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 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电针治疗伴耳后疼痛的急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对照试验

    祝鹏宇;孙明媚;唐欣莹;张鑫浩宁;郭颖;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电针治疗伴耳后疼痛的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8例伴耳后疼痛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4例,脱落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穴取患侧阳白、攒竹、四白、颧髎、地仓、翳风、牵正、太阳,双侧合谷,阳白和攒竹、四白和地仓分别连接电针,选用断续波;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百会、双侧运动区下1/5应用经颅重复针刺法,乳突1穴、乳突2穴连接电针,选用密波。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即刻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记录耳后疼痛持续天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及患侧面神经从茎乳孔至额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的运动传导的潜伏期、波幅,并于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升高(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P<0.05),患侧面神经茎乳孔至额肌、口轮匝肌与眼轮匝肌运动传导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患侧面神经茎乳孔至额肌、口轮匝肌与眼轮匝肌运动传导的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治疗后两组患者耳后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后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27/31),高于对照组的77.4%(24/31,P<0.05)。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电针能够改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耳后疼痛。

    2024年05期 v.44;No.428 489-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陈浩然;郑一;李捷;鲍琪;李晓鹏;于莘琳;朱清婷;吕雷;于晓飞;徐东昊;王科军;

    目的:构建并验证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预测模型,为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预测提供工具。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针灸推拿科、莘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东营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并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方式的贝尔面瘫患者269例,将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针灸推拿科、莘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182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128例)和内部验证组(54例),东营市中医院康复科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87例),通过电子病历信息平台提取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25.0和R4.2.3软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通过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的方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拟合度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计算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全面评估模型的整体性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治疗前病情重、未在发病72h内使用激素治疗、急性期未进行针灸和针灸方案单一是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疗效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基于此构建了列线图模型和在线列线图预测工具(https://bmuchen.shinyapps.io/dynnomapp/)。模型在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21(95%CI:0.877,0.966)、0.876(95%CI:0.787,0.966)和0.846(95%CI:0.766,0.926),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模型与校准曲线贴合较好。决策曲线阈值在0~0.8之间时,可为临床参与者提供临床获益。模型的灵敏度在65.9%~88.0%、特异度在77.3%~90.7%、准确度在77.8%~85.9%、阳性预测值在83.3%~90.1%、阴性预测值在70.8%~78.7%,综合评估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好。结论: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可推广性,预测结果可以辅助临床医师对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进行判定,做出有效优质的临床决策,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2024年05期 v.44;No.428 495-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脂质代谢的影响

    连晓阳;王鸣;原萌谦;李晓洁;陈栋;钟京琛;刘成勇;徐斌;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31例)和药物组(31例,脱落2例),并招募2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药物组口服硫辛酸胶囊,每次0.2 g,每日3次;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针药结合组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双侧曲池、外关、合谷、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针药结合组和药物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及正中神经(MN)和腓总神经(CPN)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测针药结合组、药物组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组健康受试者血清脂质代谢。结果:治疗后,针药结合组和药物组患者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药结合组降低幅度大于药物组(P<0.001);针药结合组和药物组患者MN、CPN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针药结合组提高幅度大于药物组(P<0.001)。DPN患者治疗前与正常组健康受试者共有365个差异脂质代谢物,包括鞘氨醇(SPH,d18:0)等,参与肌醇磷酸代谢等通路;药物组治疗前后有103个差异脂质代谢物,包括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18:1/0:0)等,参与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针药结合组治疗前后共有99个差异脂质代谢物,包括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8:0/0:0)等,参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溶血磷脂酸(LPA,0:0/22:6)、LPA(0:0/18:2)、LPC(O-18:0)等50个脂质代谢物受针刺影响较大,主要参与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结论:针药结合可改善DPN患者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脂质代谢有关。

    2024年05期 v.44;No.428 503-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穴位贴敷治疗肝气郁滞型桥本甲状腺炎的疗效:随机对照试验

