购买2017、2018年《中国针灸》杂志合订本

    <正>2017年合订本,每册320元,快递费30元;2018年合订本,每册320元,快递费30元。购买2017、2018年2本合订本,杂志款640元,快递费优惠,2册40元,合计680元。购买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用支付宝扫二维码加好友,以便沟通。

    2020年02期 v.40;No.377 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欢迎订阅2020年《中国针灸》杂志(月刊)、《针刺研究》杂志(月刊)

    <正>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针灸》杂志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文期刊,全面报道国内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介绍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专家经验、经络腧穴研究与机制探讨等,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学术会议、医疗药品器械信息。

    2020年02期 v.40;No.377 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5 ]

经络与腧穴

  • 支气管哮喘患者力敏腧穴分布特征及其规律的临床观察

    曹乾安;章海凤;李琳慧;龚红斌;董志威;曾莉茗;陈文光;熊俊;付勇;

    目的:比较支气管哮喘(BA)患者与健康受试者体表部位力敏腧穴的分布特点,分析BA患者力敏腧穴分布规律。方法:对70例BA患者和7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力敏腧穴手指指腹探查,将探查到的力敏腧穴标注到人体神经皮节图上,计数力敏腧穴,观察力敏腧穴分布与经脉、神经节段位置关系。结果:①BA患者组力敏腧穴探查出现率为91.4%(64/70),高于健康受试者组的15.7%(11/70,P<0.01)。②BA患者力敏腧穴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力敏腧穴在肺俞、心俞、尺泽、厥阴俞穴区出现率较高。③BA患者力敏腧穴多在C4、C6以及T1~T6神经节段分布。结论:力敏腧穴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支气管哮喘患者力敏腧穴分布与相关经脉、神经节段位置密切相关。

    2020年02期 v.40;No.377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4K]
    [下载次数:7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03 ]

机制探讨

  • 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中枢不同脑区GABA_A受体mRNA表达的干预研究

    杜俊英;徐子童;邵芳冰;许颖龄;邵晓梅;梁宜;方剑乔;房军帆;

    目的:观察中枢不同脑区γ-氨基丁酸A型(GABA_A)受体mRNA在慢性炎性痛大鼠的脑内表达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足底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28 d介入电针治疗,取"后三里"和"昆仑"穴,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强度0.5~1.5 mA,治疗30 min,仅干预1次。假电针组与电针组取穴相同,仅刺入皮下,连接电针,不通电,固定30 min。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造模后1、3、7、14、21、28 d机械痛阈、热痛阈变化及造模后29 d情绪行为变化,前扣带皮层、杏仁核、下丘脑GABA_A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造模后1、3、7、14、21、28 d各个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率和热痛阈变化率显著降低(均P<0.01);造模后29 d,模型对照组大鼠旷场实验中央区域运动距离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能显著增加机械痛阈变化率、热痛阈变化率、中央区域运动距离、中央区域停留时间(P<0.01,P<0.05)。造模后29 d各组大鼠前扣带皮层、下丘脑GABA_A受体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杏仁核GABA_A受体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干预后大鼠杏仁核GABA_A受体mRNA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假电针组增多(P<0.01)。结论:单次电针可显著提高慢性炎性痛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改善情绪异常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杏仁核GABA_A受体mRNA表达相关。

    2020年02期 v.40;No.377 17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01 ]
  • 快捻久留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眩晕大鼠前庭神经核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董永书;行书丽;周红艳;张薇;孙为;范军铭;

    目的:观察快捻久留针刺法对后循环缺血眩晕大鼠前庭神经核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因子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普通针刺组、快捻久留组,每组14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给予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CCA)和右侧锁骨下动脉(SCA)建立后循环缺血眩晕模型,假手术组剥离右侧CCA和右侧SCA,不进行结扎,直接缝合。药物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混悬液(10 mL/kg)灌胃;两针刺组均选取"百会""率谷""风池"穴进行针刺,普通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并留针30min;快捻久留组常规针刺后行频率200~300次/min的快速捻转1 min,并留针60 min;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予干预。干预均为每日1次,共干预10 d。观察各组大鼠前庭神经核局部血流下降率;采用TUNEL法观察大鼠前庭神经核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局部血流下降率明显升高(P<0.01),前庭神经核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针刺组及药物组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局部血流下降率显著降低(P<0.01),前庭神经核细胞AI明显降低(P<0.01);快捻久留组大鼠右侧前庭神经核局部血流下降率低于药物组和普通针刺组(P<0.01,P<0.05),前庭神经核细胞AI低于普通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庭神经核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针刺组及药物组大鼠前庭神经核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快捻久留组Bcl-2蛋白表达高于普通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Bax、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普通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结论:快捻久留针刺法能有效抑制后循环缺血眩晕大鼠前庭神经核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前庭神经核供血,调节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有关。

    2020年02期 v.40;No.377 17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57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23 ]
  • 电针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SIRT1/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黄琪;陈瑞;彭苗;李伦;李桐;梁凤霞;徐芬;

