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 针刺预防治疗中重度季节性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试验

    宋婷婷;景向红;郭玮;韩冠雄;杜朔;赵吉平;

    目的:观察针刺预防治疗中重度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中重度S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2例,脱落4例)。观察组于患者发作期前4周予针刺预防治疗,穴取印堂、迎香、合谷、足三里、风池、肺俞等,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发作期前不予任何干预,两组发作期均可适当予应急药物。于发作期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发作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发作期第1、2、4、6周的鼻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RQLQ)及鼻症状总分(TNSS)评分,于发作期第1~6周记录两组应急药物评分(RMS)。结果:观察组发作率为84.0%(42/50),低于对照组的100.0%(48/48,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作期各时间点RQLQ、T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发作期各时间点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刺预防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重度SAR发作率,减轻患者发作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应急药物使用量。

    2023年02期 v.43;No.413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1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针刺会阴治疗严重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

    姜丽芳;吴洁;符强;姜丽红;陈晨;朱丹;仲远明;

    目的:比较针刺会阴与口服西药治疗严重慢性功能性便秘(CS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CSFC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脱落5例)与西药组(32例,脱落4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针刺组予直刺会阴20~30 mm,前4周每日1次,每周5次;后4周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8周。西药组于每日早饭前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2 mg,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8周周平均自主排便(SBM)次数,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便秘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便秘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及治疗前后PAC-QOL评分差值≥1分者占比],并于治疗后及随访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8周周平均SBM次数增加(P<0.05);针刺组治疗第1周周平均SBM次数少于西药组(P<0.05),治疗第4~8周周平均SBM次数多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随访时便秘症状评分及治疗后PAC-QO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刺组低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治疗前后PAC-QOL评分差值≥1分者占比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总有效率分别为81.5%(22/27)和78.3%(18/23),均优于西药组的42.9%(12/28)和43.5%(10/23,P<0.05)。结论:针刺会阴可有效增加CSFC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减轻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后及随访时疗效均优于口服西药。

    2023年02期 v.43;No.413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电针促进腹部手术后快速康复:随机对照试验

    栗浩;文谦;胡航绮;赫英;潘慧;李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电针对腹部手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20例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电针组(联合组,80例)、经皮穴位电刺激组(80例,中止1例)、电针组(80例,中止1例)和对照组(80例,中止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加速康复外科(ERAS)标准化围手术期管理。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经皮穴位电刺激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梁门、大横;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内关、合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联合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予连续波,频率2~5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自术后第1天开始,至肛门恢复自主排便,并能耐受经口进食固体食物为止。观察各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和耐受经口进食固体食物时间的综合结果(GI-2)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耐受经口进食固体食物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各组患者术后1、2、3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对每种治疗方法的接受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电针组GI-2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耐受经口进食固体食物时间缩短(P<0.05),术后2、3 d疼痛VAS评分降低(P<0.05),且联合组短于、低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电针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电针组住院天数缩短(P<0.05),且联合组短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电针能加速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2023年02期 v.43;No.413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针刺对胃癌术后残胃排空功能障碍的影响

    郭晋锋;张勇;吴耿聪;郭昊;

    目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针刺治疗胃癌术后残胃排空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癌术后残胃排空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1例)。对照组给予持续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穴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公孙、三阴交,留针30min,每日1次,5d为一疗程,治疗1~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恢复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恢复进流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可促进胃癌术后残胃排空功能障碍患者康复。

    2023年02期 v.43;No.413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隔附子饼灸涌泉穴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随机对照试验

    张灿;沈英飞;谢尚举;全仁夫;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灸涌泉穴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6例,脱落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每次10 mg,每日1次;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隔附子饼灸患侧涌泉穴治疗,每次3壮,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B超检测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情况;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患侧股深静脉血流速度、肢体周径;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情况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且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股深静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PT、APTT、股深静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PLT、Fib、D-二聚体、肢体周径(膝关节、髌骨上10 cm、髌骨下10 cm)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股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PLT、Fib、D-二聚体、肢体周径(膝关节、髌骨上10 cm、髌骨下10 cm)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34/35),高于对照组的85.7%(30/35,P<0.05)。结论:隔附子饼灸涌泉穴联合利伐沙班可有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加快下肢血流速度及减轻下肢肿胀。