    乔雪;刘炳蔚;牟思霖;徐春红;杨朋来;杨丽爽;李良;陈守华;王萌;陈翰翰;陈宏志;李静蔚;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肝气郁滞型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肝气郁滞型HT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75例,剔除11例、脱落5例)和安慰组(75例,剔除12例、脱落3例)。在健康宣教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贴敷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安慰组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选取神阙,双侧涌泉、腋十和阿是穴,其中腋十每周1次,余穴隔日1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左叶、右叶、峡部厚度,中医症状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贴敷组患者血清Tg Ab、TPOAb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SF-36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精力(VT)、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01);两组患者甲状腺峡部厚度均小于治疗前(P<0.05),中医症状评分、HADS焦虑(HAD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P<0.01);安慰组患者SF-36生理机能(PF)、RP、BP、VT、RE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P<0.001);两组患者血清FT3、FT4、TSH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组和安慰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0%(15/75)和10.7%(8/75),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过敏。结论:穴位贴敷可降低肝气郁滞型HT患者血清Tg Ab、TPOAb水平,缓解甲状腺肿大程度,改善中医症状、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2024年05期 v.44;No.428 513-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胸腔镜肺癌术后咳嗽的影响

    王鹏;黄梅艳;徐辉;刘烨;贾树山;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胸腔镜肺癌术后咳嗽的缓解作用。方法:将110例接受胸腔镜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EAS组(55例,脱落2例)和假TEAS组(55例,脱落4例)。TEAS组分别于麻醉前30 min、术后1~4 d接受TEAS治疗,穴取双侧肺俞、脾俞、肾俞、合谷、列缺、太溪,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假TEAS组在相同时间、相同穴位粘贴电极片但无电刺激。均每次30min,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T_1)、术后第3天(T_2)、术后第5天(T_3)、术后1个月(T_4)、术后3个月(T_5)咳嗽发生率、咳嗽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T_4、T_5莱斯特咳嗽问卷(LCQ)评分,检测术前(T_0)、T_1、T_2、T_3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比较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TEAS组T_3时点咳嗽发生率及T_1~T_5时点咳嗽VAS评分低于假TEAS组(P<0.05,P<0.01),T_4、T_5时点LCQ评分高于假TEAS组(P<0.05);T_1~T_3时点血清CRP、IL-6、TNF-α含量低于假TEAS组(P<0.01);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假TEAS组(P<0.05,P<0.01),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假TEAS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假TEAS组(P<0.05)。结论:TEAS可缓解胸腔镜肺癌术后咳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2024年05期 v.44;No.428 52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火龙罐防治乳腺癌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随机对照试验

    陈青青;雷叶雁;白爽;罗旭金;雷昕昀;陈燕萍;李东梅;

    目的:观察火龙罐防治乳腺癌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接受中高度致呕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3例)。两组患者均在化疗当天及化疗后第1~3天给予盐酸托烷司琼5 mg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化疗后第1、3、5天行腹部火龙罐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化疗后第1~6天恶心、呕吐、纳差、腹痛、腹胀发生情况,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恶心、呕吐、纳差持续天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及补救止呕用药情况,并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第2~6天恶心、纳差、腹胀发生例数及恶心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第1~3天呕吐发生例数及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纳差持续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GC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C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SAS评分、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补救用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火龙罐治疗能有效降低乳腺癌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纳差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且安全性较好。

    2024年05期 v.44;No.428 526-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热敏灸联合盐酸托烷司琼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随机对照试验

    周梅;杨硕;陈日新;赵静;代有名;徐静;朱国庆;

    目的:比较热敏灸联合盐酸托烷司琼与单纯盐酸托烷司琼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IN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盐酸托烷司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中脘、神阙、气海、关元、上脘、下脘、建里,双侧足三里、内关、天枢、梁门穴区探寻热敏腧穴行热敏灸治疗,两组治疗均从化疗当天开始,每天1次,治疗7 d。记录化疗第1~7天每次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并统计完全缓解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及骨髓抑制发生率。结果:化疗第2~4天,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绪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及对照组(P<0.05),疲乏、疼痛、失眠、食欲不振、腹泻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0.0%(6/30),低于对照组的46.7%(14/30,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盐酸托烷司琼能有效减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高CINV患者生命质量,对化疗药物所导致的骨髓抑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024年05期 v.44;No.428 53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临证经验

  • 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谭黄圣;邓鹏伟;何升华;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7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以及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总分及NDI评分降低(P<0.05),SF-12评分升高(P<0.05),总有效率为91.1%(51/56)。结论: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能缓解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2024年05期 v.44;No.428 537-538+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9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广泛性焦虑障碍40例

