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御;张重阳;孟言;石安妮;白雪;孙文婷;周玉麒;白鹏;
目的:观察“颈部七线”取穴法针刺预防性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缓解期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29例,脱落4例)。观察组予“颈部七线”取穴法针刺治疗,穴取大椎、风府及双侧风池、供血等;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穴取患侧阿是穴、丝竹空、率谷、太阳等。两组均隔1~2d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周后及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发作次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并于治疗4、8周后及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计算两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与头痛发作次数减半率。结果:治疗4、8周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及头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随访时头痛发作天数及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及随访时,观察组患者MSQ功能障碍领域和情感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8周后及随访时,观察组患者MSQ功能受限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MSQ功能受限领域、功能障碍领域和情感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8周后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及随访时头痛发作次数减半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七线”取穴法针刺可减少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发作次数及疼痛强度,改善患者中医证候以及生活质量。
2024年06期 v.44;No.429 61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舢泽;高金凤;吴炳鑫;吴倩;温秀云;宁百乐;梁雪松;符文彬;
目的:探索优化针刺方案改善抑郁失眠共病患者情绪与失眠症状的交互作用。方法:对一项针刺治疗抑郁失眠共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二次分析。试验将140例抑郁失眠共病患者随机分为优化针刺组(70例,脱落8例)和常规针刺组(70例,脱落8例)。常规针刺组针刺印堂、百会及双侧合谷、太冲;优化针刺组在常规针刺组基础上加刺双侧列缺、照海,并于双侧心俞、胆俞及双侧肾俞、安眠两组穴位交替施皮内针疗法。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采用中介效应分析分别评价PSQI与HAMD-24情绪相关因子的中介效应;根据HAMD-24评分采用潜剖面分析对患者进行亚组分类,并进一步对各亚组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结果:PSQI在优化针刺方案改善抑郁情绪的间接效应为3.052(95%CI [1.407, 4.697]),占总效应的77.5%;抑郁情绪在优化针刺方案改善PSQI的间接效应为0.479(95%CI [0.024, 0.935]),占总效应的14.8%。潜剖面分析根据抑郁情绪和失眠症状将患者分为3类,仅在抑郁情绪和失眠症状相对较轻的亚组中可见优化针刺方案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方案(PSQI:95%CI [-10.98,-5.44],P<0.001;HAMD-24:95%CI [-12.31,-3.73], P=0.001)。结论:优化针刺方案主要通过改善失眠症状进一步改善抑郁情绪,相比常规针刺方案其在轻症患者中更能体现疗效优势。
2024年06期 v.44;No.429 618-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1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婧;李璟;胡智海;王毅;马桂芝;吴焕淦;张静静;董烨卿;
目的:观察基于“心胃相关”理论针刺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5例,脱落2例)和西药组(35例,脱落1例)。针刺组予针刺治疗,穴取双侧神门、内关、不容、天枢、足三里、公孙及中脘,留针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西药组予口服奥美拉唑胶囊,每日1次,每次20 mg。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胃食管反流病生存质量量表(GERD-QO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对治疗前GERDQ评分与GERD-QOL、HAMD-24、SDS、S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GERDQ、HAMD-24、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GERD-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1),血清GAS、MTL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01),针刺组血清VIP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01);针刺组GERD-QOL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SAS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血清VIP含量低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5.8%(25/33),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6.5%(26/3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GERDQ评分与GERD-QOL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r=-0.762,P<0.01),与HAMD-24、SDS、SAS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709、0.649、0.689,P<0.01)。结论:基于“心胃相关”理论针刺能有效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不良情绪,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进而促进食管下括约肌收缩有关。
2024年06期 v.44;No.429 625-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汉琼;苑忠霞;韩林志;李仝;宋凤丽;
目的:比较揿针和针刺防治脾肾两虚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30例,脱落1例)、针刺组(30例,脱落2例,剔除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化疗的基础上予常规对症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揿针组于关元、大椎及双侧膈俞、足三里、肾俞行揿针治疗,留针48 h,隔日1次;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组于揿针组相同穴位行常规针刺治疗,隔日1次。均从化疗第1天开始,共治疗2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3、7、14、21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于治疗第21天评定白细胞减少症的分度、发生率,记录化疗周期中升白细胞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治疗第7天,揿针组和针刺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第14天,揿针组和针刺组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7、14、21天,针刺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14、21天,揿针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中性粒细胞计数、KPS评分及白细胞减少症分度、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升白细胞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和常规针刺在化疗周期中均可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减少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
