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凯奇;吕转;吴明莉;罗萌;高静;李瑞青;张志鑫;胡斌;冯晓东;
目的:比较电针后留针联合认知训练与电针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留针组(103例,脱落9例)和电针组(103例,脱落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治疗,留针组予神庭、百会电针治疗(前15 min连续波,频率50 Hz,后15 min疏密波,频率2 Hz/50 Hz)后继续留针1 h,留针期间行认知训练;电针组予相同电针治疗30 min后(不留针)行认知训练。两组均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于治疗8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高于治疗前(P<0.05);留针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高于电针组(P<0.05)。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MMSE、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留针组患者治疗4、8周后MMSE、MoCA评分及治疗8周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电针组(P<0.05)。留针组总有效率为90.4%(85/94),高于电针组的82.5%(80/97,P<0.05)。结论:电针后留针联合认知训练和电针联合认知训练均可有效治疗PSCI,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电针后留针联合认知训练疗效更优。
2023年11期 v.43;No.422 1221-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9K] [下载次数: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袁静雪;刘金红;倪金霞;张紫妞;王鼎皓;卿伦学;何雅楠;
目的:比较不同频次穴位埋线对脾虚湿阻型超重/肥胖受试者的减重效果。方法:将126例脾虚湿阻型超重/肥胖受试者随机分为间隔2周组(63例,脱落13例)和间隔3周组(63例,脱落11例、剔除1例)。两组分别予每2周1次、每3周1次穴位埋线治疗,均取穴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双侧章门、天枢、梁门、大横、腹结、脾俞、阴陵泉,均治疗4次。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个月随访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腰围、臀围、腰臀比、肥胖度、脂肪百分率(F%)、皮褶厚度。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BMI、体质量、腰围、臀围、腰臀比、肥胖度、F%、皮褶厚度均较治疗前减少(P<0.001,P<0.01),间隔2周组BMI、体质量、肥胖度、F%、皮褶厚度减少值大于间隔3周组(P<0.05,P<0.01,P<0.001)。结论:每2周1次穴位埋线对脾虚湿阻型超重/肥胖受试者减重效果优于每3周1次。
2023年11期 v.43;No.422 1229-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1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雪;高卫萍;赵楠;颉瑞萍;刘成勇;
目的:比较针刺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120只眼)水液缺乏型干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1例)。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一次1滴,一天4次,连续14 d;观察组予针刺治疗,穴取双侧上睛明、攒竹、丝竹空、太阳、瞳子髎,一天1次,每6 d休息1 d,连续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河高度(TMH)、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非接触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S)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MH、SⅠT和NIBUT均增高(P<0.01,P<0.05),FLS评分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OSDI评分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TMH、SⅠT高于对照组(P<0.01),OS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针刺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均能有效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在增加TMH、促进基础泪液分泌及减轻患者主观症状方面,针刺治疗有明显优势;针刺治疗干眼操作安全。
2023年11期 v.43;No.422 1235-1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谢萌萌;陈梓臻;程伟丽;黄键澎;许能贵;刘健华;
目的:比较不同间隔时间电针对健康受试者初级运动皮层(M1)皮质脊髓兴奋性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针刺后效应规律。方法:采用同体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纳入15名健康受试者,所有健康受试者共接受3个阶段的试验观察,分别为EA_0组(单独接受电针1次)、EA_(6h)组(1 d内接受2次电针刺激,2次干预间隔6 h)和EA_(48h)组(3 d内接受2次电针刺激,2次干预间隔48 h),各阶段之间洗脱期为1周。各组均直刺左侧合谷23 mm,并且在合谷穴向左旁开0.5 cm处再直刺1针,连接HANS-200A韩氏电针仪,予连续波,频率2 Hz,给予运动阈值以上的刺激强度(肉眼可见局部肌肉明显跳动,且健康受试者耐受为度,1~2 m A),留针30 min。运用经颅磁刺激(TMS)技术的单脉冲模式,检测首次电针前(T0)和末次电针结束后即刻(T1)、2 h (T2)、24 h (T3)健康受试者左侧第一背侧骨间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s)波幅、潜伏期(LAT)、静息运动阈值(r MT)以及凹槽钉板试验(GPT)完成时间。EA_(6h)组在末次电针前(T0*)运用TMS检测M1的兴奋性(MEPs波幅、LAT和r MT)。结果:EA_0组T1、T2时点,EA_(6h)组T0*时点以及EA_(48h)组T1、T2、T3时点MEPs波幅均较T0时升高(P<0.001)。MEPs波幅在T1时点,EA_0组、EA_(48h)组较EA_(6h)组升高(P<0.001,P<0.01);在T2时点,EA_0组较EA_(6h)组升高(P<0.01);在T3时点,EA_0组、EA_(6h)组较EA_(48h)组降低(P<0.001)。3组T1时点LAT较T0时缩短(P<0.05),其余时点较T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_0组、EA_(48h)组健康受试者T1、T2、T3时点GPT完成时间较T0时缩短(P<0.001),EA_(6h)组T3时点较T0时缩短(P<0.05);在T2时点,EA_(48h)组较EA_(6h)组缩短(P<0.05)。3组r MT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状态下,电针对皮质脊髓兴奋性及上肢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后效应;短时间间隔(6 h)电针一定程度阻断了电针后效应,长时间间隔(48 h)电针可以延长电针后效应。