    周夏芸;张潘;胡零三;陈锐明;石国傲;周逸夫;吉祥;李仲贤;阎路达;周鹏;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肝郁气滞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40例,采用疏肝调神针刺法(百会、印堂、合谷、太冲、引气归元)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3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周后,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评定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和5-羟色胺(5-HT)水平,测定大脑皮层静息运动阈值(rMT),评定中医证候评分;并于随访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及随访时,患者HAMA、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后一时间点评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P<0.001)。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血清Glu水平、r MT值、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01,P<0.05),血清GABA、5-HT水平升高(P<0.001,P<0.01)。随访时,总有效率为90.0%(36/40)。结论:疏肝调神针刺法能有效改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近远期疗效稳定。

    2024年05期 v.44;No.428 546-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下载次数:8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机制探讨

  • 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的调控作用研究

    钟馨仪;唐成林;余敏;

    目的:观察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15)和高脂造模组(n=45),高脂造模组以定制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NAFLD模型。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选取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0)、电针组(n=10)和非穴浅刺组(n=10),另从普通饮食组中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电针组大鼠于双侧“丰隆”“肝俞”穴行电针干预,予疏密波,频率4 Hz/20 Hz,电流强度3 mA;非穴浅刺组大鼠于双侧“丰隆”“肝俞”穴旁5 mm处浅刺,电针刺激参数同电针组。两组干预均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5 d,连续干预4周。干预后,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形态;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IL)-1β、IL-1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消皮素D(GSDMD)、GSDMD末端氨基结构域(GSDMD-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1、IL-1β、IL-18及TNF-α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GSDMD、Caspase-11、IL-1β、IL-18及TNF-α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脂滴呈片状堆积;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非穴浅刺组大鼠肝细胞脂滴减少,肝脏脂肪变性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LPS、IL-1β、IL-18、TNF-α含量升高(P<0.01);肝脏组织GSDMD、Caspase-11、IL-1β、IL-18、TNF-α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1),GSDMD-N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非穴浅刺组大鼠血清LPS、IL-1β、IL-18、TNF-α含量降低(P<0.01),肝脏组织GSDMD、IL-1β、IL-18、TNF-α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1),肝脏组织GSDMD-N蛋白表达及Caspase-11m RNA表达降低(P<0.01);电针组大鼠肝脏组织Caspase-11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非穴浅刺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血清LPS、IL-1β、IL-18、TNF-α含量降低(P<0.01);肝脏组织GSDMD、Caspase-11、IL-1β、IL-18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1),GSDMD-N蛋白及TNF-α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电针干预可抑制NAFLD大鼠肝细胞焦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LPS含量,下调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相关因子GSDMD、GSDMD-N、Caspase-11、IL-1β、IL-18、TNF-α表达相关。

    2024年05期 v.44;No.428 539-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Nrf2-Keap1信号通路探讨麦粒灸对环磷酰胺致肝损伤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机制

    朱涛;张春青;任佳;程艳婷;高珍;冀雨芳;苗晋玲;冀来喜;

    目的:观察麦粒灸对环磷酰胺(CTX)引起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CD-1(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每组8只。模型组、麦粒灸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CTX(80 mg/kg)制备肝损伤模型。麦粒灸组予麦粒灸“关元”及双侧“足三里”“三阴交”,每穴3壮,每壮时间约30 s,每日1次,连续7 d。干预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测量小鼠肝脏质量并计算肝脏指数;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形态,并评定肝脏组织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脱氢酶(GLDH)及肝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脏Nrf2、Keap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反应迟钝、步态不稳、体质量下降;肝脏指数升高(P<0.01);肝细胞排列较为疏松,少部分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肝脏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0.05);血清AST、ALT、GLDH及肝脏MDA含量均增加(P<0.05),肝脏SOD、GSH-Px含量降低(P<0.05);肝脏Nrf2、NQO1蛋白及mRNA表达均下降(P<0.01),Keap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麦粒灸组小鼠一般情况好转;肝脏指数降低(P<0.01);肝细胞结构相对完整清晰,排列较为整齐,肝脏组织病理评分降低(P<0.05);血清AST、ALT、GLDH及肝脏MDA含量均减少(P<0.05),肝脏SOD、GSH-Px含量增加(P<0.05,P<0.01);肝脏Nrf2、NQO1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5),Keap1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麦粒灸可能通过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增强机体的抗氧化酶系统表达,减轻CTX引起的肝损伤。

    2024年05期 v.44;No.428 549-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HSPA5/GPX4信号通路探讨针刀干预膝关节骨关节炎兔软骨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