    目的:探讨电针对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脂肪组织炎性反应以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挑选13只作为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将达到肥胖标准的大鼠39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13只。每组随机选3只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记录术中葡萄糖输注速率(glucose infusion rate,GIR)以评定胰岛素敏感性。随后电针组针刺"足三里""丰隆""中脘""关元",连接电针,连续波,频率2 Hz,电流强度1 mA,刺激15 min,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8周。假电针组取电针组穴位旁开约5 mm处浅刺并夹持电极,不予通电,其余同电针组。于干预前后测定大鼠的体质量及胰岛素敏感性。干预结束后取肾周白色脂肪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IRT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乙酰化NF-κB(Ac-NFκB)的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IRT1、IL-6、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SIRT1和Ac-NFκB在脂肪组织中的共表达情况。结果:经过8周高脂饲料喂养后,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体质量显著增高、GIR下降(P<0.01),提示肥胖大鼠造模成功且伴有胰岛素抵抗。干预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体质量下降、GIR升高(P<0.01),而假电针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脂肪组织中SIRT1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降低,Ac-NFκB蛋白表达升高,IL-6、TNF-α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脂肪组织中SIRT1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Ac-NFκB蛋白表达降低,IL-6、TNF-α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假电针组各指标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双标结果显示,SIRT1和Ac-NFκB在脂肪组织中存在共表达。结论:电针刺激能够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体质量、脂肪组织炎性反应状态,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激活SIRT1/NF-κB通路,下调其下游炎性因子的表达相关。

    2020年02期 v.40;No.377 185-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5K]
    [下载次数:8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86 ]

医案选辑

  • 肝癌切除术后顽固性膈肌痉挛案

    何慧;张世科;高维滨;张杨;

    <正>患者,男,58岁,于2017年9月1日就诊。主诉:肝脏肿瘤切除术后呃逆21 d。现病史:2017年8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肝右叶顶部(Ⅶ、Ⅷ段)肝细胞癌",行肿瘤部分切除术,肝实质离断采用超声刀锐性切除结合钳夹法,肝门阻断采用肝蒂阻断法(Pringle手法)。术前无呃逆症状,术后持续出现呃逆,予盐酸氯丙嗪、盐酸甲氧氯普胺、巴氯芬片等联合治疗3 d,呃逆未见好转,既往无腹膜炎病史、无慢性呃逆病史。患者出院后于黑龙江省某中医院门诊接受口服丁香柿蒂汤加减和生姜汁治疗7 d,呃逆未见好转;

    2020年02期 v.40;No.377 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1 ]
  • 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病案

    郑楠;张天民;

    <正>患儿,男,13岁。就诊日期:2018年7月8日。主诉:双侧髋关节疼痛伴跛行12年。现病史:自幼双髋关节疼痛伴跛行,2007年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未予系统治疗。后病情发展,疼痛及跛行情况加重,2015年4月14日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医院针刀科就诊,查体: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双侧4字试验阳性。行骨盆X线检查示:双侧股骨头骨骺发育不良。诊断为:股骨头骨软骨病。

    2020年02期 v.40;No.377 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8 ]
  • 球后视神经炎案

    郎娟;景双为;李思妤;张虹;

    <正>患者,男,41岁,于2018年7月15日就诊。主诉:右眼视物模糊伴眼眶胀痛6月余。现病史: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急剧下降,伴右侧眼眶胀痛,眼球转动时疼痛加剧,余无其他不适,遂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专科检查:右眼视力(VOD):光感视力,手动(HM)/眼前;左眼视力(VOS):0.8(矫正),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明,角膜后沉着(KP)(-),前房2.5CT,房水光(AR)(-),瞳孔圆,光反射稍迟钝,晶体透明,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无充血水肿,黄斑反应较差。左眼未见明显异常。

    2020年02期 v.40;No.377 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7 ]

特色疗法

  • 穴位埋线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

    王晓玲;林国华;许诺;曾婧纯;许铛瀚;王澍欣;

    目的:客观评价穴位埋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穴位埋线治疗的3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住院病历系统、随访记录及不良反应上报卡进行登记汇总,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过敏史、糖尿病史,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症状、持续时间、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1例接受穴位埋线治疗的患者中,共有70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分为后遗不适感、局部血肿或皮下出血、局部肿胀、局部硬结、剧烈疼痛、线体溢出、局部瘙痒、埋线后体温升高,埋线局部红、肿、热、痛9个类型,发生率为21.15%,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58例(82.86%)无需处理可自行缓解,12例(17.14%)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全部患者均无遗留后遗症。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较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20年02期 v.40;No.377 193-19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1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226 ]

针家精要

  • 陈日新教授“无虚不作敏”学术思想与临床应用

    熊俊;陈彦奇;陈日新;