2024年06期 v.44;No.429 63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波;黄麦玲;尚希钰;董雨萌;曹玉清;张磊;梁博文;赵丽萍;罗敬月;陈广坤;马艳;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肩胛提肌损伤型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肩胛提肌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合推拿组(针推联合组,52例)、推拿组(55例)和针刺组(55例)。针刺组予针刺患侧后溪,由后溪向劳宫方向刺入10~20 mm,予以强刺激或中强刺激手法,行针过程中患者活动颈肩部及上肢,留针2~3 min;推拿组予以压痛点强刺激按压手法松解肩胛提肌起止点的改良手法;针推联合组先予推拿治疗,结束后立即行针刺后溪治疗。各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3次。治疗前及治疗第1、3、7天,观察各组患者头颈肩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评分[包括疼痛评估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3部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并评定各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第1、3、7天后,各组患者头颈肩部SF-MPQ、PRI、VAS、PP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第1、3天后,针推联合组以上评分均低于推拿组及针刺组(P<0.05,P<0.01);治疗第7天后,针推联合组以上评分均低于针刺组(P<0.01)。治疗第3天后,推拿组SF-MPQ、PRI、VAS评分低于针刺组(P<0.01);治疗第7天后,推拿组SF-MPQ、PRI、VAS、PPI评分均低于针刺组(P<0.01,P<0.05)。治疗第1、3、7天后,各组患者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第3天后,针推联合组颈椎活动度评分低于针刺组及推拿组(P<0.01)。治疗第1、3、7天后,针推联合组治愈率均高于推拿组及针刺组(P<0.01)。治疗期间,各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可有效改善肩胛提肌损伤型落枕,缓解患者疼痛,恢复颈椎活动度,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推拿和针刺治疗。
2024年06期 v.44;No.429 637-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纬;王松;陈娜;叶文雄;方小娟;边可;
目的:观察改良火针技术联合中医修治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多发性跖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剔除1例)和对照组(35例,脱落2例)。对照组采用中医修治疗法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在皮肤镜引导下于皮损基底部或血供富集处行火针烙刺。两组治疗均每周1次,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自拟症状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典型皮损面积。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2个月评估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自拟症状评分和DL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典型皮损面积较治疗前缩小(P<0.05),观察组自拟症状评分和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典型皮损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31/34),高于对照组60.6%(20/33,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6.5%(2/31),低于对照组的35.0%(7/20,P<0.05)。结论:改良火针技术联合中医修治疗法可改善多发性跖疣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降低跖疣复发率。
2024年06期 v.44;No.429 643-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成龙;茅伟;张利达;张鑫;吴海洋;张国庆;张君宇;王颖;韩为;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2例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6例,脱落5例)和药物组(46例,脱落2例)。针刺组予“通督调神”法针刺治疗,穴取水沟、印堂、神庭、百会、风府、大椎和患侧中渚、听会、翳风,每次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药物组予口服银杏叶片(40mg/次)、甲钴胺片(0.5mg/次),均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耳鸣响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情绪自评量表(DASS-21)评分,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耳鸣响度VAS评分和DASS-21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针刺组均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针刺组低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2.9%(34/41),高于药物组的70.5%(31/44,P<0.05)。结论:“通督调神”法针刺可改善主观性耳鸣患者的耳鸣严重程度、耳鸣响度和不良情绪,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BDNF含量、影响听觉中枢可塑性有关。
2024年06期 v.44;No.429 648-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9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杨;陈枝岚;弓爱东;李薇;杨莉;李佳珊;房繄恭;许焕芳;
目的:评价调经促孕针法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0例DOR患者按照是否接受调经促孕针法治疗分为观察组(4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40例,脱落1例)。对照组予IVF-ET,观察组在IVF-ET前采用调经促孕针法治疗,取百会、神庭、本神、中脘、关元及双侧天枢、肾俞、次髎等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12周。以临床妊娠率为主要结局指标,以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总量、获卵数、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率、胚胎种植率、活产率及血清基础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FSH/黄体生成素(LH)]、窦卵泡计数(AFC)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妊娠率[53.8%(21/39)]高于对照组[17.9%(7/39),P<0.05]。观察组获卵数、MⅡ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HCG阳性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FSH水平、FSH/LH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n使用天数及总量、周期取消率和血清E2水平、A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升高(OR=5.33, 95%CI:1.90~14.97,P=0.001)。结论:针刺可以改善DOR患者IVF-ET的妊娠结局。
2024年06期 v.44;No.429 653-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