    2023年02期 v.43;No.413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腰段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的影响

    钟毓贤;丁宇;付本升;马广昊;崔洪鹏;陈婷婷;潘灵芝;刘倩;徐航晨;李呈新;关玲;

    目的:观察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PTED)后腰段多裂肌(LMM)脂肪浸润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04名接受PT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2例,脱落4例)。两组患者均于PTED治疗48 h后开始接受两周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进行1次针刀(L3~L5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LMM脂肪浸润横截面积(CSA),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对各节段LMM脂肪浸润CSA与V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4/L5及L3~S1总体节段LMM脂肪浸润CSA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L4/L5节段LMM脂肪浸润CSA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较术前、术后1个月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前L3~S1总体节段LMM脂肪浸润CSA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64,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各节段LMM脂肪浸润CSA与VAS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针刀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TED后LMM脂肪浸润程度、疼痛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23年02期 v.43;No.413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电针八髎穴治疗脑卒中后勃起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赖金树;陈远东;阮传亮;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治疗脑卒中后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脱落1例、中止1例)和对照组(29例,脱落1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包括常规内科治疗、常规针刺治疗、康复训练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加用电针八髎穴治疗,对照组于八髎穴旁对照点(八髎穴水平向外旁开20 mm处的8个点)浅刺联合电针治疗,予连续波,频率50 Hz,电流强度1~5 mA,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问卷(ED-EQoL)评分和盆底肌收缩幅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IEF-5评分及快肌、综合肌、慢肌收缩幅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ED-E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能改善脑卒中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勃起功能,增加盆底肌收缩幅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023年02期 v.43;No.413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头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许金波;童光磊;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CP)的临床疗效,并基于脑白质纤维束及神经生长相关蛋白、炎性细胞因子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痉挛型CP患儿随机分成头针组与假头针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头针组针刺患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及顶中线,假头针组于上述穴线旁开1寸处行假针刺,均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儿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指标[大脑脚部位皮质脊髓束(CST)、内囊前肢(ICAL)、内囊后肢(ICPL)、内囊膝部(ICGL)、胼胝体膝部(GCC)、胼胝体体部(BCC)和胼胝体压部(SCC)的分数各向异性(FA)值]、血清神经生长相关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及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度(Vs)及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表面肌电(SEMG)信号指标[股直肌、腘绳肌、腓肠肌、胫前肌均方根(RMS)值]、粗大运动功能(GMFM-88)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各纤维束FA值、Vm、Vs、GMFM-88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头针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假头针组(P<0.05);两组患儿血清NSE、GFAP、MBP、UCH-L1、IL-33、TNF-α含量及RI、PI、MAS评分、各肌肉RMS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头针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假头针组(P<0.05)。头针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高于假头针组的82.2%(37/45,P<0.05)。结论:头针可有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改善患儿脑血流动力及粗大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及痉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为修复脑白质纤维束及调控神经生长相关蛋白、炎性细胞因子含量。

    2023年02期 v.43;No.413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临证经验

  • 苍龟探穴中平穴联合局部报刺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38例

    陈琼君;刘通;刘悦;

    <正>肩周炎多因关节囊腔、关节韧带炎性渗出、纤维化导致,主要表现为肩周围疼痛、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本病全球发病率为3%~5%,女性多于男性,急性期疼痛剧烈,或伴肩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采用苍龟探穴中平穴联合局部报刺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患者38例,现报道如下。

    2023年02期 v.43;No.413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10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疏肝调神”法针灸治疗肝气郁结型中度抑郁障碍31例

    王甜;粟胜勇;羊璞;张熙;林欣颖;