    探讨陈日新教授"无虚不作敏"的学术思想,阐述热敏灸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理论与临床应用。认为过敏性疾病的关键病机是"敏多因虚",多因肺、脾、肾三脏虚损,外邪侵袭或伏邪引动而作敏。治法是"虚不远温""以敏治敏",根据二步定位法探寻敏化穴位,施以艾条悬灸。热敏灸感是人体内源性调节功能被激活的标志。热敏灸疗法以外治内、切中病机、扶正息敏,是内源性抗过敏的新途径。

    2020年02期 v.40;No.377 199-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1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23 ]
  • 王富春教授“练针四要”浅析

    赵晋莹;王富春;蒋海琳;李铁;

    通过整理王富春教授30余年的从医经验,归纳和总结了练习针刺手法的方式,以期使从事针灸教学和临床的工作人员掌握扎实的针灸技法。王富春教授提出了针刺手法练习的4个关键要素:练针之式、练针之意、练针之力及练针之气。针刺手法作为一项操作性极强的临床技能,经验传授是提高针刺手法的重要途径,初学者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与大量练习,并结合自身感悟来逐渐提高。

    2020年02期 v.40;No.377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3 ]
  • 基于《黄帝内经》气机理论浅析杨骏教授针药并治慢性泄泻临床特色

    周超;聂多锐;袁爱红;杨骏;

    杨骏教授认为慢性泄泻病位在"肠",病机关键为脾胃失司以致气机失调。综合针、灸、药、罐多种治疗手段,特用天枢通调脾胃,侠白宣肺滞肠,印堂、水沟、承浆、气海、关元、中脘通行任督;艾灸腹部调整气血、疏通经脉;神阙定罐固摄元气;四君子汤加减方"补后天以资先天",共奏行气调气止泻之功。

    2020年02期 v.40;No.377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35 ]
  • 易玮教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经验

    汤小荣;李艺彤;范文娟;王琳;许能贵;黄培冬;易玮;

    从诊疗思路、治法穴方、临床验案3个方面简述易玮教授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辨证特色及治疗经验。易玮教授在学术上深受新安医家及岭南针灸学家靳瑞教授的影响,诊治妇科病症更得益于罗颂平教授、张玉珍教授的学术思想。重视经络辨证,佐以脏腑、阴阳、气血、寒热、虚实辨证,临证取穴从任、督、冲、带脉立论,正经结合奇经,尤重带脉;其次,强调沟通先后天经气,调肝益肾,并理心脾胃以安胞宫;同时重视调理经期,待经调以嗣育。

    2020年02期 v.40;No.377 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1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17 ]

百家园

  • 浅议承扶穴定位及在治疗坐骨神经痛中的应用

    李培雯;杨俊涛;焦召华;李兰媛;

    <正>承扶又名扶承、肉郄、阴关、皮部,是临床中常用穴位。李志道教授在临床中常以承扶与殷门、委中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效果显著,但对各版教材中关于承扶穴的定位存疑。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为提高治疗效果,李教授运用"委中-殷门"连线法,对承扶穴进行进一步的精准定位,现整理如下。

    2020年02期 v.40;No.377 215-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6 ]
  • 论针刺顺序

    江桦;林智源;邱东升;万文蓉;

    <正>临床诊疗中立法选穴固然重要,针刺顺序亦是不能忽略的环节。其中,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是针刺顺序的一般规律,为了更好地服务临床,提高临床疗效,不但要掌握针刺的一般规律,也要了解特殊规律。笔者浅析针刺顺序的临床应用,以期与同道交流共勉。

    2020年02期 v.40;No.377 227-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8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9 ]

思路与方法

  • 针灸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探讨

    田叶红;赵建新;刘佳;姜欣;贾文;齐雪维;张巧丽;何丽云;黄金昶;

    恶性胸腔积液(MPE)是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针灸治疗MPE有一定优势。针灸作为一种复杂的个体化干预措施,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很难体现中医特色,而病例注册登记研究为收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个体化的诊疗数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且更能满足真实世界下大样本、多中心试验的数据管理和收集,成为开展针灸治疗MPE真实世界研究的契机。虽然,针灸治疗MPE的病例注册登记存在诸多挑战,但对收集针灸治疗MPE的真实世界数据,提高MPE的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也为针灸治疗肿瘤及相关并发症提供了一种新的临床研究方式。

    2020年02期 v.40;No.377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6 ]

文献研究

  • 金元医家窦汉卿与道家关系探讨

    李宝金;李桃花;

    为探寻金元医家窦汉卿针灸理论产生的文化因素,笔者对窦氏生平材料进行梳理,以探讨窦氏与道家之间的关系。通过手工检索得到古代历史文献数则,同时对日本回归的明代吴嘉言《医经会元·针灸原枢·窦太师秘传密话针经琼瑶宝鉴》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窦汉卿针灸受到宋初道医《素问亡篇·刺法论》的影响,又得山人宋子华传授《交经八穴》;窦氏与全真派道士樊志应有所交往,但无明确的医学往来记录;《窦太师秘传密话针经琼瑶宝鉴》可能为道医在窦氏针灸基础上的改编汇集之作。窦汉卿与道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借力的双向依存关系。

    2020年02期 v.40;No.377 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