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晨曦;肖凌勇;甘晶莹;史霄霄;王晓璇;刘艺;田春蕾;戴晓矞;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按照是否介入针刺治疗分为针刺组(58例,脱落1例)和非针刺组(72例,脱落7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进行匹配,每组38例。非针刺组予rt-PA(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等西医基础治疗;在非针刺组治疗基础上,针刺组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穴取水沟、双侧内关及患侧三阴交、尺泽等,每日1次,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发病30 d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分别于入组时及发病30 d、6个月、1年时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记录两组发病6个月及1年时的残疾率,并评定两组安全性。结果:针刺组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为5.3%(2/38),低于非针刺组的21.1%(8/38,P<0.05)。发病30d、6个月及1年时,两组患者FMA、ADL评分均较入组时升高(P<0.01),且针刺组高于非针刺组(P<0.01);针刺组发病1年残疾率为10.5%(4/38),低于非针刺组的28.9%(11/3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降低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和远期致残率,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2023年07期 v.43;No.418 73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8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冯卫星;杨妙琳;唐丽娟;闫菲菲;张慧;
目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针刺对帕金森病(PD)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PD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穴取风府、百会、神庭、印堂、咽三针、风池(双侧),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级、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01);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针刺可改善PD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
2023年07期 v.43;No.418 739-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国胜;李宁;孟瑞霞;王培山;
目的:观察颊针对腰椎融合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剔除1例)。对照组予常规麻醉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颊针治疗,穴取双侧背穴、腰穴、骶穴,每次30 min,首次施针时间为麻醉诱导前,术后每日1次,共3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次数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2(T1)、8(T2)、12(T3)、24(T4)、48(T5)h静息和运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24、48 h 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T1、T2、T3、T4、T5时间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48 h QoR-1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颊针可减少腰椎融合术后疼痛患者镇痛药物用量,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2023年07期 v.43;No.418 74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梦;赵楠;何金华;李建立;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衰弱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衰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TEAS,于术前30 min至术毕,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2、3天18:00(每次30 min)连接电子针疗仪刺激双侧内关、神门及合谷,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刺激强度为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值。对照组操作同观察组,但不予电刺激。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3、7 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期间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物氟比洛芬酯的使用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d和术后3d,除催眠药物使用情况评分外,两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AIS评分均较术前1 d升高(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两组患者血清CRP、IL-6含量均较术前1 d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48、72h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用药次数及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可改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衰弱患者术后睡眠质量,降低炎性反应。
2023年07期 v.43;No.418 751-75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褚婷婷;高明;汪司右;吕坚伟;
目的:比较电针“骶四穴”与经尿道铒激光治疗前列腺癌术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前列腺癌术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根据就诊地点分为电针组(34例)和铒激光组(34例,脱落3例)。电针组予电针“骶四穴”(双侧骶尾关节旁开0.5寸点及会阳穴)治疗,连续波,频率2 Hz,每次6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治疗12次为一疗程;铒激光组采用经尿道铒激光技术治疗,每4周治疗1次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5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各个疗程及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5个疗程及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ICI-Q-SF评分降低、I-QOL评分升高(P<0.01);与治疗5个疗程比较,铒激光组治疗后2个月随访时ICI-Q-SF评分升高(P<0.05)。治疗3、4、5个疗程及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电针组ICI-Q-SF评分低于铒激光组(P<0.05,P<0.01);治疗2、3、4、5个疗程及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电针组I-QOL评分高于铒激光组(P<0.01)。电针组治疗各个疗程ICI-Q-SF及I-QOL评分较治疗前的变化幅度均大于铒激光组(P<0.01,P<0.05)。电针组总有效率为61.8%(21/34),高于铒激光组的19.4%(6/31,P<0.01)。结论:电针“骶四穴”与经尿道铒激光治疗均可改善前列腺癌术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电针治疗近期、远期疗效均优于铒激光技术。
2023年07期 v.43;No.418 756-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楠楠;李隽;班彦然;李瑞程;田蕊;聂振华;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黄连膏封包治疗伴有肥胖的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伴有肥胖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黄连膏封包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于阿是穴(局部靶皮损处)、中脘,双侧足三里、丰隆、曲池、天枢、上巨虚行艾灸治疗。两组均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肥胖相关指标[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及三酰甘油、胆固醇、尿酸、血糖,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体质量、腰围、BMI、三酰甘油、胆固醇、尿酸和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三酰甘油、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3.8%(14/26),高于对照组的20.8%(5/24,P<0.05)。结论:艾灸联合黄连膏封包可改善伴有肥胖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