    <正>抑郁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或精力疲乏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精神障碍疾病~([1]),预计到2030年抑郁障碍将成为导致全球非致命性健康损失的最大因素~([2])。目前治疗本病多采用口服抗抑郁药物,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笔者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采用“疏肝调神”法针灸治疗肝气郁结型中度抑郁障碍患者31例,现报道如下。

    2023年02期 v.43;No.413 149-150+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1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超微针刀结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70例

    封鹭琪;金瑛;

    <正>颈源性失眠是各种因素所致颈部疼痛引发的不同程度的失眠,表现为睡眠短浅、难以入睡等。罹患此病后,患者的心理、生理乃至生活质量都受到极大影响。笔者采用超微针刀结合《针灸大成》不得卧方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70例,现报道如下。

    2023年02期 v.43;No.413 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10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针刺督脉及背俞穴远近结合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31例

    裴乐庆;文洪;

    <正>笔者采用针刺督脉及背俞穴远近结合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3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1例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均来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山西省针灸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其中男9例,女22例;年龄26~59(41±10)岁;病程1.0~5.9(3.5±1.5)个月;Phalen征(+)29例,Tinel征(+)31例。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1])和《实用肌电图学》~([2])中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手掌桡侧包括拇指、示指和中指疼痛及麻木,可向肩、肘部放射,清晨、夜间症状加重;

    2023年02期 v.43;No.413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8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腕踝针结合揿针治疗枕神经痛42例

    周全;田书芳;肖慧;陈峰;

    <正>笔者采用腕踝针结合揿针治疗枕神经痛4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2例均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枕神经痛患者,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平均(47±10)岁;病程最短2 d,最长14 d,平均(5.3±2.9)d。均符合《神经病学》~([1])中枕神经痛的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脑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3 d内服用过止痛药物或接受过其他相关治疗者;

    2023年02期 v.43;No.413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9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征订·书讯

  • 欢迎购买2018、2019、2020年《中国针灸》杂志合订本

    <正>2018年合订本,每册320元,快递费30元;2019年合订本,每册398元,包邮;2020年合订本,每册398元,包邮。购买2018-2020年3本合订本,杂志款1116元,免邮费。购买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用支付宝扫二维码加好友,以便沟通。亦可邮局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收款人姓名:中国针灸编辑部,邮编:100700

    2023年02期 v.43;No.413 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编辑部在售杂志明细

    <正>因编辑部淘宝网店被黑,现无法正常使用,购买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先加好友,以便沟通。现将编辑部出售中的杂志品种附录于后,欢迎购买。早年杂志所剩无几,售完为止,先到先得!

    2023年02期 v.43;No.413 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购买2021年《中国针灸》杂志合订本

    <正>为满足一直收藏合订本的读者需要,我刊每年制作少量合订本。2021年合订本,每册398元,包邮!购买杂志请直接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号:zhenjiuguangfa@aliyun.com,转账前请先加好友,以便沟通。数量有限,欲购从速!亦可邮局汇款,地址: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收款人姓名:中国针灸编辑部,邮编:100700。

    2023年02期 v.43;No.413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针灸》杂志(月刊)、《针刺研究》杂志(月刊)

    <正>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针灸》杂志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入选2019年度T1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目录,全面报道国内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

    2023年02期 v.43;No.413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案选辑

  • 寒冷性荨麻疹合并腹部“上冲皮起”案

    周艳丽;刘江涛;周宏图;乔灵敏;李文忠;袁士鑫;

    <正>患者,女,32岁。初诊日期:2021年8月24日。主诉:四肢多发荨麻疹瘙痒伴腹部起团块30 min余。现病史:2021年8月23日约23:30因天气闷热口渴饮用约200 m L冰可乐,后卧床休息,期间室内空调温度较低。2021年8月24日约0:20出现四肢多发荨麻疹合并腹部起“如橘大小的团块状物”,伴四肢皮肤剧烈瘙痒感。于1:00就诊,就诊前未做任何干预,床旁彩超急查排除腹腔出血和消化道梗阻。刻下症:四肢多发荨麻疹瘙痒感伴腹部起“如橘大小的团块状物”(图1),

