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鹏宇;孙明媚;唐欣莹;张鑫浩宁;郭颖;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电针治疗伴耳后疼痛的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8例伴耳后疼痛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4例,脱落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穴取患侧阳白、攒竹、四白、颧髎、地仓、翳风、牵正、太阳,双侧合谷,阳白和攒竹、四白和地仓分别连接电针,选用断续波;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百会、双侧运动区下1/5应用经颅重复针刺法,乳突1穴、乳突2穴连接电针,选用密波。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即刻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记录耳后疼痛持续天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及患侧面神经从茎乳孔至额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的运动传导的潜伏期、波幅,并于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升高(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P<0.05),患侧面神经茎乳孔至额肌、口轮匝肌与眼轮匝肌运动传导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患侧面神经茎乳孔至额肌、口轮匝肌与眼轮匝肌运动传导的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治疗后两组患者耳后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后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27/31),高于对照组的77.4%(24/31,P<0.05)。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法结合电针能够改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耳后疼痛。
2024年05期 v.44;No.428 489-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陈浩然;郑一;李捷;鲍琪;李晓鹏;于莘琳;朱清婷;吕雷;于晓飞;徐东昊;王科军;
目的:构建并验证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预测模型,为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预测提供工具。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针灸推拿科、莘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东营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并以针灸为主要治疗方式的贝尔面瘫患者269例,将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针灸推拿科、莘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182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128例)和内部验证组(54例),东营市中医院康复科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87例),通过电子病历信息平台提取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25.0和R4.2.3软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通过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的方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拟合度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计算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全面评估模型的整体性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治疗前病情重、未在发病72h内使用激素治疗、急性期未进行针灸和针灸方案单一是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疗效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基于此构建了列线图模型和在线列线图预测工具(https://bmuchen.shinyapps.io/dynnomapp/)。模型在训练组、内部验证组和外部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921(95%CI:0.877,0.966)、0.876(95%CI:0.787,0.966)和0.846(95%CI:0.766,0.926),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模型与校准曲线贴合较好。决策曲线阈值在0~0.8之间时,可为临床参与者提供临床获益。模型的灵敏度在65.9%~88.0%、特异度在77.3%~90.7%、准确度在77.8%~85.9%、阳性预测值在83.3%~90.1%、阴性预测值在70.8%~78.7%,综合评估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好。结论: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可推广性,预测结果可以辅助临床医师对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进行判定,做出有效优质的临床决策,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2024年05期 v.44;No.428 495-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连晓阳;王鸣;原萌谦;李晓洁;陈栋;钟京琛;刘成勇;徐斌;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31例)和药物组(31例,脱落2例),并招募2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药物组口服硫辛酸胶囊,每次0.2 g,每日3次;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针药结合组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双侧曲池、外关、合谷、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针药结合组和药物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及正中神经(MN)和腓总神经(CPN)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测针药结合组、药物组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组健康受试者血清脂质代谢。结果:治疗后,针药结合组和药物组患者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针药结合组降低幅度大于药物组(P<0.001);针药结合组和药物组患者MN、CPN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针药结合组提高幅度大于药物组(P<0.001)。DPN患者治疗前与正常组健康受试者共有365个差异脂质代谢物,包括鞘氨醇(SPH,d18:0)等,参与肌醇磷酸代谢等通路;药物组治疗前后有103个差异脂质代谢物,包括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18:1/0:0)等,参与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针药结合组治疗前后共有99个差异脂质代谢物,包括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8:0/0:0)等,参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溶血磷脂酸(LPA,0:0/22:6)、LPA(0:0/18:2)、LPC(O-18:0)等50个脂质代谢物受针刺影响较大,主要参与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结论:针药结合可改善DPN患者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脂质代谢有关。