2023年07期 v.43;No.418 762-765+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璐慜;尹平;胡俊威;陈跃来;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双氯芬酸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即时镇痛效应。方法:将90例AGA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药物组(30例,剔除1例,脱落1例)、常规药物组(30例,脱落1例)及针药结合组(30例)。小剂量药物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 mg;常规药物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100 mg;针药结合组在小剂量药物组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选取患侧阿是穴、大都、太冲、太白、内庭、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太冲与足三里、三阴交与阴陵泉分别连接电针,连续波,频率2 Hz。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0 min、2 h、4 h、6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10 min、6 h关节压痛和肿胀评分,并记录治疗结束24 h内双氯芬酸钠加药率。结果:治疗后10 min,针药结合组患者VAS、关节压痛、关节肿胀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VAS评分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2、4、6 h,3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药结合组低于小剂量药物组(P<0.05);治疗后6 h,3组患者关节压痛评分及针药结合组、常规药物组关节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药结合组关节压痛、肿胀评分低于小剂量药物组(P<0.05)。针药结合组和常规药物组双氯芬酸钠加药率分别为3.3%(1/30)和3.4%(1/29),均低于小剂量药物组的17.9%(5/28,P<0.05)。结论:电针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AGA具有良好的即时镇痛效应,且具有镇痛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2023年07期 v.43;No.418 76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7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林秋平;许金榜;杨娟;张丽;林洁;游秀密;张俊新;江秀敏;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治疗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泌乳功能的影响,并从乳脂分泌相关基因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0例,剔除2例)。对照组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揿针治疗1次,穴取内分泌、胸、胸椎、神门、交感等,取一侧耳穴,共持续3 d。比较两组初产妇治疗后泌乳启动时间、产后72 h泌乳充足率、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初产妇治疗后乳汁反式激活应答DNA结合蛋白(TDP-43)、嗜乳脂蛋白亚家族1成员A1(Btn1A1)、黄嘌呤脱氢酶(XDH)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泌乳启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母乳喂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72 h泌乳充足率为63.8%(30/47),高于对照组的41.7%(20/48,P<0.05);观察组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为72.3%(34/47),高于对照组的47.9%(23/48,P<0.05)。观察组乳汁TDP-43、Btn1A1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乳汁XDH 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治疗可以提前启动剖宫产初产妇泌乳,提高产后泌乳充足率及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DP-43、Btn1A1表达有关。
2023年07期 v.43;No.418 771-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莉莉;万乃君;孙慧慧;张亚妹;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3~8岁不完全性性早熟女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完全性性早熟女童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0例,剔除2例)。对照组采取健康饮食结合适当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12周。在对照组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针刺穴取三阴交(双侧)、关元、归来(双侧)等,留针20 min,每周治疗2次(间隔3 d治疗1次);耳穴贴压穴取双侧卵巢、内生殖器、内分泌、缘中等,每周换贴2次,均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2周随访时,观察两组患儿乳房Tanner分期、血清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含量,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儿卵巢容积、直径>4 mm的卵泡数量、子宫容积,并评价观察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观察组患儿乳房Tanner分期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患儿乳房Tanner分期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观察组患儿血清LH、E_2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侧卵巢容积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对照组患儿血清LH、FSH、E_2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侧卵巢容积较治疗前增大(P<0.05),卵泡数量较治疗前增多(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LH、FSH、E_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侧卵巢容积小于同侧对照组(P<0.05),卵泡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患儿子宫容积较治疗前增大(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子宫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3例患儿出现腹部轻微疼痛和皮下淤血,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能够改善不完全性性早熟女童的乳房Tanner分期,降低性激素水平,减缓卵巢及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控制其性发育程度和速度。