    2023年02期 v.43;No.413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5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闭孔外肌损伤案

    刘怡辰;陆永辉;

    <正>患者,男,33岁,于2021年12月21日就诊。主诉:右侧腹股沟及右臀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反复发作16年,复发加重1个月。现病史:2005年打篮球时突发右侧腹股沟及臀部牵拉感,次日疼痛难忍、活动受限,自行局部热敷、外贴止痛膏(具体药物不详),3周后疼痛渐缓。又于2016年9月踢足球时,突发右侧腹股沟与右臀部疼痛不适,次日疼痛加重不能活动,遂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右髋MRI检查提示:闭孔外肌可见斑片状长T2信号影,

    2023年02期 v.43;No.413 232+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络与腧穴

  • 穴位电阻的非线性特征及应用

    魏建子;沈雪勇;

    穴位特异性是针灸学的关键科学问题,穴位电阻是常用的研究穴位功能特异性的生物物理指标,其非线性特征对测量值有很大影响,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通过梳理与分析穴位电阻非线性特征及其在穴位功能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提出将混沌理论与技术引入穴位功能研究的新思路。

    2023年02期 v.43;No.413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机制探讨

  • 基于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艾灸干预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免疫功能稳态的影响

    李奎武;储浩然;阮静茹;王娇娇;陈进雨;祝姗姗;邹玲;廖路敏;童婷婷;

    目的:观察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干细胞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信号通路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艾灸干预IBS-D的机制。方法:从6只健康SPF级孕鼠产下的52只幼鼠中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组,剩余40只采用母子分离、醋酸灌肠、慢性束缚应激三因素联合复制IBS-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12只。艾灸组予悬灸“天枢”“上巨虚”,西药组予利福昔明悬浊液(150 mg/kg)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干预7 d。分别于醋酸灌肠前(35日龄)、造模后(45日龄)、干预后(53日龄)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稀便率(LSR)、腹壁回缩反射(AWR)评分达3分时最小容量阈值;干预后(53日龄),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测定脾脏及胸腺脏器系数,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0、IL-8]、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CD_(45)~+)、CD_4~+/CD_8~+值及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CF、c-kit m RNA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CF、c-kit阳性表达。结果: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AWR评分达3分时最小容量阈值降低(P<0.01),LSR、脾脏及胸腺系数与血清TNF-α、IL-8、CD_4~+、CD_8~+、CD_(45)~+、CD_4~+/CD_8~+值、Ig A、Ig G、Ig M含量升高(P<0.01),血清IL-10与结肠组织SCF、c-kit蛋白及m RNA表达降低(P<0.01),结肠组织SCF、c-kit阳性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西药组体质量、AWR评分达3分时最小容量阈值升高(P<0.01,P<0.05),LSR、脾脏及胸腺系数与血清TNF-α、IL-8、CD_4~+、CD_8~+、CD_(45)~+、CD_4~+/CD_8~+值、Ig A、Ig G、Ig M含量降低(P<0.01,P<0.05),血清IL-10与结肠组织SCF、c-kit蛋白及m RNA表达升高(P<0.01),结肠组织SCF及c-kit阳性表达升高(P<0.01)。与西药组比较,艾灸组血清CD_4~+含量降低(P<0.05),CD_4~+/CD_8~+值升高(P<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F、c-kit m RNA表达与AWR评分达3分时最小容量阈值、IL-10呈正相关(P<0.01),与其余指标均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艾灸干预可降低IBS-D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改善其腹痛、腹泻等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SCF/c-kit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善IBS-D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2023年02期 v.43;No.413 177-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6K]
    [下载次数:1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艾灸对偏头痛大鼠血清β-EP、SP含量及脑干IL-1β、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