2024年05期 v.44;No.428 503-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5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乔雪;刘炳蔚;牟思霖;徐春红;杨朋来;杨丽爽;李良;陈守华;王萌;陈翰翰;陈宏志;李静蔚;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肝气郁滞型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肝气郁滞型HT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75例,剔除11例、脱落5例)和安慰组(75例,剔除12例、脱落3例)。在健康宣教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贴敷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安慰组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选取神阙,双侧涌泉、腋十和阿是穴,其中腋十每周1次,余穴隔日1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左叶、右叶、峡部厚度,中医症状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贴敷组患者血清Tg Ab、TPOAb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SF-36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精力(VT)、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01);两组患者甲状腺峡部厚度均小于治疗前(P<0.05),中医症状评分、HADS焦虑(HAD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P<0.01);安慰组患者SF-36生理机能(PF)、RP、BP、VT、RE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P<0.001);两组患者血清FT3、FT4、TSH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组和安慰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0%(15/75)和10.7%(8/75),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过敏。结论:穴位贴敷可降低肝气郁滞型HT患者血清Tg Ab、TPOAb水平,缓解甲状腺肿大程度,改善中医症状、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2024年05期 v.44;No.428 513-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8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王鹏;黄梅艳;徐辉;刘烨;贾树山;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胸腔镜肺癌术后咳嗽的缓解作用。方法:将110例接受胸腔镜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EAS组(55例,脱落2例)和假TEAS组(55例,脱落4例)。TEAS组分别于麻醉前30 min、术后1~4 d接受TEAS治疗,穴取双侧肺俞、脾俞、肾俞、合谷、列缺、太溪,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假TEAS组在相同时间、相同穴位粘贴电极片但无电刺激。均每次30min,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T_1)、术后第3天(T_2)、术后第5天(T_3)、术后1个月(T_4)、术后3个月(T_5)咳嗽发生率、咳嗽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T_4、T_5莱斯特咳嗽问卷(LCQ)评分,检测术前(T_0)、T_1、T_2、T_3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比较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TEAS组T_3时点咳嗽发生率及T_1~T_5时点咳嗽VAS评分低于假TEAS组(P<0.05,P<0.01),T_4、T_5时点LCQ评分高于假TEAS组(P<0.05);T_1~T_3时点血清CRP、IL-6、TNF-α含量低于假TEAS组(P<0.01);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假TEAS组(P<0.05,P<0.01),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假TEAS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假TEAS组(P<0.05)。结论:TEAS可缓解胸腔镜肺癌术后咳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2024年05期 v.44;No.428 52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陈青青;雷叶雁;白爽;罗旭金;雷昕昀;陈燕萍;李东梅;
目的:观察火龙罐防治乳腺癌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接受中高度致呕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3例)。两组患者均在化疗当天及化疗后第1~3天给予盐酸托烷司琼5 mg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化疗后第1、3、5天行腹部火龙罐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化疗后第1~6天恶心、呕吐、纳差、腹痛、腹胀发生情况,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恶心、呕吐、纳差持续天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及补救止呕用药情况,并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第2~6天恶心、纳差、腹胀发生例数及恶心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第1~3天呕吐发生例数及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纳差持续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GC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C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SAS评分、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补救用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火龙罐治疗能有效降低乳腺癌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纳差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且安全性较好。
2024年05期 v.44;No.428 526-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周梅;杨硕;陈日新;赵静;代有名;徐静;朱国庆;
目的:比较热敏灸联合盐酸托烷司琼与单纯盐酸托烷司琼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IN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盐酸托烷司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中脘、神阙、气海、关元、上脘、下脘、建里,双侧足三里、内关、天枢、梁门穴区探寻热敏腧穴行热敏灸治疗,两组治疗均从化疗当天开始,每天1次,治疗7 d。记录化疗第1~7天每次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并统计完全缓解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及骨髓抑制发生率。结果:化疗第2~4天,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绪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及对照组(P<0.05),疲乏、疼痛、失眠、食欲不振、腹泻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0.0%(6/30),低于对照组的46.7%(14/30,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盐酸托烷司琼能有效减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高CINV患者生命质量,对化疗药物所导致的骨髓抑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024年05期 v.44;No.428 53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7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