2023年11期 v.43;No.422 1239-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东利;王学乾;王蕊;郝有志;
目的:观察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择时脐疗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脐疗组和其他时间脐疗组,每组30例。子午流注脐疗组根据子午流注纳子法于申时(15:00-17:00)行脐疗,其他时间脐疗组避开申时,于其他时间行脐疗,均每次贴敷4 h,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残余尿量(RUV)]、排尿情况(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NBSS)、泌尿症状困扰量表(USD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Qmax、Pdet-max、日均单次排尿量、WHO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RUV、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NBSS及USD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子午流注脐疗组患者Qmax、Pdet-max、日均单次排尿量、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其他时间脐疗组(P<0.05),RUV、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NBSS及USDS评分均低于其他时间脐疗组(P<0.05)。子午流注脐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其他时间脐疗组的76.7%(23/30,P<0.05)。结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择时脐疗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困难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3年11期 v.43;No.422 1246-1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7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浩;王赟;王志民;张誉;赵润璞;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西药治疗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后输尿管支架管综合征(US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URL术后置入输尿管支架管的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50例,脱落1例)、安慰艾灸组(50例,脱落3例)和空白对照组(50例)。空白对照组不行任何干预。在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术后第1天开始,每次0.2 mg,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基础上,艾灸组艾灸关元、双侧肾俞,安慰艾灸组采用假艾灸相同穴位,均每次15 min,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4周后下尿路症状、身体疼痛情况、一般情况、工作能力、性生活满意度评分,比较各组治疗4周后结石清除率及尿路感染、口服止痛药情况。结果:各组治疗1周后下尿路症状、身体疼痛情况、一般情况评分及治疗2、4周后下尿路症状、身体疼痛情况、一般情况、工作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艾灸组治疗1、2、4周后下尿路症状、身体疼痛情况评分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安慰艾灸组(P<0.01,P<0.05)。艾灸组治疗1周后一般情况评分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2、4周后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安慰艾灸组(P<0.01,P<0.05)。艾灸组治疗1、2周后工作能力评分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治疗4周后低于空白对照组及安慰艾灸组(P<0.01,P<0.05)。艾灸组结石清除率为95.9%(47/49),高于空白对照组的80.0%(40/50,P<0.05)。艾灸组(28.6%,14/49)和安慰艾灸组(40.4%,19/47)口服止痛药比例低于空白对照组(76.0%,38/50,P<0.01)。结论:艾灸联合西药可缓解URL术后患者下尿路症状及身体疼痛,加快一般情况及工作能力恢复。
2023年11期 v.43;No.422 1251-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霍艳;陈萍;朱俊楠;付雅琪;徐广立;
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产后腹痛的临床疗效及对产妇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产后腹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5例,脱落1例)和中药组(35例,脱落2例)。中药组于产后第1天服用生化汤加味,每日1剂;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予腕踝针治疗,穴取双侧踝部下1区、下2区,每日1次。均治疗3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β-EP水平、子宫底高度,产后恶露情况及产后42 d子宫复旧情况。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产后24、48、72 h),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子宫底高度较治疗前(产后2 h)降低(P<0.05),且针药组低于中药组(P<0.05)。治疗后(产后72 h),两组患者血清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针药组高于中药组(P<0.05)。针药组患者产后血性恶露量多于中药组、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及总恶露持续时间短于中药组(P<0.05)。两组患者产后42 d子宫复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能明显减轻产后腹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恶露排出和子宫复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上调血清β-EP水平,提高痛阈,从而达到镇痛效果。