    冯卫星;杜筱筱;贺佳妮;张慧;熊雪;王强;王豆;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艾灸“百会”“大椎”对偏头痛大鼠血清β-内啡肽(β-EP)、P物质(SP)含量及脑干白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偏头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预防+治疗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硝酸甘油皮下注射制备偏头痛模型。预防+治疗组于造模前7 d(每日1次)及造模后30 min予艾灸干预,治疗组于造模后30 min予艾灸干预,均穴取“百会”“大椎”,每次30 min。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后行为学评分。干预结束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β-EP、S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干IL-1β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干COX-2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0~30 min、60~90 min、90~120 min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预防+治疗组大鼠造模后60~90 min、90~120 min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β-EP含量降低(P<0.01),血清SP含量、脑干IL-1β阳性细胞数及COX-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防+治疗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β-EP含量升高(P<0.01),血清SP含量、脑干IL-1β阳性细胞数及COX-2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P<0.05);与治疗组比较,预防+治疗组大鼠血清β-EP含量升高、COX-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艾灸可有效缓解偏头痛。其机制可能为降低大鼠血清SP含量、脑干IL-1β和COX-2蛋白表达,升高血清β-EP含量,预防+治疗干预的效果最佳。

    2023年02期 v.43;No.413 186-19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脐灸疗法对应激模型大鼠恐惧样行为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潘明敏;王启阳;侯俊林;张桐;江煜;杨丽萍;

    目的:观察脐灸疗法对应激模型大鼠恐惧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不同脑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脐灸改善恐惧样行为的潜在机制。方法:从50只Wistar雄性大鼠中选取4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脐灸组,每组15只,剩余5只作为电击鼠制备模型。模型组和脐灸组均采用旁观电击法制备恐惧应激模型,脐灸组于造模结束后开始脐灸干预,于“神阙”行隔姜灸,每次灸2壮,每次20 min,每天1次,持续21 d。造模后、干预后进行旷场实验评价大鼠恐惧状态;干预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场景恐惧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恐惧状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前额叶皮质、下丘脑NE、DA、5-H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活动评分、垂直活动评分降低(P<0.01),大便粒数增加(P<0.01),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进入目标象限次数减少(P<0.01),冻结时间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脐灸组大鼠水平活动评分、垂直活动评分升高(P<0.05),大便粒数减少(P<0.05),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P<0.01),进入目标象限次数增加(P<0.05),冻结时间缩短(P<0.05)。空白组和脐灸组大鼠多采用趋向式搜索策略,模型组大鼠多采用随机式搜索策略。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前额叶皮质及下丘脑NE、DA、5-HT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脐灸组大鼠海马、前额叶皮质及下丘脑NE、DA、5-HT含量升高(P<0.05,P<0.01)。结论:脐灸可有效改善恐惧应激模型大鼠的恐惧状态和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内神经递质NE、DA、5-HT含量有关。

    2023年02期 v.43;No.413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传承与创新

  • 高维滨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经验荟萃

    祝鹏宇;徐静;姜斌;高维滨;

    总结高维滨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经验。结合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病位及疾病种类,依据神经解剖、经络辨证,精准选穴。总结4组穴方:针对尿频、尿失禁者,选取足运感区、肾俞、会阳;针对各型尿潴留(尤其是不适合在腰部针刺者)选取中极、曲骨、横骨、大赫;针对各型尿潴留选取中髎、次髎;针对既有排尿困难又有尿失禁者选取中髎、次髎、会阳。标本兼治,重视兼证,巧妙配合电针治疗。施术注重揣穴、合理把握针刺深度及补泻手法。

    2023年02期 v.43;No.413 197-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下载次数:1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中医筋骨三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探析

    吴军尚;吴军瑞;吴汉卿;陈启亮;刘文浩;华丽博;李雨声;王宣权;许能贵;

    总结吴汉卿教授应用中医筋骨三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经验。吴汉卿教授治疗LDH按照“以筋为纲,以经为领,以关为守,以结为要,以松为法,以调为治,以气为通,以神为主”的治疗纲领,从经筋论治,运用“三关定位法”辨证循筋选穴,通过筋骨针松解筋结、疏利经筋,可直至病所,减轻神经根局部受压;根据操作部位灵活选用针法,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增强针感以激发经气、调神导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2023年02期 v.43;No.413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1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思路与方法