    孟德鸿;卢曼;吴三兵;栾国瑞;丁双;赵汉卿;张芬;杨永晖;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热休克蛋白A家族成员5(HSPA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刀干预KOA软骨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7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刀组,每组9只。采用改良Videman法连续固定兔左侧后肢6周建立KOA模型。造模后,针刀组给予针刀干预,每周1次,连续3周。运用奎森功能障碍指数(Lequesne MG评分)评估兔膝关节局部症状、体征及功能;HE染色法与番红-固绿染色法分别观察兔软骨细胞与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兔软骨细胞线粒体结构;运用铁离子试剂盒检测兔软骨组织铁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兔软骨组织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活性氧(ROS)水平,并计算线粒体损伤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兔软骨组织HSPA5、GPX4、Ⅱ型胶原α1链(COL2A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1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兔软骨组织HSPA5、GPX4、Ⅱ型胶原蛋白(COL-Ⅱ)、MMP3、MMP1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兔软骨组织HSPA5、GPX4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干预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针刀组兔膝关节Lequesne MG评分升高(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兔膝关节Lequesne MG评分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数量减少且排列紊乱,软骨结构层次不清,潮线紊乱、模糊不清,线粒体皱缩、线粒体嵴减少甚至消失;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软骨细胞数量较多,软骨结构层次清楚,潮线恢复,线粒体数量较多,结构正常,有较多的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组织铁含量增加(P<0.01),细胞呈低Δψm,线粒体损伤率增高(P<0.01),ROS平均荧光强度升高(P<0.01),软骨组织HSPA5、GPX4、COL2A1 mRNA及相应蛋白表达降低(P<0.01),软骨组织MMP3、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软骨组织HSPA5、GPX4平均荧光强度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软骨组织铁含量减少(P<0.01),软骨细胞Δψm升高,线粒体损伤率降低(P<0.01),ROS平均荧光强度降低(P<0.01),软骨组织HSPA5、GPX4、COL2A1 mRNA及相应蛋白表达升高(P<0.01),软骨组织MMP3、MMP13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软骨组织HSPA5、GPX4平均荧光强度升高(P<0.01)。结论:针刀干预能够缓解KOA模型兔膝关节软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节HSPA5/GPX4信号通路维持关节软骨铁稳态,从而抑制软骨细胞铁死亡,缓解细胞外基质(ECM)降解有关。

    2024年05期 v.44;No.428 555-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5K]
    [下载次数:10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征订·书讯

  •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针灸》杂志(月刊)、《针刺研究》杂志(月刊)

    <正>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入选2023年度T1级优秀中医药科技期刊目录。《中国针灸》杂志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全面报道国内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

    2024年05期 v.44;No.428 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书讯

    <正>《埋线针刀治疗学》是《穴位埋线系列丛书》的第4部,此套丛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总主编是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埋线分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埋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才德教授。《埋线针刀治疗学》将埋线、针刀两种疗法有机、无缝地结合起来,并通过专利针具“埋线针刀”完成操作,从埋线的角度引入即刻松解的机制,从针刀的角度引入长效针灸机制,把针刀治疗痛证的疗效推向新的高度,把埋线治疗病症的范围拓展到了新的广度。

    2024年05期 v.44;No.428 56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传承与创新

  • 邵氏努针运气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经验

    杨云涛;邵素菊;吴毅明;王培;祁帅党;

    介绍邵氏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经验。邵经明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形失调、神失守”,其发病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基于“形神同治”思想,临证选用“治神三穴”大椎、风池、百会配伍背俞穴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主,采用努针运气针法,治形体又治心神,效专力宏。

    2024年05期 v.44;No.428 565-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陆永辉分层针刺任脉经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经验

    吕璞;陆永辉;国文豪;张睿俊;张腾;

    介绍陆永辉教授分层针刺任脉经穴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陆永辉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三焦气机不畅,膀胱气化失司,致水液代谢失常,则症见小便不利。临床刺筋(膜)行气,取任脉经穴刺入不同深度,浅刺气海、关元畅三焦气机,中刺募穴中极利三焦募原,深刺曲骨缝隙“募刺迫脏”,以调气行滞通窍,疏利三焦气机,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从而利小便治癃闭。

    2024年05期 v.44;No.428 569-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理论探讨

  • 经络辨证之辨“在经在络”

    曾慧琳;刘兵;