2023年11期 v.43;No.422 1257-1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金玉晶;葛国岚;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儿童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4例,脱落3例、剔除1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穴取百会及双侧合谷、太冲、脾俞、肝俞、曲池、足三里等,每4周治疗1次;对照组口服盐酸硫必利片治疗,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血清NSE水平,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除对照组YGTSS发声抽动评分外,两组患儿YGTSS各项评分及总分、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YGTSS各项评分及总分、血清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29/33),高于对照组的76.7%(23/30,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脾虚肝旺型T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患儿YGTSS评分及血清NSE水平。
2023年11期 v.43;No.422 1261-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席梦含;王路;张微;郑倩华;秦海燕;鄢香芸;陈思珏;李瑛;
目的:基于肠道神经元自噬探讨电针大肠合募配穴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以及3-MA+针刺组5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灌胃14 d制备FC模型。造模成功后,针刺组、3-MA+针刺组电针双侧“天枢”“上巨虚”,予疏密波,频率3 Hz/15 Hz,电流强度1 mA,每次30 min,每日1次,5 d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3-MA组及3-MA+针刺组于电针前30 min予3-MA溶液腹腔注射(15 mg/kg),每日1次。分别于干预前后观察各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和6 h排便情况。干预后计算各组小鼠小肠推进率;HE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肠道神经元自噬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肌层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Beclin-1、神经元核抗原蛋白(NeuN)表达。结果: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3-MA组及3-MA+针刺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1,P<0.05),6 h排便粒数减少(P<0.01),6 h粪便湿重降低(P<0.01,P<0.05),6 h粪便含水率下降(P<0.05,P<0.01)。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6 h排便粒数减少(P<0.01),6 h粪便湿重降低(P<0.01),6 h粪便含水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P<0.01),6 h排便粒数增多(P<0.01),6 h粪便湿重增加(P<0.01),6 h粪便含水率升高(P<0.01);与针刺组比较,3-MA+针刺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1),6 h排便粒数减少(P<0.01),6 h粪便湿重降低(P<0.01),6 h粪便含水率下降(P<0.01)。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各层结构均正常、完整。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及结肠肌层神经元LC3、Beclin-1、NeuN平均吸光度值降低(P<0.01),自噬小体减少;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小肠推进率及结肠肌层神经元LC3、Beclin-1、NeuN平均吸光度值升高(P<0.01,P<0.05),自噬小体增多;与针刺组比较,3-MA+针刺组小肠推进率及结肠肌层神经元LC3、Beclin-1、NeuN平均吸光度值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可促进肠道神经元自噬,增加神经元数量,从而增加FC模型小鼠肠道运动,改善便秘症状。
2023年11期 v.43;No.422 1279-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7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龚佳佳;陈放;张优雅;冯嘉鑫;华金双;
目的:探讨“邵氏五针法”预处理缓解哮喘大鼠气道炎性反应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大鼠采用雾化吸入卵蛋白致敏及激发方法制备哮喘模型。针刺组取“大椎”及双侧“肺俞”“风门”行针刺预处理干预,每次20 min,起针后进行激发,每日1次,连续7 d;西药组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用药后激发,每日1次,连续7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肺组织活性氧簇(ROS)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硫氧还蛋白反应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 (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大鼠精神行为状态良好;模型组大鼠出现呼吸急促、抓耳挠腮、烦躁不安等情况;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西药组大鼠呼吸较平稳,反应相对灵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8、IL-1β含量升高(P<0.01),ROS阳性表达强度增高,肺组织TXNIP、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西药组大鼠血清IL-18、IL-1β含量降低(P<0.01),ROS阳性表达强度降低,肺组织TXNIP、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西药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肺组织ASC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邵氏五针法”预处理可通过降低ROS,减少ROS/TXNIP/NLRP3通路相关蛋白的聚集与激活,进而减少下游IL-1β、IL-18炎性因子的分泌,改善哮喘大鼠气道炎性反应,这可能是“邵氏五针法”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2023年11期 v.43;No.422 1287-1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9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珊红;王艳;项栋良;袁一鸣;赵明月;张雪薇;宫子涵;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结合神经松动术对兔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及核因子κB(NF-κB)、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 (MuR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0只普通级新西兰大耳兔(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结合组5组,各3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钳夹术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天,神经松动术组予神经松动术治疗;夹脊电针组于双侧L_4-L_6“夹脊”行电针干预,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结合组先电针双侧L4-L6“夹脊”,再予神经松动术干预。