  • 从东垣针法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思路

    张丽华;王艳君;张春晓;闫捧敬;侯若楠;张晓寒;

    基于东垣针法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针灸治疗思路。东垣针法的主要取穴规律为重用足三里;外感取背俞,内伤取腹募;善用荥穴、输穴。针对KOA,在局部取穴基础上,提出取腹募穴(中脘、天枢、关元)补脾胃;取土经土穴(阴陵泉、血海、梁丘、犊鼻、足三里、阳陵泉)同精导气,疏调脾胃气机;取肝脾肾三经输穴(太冲、太白、太溪),通经络、调脏腑的治疗思路。

    2023年02期 v.43;No.413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9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针灸疗法在高血压全程综合管理方案中的应用及思考

    王一战;刘宏伟;郭妍;李彬;王少松;王鑫;王麟鹏;付渊博;

    将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引入到高血压的慢病防治中,从未病先防、治病于初、既病防变三方面强化高血压针灸全程干预的3级防治策略,充分发挥针灸疗法在治未病中的优势,并探讨制定规范的高血压中医药治未病全程干预的综合管理方案及多学科联动、分工参与机制。

    2023年02期 v.43;No.413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1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流派研究

  • 齐鲁现代针灸针法撷英

    官宏;张学成;张永臣;贾红玲;

    齐鲁针灸推动了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通过系统收集、梳理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部分齐鲁针灸医家的特色针法和学术思想,深化对齐鲁现代针灸针法优势与特色的了解,以期探索新时期齐鲁针灸针法的传承与发展方式。

    2023年02期 v.43;No.413 217-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文献研究

  • 针灸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孟祥然;曹雪;孙铭璘;邓辉;何丽云;刘佳;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儿童孤独症(CA)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针灸治疗CA的系统评价和/或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5日。采用PRISMA声明评价报告质量,AMSTAR 2量表评价方法学质量,气泡图构建证据图谱,GRADE系统评价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9篇系统评价,PRISMA声明得分为13~26分,报告质量较低,方案和注册、检索、其他分析及基金条目报告缺失严重。方法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提前确定方案、检索策略不全面、未提供排除文献清单、对异质性分析和偏倚风险的影响解释不全等。证据图谱显示,6篇结论为有效,2篇结论为可能有效,1篇结论为不确定有效。证据质量整体偏低,导致降级的最主要因素为局限性,其次是不一致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结论:针灸治疗CA有一定疗效,但是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有待提高,建议今后开展高质量、规范的研究以提供循证依据。

    2023年02期 v.43;No.413 223-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20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古代针灸治疗瘰疬的选穴规律探析

    赵祎然;李茜;王敏;高莹;陈真圆;李晶;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瘰疬的选穴规律。检索《中华医典》中针灸治疗瘰疬相关条文,筛选和提取条文原文、腧穴名称、腧穴特性、腧穴归经等,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腧穴处方数据库,对腧穴及其归经和特性进行频次分析;应用SPSS21.0软件对针灸复方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分别对颈项部和胸腋部复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提取针灸处方314条,单穴处方236条;复方78条,其中颈项部复方53条,胸腋部复方25条。共涉及腧穴54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530次。使用频次前3位的腧穴为天井、足临泣、太冲;最常涉及的经脉为手足少阳、阳明经;特定穴以合穴、输穴使用最多。聚类分析获得6个聚类群。关联规则分析得到颈项部核心处方为曲池、肩髃、天井、肩井;胸腋部核心处方为大陵、阳陵泉、膻中、肩井、外关、支沟、渊腋、章门。分部复方关联分析所得核心处方与总复方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2023年02期 v.43;No.413 23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1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述评

  • 电针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后学习记忆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赵楠楠;李彦杰;秦合伟;丁慧敏;华晓琼;朱博超;王煜普;

    电针可能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神经生长因子(NGF)/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信号通路、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Eph)/肝配蛋白(ephrin)信号通路发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学习记忆障碍作用,应进一步探讨各通路相互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2023年02期 v.43;No.413 239-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1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