    以经络辨证的第一层次——辨“在经在络”为研究对象,结合古代文献和针灸临床实际,对辨“在经在络”的方法及其意义进行系统阐述,发现通过分析病症表现之发病部位、病变层次和经络诊察之切诊、望诊,可以辨别疾病是“在经”或是“在络”,进而可指导刺灸法的选择;经络辨证首辨“在经在络”不仅有利于提高针灸疗效,而且对于在针灸视域下更好地认识疾病、理解刺灸法相关概念、健全完善经络辨证体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5期 v.44;No.428 574-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10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思路与方法

  • 基于神经影像学的常见精神疾病头针刺激靶点研究(上)

    曹瑾;余思奕;崔方圆;张斌龙;刘娇;孔乔;孔健;

    头针是一种基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提出的独特针灸疗法,而神经影像学技术为当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与头皮刺激位点研究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基于Neurosynth平台检索得到的神经影像学相关文献拟定常见精神疾病的头皮刺激靶点,为焦虑症、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提供头针刺激靶点方案,并介绍每个靶点所在脑区与该疾病密切相关的功能,列举各个疾病现行针灸/头针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参考和应用。同时,这些靶点不仅可以用于头针刺激,也可用于不同神经调控技术治疗相关疾病。

    2024年05期 v.44;No.428 579-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基于“肝为五脏之贼”理论探讨针灸调肝柔木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辨治思路

    宋尚义;李旭豪;杨继国;

    受“肝为五脏之贼”理论启发,笔者认为寻常型银屑病虽病发于外,其本在内,其内在病机为肝不和。进行期和静止期采用常规针刺联合针灸调肝柔木法以治血调肝,标本兼治,消退期以针灸调肝柔木法疏肝敛阴,调护情志,为临床针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诊疗思路。

    2024年05期 v.44;No.428 589-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人文讲坛

  • 《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与身体博物学的开启

    张树剑;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博物学传统,但多集中在本草领域,对于针灸学较少有讨论。以博物学的视角审视《黄帝内经》中的身体知识,尤其通过对腧穴知识生成过程的考察,可以看到《黄帝内经》身体博物学进路:观察、记录、命名与分类。《黄帝内经》身体博物学具有注重名物注释、与自然及事物交互应用、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等特点。开启身体博物学对于理解古典身体知识的生成以及针灸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5期 v.44;No.428 593-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医案选辑

  • 针刺联合督脉热敏灸治疗延髓囊肿案

    许萍萍;潘宾;叶松园;胡梦飞;

    报道1例延髓囊肿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四诊合参,采用标本同调的针刺方案联合督脉热敏灸治疗。共治疗10个疗程(10个月),期间患者右侧肢体麻木明显改善,肢体温度觉、针刺痛觉恢复正常,颅脑磁共振检查前后对比可见囊性灶明显缩小,半年后随访,诉肢体麻木未再复发,颅脑磁共振复查示囊性灶大小与治疗后相仿,未见明显增大。针刺联合督脉热敏灸可调理脾肾,固护先后天之本,激发全身阳气以补虚益髓、通督填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并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

    2024年05期 v.44;No.428 599-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文献研究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技术的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选穴规律与证–穴关系研究

    张清源;孟晞;黄晟赫;黄丽丹;吴麟;周志刚;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技术探索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选穴规律与证-穴关系。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2年12月14日收录的针灸治疗EMs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腧穴频次及频率、腧穴归经、腧穴分布、证-穴关系,并使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Cytoscape3.7.2软件绘制复杂共现网络图谱;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腧穴实现层次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结果:共纳入163篇文献,提取核心处方167条,证型-腧穴处方74条,涉及腧穴92个,累计频次1 223次。使用频次前5的腧穴为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子宫;腧穴归经以任脉、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为主,胸腹部与下肢部腧穴占比较高;关元-三阴交、关元-中极、关元-子宫为高频腧穴配伍;关元、三阴交、气海、中极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与其他穴位的联通性最好;前25位高频腧穴可分为5个有效聚类群。寒凝血瘀证常用穴位为关元、气海、三阴交、子宫、中极;肾虚血瘀证常用穴位为关元、三阴交、中极、大赫、太溪;气滞血瘀证常用穴位为中极、关元、三阴交、血海、地机;气虚血瘀证常用穴位为气海、关元、足三里、血海、子宫;痰瘀互结证常用穴位为三阴交、丰隆、中髎、次髎、下髎;湿热瘀阻证常用穴位为大横、关元、中极、气海、中脘。结论:针灸治疗EMs核心处方为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子宫,临床以6类证型为主,当根据不同证型在核心处方基础上配以对证穴位。

    2024年05期 v.44;No.428 602-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