均每日1次,每周6 d,按取材时间分别干预1、2、4周。干预1、2、4周后,观察各组兔趾张反射及改良Tarlov评分;HE染色法观察各组兔腓肠肌形态,并测定肌纤维横截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兔腓肠肌NF-κB、MuRF1蛋白表达。结果:干预1、2、4周后,模型对照组兔趾张反射和改良Tarlov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结合组兔趾张反射和改良Tarlov评分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合组兔趾张反射和改良Tarlov评分高于夹脊电针组、神经松动术组(P<0.05)。正常对照组腓肠肌肌纤维排列整齐、肌细胞形态正常;模型对照组腓肠肌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细胞形态不规则,局部炎性细胞浸润;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结合组腓肠肌肌纤维形态较模型对照组规则。干预1、2、4周后,模型对照组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结合组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大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合组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大于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P<0.05)。干预1、2、4周后,模型对照组腓肠肌NF-κB、MuRF1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神经松动术组、夹脊电针组和结合组干预1、2、4周后NF-κB蛋白表达及干预2、4周后MuRF1蛋白表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合组干预1、2、4周后NF-κB蛋白表达及干预2、4周后MuRF1蛋白表达低于神经松动术组和夹脊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结合神经松动术可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兔肌肉力量、坐骨神经功能及腓肠肌萎缩,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MuRF1表达有关。
2023年11期 v.43;No.422 1293-1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翔昱;修文萃;施兰君;焦睿珉;田紫煜;胡晓艺;明恬妤;岗卫娟;景向红;
目的:对针灸辅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系统评价(SR)/Meta分析(MA)进行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的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针灸辅助IVF-ET的SR/MA。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9月27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PRISMA声明、AMSTAR 2量表和GRADE系统分别评价纳入SR/MA的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28篇SR/MA,PRISMA评分在8.5~27分。报告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方案和注册、检索、研究偏倚、其他分析、局限性、资金支持等方面。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整体偏低,问题主要集中在条目2、3、7、10、12、16。共85个结局指标纳入GRADE系统进行证据等级评价,大部分证据质量为低或极低,降级的原因主要与研究的局限性、不一致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有关。结论:针灸辅助IVF-ET治疗可以改善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但相关SR/MA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均较低,建议今后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提供更可靠的循证依据。
2023年11期 v.43;No.422 1315-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9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冉;闻胜月;詹红生;林勋;张旻;庞坚;曹月龙;陈博;
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计算机检索PubMed、 Cochrane Library、 Web of Science、 EMbase、 Scopu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8月1日。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所有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1 087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对照[SMD=-1.67,95%CI (-2.44,-0.90),Z=4.26,P<0.000 1]和其他治疗方法对照[低频电刺激、推拿、电磁波照射联合吡罗昔康凝胶,SMD=-1.98,95%CI(-2.48,-1.48),Z=7.74,P<0.000 01]。观察组患者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低于利多卡因注射对照[MD=-2.17,95%CI (-3.41,-0.93),Z=3.44,P=0.000 6]和其他治疗方法对照[低频电刺激、推拿,MD=-5.75,95%CI (-9.97,-1.53),Z=2.67,P=0.008]。观察组患者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低于其他治疗方法 [低频电刺激、推拿,MD=-1.04,95%CI (-1.55,-0.53),Z=4.01,P<0.000 1]。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较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低频电刺激、推拿、电磁波联合吡罗昔康凝胶在降低患者疼痛方面有更好的效果;针刺较利多卡因注射在改善PRI评分方面具有优势;针刺较推拿和低频电刺激在改善PRI、PPI评分方面效果更好。
2023年11期 v.43;No.422 1324-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9K] [下载次数:1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