2023年07期 v.43;No.418 776-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7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童婷婷;王颖;李奎武;张利达;吴晓晴;汪俊丽;李成龙;张国庆;张君宇;韩为;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脑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介导的细胞焦亡的影响,探讨电针防治CIRI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1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抑制剂组和激动剂组,每组22只。电针组大鼠于造模前予电针“百会”“风府”“大椎”干预,疏密波,频率2 Hz/5 Hz,电流强度1~2 m A,每次20 min,每天1次,连续干预7 d;在电针组基础上,第7天予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PPARγ抑制剂GW9662(10mg/kg)。激动剂组大鼠第7天予腹腔注射PPARγ激动剂盐酸吡格列酮(10mg/kg)。干预结束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右侧CIRI模型。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NSS)评定大鼠神经行为学情况,TTC染色检测大鼠相对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脑皮质神经细胞焦亡,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脑皮质PPARγ、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皮质PPARγ、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焦孔素-D(GSDMD)、GSDMD-N末端(GSDMD-N)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脑皮质PPARγ、NLRP3、caspase-1、GSDMD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脑皮质白介素(IL)-1β、IL-18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相对脑梗死体积、TUNEL阳性细胞率升高(P<0.01),细胞焦亡情况严重,PPARγ、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GSDMD-N蛋白表达及IL-1β、IL-18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激动剂组mNSS、相对脑梗死体积、TUNEL阳性细胞率降低(P<0.01),细胞焦亡情况减轻,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GSDMD-N蛋白表达降低(P<0.01),IL-1β、IL-18含量降低(P<0.01);电针+抑制剂组PPARγ蛋白表达升高(P<0.01),NLRP3、GSDMD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P<0.05),caspase-1mRNA表达降低(P<0.01),IL-1β、IL-18含量降低(P<0.01)。与电针+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组mNSS、相对脑梗死体积、TUNEL阳性细胞率降低(P<0.05,P<0.01),细胞焦亡情况减轻,PPARγ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GSDMD-N蛋白表达降低(P<0.01),IL-1β、IL-18含量降低(P<0.01)。与激动剂组比较,电针组相对脑梗死体积、TUNEL阳性细胞率升高(P<0.05,P<0.01),PPARγmRNA表达降低(P<0.01),GSDMD-N蛋白表达升高(P<0.05),IL-1β、IL-18含量升高(P<0.01)。结论:“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可减轻CIRI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大鼠脑皮质PPARγ表达,进而抑制NLRP3表达,影响细胞焦亡有关。
2023年07期 v.43;No.418 783-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7K] [下载次数:1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张鑫;魏玉婷;王军燕;刘鸿鑫;朱田田;严兴科;
目的:观察“益智调神”法针刺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智调神”法针刺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从6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剩余40只大鼠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与双侧海马CA1区注射冈田酸建立AD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针刺组针刺“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悬钟”“三阴交”,留针1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休息1 d,7 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西药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溶液(0.45 mg/kg)灌胃治疗,每日1次,7 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干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利用HE染色法、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tau、磷酸化tau蛋白丝氨酸198位点(p-tau Ser198)、蛋白磷酸酶2A(PP2A)、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与空白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5),物体辨别指数(DI)值降低(P<0.05);海马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整齐,海马神经元结构异常,尼氏体数量减少;p-tauSer198、GSK-3β蛋白表达增多(P<0.05),PP2A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针刺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DI值升高(P<0.05);海马细胞数量增加、排列尚整齐,海马神经元结构损害减轻,尼氏体数量增加;p-tau Ser198、GSK-3β蛋白表达减少(P<0.05),PP2A蛋白表达增多(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调神”法针刺可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轻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GSK-3β表达,上调PP2A表达,进而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有关。
2023年07期 v.43;No.418 793-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左滢竹;林瑶;哈略;赵百孝;
目的:观察艾烟干预经嗅觉途径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探究艾烟的作用途径。方法:将48只6月龄雄性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嗅觉障碍组、艾烟组、嗅觉障碍+艾烟组,每组12只;以12只同月龄雄性正常老化(SAMR1)小鼠作为空白组。嗅觉障碍组和嗅觉障碍+艾烟组以300mg/kg3-甲基吲哚(3-MI)腹腔注射制备嗅觉障碍模型,艾烟组和嗅觉障碍+艾烟组每日以10~15 mg/m~3浓度艾烟干预30 min,每周干预6d。6周后进行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情绪和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I区神经元形态,ELISA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神经递质[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空白组、模型组和艾烟组小鼠均可在300 s内寻找到埋藏的食物小球;嗅觉障碍组和嗅觉障碍+艾烟组小鼠找寻时间均>300s,提示嗅觉障碍模型制备成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旷场实验垂直运动次数、水平运动次数增加(P<0.05),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第1~4天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目标象限搜索时间、目标象限游程、目标象限游程比及海马组织GABA、DA、5-HT含量均降低(P<0.05,P<0.01),海马组织Glu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嗅觉障碍组小鼠垂直运动次数增加(P<0.05),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P<0.05),海马组织DA含量升高(P<0.05);嗅觉障碍+艾烟组第3、4天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海马组织DA含量升高(P<0.05);艾烟组小鼠目标象限搜索时间延长(P<0.05),目标象限游程比及海马组织DA、5-HT含量均升高(P<0.05,P<0.01),海马组织Glu含量降低(P<0.05)。与嗅觉障碍组比较,嗅觉障碍+艾烟组第4天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与艾烟组比较,嗅觉障碍+艾烟组小鼠海马组织5-HT含量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减少,排列疏松紊乱;嗅觉障碍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形态与模型组相似;与模型组比较,艾烟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增多且更加密集;与艾烟组比较,嗅觉障碍+艾烟组小鼠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介于艾烟组与嗅觉障碍组之间。结论:艾烟可能通过嗅觉调节海马组织神经递质Glu、DA、5-HT含量,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嗅觉并非艾烟起效的唯一途径。
2023年07期 v.43;No.418 800-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9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